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戰疫故事 患有面癱的她連嘴都合不上仍堅守抗「疫」一線:疫情...

2021-01-13 瀟湘晨報

和老公結婚之前,老公就承諾說每年會帶她去一個喜歡的地方旅遊。今年她最想去雲南看看西雙版納森林,想走走涓涓細流的小溪,於是早早就定了 1 月 26 日車票。可是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願望,作為社區幹部的她毅然放棄旅遊打算,隨後參與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

她叫薛麗丹,39 歲,黨員,現任葫蘆島市連山區化工街道安化社區黨委書記。

患面癱嘴合不上依然堅守抗 " 疫 "

在大年三十的前兩天,薛麗丹就接到上級通知要求統計排查外來人口,做好隔離相關工作,這時的她隱約感覺到旅遊計劃可能要終止,她馬上拿起電話和老公簡單解釋一下告訴馬上退票。放下電話來不及多想,她馬上安排值班人員,按社區網格逐一排查,從這一刻開始起 5+2 白加黑抗擊疫情的工作就此打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社區是疫情防控的主力軍,社區工作人員是衝鋒陷陣的先行者。作為安化社區黨委書記,薛麗丹帶領社區幹部積極響應上級防控部署,第一時間安排工作人員分成 14 組對轄區 35 棟樓房地毯式摸排。白天入戶走訪,晚上打電話詢問,

對於薛麗丹來說,社區就是她和 " 戰友們 " 的 " 主戰場 "。這些瑣碎工作給薛麗丹及社區人員帶來很多壓力。她常說:" 在這個特殊時期,大家心裡可能都有顧慮,但在這關鍵時刻社區人員要挺身而出,衝到一線,條件雖然艱苦,但抗擊疫情不能等,大家更要積極行動起來,知難而上,疫往無前。

經過多日排查工作,葫蘆島市第一例、第二例確診病例就出現在化工地區,這讓薛麗丹始料未及。2 月 6 日接到上級命令全市封城,她連夜帶領社區工作人員製作小區出入卡,她們所轄區域是老舊小區,沒有物業管理,35 棟樓,1522 戶居民,20 個出口。她帶領社區人員在一夜之間把小區全封閉,為此累得腰酸腿疼,手上磨出血泡。幾個月前患有面癱的她,一夜之間病情突然加重連嘴都合不上了。街道領導讓她回去休息,可她卻說是共產黨員,疫情不退也絕不休息。2 月 26 日,她接到 8 歲兒子的電話說,爸爸突發膽結石疼得厲害。她心急如焚但又不能放下工作,只好找朋友把老公送到醫院。晚上看到老公痛苦的表情,眼淚已經打溼了臉頰。她告訴老公不要怪她,因為疫情期間自己的職責所在,重任在肩的她必須堅守在工作崗位,把老百姓的安全健康放在心裡和身上。就這樣她晝夜忙碌在疫情防控一線,家務活兒都交給老公。很多日子都不能和孩子說上一句話,因為等她回家時孩子已經睡下,等著孩子睡醒時,她已經出現在執勤崗位上。

疫情期間最重要的就是防疫物資,口罩、消毒液和測溫槍成了緊缺物資。她回到家告訴老公要買消毒液支援一線人員,一天後幾經努力聯繫多個廠家,48 箱 1536 斤,價值 5760 元捐贈物資順利送到了化工街道、化工派出所、市場監督管理局、銀行和學校等多個單位。

薛麗丹說,疫情防控是每個黨員都應該做的頭等大事,身為安化社區書記更要身先士卒,每個防疫工作者都付出了很多辛苦,一個平凡人都做著不平凡的事情。

薛麗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這個特殊春節裡,她毅然放棄與家人團聚的美好時光,帶病堅持在戰鬥在第一線。帶領社區人員對展開排查,進行周密籌劃,排查工作有條不紊。在疫情防控面前,她沒有絲毫考慮自已。在確認每一個居民的信息,督促居民做好消殺和測溫,全力以赴把好社區健康關、隱患排查關,築牢疫情 " 第一防線 "。面對一些不配合的居民,她總是耐心細緻做解釋工作,告知居民疫情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安撫居民情緒,使大家能夠正確認識。" 我們敲開的不僅是居民的家門,更要敲開了群眾的心門,我們把黨和政府的的關懷傳遞到群眾心裡,群眾才會更安心。"

