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維京武士:挪威國王「無情者」哈羅德的傳奇一生

2021-01-09 History心發現

最後的維京人哈羅德

每個時代不論曾經是多麼輝煌,都有自己終結的那一天。公元1066年在英國歷史上是極為特殊的劃時代的一年。熟悉英國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公元前55年、公元41年、公元410年、公元866年和公元1066年都是決定英倫三島命運走向的標誌性時間點。但是論影響力之深刻廣泛,公元1066年當首屈一指。因為在這一年裡接連爆發的兩場戰役徹底改變了英國人的歷史命運,而且其中一場大戰終結了持續300多年的維京時代,戰役中的主角就是最具傳奇色彩、被後世譽為"最後的維京人"的哈羅德·哈德拉達(Harald · Hardrada)。

1、 先祖的榮耀

維京時代是英雄們的時代。撐起整個時代的主角就是那些頗具傳奇色彩的維京英雄們,他們令人驚嘆的成就、飽滿的個人形象和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經歷被詳細記載在吟遊詩人優美的詩篇當中。就像維京人在乘坐長船時最為倚重和信賴的龍骨一樣,英雄們的決斷、魄力和勇氣構築起那個時代的主線和軸心,指出了歷史車輪前進的方向。

公元1015年哈羅德出生在挪威的一個地方小領主之家,他的父親是名不見經傳的"母豬"西格德(Sigurd the Sow)。之所以有這麼滑稽可笑的綽號,是因為西格德的為人是出了名的保守溫和,他對徵戰、探險、航海等非常"維京"的事情一點不感興趣,只想著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小日子。不同於自己的父親,哈羅德明顯繼承了母親阿斯塔剛烈無畏的脾性,他從小就狂野不羈、野心勃勃,而且非常崇拜自己的同母異父的哥哥奧拉夫·哈爾拉德松。

古代的維京人以勃勃野心著稱於世

哥哥奧拉夫比他年長許多,是一位偉大的戰士,正在為奪回挪威王位而四處徵戰。當時的挪威正處於丹麥國王"八字鬍"斯韋恩的霸權體系之下,由異邦徵服者所扶持的幾位傀儡領主代為統治。作為挪威歷史上首位國王"金髮王"哈拉爾德的後代,奧拉夫矢志不渝要奪回王位,將丹麥人的勢力從挪威的土地上徹底驅逐出去。

就在哈羅德出生的那一年裡,奧拉夫終於奪位成功,"金髮王"的正統後裔終於恢復了自己的無上權柄。不過好景不長,奧拉夫甫一登位便開始大力推行基督教,他要藉助基督教的君權神授和普世理念強化中央集權,將原先政治格局支離破碎的挪威打造成鐵板一塊,將丹麥人反撲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強硬的手腕加劇了國家的不穩定局勢。挪威的下層農民們固守他們傳統的古老信仰,對基督教頗為排斥;貴族們擔心王權的過度膨脹會擠壓自身的既得利益,對奧拉夫十分戒備;丹麥人抓住了機會,伺機捲土重來。所有的矛盾在1030年集中爆發,決定挪威命運的斯迪克萊斯塔德戰役到來了。

哥哥奧拉夫二世立志統一挪威

哈羅德當時只是個15歲的少年,但年少老成、渴望戰鬥的他義無反顧地組織了600多人前去投奔哥哥,並親自加入血腥的戰鬥。戰鬥的過程異常激烈,兄弟二人都表現英勇,年紀小小的哈羅德展現出了與他的年齡不相稱的軍事才華。儘管挪威人在奧拉夫的指揮下擋住了丹麥人的多輪衝擊,但浴血最前線的奧拉夫在身中三箭後還是倒下了,領袖的戰死讓全軍開始崩潰,在亂軍之中渾身血汙的哈羅德艱難地爬進壕溝,用其他士兵的屍體將自己掩蓋,才勉強逃過了敵軍的搜捕和追殺。

奧拉夫雖然生前毀譽參半,但是他是以一名基督徒的身份犧牲的,死後被教會追封為聖徒。挪威在正式改宗為基督教國家後將奧拉夫設立為國家的守護聖徒,即聖奧拉夫,至今依然是挪威最具代表的標誌性歷史人物。

