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不文明!市民「中元節」祭祀留下手尾,滿街都是香燭垃圾……

2021-01-15 韶關家園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

又稱施孤、七月半、鬼節

與除夕、清明、重陽相同

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在農曆十四與十五號這兩天

人們都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

這不,農曆十四剛過

就有網友發帖曝光

原本乾淨整潔的街道

出現了大量的香燭紙錢燃燒後的痕跡

嚴重汙染了的環境衛生

網友發帖

中元節,緬懷先人可以理解,但是還是要文明祭祀吧!搞到街邊地板黑,滿地灰,有的人行道磚發黑甚至變形,風吹過後整個街道都是灰。環保工人每天在烈日下打掃衛生已經夠幸苦了!在街邊燒完又不處理剩餘的垃圾,真的有些可惡。其實更希望有關部門能指定一塊地方給大家祭祖,大家都要上班,跑去寺廟啥的又太遠了,如果有近的指定地點那會十分便民。

從網友發來的圖片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牆角已經全部被燒黑,地上還堆積著大量燃燒後的灰跡,用來裝祭祀品的垃圾更是扔了一地。

中元節亂焚燒祭祀的場面

並不止網友發的這一塊地方

我們在以下地點都發現了焚燒祭祀的痕跡

小樹林裡

樹底下

牆角

河邊

馬路邊

花基裡

只要是能放的下祭祀品的地方

都成了大家寄託哀思的聚集地

雖然環衛工人也有在

很努力的清理殘餘的灰跡垃圾

但是還會有一些頑固的灰跡無法完全打掃乾淨

據了解,焚紙錢、燒冥物、燃放鞭炮的行為,會導致空氣中顆粒物(PM10、PM2.5)二氧化硫等汙染物濃度急劇增加,使得空氣品質明顯惡化,嚴重影響群眾身體健康,且存在較大的火災隱患。

在韶關市人民政府新出臺的

《關於擴大市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區域的通告》中

對燃燒煙花爆竹區域也有嚴格規定

違反者將受到一定的處罰

同住韶城,共創文明

為守護韶城的藍天白雲

希望大家理性追思先人

讓文明成就韶關更美風景!