為有需求群眾提供幫購送貨上門服務

自疫情防控攻堅戰打響以來,薛麗丹在排查武漢返鄉人員基礎上,也時刻關心年老體弱、失獨家庭等弱勢群體,通過社區居民群和網點,為有需求的群眾提供日需幫購併送貨上門等暖心服務。用實際行動,讓社區群眾感受到關愛。

" 我家裡沒有口罩了,家裡沒有人,我自己也買不到啊 "。大年初三上午,社區獨居老人李阿姨打電話求助。李阿姨的丈夫前幾年去世,她一直身體不太好,兒子媳婦又都是倒班工人,不能及時來看望。薛麗丹了解情況後第一時間安排人員送口罩,讓老人很感動。她又聯繫了李阿姨的兒媳,囑咐非常時期需要多關注一些老人,如有需要可以聯繫社區和她!

她深知,要打贏這場疫情狙擊戰,單靠社區工作者是不夠的,必須要依靠群眾廣泛參與,堅持群防群控。她帶領社區人員加強宣傳引導,先後入戶向居民發放《致居民的一封信》400 餘份,在居民微信群宣傳防控知識,引導居民不信謠、不造謠、不傳謠。通過一系列宣傳,切實有效增強了群眾對疫情防控的信心。同時她積極動員轄區志願者和退役軍人參與到防控工作中來。在社區黨組織帶動下,黨員志願者也積極參與到防控疫情工作中,為更好保證小區居民的安全出一份力。

薛麗丹的老公張雨說,妻子了解管轄區域內所有家庭情況,這是用心。百姓找她不管誰家大事小情,不管幾點親力親為。這是關心。" 她是一個工作中用心,對百姓關心,生活裡細心的人,對孩子也有耐心,就是對我太隨心。我挺理解她的工作性質,她忙沒時間,所以做飯買菜、擦地和接送孩子等都是我的活兒。好在老夫老妻的都習慣,也就不計較了。"

" 疫情一日不除,社區工作一日不退。堅守使命是無悔的選擇。" 堅定有力的聲音,無不彰顯著薛麗丹以及社區工作人員的愛崗敬業本色,為轄區群眾築起了一道 " 安全屏障 " 和 " 戰鬥堡壘 "。" 疫情不退,社區工作者就永遠衝在最前沿,這就是我們的抗疫宣言。我也堅信我們眾志成城,就一定會打敗病毒。"