奧拉夫死後被追封聖徒,至今依然是挪威的守護神

2、 東方之路

兄長戰死、國破家亡的哈羅德如今孤立無援,斯迪克萊斯塔德戰役結束後他不得不隱姓埋名,潛逃到在挪威與瑞典邊境地區,在當地的一家農戶的照料下養好了創傷,繼續向東流浪。聽說在遙遠的東方,羅斯大草原上雅羅斯拉夫大公正在招兵買馬。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哈羅德認為,目前斯堪地那維亞遍布敵人的眼線不宜久留,只有前去投靠大公才是唯一的出路。

基輔羅斯的雅羅斯拉夫大公自身就有維京血統

幸運的是,求賢若渴的雅羅斯拉夫大公熱情地接待了年輕的哈羅德,並將其視為可信任的心腹。基輔羅斯公國群敵環伺,因而頗具軍事才能的哈羅德就受到了大公的格外器重,他和手下500名維京武士組成了一支精銳的"特種部隊",成為了大公的貼身侍衛,由哈羅德親自擔任隊長。在隨後的一系列針對佩切涅格突厥遊牧部落、波羅的海蠻族等戰役中表現出色,聲名鵲起的他志得意滿,向大公提出了求親。

儘管哈羅德初有所成,但是論年齡、資歷、財富和威望他依舊還是太嫩。雅羅斯拉夫大公婉拒了他的提親,這讓他意識到如果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唯有前往更高的平臺。南方的拜佔庭帝國是中世紀歐洲首屈一指的老大帝國,不僅擁有令人想像不到的巨大財富,而且其軍事、政治、經濟發展水平都是當時歐洲最為先進的。可想而知,如果選擇去那裡試一下運氣,將會是一種怎樣奇妙的人生經歷。

中世紀歐洲第一帝國拜佔庭能提供更高的發展平臺

3、 地中海的嗜血狂鯊

在中世紀最雄偉的巨城、拜佔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有一支主要由來自斯堪地那維亞的維京狂暴戰士們所組成的精銳武士戰團——瓦蘭吉衛隊。他們是十分忠誠可靠的皇帝直屬私人武裝力量,配備最精良的鎧甲和最銳利的武器,按照職業化軍隊進行訓練,曾經在數次戰役中斬獲驚人佳績,令所有敵人聞風喪膽,拯救了風雨飄搖的拜佔庭帝國。毫不誇張地說,瓦蘭吉衛隊是中世紀歐洲戰鬥力最為強悍的步兵力量。作為回報,他們的薪金待遇、榮譽地位也是無可匹敵,歷任皇帝對他們信賴有加,十分器重。

非常專業、戰鬥力極強的瓦蘭吉衛隊

哈羅德憑藉先前出色的從軍履歷順利加入了瓦蘭吉衛隊,他的挪威王室血脈、精湛的作戰技藝和勇猛無畏的性格、足智多謀的頭腦讓他在衛隊中很快嶄露頭角。作為帝國的王牌部隊,哈羅德及其瓦蘭吉武士們幾乎參加了所有的帝國內外戰事。在愛琴海的島嶼上,他鋒利的斧刃飽飲穆斯林海盜的鮮血;在小亞細亞荒涼的高原,他的盾牌擋住了阿拉伯士兵無盡的進攻浪潮;在多瑙河以北的草原上,他的聲名讓保加利亞人戰慄不已,因他對保加利亞反叛者的無情屠殺,拜佔庭人贈給他一個響噹噹的稱號"保加利亞焚燒者"。

太過優秀的戰果讓他不久之後就被皇帝提拔為首席瓦蘭吉武士,即瓦蘭吉衛隊的隊長。1035年,在皇帝米海爾四世的指令下,哈羅德率領瓦蘭吉衛隊前往小亞細亞前線,經過一系列戰鬥,拜佔庭人連下八城,他們將阿拉伯的殘存勢力徹底趕出小亞,並乘勝追擊進入美索不達米亞北部,讓拜佔庭人在時隔400年之後再度兵臨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直接威脅河流下遊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並迫使阿拉伯帝國哈裡發貝拉赫與拜佔庭皇帝籤署休戰和約。

對哈羅德而言與阿拉伯人作戰已經是家常便飯

隨後,哈羅德接到新的指令,他們要護送一批皇家使團前往聖城耶路撒冷朝聖。由於拜佔庭與阿拉伯兩國常年混戰不休,通往聖城的道路已經淪為強盜把控的無政府狀態,任何前去朝聖的基督徒都會面臨被搶劫甚至綁架的危險。但這對於身經百戰的哈羅德來說是個輕鬆的任務,他沒費多少功夫就肅清了朝聖之路上的盜賊響馬,確保了朝聖者的安全。

