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七月半怎麼過? 86歲老人包香燭錢紙 90後小夥三餐都加飯菜

2021-01-11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湖南七月半怎麼過? 86歲老人包香燭錢紙 90後小夥三餐都加飯菜

七月半怎麼過

86歲老人儲壽生在包封上寫上已故親人的名字,數十個包封一寫就是一下午,對他來說,這是一 件特別莊重、有儀式感的事情。 圖/記者儲文靜

放河燈思念故人。資料圖片

農曆七月十五是傳統節日中元節。古人以正月十五為天官生日,故定為上元節(即元宵),七月十五為地官生日,故定為中元節,以十月十五為水官生日,故定為下元節。

到後來,民間又流傳七月十五地府開門放鬼魂的傳說,於是中元節漸漸有了「鬼節」的意味。而在湖南,不同地方過七月半都有不同的習俗,如祭祖、放燈等。

記者儲文靜

夜幕降臨,長沙湘江邊每隔一段距離就能看到一點一點的火焰,遠遠望去就像是漁火。農曆七月十三,離「七月半」還有兩天,各家各戶已經在為去世的親人燒包祭祀了。在湖南,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祭祖、看戲、放河燈,這是一個盛大的節日。

86歲老人親自包香燭錢紙

86歲的老人儲壽生,每年到了這個日子總會操持一番。親自買香燭錢紙,一一包好,再在包封上一筆一畫地寫上已故親人的名字,數十個包封一寫就是整整一下午。儲壽生眼不花、手不抖,對於他來說,這是一件特別莊重且有儀式感的事情。

從儲壽生小時候記事起,每年臨近農曆七月十五這天,家裡都要這樣過,而且祖祖輩輩一直延續著這個節日。這一天,家家都要祭祀祖先,有些還要舉行家宴,隆重程度不亞於清明節祭祀。

祭祀祖先是中元節的一大主題,對於老長沙人來說,接先人有新老之分,祭祀程序各有不同。文史專家陳先樞介紹,如先輩死於去年七月半以後,要早一天迎接,稱「迎新客」。七月初十開始,接舊死的人,家家焚香燃炮,有的在門外跪拜「接祖宗」,叫「接老客」。

接祖要焚香燃炮,有的將神龕上的祖宗牌位請下,置於堂上,一日三餐盛宴供奉。每到七月十四日或十五日晚,在門外焚香燃炮,同時「燒包」(也叫「薦包」),即用錫箔製作金、銀錠和紙折的冥箱、冥衣等,封包火化,以供列祖列宗冥中受用。

80後妹子祭祖還是很重要的

對於年輕人來說,中元節也不算是一個陌生的節日。80後寧鄉妹子趙涵,對祖先的記憶似乎都是在中元節完成的。每年,家族裡都會祭祖。今年工作忙,趙涵沒能參加,感到特別遺憾。

「雖然我不太懂中元節的含義,但覺得祭祖還是很重要的。」趙涵說,在她小時候,祭祖時家裡大人會講祖先的故事。伴隨著當時的環境,紙錢的味道,她覺得既陰森可怕,又很神聖,讓人充滿敬畏。那時她和家人去空曠的田野,未燃盡的紙錢偶爾被風吹走,老人說,不必驚慌。老人念著先人的名字,小孩子們虔誠地看著火光。

昨天,趙涵發現,走到哪裡都有垃圾堆裡燒東西的味道,後來才明白是鬼節快到了。對此,她唏噓不已,城市裡空間逼仄,沒有合適的地方祭祖,只能在垃圾堆旁邊燒紙,卻缺少了那種莊嚴的感覺。

90後小夥一日三餐都加飯菜

90後邵陽人陳偉說,他們那裡過中元節一般提前半個月就開始準備祭祀了。一日三餐開始加碗筷,凳子,吃飯前都要貢飯(一般盛一小碗飯),這半個月要做很多好菜,寓意家中長輩從陰間回到陽間,跟親人團聚。

另外,提前一周準備錢紙(有銅錢印的黃色紙),有些人家會買些紙疊成的衣服鞋子,還有的會買紙屋。手巧的就自己買紙疊金元寶,疊幾麻袋,越多越好,讓去世的長輩能感知到孝心……

這些東西都要用紙封起來,做成四四方方的包,中間要寫上晚輩的名字。女子出嫁後,娘家有長輩去世了,就得趕在中元節前三天將這些東西送到娘家。這些準備好的紙錢、金元寶等都在中元節那天晚上找個隱蔽的角落燒掉,邊燒邊喊名字,然後放鞭炮,寓意送這些先人「回家」。

中元節:與春節並列的傳統節日

文史專家陳先樞介紹,中元節是傳統的七大節日之一,與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並列。它是一個宗教色彩很濃,且與佛教、道教均有關的傳統節日。

中元節也稱祖宗節,是一個大規模的祭祖節日,其源可上溯至梁武帝時的「盂蘭盆會」,有目連救母的故事相傳。相傳目連為救出置身餓鬼群中的母親而特設「盂蘭盆會」,以供奉十方眾僧。