遼瀋晚報 · ZAKER 瀋陽特派葫蘆島特約記者 靳詩宇

【來源:遼瀋晚報·ZAKER瀋陽】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社區書記在「戰疫」一線過生日
    這一天也很特別,她奔跑在防控一線,穿上防護服與各位兄弟姐妹肩並肩。  「如果不是家裡人和我說,我都忘記自己今天生日了,這是我過得最有意義的生日。不僅年長了一歲,更重要的是在疫情面前,又多了一份責任。」馬戩說道。
  • 【眾志成城抗疫情】抗「疫」路上「逆行者」!萬年交警奮戰抗擊疫情一線
    一句看似簡單的話語,卻在眼下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生動詮釋了人民警察的錚錚誓言。自萬年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萬年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廣大交警全天候奮戰在抗疫一線,先後在城區設置防「疫」檢查點20個,堅守崗位,維護秩序,積極配合衛生防疫部門開展檢查,在轄區重點路口、路段,築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
  • 17年後她再一次衝向戰疫一線 多頭兼顧全力戰「疫」
    17年後她再一次衝向戰疫一線 多頭兼顧全力戰「疫」金羊網  作者:文聰、莞宣  2020-03-17 17年後,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這位老將再一次衝向抗疫戰場
  • 民政抗「 疫」 十二時辰
    堅守社區戰「疫」一線  2月10日晚10時許,寒風冷雨下的徽州古城格外安靜,但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徽城鎮中和社區石頭屋簡易帳篷內依然亮著燈,這裡是民政局工作人員的值守卡點,他們已在此連續值守了十個夜晚。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黃山市民政系統黨員幹部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時,毫不猶豫衝鋒在前,奔赴社區戰「疫」一線,協助社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民政人的初心和使命。  「老人家,您家的水管我已修好了,您現在可以放心使用了。現在還在疫情防控期,送您一個口罩,注意做好防護。」
  • 2020衡陽年度熱詞·抗疫:大疫大考,記住這些名字這些面孔
    戰疫期間,「衡陽群眾」無一個局外人,衡州大地「衡陽群眾」為防疫抗疫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築起了防控疫情的全民防線。  衡山縣東湖鎮馬跡衛生院藥劑組副組長宋英傑:  生命最後十天的堅守  2020年2月3日凌晨,因為突發心源性疾病,衡山縣東湖鎮馬跡衛生院藥劑組副組長宋英傑,這位年僅28歲的入黨積極分子、「抗疫戰士」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他把生命的最後十天時間留在了抗疫一線,為東湖鎮的人民築牢了疫情防控的「紅色大壩」。
  • ...逆行者》和《在一起》同是抗疫劇有何不同? 故事分別講的什麼...
    電視劇《最美逆行者》和《在一起》同是抗疫劇有何不同《最美逆行者》全劇由《逆行》《別來,無恙》《婆媳戰疫》《幸福社區》《一千公裡》《了不起的兔子叔叔》《同舟》七個單元故事組成,每個故事均根據此次全民抗疫湧現出的先進人物和感人事跡改編而成,突出紀實性和貼近性。
  • 閬中市婦幼保健院: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鏗鏘玫瑰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有一群姑娘始終堅守在防疫一線,她們就是來自閬中市婦幼保健院的白衣戰士。她們最早投入這場戰鬥,一直都是閬中主力軍。她們既是婦女兒童的守護神,又是綻放在抗「疫」一線的鏗鏘玫瑰。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閬中市婦幼保健院上下懷著「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高尚情懷,始終牢記「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的要求,領導衝鋒在前,全院幹部職工踴躍報名,自願加入黨員先鋒隊,充分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先後出臺《孕產婦如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兒童如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等防控攻略。
  • 旅遊行業倡議致敬逆行者 58家景區向抗「疫」一線人員減免門票
    黑龍江日報3月30日訊 省旅遊協會旅遊景區分會28日向全省各旅遊景區發出《致敬逆行者暖心行動倡議書》,第一批58家景區響應倡議,向抗「疫」一線人員實行旅遊景區門票減免等優惠政策。倡議書中說,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廣大防「疫」醫護工作人員、社區工作者衝鋒在前、無私奉獻,舍小家、為大家,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守護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成為當下「最美逆行者」。為致敬抗「疫」逆行,褒揚人間大愛,省旅遊協會旅遊景區分會發起「致敬逆行者暖心行動」,呼籲全省A級旅遊景區,共同為奮戰抗「疫」一線的人員提供力所能及的關懷與關愛。