群敵環伺的拜佔庭帝國經常面臨多線作戰的境遇,在東部戰線暫告消停之後,皇帝又開始馬不停蹄將目光移向其他方向的戰區。1038年,哈羅德再次收到新的作戰任務,他們要跟隨拜佔庭將軍喬治·曼尼亞克斯乘船南下西西里島,將淪陷近200多年的戰略要地重新奪回。憑藉曼尼亞克斯將軍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拜佔庭軍隊作戰前的充足準備以及哈羅德率領的瓦蘭吉衛隊的兇猛戰鬥力,西西里島很快光復。然而,原先的盟軍諾曼人突然舉起反旗,聯合南義大利的倫巴底人朝拜佔庭軍發動攻擊。哈羅德在最初的戰鬥中粉碎了敵人的數次進攻,但最後還是被諾曼人擊敗,旋即被召回君士坦丁堡。這是哈羅德極為少見的敗仗,不過這和他之前輝煌的戰果相比瑕不掩瑜。

在拜佔庭鍍金留學的經歷會受益終身

四、衣錦還鄉路

他的貴人、老皇帝米海爾四世不久之後因病駕崩。作為前朝皇帝最寵信的愛將之一,哈羅德自然在新皇登基後迅速被冷落,在宮中的地位也一落千丈。無所事事的哈羅德即便賦閒在家也被新皇帝頻頻找茬。他先是被控訴玷汙了一名貴族婦女的貞節,又是被舉報私吞了超過他應得數量的戰利品,不論是否是真有其事,哈羅德與新皇帝的關係正在迅速惡化。

所幸的是,新皇帝米海爾五世很快就遭遇了政變被推翻,哈羅德趁機越獄出逃。面對充斥著陰謀與動蕩的君士坦丁堡,哈羅德意識到,這裡雖然溢滿了榮華富貴,但是不論他對帝國做出了多大的貢獻,繼續待下去只能是寄人籬下、成為宮廷陰謀的棋子,稍有不慎就會引來殺身之禍。他決定重回北方草原,憑藉自己在拜佔庭帝國參與十八場大規模戰役奪得的巨大榮耀、以及十年內在地中海作戰斬獲的驚人財富,他自信地認為已經完全有資格迎娶雅羅斯拉夫大公的女兒,洗刷多年前被拒婚的恥辱。

之前被自己拒絕的窮小子如今成了財富榮耀加身的傳奇人物,這次雅羅斯拉夫大公一改常態,欣然將女兒埃莉西芙許配給了哈羅德。因為他不僅看上了女婿驚人的財富,而且認為年方30歲便功成名就的哈羅德在將來會有更宏偉的前途,通過聯姻在斯堪地那維亞收穫一個潛力股盟友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

迎娶大公的女兒埃莉西芙是哈羅德夢寐以求的事情

如今財富、女人、名望全都有的哈羅德唯一缺少的就是一頂王冠了。在老丈人雅羅斯拉夫大公的支持下,哈羅德率軍返回家鄉挪威。年少時的血海深仇依舊曆歷在目,哥哥的陣亡、貴族的反叛、辛苦的逃亡過程他還是記得很清楚,反攻倒算的日子來了,高舉復仇旗幟的他可絕不打算輕饒了那些曾經背叛自己家族的仇人們。

是時候重返故鄉了

五、留學歸國的鐵腕雄君

當時坐鎮挪威王位的是他的侄子"善良王"瑪格努斯,他雖然是個在內政方面有頗多建樹的和平有為之君,但是面對武裝到牙齒的哈羅德也是無可奈何,儘管想盡了辦法阻止叔叔奪權,但瑪格努斯的去世恰到好處地阻止了一場血腥的內戰,在臨終前他將王位讓給了摩拳擦掌的哈羅德。

哈羅德即位之後隨即展開了挪威史上最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改革。他之前在拜佔庭帝國的履歷不僅帶給他豐富的作戰經驗和巨額財富,還讓他學到了如何才能真正統治一個帝國。拜佔庭先進的政治、經濟模式給了他以巨大的啟發,被他所積極地吸收引用。