素來「信巫鬼,重淫祀」的湘楚民眾在這個節日的祭祀活動沿襲不斷。民間傳說,七月初一至十五日,為閻王開鬼門關之期。陰間鬼魂悉回陽間享受祭祀,俗語云:「七月半,鬼亂竄。」故湘俗多於此期間接祖先回家享受祭祀。

清嘉慶《長沙縣誌》載:「初十至十五日,名中元。設羹飯、酒食,盛列几筵,以祀其先,剪紙為衣,鑿楮錢焚之,名曰薦祖。城市喧鬧之處,或誦經獻燭,施賑孤魂甶子,謂之盂蘭會。」

記者儲文靜

中元節部分習俗

迎新客

先輩死於去年七月半以後,要早一天迎接,稱「迎新客」。

接老客

七月初十開始,接舊死的人,家家焚香燃炮,有的在門外跪拜「接祖宗」,叫「接老客」。

焚香燃炮

每到七月十四日或十五日晚,在門外焚香燃炮,同時「燒包」(也叫「薦包」)。

相關焦點

  • 臨潁一位老人到派出所送來一個紙包,民警打開後哭了
    2月13日上午,一位老大爺駕駛一輛三輪車來到臨潁縣公安局瓦店派出所,將一個層層包裹的紙包交給正在值班的派出所所長姚曉浩,便匆匆離去。民警打開包裝紙才發現是硬幣零錢組成的三百元錢,紙上寫著捐款人的名字李庚申。看著這堆硬幣零錢,讓在場的民警感動的眼眶溼潤,潸然淚下。民警多方打聽,在瓦店鎮龔莊村找到了熱心老人李庚申。
  • 七月半知識知多少?寫包、燒包全過程在這裡!分享收藏備用!
    同時,在寫有享用人姓名的紙封中裝入錢紙,祭祀時焚燒,稱「燒包」。年內過世者燒新包,多大操大辦,過世一年以上者燒老包。印度佛教儀式中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中《盂蘭盆經》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俗信,於是益加普及。民間普遍流傳目蓮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
  •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是什麼節 中元節又稱什麼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四川省: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燒袱紙。即將紙錢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著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俗傳七月十五鬼門關閉,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帶人們用紙紮「花盤」,上放紙錢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內邊走邊念:「至親好友,左鄰右舍,原先住戶,還捨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請上花盤,送你們回去羅!」說完後端到屋外焚化。
  • 【中元節】七月半寫包的格式及稱呼,寫包不求人快收藏!
    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戶戶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準備給老人燒包。,燒香焚紙,以此祭拜這些從陰間來的鬼魂。現將我們這地方過七月半燒包的習俗介紹如下:       一、接老人:就是在七月初,把寫有先人名號的祖宗牌掛在家中牆上,牌位下邊的桌上擺放金山、銀山、鮮花、香花、麥芽、盤香、蠟燭等擺設和水果、蛋糕、糖果等供品,每天早中晚做新鮮飯食供奉,供奉時需要先淨手作揖上香,供飯完後需要燒化紙錢。
  • 86歲蕭山老人拿出10萬元捐社區!此前還...
    「我以後喪事不點香燭、不燒紙錢,更別請道士來敲敲打打好幾天。你們把這10萬元錢分了,本來這錢攢著是為我百年後操辦喪事用的。現在都在宣傳文明殯葬,這錢用不上了,你們拿去捐給社區吧!」王雅玲今年已86歲高齡,身體健朗,思路清晰。她表示,年紀大了,有些東西也看開了,大操大辦不但對逝者無益,浪費錢財,還會影響周邊鄰居的休息,現在提倡移風易俗、厚養薄葬,老人離世後儘量杜絕大操大辦,這種做法值得推廣。「我母親雖然年紀大了,但思想開明,她有這樣的願望,我們做子女的很高興,當然支持!」王奶奶的小兒子王振江說。
  • 七月半,威信人寫包(袱子)格式及稱呼,明天要用到了!
    農曆七月半俗稱中元節,也叫鬼節,是民間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中元節本來是七月十五,但我們這裡多數是過七月十三,少數是過七月十四。
  • 七月半,威信人寫包(袱子)格式及稱呼,馬上要用到了!
    農曆七月半俗稱中元節,也叫鬼節,是民間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中元節本來是七月十五,但我們這裡多數是過七月十三,少數是過七月十四。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戶戶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準備給老人燒包。據傳說,七月初一開鬼門,閻王爺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讓他們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歸人間檢查後代們的善惡情況,在陽間的人們就舉辦一些祭拜活動來款待他們,尤其是中元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豐富的祭品,燒香焚紙,以此祭拜這些從陰間來的鬼魂。
  • 86歲老人遞交入黨申請書:入黨是我追求了數十年的夢
