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焚香祭仙魂,七月半,告訴你燒包的正確姿勢

2021-01-18 保哥關注

民間習慣在陰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祭拜祖先,人們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燒紙錢祭拜祖先。凡是家中有過世親人的,家裡的人們就要準備一些香燭、紙錢、果品等夜晚,給逝去的親人們燒供,以保家中平安,這就是七月半燒紙的習俗。如果要上墳燒紙錢,建議不要帶小朋友一起。


燒包地點:

1.河邊臨水的地方:如湘江邊,430河塘邊,331楓溪河邊等都可以;

2.十字路口(最好是大路口);

3.荒廢或者沒多少鐵路運行的鐵路沿線;

4.空曠的樓頂。

*註:在非水邊燒包的時候一定要帶一盆水。

七月半注意事項:

1、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提醒大家晚上早點回家,特別是以不走夜路為好,如果非要走夜路的話,建議多幾個人一起為好。

2、去燒紙的來迴路上,遇到燒紙儘量繞開,不要撿、踩到。

3、一定要堅持看著把紙燃盡,攜帶水,防止火災隱患。河岸邊隨處可見冥錢和鞭炮的碎片,地面上也留下了被燒過的痕跡。呼籲市民在祭祀先人的同時,保護環境、注意安全。


燒紙錢給已逝的親人注意事項:

1、要天黑透才去燒,天亮沒誰敢出來取錢的。

2、買燒紙時,不要買那種成摞的印刷品,一張就好幾億,要買黃草紙,鋪開後拿一張一百元的真錢在紙上壓,要感覺這一百元是個戳子,由右至左,由上至下,一排一排的蓋上去,直到把整張紙鋪滿。

4、疊好燒紙,一刀燒紙分成七八份,分別以對角線折兩次,不然一摞紙想要它燃燒起來是很費事的。疊起來燒會很方便。

5、準備去燒紙前,你最好預備好火機(最好是防風的,七月十五陰氣重,風大)和一根小棍。這樣方便你在燒紙的時候拔起壓在一起的燒紙,讓空氣流通,方便燃燒,家裡用廢的拖布杆就是不錯的選擇,但注意,用完之後就不要再拿回來,直接扔掉好了。


6、要燒紙前在要燒的地面畫個圈,注意,不要把自己圈到裡面,西北角要留個缺口,方便下面的親人進來拿錢。

7、燒紙時要表情嚴肅,不要嘻笑打鬧,既然來都來了,你就恭敬點。

8、給親人燒紙前先點燃兩張扔到圈外,答對一下沒有親人送錢的孤魂野鬼。

9、燒紙時要念念有詞,如:XXX,給您送錢花來了。今天孫男弟女都來看您來了云云。

10、一定要堅持看著把紙燃盡才可以走,或者帶一些水,防止火災隱患。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有一些綠化帶遭到破壞,燃放鞭炮、焚燒紙錢更存在著火災隱患,因此呼籲市民在祭祀先人的同時,保護環境、注意安全。


封包:

包,也叫包袱,封包就是將紙錢分為約一公分厚一疊一疊的然後用封皮封成包。包,分為花包和白包,花包和白包的區別主要是封皮上有無沙衣和路票,沙衣相當於衣物等行李,路票相當於過路的介紹信,有沙衣和路票的是花包,沒有沙衣和路票的是白包。白包用於死亡未滿三年的人(也叫新亡人),花包則用於死亡超過三年的先人。


附:封皮路票文字內容:

元始符命。時刻昇遷。北都寒池。部衛形魂。制魔保舉。度品南宮。死魂受煉。仙化成人。生生受度。劫劫長存。隨劫輪轉。與天齊年。永度三途。五苦八難。超凌三界。逍遙上清。


燒包寫法:

 

(花包封面)

(白包封面)


寫法解釋:封皮的文字是直排的,從右到左各列內容(以花包為例,括號內為解釋)為:

第一列:中元勝會之期虔備冥資成 封(中元節鬼魂勝會之期虔誠準備冥界紙錢並打包成多少封)