首先,君權的最有利保障就是一支忠誠的精銳部隊。拜佔庭皇帝之所以能夠通過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統御如此廣袤的疆域,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那支令所有的潛在反叛者都恐懼不已的瓦蘭吉衛隊,這些只聽從皇帝命令的殺戮機器有力地保護了皇室的無上權威。從瓦蘭吉"畢業歸國"的哈羅德對此再清楚不過,他通過早年徵戰積累起來的人脈,將原先與自己並肩作戰的戰團兄弟夥們重新聚集起來。這些久經沙場的老練殺手們再次團結起來,成為了哈羅德為自己量身定做的"新瓦蘭吉衛隊"。

國王衛隊是權力的重要來源

其次,削弱地方貴族,用武力無情鎮壓任何叛亂。挪威破碎的地形和時間悠久的分治傳統讓這個國家難以達成統一的中央集權,在哈羅德之前已經有數位先輩試圖在這片土地上形成專制統治,例如他本家族的祖先"金髮王"哈拉爾德、傳奇英雄奧拉夫·特裡格維松、自己的哥哥奧拉夫·哈爾拉德松,他們的措施要麼並不徹底要麼以失敗告終。面臨如此複雜嚴峻的形勢,從小就在軍中摸爬滾打的哈羅德深知,只有通過最無情最強有力的軍事手段才能馴服桀驁的維京人,唯有佔據軍事實力的最高峰才能讓只崇拜"實力至上"原則的維京人心服口服。他以武力鎮壓為主要手段,期間輔以靈活的外交手段,讓所有的挪威地方貴族都承認了他的無可爭議的最高權威。此外他還下令,嚴禁任何地方貴族私自培養、僱傭私人武裝力量,這就大大強化了王室在全國的軍事資源壟斷地位,讓所有的潛在反叛者無兵可用。

鎮壓叛亂就得用鐵拳

第三,改革幣制,鼓勵國際貿易。在君士坦丁堡擔任瓦蘭吉衛隊成員時期,哈羅德的薪資一部分來自皇家財庫定期發放的軍餉,這些製作精美的足值金銀幣有很強的購買力,在市場上被廣泛認同和流通,而且攜帶十分方便,這就是貨幣體系帶來的巨大價值。在當時的挪威,有許多地方依舊保留著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方式,這種落後的生產方式已經遠遠落後於時代的發展。哈羅德即位之後仿照拜佔庭的貨幣體系,打造出印製有他本人頭像、尊號和宗教標誌的金銀幣,這就為挪威能夠參與國際貿易奠定了基礎。此外,挪威由於地理條件所限,無法大規模發展農耕,因此積極參與北海地區的航海貿易就成了哈羅德的搖錢樹。他充分開發挪威人在設得蘭群島、赫布裡底群島、冰島和格陵蘭島的殖民地特產,通過商船隊加強與這些挪威海外殖民地的商業往來。當他得知冰島最近遭受了饑荒之後,還專門組織了運糧船隊前去賑災,這讓他的名望和支持度與日俱增。

經濟開路

第四,遷都奧斯陸,打造挪威的政治經濟文化樞紐。奧斯陸是現代挪威王國的首都,這座挪威最大最繁榮的城市就是始建於哈羅德統治時期。哈羅德選擇挪威南部最為肥沃的一片領土建設新城市,新城市位於奧斯陸峽灣的最深處,腹地是挪威唯一的一塊適宜耕作和畜牧的平原。從奧斯陸出發的航船可以向南通過斯卡格拉克海峽進入波羅的海,向西可以進入北海航行至英格蘭,向西北則可以前往法羅群島和冰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讓這裡很快成為挪威最繁榮的城市。也只有手握絕對權力的君主有實力進行遷都,這從側面可以看出哈羅德中央集權改革的成功。

奧斯陸成為挪威第一大城市

最後,繼續推進挪威地區的基督化進程。哈羅德在東方的拜佔庭帝國打拼多年,在個人信仰上信奉拜佔庭帝國的國教基督教,他也認識到統一的宗教對王權鞏固的作用。在即位為王后,他從基輔羅斯和拜佔庭引進數名基督教傳教士和主教,進一步加大基督教的傳播力度。

六、再度襲來的維京風暴

在穩固了王位之後,哈羅德開始將注意力移向海外。當時適逢英格蘭國王"懺悔者"愛德華去世,也沒留下男性子嗣,英格蘭的王位出於空懸狀態,哈羅德公開提出了繼承王位的要求。一個遠在挪威的君主為何會對英格蘭的王位提出合法要求呢?