相關焦點

  • 香燭紙灰一片狼藉 鬼節讓灕江沿岸變「鬼樣」(圖)
    環衛工人正在灕江邊清掃「鬼節」留下的垃圾但「鬼節」卻讓灕江沿岸變了樣,沿岸草叢中、地上堆滿了燃燒過的灰燼、鞭炮紙等垃圾,有些市民甚至還在街上燒紙。  當天上午10時,記者來到解放橋一帶的灕江邊上,因7日晚上燒過紙,岸邊被燻得黃一塊黑一塊的,雖然岸邊已經被打掃過,但是到處劃有白色的小圓圈,非常難看。而在伏波山一帶的灕江邊上,沿江望去,岸邊丟滿了祭祀留下的香燭、紙灰、鞭炮紙等垃圾,現場一片狼藉。
  • 2020年中元節文明祭祀倡議書
    中元節文明祭祀倡議書全區廣大市民朋友們:農曆七月十五(9月2日)中元節是緬懷逝者、表達思念之情的日子。為確保中元節祭祀活動安全、文明、和諧、有序、環保,我們向廣大市民發出如下倡議:一、文明節儉,摒棄陋習。
  • 中元節祭祀引爭議 傳統風俗淘汰還是繼續?
    「祭祀代表對逝者的哀思。」部分網友則提出了自己的擔憂:「我們小區外頭一條綠化帶全是火堆堆,還有人在樹底下燒紙火多大多高,好危險!」   有網友希望能夠倡導文明祭祀,用其他的方式緬懷先祖。「請相關部門規劃固定區域,規範祭祀行為,不要讓其在安全隱患中生長。」「可以使用網上祭祀,或者在墓前祭拜完後自行打掃。」
  • 2020年中元節文明祭祀公告
    全體市民:  為繼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切實做好中元節祭祀服務保障工作,滿足市民祭祀需求,現將中元節期間祭祀服務保障工作有關事宜通告如下:  一、落實疫情防控、開展分散祭祀  按照我市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要求,殯葬服務單位嚴格落實管控措施。
  • 中元節文明祭祖 別留火患
    2012年08月30日 07:54 來源: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 作者:王劍 編輯:黃偉   中元節到了。在兩廣地區,人們大多選在農曆七月十四這天奠酒殺鴨,並走出家門「路祭」先人。
  • 關於2020年「中元節」開展文明祭祀的公告
    一年一度的」中元節「即將到來結合當前我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現狀今年「中元節」我們這樣文明祭祀張家口市宣化區殯葬改革工作領導小組關於2020年「中元節」開展文明祭祀的公 告結合當前我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現狀,根據市殯葬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
  • 關於貴陽市中心城區2020年中元節期間 文明祭祀禁燃、限燃的通告
    為進一步提升人居環境,倡導文明祭祀,防控新冠疫情,營造乾淨、整潔、有序的市容環境,推進全國文明城市整改攻堅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貴州省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貴陽市煙花爆竹經營儲存燃放安全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現對雲巖、南明、花溪、烏當、白雲、觀山湖等中心城區禁燃
  • 肇慶市2020年中元節文明祭祀倡議書
    肇慶市2020年中元節文明祭祀倡議書市民朋友們:今年9月1日(農曆七月十四)是緬懷逝者、表達思念之情的傳統節日。為鞏固愛國衛生專項行動成果,推進移風易俗,我們倡議:一、文明祭祀,摒棄陋習。樹立環保意識和安全意識,告別隨地焚燒紙錢冥物等陳規陋習,不在廣場、綠地、公園、河道邊、主次幹道、居民小區、背街小巷等公共場所燒紙焚香,做到不影響他人正常生產生活,不破壞社會公共秩序,自覺維護優美整潔的市容環境。二、節儉祭祀,美德傳家。領會節日慎終追遠的核心要義,崇尚尊老愛老助老傳統美德。
  • 市民中元節燒紙錢祭祀 燒出武漢累累「傷疤」(圖)
    市民中元節燒紙錢祭祀 燒出武漢累累「傷疤」(圖) 2014-08-11 09:43:21燒出武漢累累「傷疤」(圖)  中元節俗稱鬼節,每年中元節前後,武漢不少馬路邊、小區裡都有人燒紙錢祭祀,今年也不例外。
  • 客家明鏡臺(第19期)| 中元節文明祭祀應牢記
    客家明鏡臺(第19期)| 中元節文明祭祀應牢記 2020-09-02 15: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合肥發布清明祭祀倡議書 提倡居家文明祭祀
    今年清明恰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階段,3月23日,合肥市民政局、合肥市文明辦發出「居家祭祀 文明清明」倡議,引導市民暫停現場祭祀,賦予傳統節日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呈現樣式。為防止疫情反覆,合肥市暫停現場祭祀,市民可以通過合肥市民政局網站、「合肥民政」微信公眾號下載居家祭祀視頻、登錄網絡祭祀平臺,自覺居家祭祀、網絡祭祀。
  • 中元節迎祭祀高峰!市民途徑殯儀館、百齡園、福寧園乘坐這些公交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蔣甜 通訊員 詹海林 青島報導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這一天掃墓祭祀的市民將會逐漸增多。9月2日,記者從交運溫馨巴士獲悉,為了方便市民出行掃墓,交運溫馨巴士對途經青島市殯儀館等公墓的多條公交線路增發班次,縮短發車間隔,滿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 中元節是鬼節嗎,這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你了解多少?
    民俗專家認為,中元節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文化,是追懷先人既古老又現代的一種傳統,這一傳統體現了古人「慎終追遠」思想,每個人都有父母,基於這種思想和對先人的感情和責任使然,中元節勢必也會不斷得到延續和傳承。中元節文明祭祀,這兩種方式供你選擇網絡祭祀
  • 倡議書:居家祭祀 文明清明
    今年清明恰逢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階段,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疫情防控的具體要求,引導全市廣大幹部群眾暫停現場祭祀,推動傳統節日文化與現代文明相融通,賦予傳統節日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呈現樣式,我們特此發出「居家祭祀 文明清明」倡議:居家祭祀,過綠色清明。
  • 本地丨關於2020年中元節期間文明祭祀的公告!
    吉林市民政局關於2020年中元節期間文明祭祀的公告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疫情常態化防控部署,有效保障「中元節」祭掃安全。現公告如下:一、2020年「中元節」祭掃期為8月22日至9月2日。二、吉林市殯葬服務中心從8月22日開始,每日6時至11時,開通免費接送車(區間為202國道道口至中心館區);在祭掃區域設置了便民服務點和祭祀用品銷售、便民續費、維修服務等功能區,免費提供飲用水和急救藥品等服務。市江南陵園為祭掃群眾準備了相關清潔用品。三、市民政局呼籲祭掃群眾採用敬獻鮮花、植樹綠化、網絡祭祀和家庭追思等形式開展祭祀。
  • 關於2020年黃梅縣城區中元節期間祭祀活動有關事項的通告
    關於2020年黃梅縣城區中元節(農曆七月半)期間祭祀活動有關事項的通告為加強黃梅縣城區市容市貌和環境衛生管理,倡導文明祭祀新風尚,推進生態文明縣城創建暨城鄉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黃岡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黃梅縣人民政府
  • 海南中元節:市民燒奢侈品祭祖 稱先人也該享受
    民俗學者認為,古時候,人們都相信人具有三魂七魄,人死之後,氣魄分離,只剩三魂就叫做鬼了。有德之人,死後有人祭祀,不會傷害人類;但那些沒人祭拜的孤魂野鬼,就不一樣了。不知從何時開始,相傳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閻王大開鬼門關,陰間鬼魂悉回陽間,探視自己的親友及子孫,故有「七月半,鬼亂竄」之說。在這段日子裡,民間人們為保持生活的平安,婚喪喜慶皆不敢輕舉妄動。
  • 86歲老人包香燭錢紙 90後小夥三餐都加飯菜
    農曆七月十三,離「七月半」還有兩天,各家各戶已經在為去世的親人燒包祭祀了。在湖南,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祭祖、看戲、放河燈,這是一個盛大的節日。86歲老人親自包香燭錢紙86歲的老人儲壽生,每年到了這個日子總會操持一番。親自買香燭錢紙,一一包好,再在包封上一筆一畫地寫上已故親人的名字,數十個包封一寫就是整整一下午。
  • 吉水縣「萬人守城」全面落實做好2018年中元節「三禁」工作
    8月25日,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黃潤生現場察看了我縣市民中元節集中祭祀八個點,黃潤生強調:中元祭祀活動涉人多、涉面多,甚至對部分市民來講祭祀活動既是風俗又是夾帶信仰,我們管理和執法過程中要把「文明」以軟文化的理念慢慢滲透到市民骨子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