有四種善事會得惡果

2021-01-13 法侶
       

點擊標題下「法侶」可快速關注



道隱法師在《教行信證略贊》解釋什麼是「虛偽」:「虛者,謂雖修,為勝他名利,不如實,為虛也。又雖入佛正法,內心走外道邪偽,失佛法正法,是外面佛教,內心外道,為偽者。」

「虛偽」的因果相狀是怎麼個樣子,我們可以讀讀《涅槃經》上佛對迦葉菩薩「有四善事獲得惡果」的開示,不是善有善報嗎!怎麼會得到惡報呢?為什麼?

「善男子!我雖復說一闡提等,名為常沒。復有常沒,非一闡提。」一闡提,就是沒有善根的眾生,這些沒有善根的眾生,當然長劫以來在惡趣中流轉;但是,有另一類常沒常流轉的眾生,不是沒有善根的眾生:

「何者是耶?如人為有修施、戒、善。是名常沒。」

什麼樣的眾生?有目的性的,有酬償心態去布施、持戒,修種種善行,這些都叫做常沒眾生!

「善男子!有四善事,獲得惡果。何等為四?」做四種善事,會招致惡果,哪四種呢?

一者,為勝他故,讀誦經典。

二者,為利養故,受持禁戒。

三者,為他屬故,而行布施。

四者,為於非想非非想處故,繫念思惟。

是四善事,得惡果報。

第一種,為了勝過別人而讀誦經典。

人家一天念佛一萬,我偏偏比他多個三五千,所以可以在道場吹噓:「我啊!一天念佛二萬聲!」以前初學佛時接觸某位善知識,聽他常說「我閱藏三遍!」還特別加重語氣「三遍哦!」以前不懂佛法,還為他生起敬仰之心,這個不僅是「勝他」而且帶有第二種的「為利養故」的氣味。

如果「讀誦經典、受持禁戒」是為了突顯我相的獨特性,招感名聞利養,「名聞」是近益,「利養」是遠利。

現代社會龍蛇混雜,很多的出家人、在家人、半僧半俗、非僧非道的「大師大德」,聽說這位大德功夫深吶、有神通吶、持戒精嚴吶、不倒單吶,「名聞」就傳開了,幾百萬幾千萬的「利養」就進來了,接著蓋起富麗堂皇的道場,圈地自成一派來了!

第三種,是「為他屬故,而行布施」,就是拿屬於別人的東西來布施,這是屬於偷盜的行為。佛經上講布施,有「為他屬故而行布施」,這一種是心術不正的布施,所謂慷他人之慨;另一種是「屬他故而行布施」,把自己的財物、王位乃至頭目腦髓,都布施給眾生,這叫做「屬他」,無我我所,是真正的布施。

第四種講修禪定,修定的動機想要生到無色界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最有名的就是鬱頭藍弗仙人修非想非非想處定,生到無色界天,八萬大劫壽命享盡之後,因為自己咒願的關係,投生成為飛狐與水獺。

「若人修習如是四事,是名沒已還出,出已還沒。何故名沒?樂三有故。何故名出?以見明故。明者即是聞戒、施、定。何故還沒?增長邪見,生憍慢故。」這四種善事,通指六度法門,四種善事,修的就是智慧、持戒、布施、禪定。這四種行門,在六度裡屬於方法,忍辱與精進屬於態度,因地不正來修行六度,得到的是不善的果報。

修習四種善事的人,內心狀態也就是善導大師一直勸諭我們的「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貪嗔邪偽,奸詐百端,惡性難侵,事同蛇蠍,雖起三業,名為雜毒之善,亦名雜毒之行,不名真實業也!」果報如何?沒已還出,出已還沒!

我們常說的載浮載沉,為什麼能浮出頭?聽聞六度法門之善業力。可是聽聞佛法,他是用來增長自己的邪見,憍慢心,所以又沉淪下去,頭出頭沒,永無出離之緣,這也是凡夫修諸行功德潛在的毛病所在!