原來,在哈羅德奪取挪威王位之前,挪威國王瑪格努斯曾經與統治英格蘭的哈德克努特有過君子之約,即誰先去世誰就把自己統治的領土無條件遺贈給對方。哈德克努特是"北海大帝"克努特之子,這位偉大君主首次將英格蘭與斯堪地那維亞聯統起來,形成一個地跨北海的"北海帝國",並得到了兩地人民的普遍認可。因此,斯堪地那維亞與英格蘭共處一個君主的統治之下就有了合法性。

英格蘭與斯堪地那維亞聯統已經是一個先例

如今,哈德克努特和瑪格努斯都已去世,作為瑪格努斯的繼承者,哈羅德自然也拿到了英格蘭王位的繼承權。因此,哈羅德的遠徵英格蘭計劃並不是師出無名,他的要求合理合法。

1066年4月哈羅德起航前往英格蘭,在抵達英格蘭之前,他在挪威的殖民地奧克尼群島、設得蘭群島招募了一些士兵和小領主,見風使舵的蘇格蘭國王又給他提供了幾千步兵的支援,哈羅德目前已經握有12000多名精銳步兵和300多艘戰船的龐大軍事力量。就這樣,繼拉格納之子的"異教徒大軍"和"八字鬍"斯韋恩的鐵血狂瀾之後,第三波猛烈的維京風暴即將降臨多災多難的不列顛。

哈羅德登陸後首站是北部的諾森布裡亞,他計劃按照半個世紀之前"八字鬍"斯韋恩的路線從北到南實施自己的徵戰計劃。諾森布裡亞前伯爵託斯蒂格·戈德溫森望風而降,因為他不久前被倫敦當局剝奪了頭銜和封地,懷恨在心的他當然要藉此機會東山再起。

哈羅德沒有理由拒絕託斯蒂格的聯盟申請,二人合兵一處在弗爾福德戰役中將麥西亞伯爵艾德溫和諾森布裡亞伯爵莫卡打得大敗,並成功過奪得不列顛的北部樞紐重鎮約克,哈羅德的維京大軍初步在不列顛獲得立足點。殊不知,這是歷史上最後一次維京人獲得的對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勝利。

維京人即將守護他們最後的榮耀

七、命隕斯坦福德橋

1066年之所以是不列顛的命運攸關之年,是因為除了北方虎視眈眈的哈羅德維京大軍之外,在英吉利海峽的另一端,蠢蠢欲動的諾曼第公爵威廉也在積極謀取英格蘭的王位。為此,威廉已經在海峽南岸日夜趕製船隻,士兵們也在海岸集結完畢,但是天公不作美,海峽上一直沒能吹起合適的風向,這導致威廉的遠徵軍遲遲不能從港口出發,作戰計劃也只能暫時擱置。

這可讓海峽北岸的哈羅德·戈德溫森舒了一口氣,作為倫敦的實際掌權者,英格蘭的無冕之王,他已經率領士兵在岸邊等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就是為了防止威廉的入侵部隊能順利登岸。眼下威廉暫時不會北上,那麼北方哈羅德的維京大軍就可以抓緊時間應付了。這捉摸不透的海峽風向,影響了英國此後千年的命運。

事實證明,晚出手的威廉成為了最後贏家

戈德溫森以最快的速度向北進軍,一邊趕路一邊像周邊地區招募民兵擴充人數。哈羅德對此居然一無所知,這是他在戰略上犯了一個致命錯誤,即情報信息的嚴重缺失。等到盎格魯撒克遜人已經千裡迢迢逼近約克後,他那些散漫的士兵們才驚覺過來。

當時,由於並不知曉敵人的到來,維京人正穿著輕甲甚至沒有穿戴任何盔甲,而且所有人分散各處並沒有統一集合。但是緊急的集結令已經讓大部分維京士兵沒有時間去穿戴盔甲,他們大部分只戴上頭盔抓起盾牌就前去組成隊形。在血腥的近戰中沒有盔甲的防護,這隨後導致了十分嚴重的後果。