  • 以手中之筆,聚抗疫力量!紅星新聞榮獲成都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
    從「逆行」武漢80多個日日夜夜的驚心動魄、到深入成都抗疫一線見證城市快速復甦的唏噓感動;從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的19次提問,到兩個月間發布的近4000條原創新聞……紅星新聞以筆為槍、傳播真相,用文字、圖片、視頻記錄下這場波瀾壯闊的抗疫鬥爭,凝聚起全民戰疫的強大力量,弘揚了戰疫正能量,發出了戰疫最強音!
  • 雙親全力奉獻抗疫 孩子全心敬孝長輩
    從庚子年春節新冠疫情突襲迄今,這對教育戰線的夫婦幾乎沒有了節假日,連休息的時間都忙碌在一線值守,甚至在關鍵節點連家也不回了,家裡的老人和孩子就更無暇照顧陪伴了。一年365天,李軍的身影幾乎天天出現在校園裡,急難險重更是值守在抗疫一線。
  • 戰疫故事 | 滄州公安戰疫十二時辰——無畏堅守,逆行到底!
    戰疫故事 | 滄州公安戰疫十二時辰——無畏堅守,逆行到底!01-17 2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疫情就是警情
  • 【疫情防控進行時】十二時辰--藁城區消防大隊抗「疫」日記
    【疫情防控進行時】十二時辰--藁城區消防大隊抗「疫」日記 2021-01-15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抗「疫」日記|消防員的十二時辰
    十二時辰藁城區消防救援大隊抗「疫」藁城區增村鎮疫情爆發後,石家莊市藁城區消防救援大隊第一時間組織抗「疫」突擊隊深入小果莊村進行前置執勤。面對複雜的疫情形勢、寒冷的低溫天氣以及艱苦的執勤條件……消防指戰員們選擇了逆向而行,全天候不間斷值守。子時——兵不卸甲 枕戈待旦寒風襲來,零下17度的寒風下車載空調都無法正常使用,為做好夜間的執勤,大家穿著執勤服裝裹緊大衣和戰鬥服靠在座椅上入睡。
  • 青年大學生王晨:發揮專業特長助力疫情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區青年志願者紛紛投入當地社區、村居的疫情防控,高校在家學生紛紛利用假期,積極為疫情防控奉獻自己的力量,展現了青年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讓青春在疫情防控中綻放風採。棗莊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2017級美術學專業本科1班王晨就是其中一員,作為學生幹部的她「踐行雷鋒精神」主動請纓到臨沂市河東區葛溝鄉村社區做一名「戰疫先鋒」。抗疫工作中,做為一名認真細緻的「檢查員」,疫情防控檢查需要做到不漏一人、科學嚴謹,決不允許抱有敷衍應付、交差了事的態度。在具體工作中,她主要負責對外來人員進行登記、測量體溫等,需要直接接觸過往人員,這也意味著有更大的感染風險。
  • 【「戰疫給我們的啟示」徵文】何愛國:親歷抗疫感悟多,祖國強盛興大同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公共衛生事件。一貫仇恨中國,竭力扼殺中國發展的國際反華敵對勢力也藉機對中國進行了瘋狂的大肆污衊、誹謗、指責。緊急關頭,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政府果斷決策,科學布局,積極應對。全國人民上下一心,眾志成城。
  • 詔安:黨員一線戰疫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詔安縣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最前線,縣直機關黨組織和黨員到社區「雙報到」;防控查驗站臨時黨支部火速成立;一名名黨員主動請纓,奔赴疫情一線最危險、最艱苦的崗位;一份份入黨申請書紛至沓來……疫情防控一線處處可見廣大黨員的身影,構築起聯防聯控的嚴密防線。
  • 聽5歲的孩子講他們眼中的抗疫故事
    故事「主人翁」、高藝宸的爸爸也來到了活動現場,活動組辦方為這位戰疫英雄獻上了鮮花,現場觀眾也用掌聲表示心中的敬意。主持人表示,「沒有什麼超能力,這些向『疫』而行的醫務工作者只有豁出去的勇敢:與死神賽跑,與疫情抗爭。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
  • 會說話的戰「疫」包——縣醫院女院長白金娥抗疫故事
    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新華社鄭州5月14日電 題:會說話的戰「疫」包——縣醫院女院長白金娥抗疫故事新華社記者聞有成、李文哲「戰『疫』包隨人走,從不離手。」河南中牟縣人民醫院女院長白金娥說,手中提包如同會說話的「好戰友」,抗擊疫情哪點兒情況不清楚,就隨時打開包核查材料。
  • 凜冽寒風中,石家莊防疫一線人員倒下了,一段視頻看哭了無數人
    在極寒天氣堅守一線的抗疫者們2020的尾聲,真的很冷,不少地區下起了大雪,道路結冰持續了好幾天。2021的元旦,寒潮再度來襲,伴隨著全國多地出現的疫情,今年的冬天真的特別特別冷,更別說堅守在一線的抗疫者們了。
  • 姚鳳飛:千磨萬擊還堅韌 抗疫一線綻芳華
    身患癌症的她堅守在抗疫一線,再次病倒後,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回到工作崗位上。逆風啟航,追逐夢想重慶市大足區拘留所輔警姚鳳飛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從小努力讀書的她希望靠自己的努力改善家庭狀況,生活的磨礪鑄就了她的堅韌與果敢。2016年,姚鳳飛從中央司法警官學院畢業後,為實現從小就有的警察夢,她選擇到大足區公安局當一名輔警,一邊工作一邊等待招考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