文章源自網絡

更多驚喜盡在原文閱讀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  達真堪布:逆境中消業,順境中積福。

相關焦點

  • 懷疑別人的善,是人性的惡,只能自食惡果
    心存美好,則無可惱之事;心存善良,則無可恨之人。用自己陽光,去溫暖別人,將收穫更多溫暖。一個人對別人的態度,首先反映出的就是自己的內心,而你付出什麼樣的因,也必將得到什麼樣的果。懷疑別人的善,是人性的惡,只能自食惡果。
  • 佛教四種最好的「護身符」,你有嗎?
    這四種最好的「護身符」福報無量,你有嗎?一、心存善念,多種善因人要想改變命運,就要重視因果,種好因。夢參老和尚曾說,「常懷善念,種好善因,最終成就圓滿的佛果」,與人為善、廣結善緣,就是在為自己不斷積累善根福德資糧。
  • 佛說:這四種人,千萬別去傷害,因果報應很嚴重!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種小善之因,便得小善之福,種大善之因,便得大善之福;反之,種小惡之因,便得小惡之果,若是種下大惡之因,大難也會隨之而來。由此,一個人到底是行惡還是做善,所得之果可謂是天壤之別。但是,同樣是行惡或者是做善,這其中也是有大小之分的。
  • 佛說:苦命之人,必有「四種徵兆」,希望沒有你
    佛說:種善因,結善緣,得善果,種惡因,結惡緣,得惡果。出現在我們生命中幫助過我們的人,必是我們曾經種下了善因,而遇到的那些傷害我們的人,也必定是曾經種下的惡果,所以,這些人與我們相遇,都有著他們的使命,是來還因果報的。
  • 王陽明:「人常為善,必有善報」,人到中年要多做善事積「善德」
    王陽明:「人常為善,必有善報」,人到中年要多做善事積「善德」有句老話我們都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世間本就是因果循環,種善因得善果,與之相反作惡事得惡果。很多名人大家都是尊崇「善德」。人之為善,百善而不足。——楊萬裡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
  • 佛教:這四種人佛也不能度,但願沒有你!
    種善因,結善緣,得善果,感恩您點點「關注」,感恩您閱讀本文!這世間有四種人,就算拜再多的佛,佛菩薩也度不了你,希望這四種人當中沒有你。這世間還有四種人,就算不拜佛、不信佛,其實也種下了離苦得樂的善因,這四種人就是與前面四種人剛好相反的人。第一種人:心內惡毒。
  • 佛說,有福之人的四種特徵,看看你有嗎?
    佛說,有福之人身上往往有以下四種特徵,看看你有嗎?一、孝順父母、知恩報恩我們常說「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我們為人子女的義務和本分,若不孝父母,就是在折損自己的福報,在折磨自己。佛說,孝順父母是世間最大的福田,一個知恩報恩、孝順父母的人,他的大福報在後面。世界上最大的善就是孝順,最大的惡就是不孝。與其遠行燒功利之香,不如在家孝順父母,更值得佛菩薩讚嘆。
  • 佛說:今生的愛而不得,皆是前世種下的惡果
    都說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在茫茫人海中,是怎樣的緣分,才可以讓兩個完全不相識的人走到一起。相遇相識相知,也總有太多人,無法終生相守。這輩子總有一個愛而不得的人,在你心中最深處,摸不得碰不得。這個人,即便只是偶爾想起,還是會覺得心中仍有波動。或許,今生的愛而不得,皆是前世種下的惡果。
  • 《行善做惡論》為什麼善心善念不得善果,因為你在做惡!
    一,善行定義善,在中國古文字中,善有好的意思,所以善心就是好心,行善就是做好事,慈善就是對弱者的憐憫而做好事。善果,就是由於做好事而得到好的結果!二,善心可能不得善果那麼,人由於善心善念就一定會有好的結果嗎?
  • 因果有輪迴!在愛情裡太渣的人,終究會嘗到惡果的!
    因果輪迴,在愛情裡也是會經常有的,看似和你沒有關係,只是愛情結束得早了,但是傷害了終究是傷害,一個人受傷人的心或許會慢慢的好,但是曾經你給的傷痛,是時間都無法磨滅掉的。而被你傷害的那個人,總有一天你也會嘗到跟她一樣的痛的。
  • 陰德厚重的人,往往會有這四大特徵,你身上有嗎?
    但是,福報不是靠求神拜佛得來的,而是靠自己積攢的陰德換來的。而陰德厚重之人,往往有以下四種特徵,你是否也有呢?勸人為善佛經有云:「能勸二人修,比自己精進。勸至十餘人,福德已無量。古時候有個叫吳文英的人,與人為善,常勸誡他人多行善事,戒殺放生,因此很不受人喜歡。吳文英的朋友也說他:你總勸人為善,不僅自己得不到好處,還被人人厭惡,何苦呢!吳文英不解釋,依然堅持勸善。
  • 99歲老僧的告誡:運氣不好時,做這三件事,好運自然來!