然而,此時一名人高馬大、體型壯碩無比的維京巨漢手持雙手巨斧,單槍匹馬在橋頭將蜂擁而至的英格蘭人擋住。只見他發出駭人的戰吼,不知疲倦地在人群中揮舞著手中的戰斧,淋漓的鮮血、四散的碎肉和刺耳的慘叫聲一時間充斥橋頭,一連多達40名英格蘭士兵成為了斧下亡魂,驚恐萬分的英格蘭人被這位猛士所震住了,一時間不敢過橋。所謂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莫過於此。

狂暴的維京武士

最後一名會遊泳的英格蘭士兵遊過河流,以從背後偷襲的方式刺殺了這位維京勇士,才使得盎格魯撒克遜人能湧過斯坦福德橋。他們過橋後組成了和維京人同樣的盾牆陣線,雙方逼近後旋即開始了血腥的肉搏廝殺。戰鬥的過程異常激烈,由於英格蘭一方有許多前國王"北海大帝"克努特從丹麥帶來的丹麥精銳武士,他們是己方的戰鬥力輸出主要來源。因此這場戰鬥與其說是盎格魯撒克遜人與維京人之間的較量,不如說是維京人自己的一場內戰。

哈羅德手下是曾跟隨他在遙遠的拜佔庭帝國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百戰勇士,他們有很多人來自北歐多神信仰最後的土地挪威,古老的信仰讓他們嗜血欲狂,進入瓦爾哈拉神殿與諸神共飲的願望讓他們忘我地戰鬥,而哈羅德雖然信仰基督教,但是體內流淌著狂暴的先祖之血的他依舊勇猛作戰,就像他的祖先一樣神勇難擋。

浴血奮戰的哈羅德勇猛難擋

儘管挪威人在盾牆下血戰了數個小時,但是缺乏護甲的弊病還是逐漸顯露出來,越來越多的勇士死於沒有護甲保護的創傷,而且整支隊伍由於沒有護甲的加成而在重量上不佔優勢,這就難以抵擋對方的衝鋒和盾擊,儘管所有人已經拼盡全力,在哈羅德的鼓勵下依舊保持著高昂的士氣,但是原先密不透風的盾牆逐漸開始支撐不住。

就在這時,一支從對面射過來的冷箭擊中了哈羅德,不幸貫穿了他的咽喉。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武士、一生經歷極為傳奇的哈羅德就此斃命。他的陣亡讓整支隊伍失去了靈魂人物,原先就已經無法支撐下去的陣線開始崩潰,四散潰逃的士兵已經無心再戰,慘遭英格蘭士兵的四處追殺。決定英國命運的斯坦福德橋之戰,在1066年9月25日下午畫上句點,一切都塵埃落定。

致命的一箭奪走了哈羅德的生命

八、最後的維京人

雖然斯坦福德橋之戰以這樣的結果結束,但是哈羅德可能不知道的是,一生幾乎未嘗過敗績的他竟會以這樣的方式被後人銘記。因為在他之後,曾經作為英格蘭無盡夢魘的維京人再也沒能登上英格蘭的土地,持續長達300多年的維京時代終結了。動蕩不安的英格蘭隨後被諾曼第公爵威廉的鐵騎所徹底徵服,這片土地改朝換代之後建立起統一的封建王朝,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穩定,一切都和從前大不一樣。

而哈羅德本人儘管以一場失去榮譽的敗仗結束了自己的生涯,但是這並不妨礙他是維京人300多年歷史中經歷最為傳奇的維京首領。靠著機警和聰慧,他在少年時代逃過了敵人的追殺的搜捕;白手起家在基輔羅斯聲名鵲起,博得大公的賞識;憑藉一腔孤膽在拜佔庭帝國奪盡財富和榮譽,足跡遍布地中海;載譽而歸、衣錦還鄉問鼎挪威王位;揚帆起航、不甘安逸重鑄祖先霸業。作為一代"海龜",哈羅德不論是資歷、眼界、財富和榮譽,都達到了同齡人乃至祖先都無法企及的高度。最傳奇的維京人終結了屬於維京人的時代,不得不說也是歷史的巧合和諷刺。