第二列: 上奉 (恭敬地奉送給)

第三列: 故 收用(已經故去的XXXX老人收用)

第四列: 孝 祀(陽世孝人XXXX祭奠)

第五列:天運 年 月 日叩化(農曆XX年XX月XX日跪拜焚化)


各列內容寫法:

第一列:如果是花包,就在下邊「封」字前空白處填上包的封數,一包為1封,一馱是2封,按寫給某先人的包總封數填寫。如果是白包,則「中元勝會之期」處是空白,需要填上「中元勝會之期」,之所以留空白,是因為對新亡人需要燒七七包、一周年包、二周年包和三周年包,每次燒包填寫內容不同,因此就留空白讓燒包的人根據情況填寫。寫七七白包時,空白處一七寫「首七化財之期」,二七寫「二七化財之期」,以此類推,七七寫「畢七化財之期」;燒一周年包,空白處寫「小祥化財之期」,燒二周年包,空白處寫「大祥化財之期」,燒三周年包,空白處寫「除服化財之期」。


第二列:一般不用填寫,但若第一列未留空白填封數的,則在「上奉」之前填寫封數。如包是老的寫給小的,則應將「上奉」改為「付與」。


第三列:如果是新亡人,需要在「故」字之前寫「新」字,如果封皮上無「故」字的,則寫「新故」或「新逝」二字。「故」字之後是寫先人的稱呼和姓名,不同關係不同輩分的寫法不同。首先是需要在「故」字之后姓名之前寫明先人與送包人的關係(具體見下方附表);其次是男人稱考,女人稱妣,但如先人是送包人的同輩和小輩的則不可稱考妣,直接寫明關係就行;其三是寫姓名和性別,並且姓和名是分開的,如男先人寫「某公某某」(前一「某」為姓,「公」為性別,後二「某某」為名),女先人寫「某母某氏」(前「某」為夫家之姓,後「某」為外家之姓,因古代女人們多無學名只有小名,而稱小名又不夠尊重就根據外家之姓稱某氏);其四是在先人的性別之後把男先人稱老大人把女先人稱老儒人,如果是老的寫給小的,則不分性別只在姓名之後寫「名下」即可。「收用」這裡,有的是「正魂收用」,有的是「冥中收用」,這個不用管。


第四列:在「孝」字之後寫送包人自己與收包人的關係(自稱)及姓名,這與第三列一樣是比較複雜,不同關係不同輩分的稱呼是不同的(具體寫法見下面的附表)。


第五列:這列的寫法比較簡單,把具體燒包那天的農曆年月日寫清楚就行。補充一點,就是在包的反面,需要在封口處寫上一較明顯的「封」字表示密封,意思是此包經送包人打上封條,非收包人不得拆開,這個「封」字本來是用印章蓋的,但一般人家都沒有印章就用毛筆或軟筆寫上,如果封皮上本身有「封」字的就不用麻煩了。


七月半寫包稱謂一覽表

燒包流程:

1、捆包,就是把寫好的包按兩封為一馱先用細繩捆好以便託運;

2、餵馬,就是對承擔託運任務的紙馬進行餵料,即找些糧食、青草和水等放在堆馬匹的地方讓其吃飽;

3、供馬夫,就是請趕馬的紙人們吃飯,同時還燒紙錢給他們作趕馬費用;

4、上馱子,就是將已捆好的包抬上馬背,實際是將紙馬夾捆好的兩包中間;

5、畫燒包圈,就是用白灰在準備燒包的地方(一般是門口院內)畫一個有出口的圓圈,直徑約一米,出口對著大路方向;


6、插引路香,就是燒一把燃香沿燒包圈出口到大路之間順路每隔2—3米插一柱香,作路燈指引馬隊出發;