    「入黨是我追求了數十年的夢」 86歲老人遞交入黨申請書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于振宇 通訊員 丁楊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的今天,入黨是我追求了數十年的夢。雖然老了,但我依然希望成為一名黨員。」
  • 七月半到了,你會寫包嗎?
    七月半到了,你會寫包嗎?每年的七月半都是民間傳統的盂蘭盆節,也是俗稱的中元節、鬼節,為三大鬼節之一。
  • 90歲老太生17個兒女全夭折 養女20年僅回家一次
    圖為正在吃飯,一天兩頓,老人吃的都是褐紅色的紅薯糊糊。圖為2014年2月11日,江西省瑞昌市洪下鄉北姜自然村。老人在房間了坐悶了,就移到窗前,看看外面。圖為90歲的在自己打水。  江西省瑞昌市洪下鄉洪下村北姜自然村的蘇桂英,今年已經90歲高齡了。一生共結過三次婚,生了17個兒女,其中兩個孩子因為早產一出生就死亡了,其餘15個生下後,短的只存活了十幾天,活得長的也不過兩三歲後就相繼夭折了。此後,又抱養了3個孩子,但是也先後回到了親生父母身邊。自從第三個老伴去世後,她就孤身一人過了40多年,無親無故,孤苦伶仃。
  • 通告:鎮雄城區今年七月半亂燒包將被處罰(附寫包範例)
    嚴禁燃放煙花爆竹汙染環境;焚燒冥錢產生的紙灰和用於鋪墊的磚塊等,祭祀活動完成後,應自行清理乾淨。三、提倡安全祭祀。在焚燒冥錢過程中,要做好防火工作,確保自身及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四、提倡定點祭祀。                   鎮雄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2018年8月17日農曆七月半俗稱中元節,也叫鬼節,是民間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中元節本來是七月十五,但我們這裡多數是過七月十三,少數是過七月十四。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戶戶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準備給老人燒包。
  • 寂寂焚香祭仙魂,七月半,告訴你燒包的正確姿勢
  • 農曆七月十五五臺捏「面人」
    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它是五臺境內一年之內第二個重大節日,吃餃子、花卷、麵條。早飯後,人們帶祭品上墳祭祖。環椿坪、國都殿等村燒紙後,還將剪成碎條的五色紙掛在農作物的穗子上,祭五穀神。蒸花饃、捏麵人是七月十五不可少的內容。
  • 湖南一9旬老人殺害81歲老婦,頭部被鋤刀砍6刀,養老院至今沒停辦
    我們已經習慣當老人上公交車後不由自主的讓座,在看到行動不便的老人又不自覺上前幫忙,在我們的印象中老人年紀越大,身體就越不好,行動越不便,感覺都是弱不禁風的。實在是無法想像一個90多歲的老人用鋤頭致人死亡。
  • 86歲老人牛棚自殺,葬禮上兒女勁歌豔舞,《喜喪》在「喜」什麼?
    要住進敬老院的前一晚,86歲的林郭氏決定去死。她仰頭吞下了一把老鼠藥,徹底對這個殘忍的世界和她的6個子女絕望,就此結束了她悲慘的一生。86歲的老人林郭氏,住在山東棗莊的一個小山村裡。她這一生,35歲沒了丈夫,只留給她一間老房子和6個子女,最大的13歲,最小的9個月。
  • 86歲老人做500次透析,84歲老伴口琴相伴
    吹口琴的奶奶叫童隆堡,今年84歲,躺在病床上的是她86歲的老伴楊德友。三年前,楊爺爺查出尿毒症,三年裡,童奶奶陪他做了近500次透析。每次,童奶奶都會吹起口琴,幫助老伴放鬆心情、緩解痛苦,兩位老人之間的愛情感動了很多人。
  • 61歲司機撞死86歲老人 逃逸後因焦慮突發腦梗住了院
    61歲司機撞上86歲騎行老人後逃逸,雖然事發後司機駕車返回現場,但因怕被現場民警發現未敢靠近現場一步,卻因焦慮而引發腦梗住院,最終被民警找到。  11月24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北京審判信息網獲悉,被撞老人身亡,司機韓某因犯交通肇事罪,被北京豐臺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
  • 七月半「包袱」怎麼寫亡人才能夠受用?(最全知識)
    引述一些民俗材料:農曆進入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日期間,每天正午前又家中男丁列印紙錢,一張八開紙裁成三張,每張紙在列印時,只能列印七、九排,成單數。列印好後,用白紙包好,三、七、九張錢紙成單數包一包。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戶戶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準備給老人燒包。據傳說,七月初一開鬼門,閻王爺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讓他們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歸人間檢查後代們的善惡情況,在陽間的人們就舉辦一些祭拜活動來款待他們,尤其是中元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豐富的祭品,燒香焚紙,以此祭拜這些從陰間來的鬼魂。
  • 香燭紙灰一片狼藉 鬼節讓灕江沿岸變「鬼樣」(圖)
    但「鬼節」卻讓灕江沿岸變了樣,沿岸草叢中、地上堆滿了燃燒過的灰燼、鞭炮紙等垃圾,有些市民甚至還在街上燒紙。  當天上午10時,記者來到解放橋一帶的灕江邊上,因7日晚上燒過紙,岸邊被燻得黃一塊黑一塊的,雖然岸邊已經被打掃過,但是到處劃有白色的小圓圈,非常難看。而在伏波山一帶的灕江邊上,沿江望去,岸邊丟滿了祭祀留下的香燭、紙灰、鞭炮紙等垃圾,現場一片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