不論如何,哈羅德的傳奇經歷與不朽榮耀已經被歷史銘記

相關焦點

  • RPG新作《維京之路》即將在Steam發售 航海徵戰、書寫維京傳奇
    近日一款名為《維京之路》的角色扮演遊戲上架了Steam平臺,在本款遊戲中玩家們將體驗體驗維京人的生存方式,航海、探索、貿易、組建艦隊,帶領你的軍隊去立下赫赫戰功,書寫一段維京傳奇。
  • 沈詩偉:挪威養魚是強,但用起了中國造「漁場」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沈詩偉】 據新聞聯播10月16日報導,國家主席習近平16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舉行儀式,歡迎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對我國進行國事訪問。 看觀網這條新聞下面的留言,大家對這個「東北三省」國家還是有點陌生,都在問國王是不是來賣三文魚的,其實如果不是前些日子瑞典作妖,國內媒體也不會把焦點投向這裡。
  • 眾神的精神傳承——維京文身解析
    宏大的北歐神話史詩在冰島的每一個角落流傳,從小生活在此的維京人也免不了會受到這種環境的薰陶,這使得維京人養成了尚武的文化傳統。每名維京戰士都希望自己能像史詩中的英雄那樣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以此獲得眾神的垂青。有些維京人更是會將神話中的符號作為精神圖騰,用文身的方式讓自己永遠銘記這種精神。因此,文身也就成了維京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 維京文化的兩大支柱:盧恩字母與吟遊詩人
    吟遊詩人就是保證維京文化「活下去」的最大功臣,他們所傳唱的故事中處處體現著維京的歷史、宗教的信仰,歌頌著維京戰士的英勇事跡。盧恩字母與吟遊詩人就是維京文化的兩大支柱,幸而有了他們,我們才能進入維京人的精神世界。
  • 古今海盜造黑色傳奇 逼迫船長吃下自己耳鼻(圖)
    《奧德賽》中關於他的海盜經歷隨處可見,他通過當海盜聚斂了大量財富,後來還當上了國王。  羅馬帝國時期,猖獗的海盜成了這個地中海頭號強國的心腹大患。當時羅馬的軍事特別統帥龐培為此成立了專門的艦隊。在3個月的時間中,被羅馬軍隊俘虜的海盜達2萬多人,400艘海盜船被繳獲,還有1萬多海盜在戰鬥中被打死,800多艘海盜船被焚燒和擊沉。
  • 「藍牙」的圖標的來由:維京符文石碑的秘密信息
    公元 8 世紀,維京人航行穿過濃霧籠罩的海洋。他們從北歐的斯堪地那維亞出發,向世界各地進發。他們有的掠奪、侵佔了不列顛島嶼和法國,有的進行了艱難的南極探險,還有的開闢了通向中東的新貿易通道。憑藉他們出色的航行技巧、先進的狹長快速戰船和駭人的戰術,三百年來,維京人延續著他們的航海事業。儘管力量強大,但他們並未留下自己的痕跡。人們只有從殘留的石頭、樹皮和骨頭的碎片中窺得他們的文化。這些物品是在墓穴、沼澤和古村落遺址中被發現的,上面刻著用如尼文字寫成的古斯堪地那維亞語。除此之外,維京人也會在日常用品上刻下類似的文字,如珠寶、武器,甚至是鞋子上。
  • 冬日裡的雪地精靈——來自北歐國家的挪威森林貓
    但實際上,有這麼一種貓,它不僅能很好的適應冬天寒冷的環境,還被大家譽為是「冬日裡的雪地精靈」,它就是來自北歐的挪威森林貓!與一般的家貓不同,挪威森林貓生活在氣溫寒冷、危機四伏的森林中,沒有主人充滿愛意的撫摸,也沒有溫暖舒適的房間,等待它們的只有風霜雨雪無情地摧殘。挪威森林貓的外型特徵但大自然的力量也給它們增添了無限的魅力。長期生活在野外的挪威森林貓有著與生俱來的高貴和迷人的野性,它們是森林中難以捕捉到的珍稀身影,它們健壯、勇敢,同時也在人類文明的歷史上留下了極為生動的痕跡。
  • 《圓桌武士》全中文通關劇情,終於弄懂這款遊戲講什麼了!