    老僧對我說:「我們佛家講究的是因果,世間萬事萬物皆有因果,運氣不好的原因不是你沒有給菩薩上香,而是因為你過去種下的惡因形成了惡果。」我又求老僧開示道:「師父,那我該如何做才能化解黴運呢?」老僧告誡我:「運氣不好時,做這三件事,好運自然來。」第一件事:懺悔。
  • 佛教:有這四種行為的人,就是業障深重,要警覺
    學佛修道就是消業的過程,人往往都會原諒自己,遷就自己,有時候明明知道做得不對,可是就是改不了,有時候明知道不應該去做,可是還是受不了誘惑,依然去做了令自己過後後悔的事情,這就是業力重,有這四種行為的人,就是業障深重,要警覺改過。一、經常佔人便宜。
  • 這四件事,最損陰德,最好一件也別做!
    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太上感應篇》上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人們都希望自己能夠趨吉避兇,避禍得福,但因為不明白因果的道理,所以一旦獲得福報,就容易得意忘形;一旦遭遇災禍,又會怨天尤人。
  • 一個人有沒有福相,看著四種表現就可以,第四種是真實福報
    通過以下四種人可以一次檢驗自己這一生的境遇, 一個人有沒有福相,看著四種表現就可以,我們的果報如何都是自己的前因造成的。如果想要命運改變也要像舍衛國波斯匿王之女勝鬘夫人一樣在一念心之間調整。第一種人:為什麼有的人沒有地位,人又貧窮,相貌也很醜陋。
  • 佛教:最積「陰德」的5件事,你做到了幾個?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我們的行為就是我們的福禍,我們的命運。香燒的再好再高,惡行若不改,依舊福薄命苦。「諸法皆空,因果不空」,學佛不是迷信佛菩薩的神通,而應是敬畏因果、斷惡修善。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以以下這最積陰德的5件事,看看你做到了幾個?
  • 「善惡有報,因果輪迴」:做這3件事,必有大福報,你做到了嗎?
    作者:文字溫暖心靈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卷首語俗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做人做事別太狂妄了,不然遲早會吃惡果,遭報應的。人啊,別算計來算計去,與人為善,就是與自己和解。因果輪迴,善惡有報。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
  • 學佛修行四種人不能傷害,人在做天在看,因果報應饒過誰
    學佛修行四種人不能傷害,人在做天在看,因果報應饒過誰。佛教主張因果,所謂「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也是自然規律。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就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今生的一切遭遇,不是無緣無故的。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緣聚則起,緣盡則滅,故名無常,不可得。
  • 我們常說的「善」,究竟是什麼意思,易經終於給出答案
    《易經》的坤卦文言中有一句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是說凡是積德行善做好事的人家,必然留給子孫許多澤福,會有很多慶賀的事情;而多行不善,做惡事的人家,給子孫帶來的是惡果,是災難。佛家說,心生善念,有吉神伴身;心生惡念,有惡魔纏身。所以,心善才能逢兇化吉,吉祥如意,好運連連,福報自來。善良人往往遭惡人欺負,有時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以前就有「惡人先告狀」之說,越是心虛理虧的人,越搶先澄清自己,誣陷他人。但「三尺頭上有神明」,老天自會按天道懲戒惡人,正義終究會戰勝邪惡。所以,心善的人,能自天佑之,得到更多的善果。
  • 「陰德」厚重的人,往往有這三種行為,看看你是嗎
    古語云:「有陰德者,必有陽報。」陰德是指暗中施德於人,行善不留名。積陰德之人,哪怕默默無聞,也會收穫福運,讓自己人生得福。有人或許會認為這些是迷信,但從佛學的角度來說,這並不是迷信,而是因果之道。這種行善積德的福報,並不是自己做了善事,就會給予,而是萬物的自然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