    國內也經常組織《圓桌武士》的打寶比賽,目前在全國已經出現了大量的打寶高手,且經常在遊戲平臺切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研究一下。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這款遊戲的通關劇情遊戲序幕亞瑟經過多年的歷練,成功將巖石中的聖劍拔出,這就註定了他將會統領群雄成為國王但是,必須要通過「聖杯」的力量才能拯救亂世。
  • 日本戊辰戰爭的有趣現象:下級武士拼死抵抗,高層武士投降者眾
    2西鄉隆盛。幕末時代少有的不喜歡照相的名人,以致他的銅像造出來時,親人說,這根本不像西鄉隆盛。他出身薩摩藩下級武士家庭,後來受到開明派藩主島津齊彬重用。之後他奉行尊王攘夷的思想;又在與勝海舟見面之後,知道了幕府的不堪,決心倒幕。最終,幕府被他們搞定了,他也成為維新三傑之一。可,隨著維新的推進,武士階層被整個拋棄了,西鄉隆盛不願下層武士就此退出歷史舞臺,最終參加了士族叛亂,失敗而死。
  • 《維京:王者之戰》:良將助善主,美女愛英雄
    《維京:王者之戰》根據歷史上著名英雄弗拉基米爾一世的真實故事改編。作為基輔羅斯王公中最具傳奇色彩,也是最功勳卓著的帝王,弗拉基米爾本是三位王子中年紀最小且生性柔弱的一個,並且因為是父親與女僕的「私生子」而不被家族器重,也被世人嘲笑歧視。
  • 挪威家養貓咪驅逐入侵狐狸 迅猛如美洲獅
    貓咪驅趕狐狸    近日,挪威一戶人家的院中闖入一隻狐狸,該戶人家圈養的貓則迅速衝出去驅逐這隻狐狸,「迅猛如獅」的樣子嚇壞了這隻狐狸,這一幕剛好被它的主人記錄了下來。    據報導,裡昂屬於挪威森林貓,這種貓毛髮濃密且長,又因其「先祖」經常跟隨維京海盜而出名。挪威人的傳說中,亦有關於挪威森林貓的故事。
  • 「遠方的地平線:當代挪威電影展映」活動開幕
    影展以「遠方的地平線」為主題,帶來近年來在國際電影節受到關注和被當地觀眾追捧喜愛的八部挪威新片。兩部挪威二戰史的大片將為本次影展揭開帷幕,國家命運在影像書寫中聚焦在一個人的抉擇上——無論是一國之王(《國王的選擇》)還是一名普通士兵(《第十二人》);而歷史又同樣會折射在個人命運的選擇上,挪威《花滑女王》的競技人生起步於被納粹主義綁架的1936年冬季奧運會;在《外出偷馬》中,德軍佔領挪威的二戰陰影,成為改變一生的童年經歷。
  • 10款好玩的維京遊戲讓你爽個夠!
    好在還有很多其它遊戲也包含維京元素,其中有不少好玩的著名大作,下面就盤點了10款「最好玩的維京題材遊戲」,能讓你為即將到來的《英靈殿》做好準備。 《全面戰爭傳奇
  • 《哈羅德與莫德》:瘋狂的祖孫戀,純粹的愛情
    《哈羅德與莫德》, 很喜歡的一部老片子。什麼都不按常理出牌,什麼都在挑戰世俗的底線:叛逆男孩哈羅德最嚮往死亡,最愛去的地方是墓地,成天以表演各種自殺為樂;八十歲老嫗莫德天真頑劣,活得自在,偷車飆車順手拈來,警察也拿她沒辦法;年齡差相當於祖孫的兩個靈魂深深相愛,自然而然地發生,沒有一點抗拒和猶疑;哈羅德用來求婚的戒指,卻被莫德當場扔進了湖裡,這樣她就永遠記得它在哪裡了;莫德選擇在生日那天服藥自殺,叮囑哈羅德去愛別人……這種瘋狂到極致純粹到極致的愛情
  • 挪威電影周將至,「衝奧片」《外出偷馬》等八部作品在滬首映
    挪威電影周海報由上海市電影發行放映行業協會,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主辦,在挪威駐上海總領事館的支持下, 本次影展以「遠方的地平線」為主題,帶來近年來在國際電影節受到關注和被當地觀眾追捧喜愛的八部挪威新片,在上海陸家嘴中心百麗宮影城LUXE影廳巨幕呈現。
  • 明治維新150年︱最後的武士——日本西南戰爭始末
    表現日本各諸侯向中央交出土地和人口的繪畫世人不曾料到,這是西鄉隆盛和大久保利通這對同鄉兼好友最後一次在國家大政上通力合作——二人都是愛國者,但他們眼中的「國」卻是不同的——西鄉的日本與武士是一體的;大久保的日本卻可以沒有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