7、砌包,就是將需要燒的包在燒包圈內堆放成有一定空間的形狀(一般是中空的塔形)以便燃燒焚化。

8、燒包,就是對堆砌好的包用紙錢點燃焚化,邊燒邊念先人的名字請他們各人來認領自己的錢。在焚化到中途的時候,順便將家裡供奉的那些金山銀山、香花、紙花等供品燒掉,同時在燒包圈外另燒一些散紙錢,邊燒邊念請那些無人侍奉的孤魂野鬼們來領用。


相關焦點

  • 七月半知識知多少?寫包、燒包全過程在這裡!分享收藏備用!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也稱「中元節」,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 「鬼節」,俗稱「七月半」(有些地區為十三或十四)。是中國特有的節日    俗傳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閻王釋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習俗。送祖時,紙錢冥財燒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
  • 【七月半】鎮雄中元節習俗,燒包(袱子)附:書寫格式及稱呼大全!
    農曆七月半俗稱中元節,也叫鬼節,是民間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中元節本來是七月十五,但我們這裡多數是過七月十三,少數是過七月十四。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戶戶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準備給老人燒包。部衛形魂。制魔保舉。度品南宮。死魂受煉。仙化成人。生生受度。劫劫長存。隨劫輪轉。與天齊年。永度三途。五苦八難。超凌三界。逍遙上清。三、寫包: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關欄目內寫上先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燒包者的姓名及時間等。這雖是一項簡單工作,但由於學校裡沒這科目,就使許多人不懂而經常弄錯。寫包時,需要搞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燒包的後人之間的關係,然後才按規定的稱呼寫包。
  • 通告:鎮雄城區今年七月半亂燒包將被處罰(附寫包範例)
    鎮雄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2018年8月17日農曆七月半俗稱中元節,也叫鬼節,是民間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中元節本來是七月十五,但我們這裡多數是過七月十三,少數是過七月十四。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戶戶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準備給老人燒包。
  • 七月半,威信人寫包(袱子)格式及稱呼,明天要用到了!
    農曆七月半俗稱中元節,也叫鬼節,是民間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中元節本來是七月十五,但我們這裡多數是過七月十三,少數是過七月十四。
  • 七月半,威信人寫包(袱子)格式及稱呼,馬上要用到了!
    農曆七月半俗稱中元節,也叫鬼節,是民間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中元節本來是七月十五,但我們這裡多數是過七月十三,少數是過七月十四。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戶戶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準備給老人燒包。部衛形魂。制魔保舉。度品南宮。死魂受煉。仙化成人。生生受度。劫劫長存。隨劫輪轉。與天齊年。永度三途。五苦八難。超凌三界。逍遙上清。三、寫包: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關欄目內寫上先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燒包者的姓名及時間等。這雖是一項簡單工作,但由於學校裡沒這科目,就使許多人不懂而經常弄錯。寫包時,需要搞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燒包的後人之間的關係,然後才按規定的稱呼寫包。
  • 在農村中元節「燒包」祭祖是七月十四,還是十五日?有啥說法嗎?
    在有些地方也叫它「七月半」,或者是鬼節、施孤,佛教稱它為「盂蘭盆節」。這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節日,其也和清明、重陽節、除夕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祭祖節日。在中元節期間有祭祖、放河燈、燒紙錠的習俗。那在農村,中元節「燒包」祭祖是哪一天,是七月十四還是十五日?有什麼說法嗎?在中元節前有「上元節」,後面有「下元節」。
  • 中元節習俗,燒包 附:書寫格式及稱呼大全!
    農曆七月半俗稱中元節,也叫鬼節,是民間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中元節本來是七月十五,但我們這裡多數是過七月十三,少數是過七月十四。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戶戶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準備給老人燒包。部衛形魂。制魔保舉。度品南宮。死魂受煉。仙化成人。生生受度。劫劫長存。隨劫輪轉。與天齊年。永度三途。五苦八難。超凌三界。逍遙上清。三、寫包: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關欄目內寫上先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燒包者的姓名及時間等。這雖是一項簡單工作,但由於學校裡沒這科目,就使許多人不懂而經常弄錯。
  • 七月半到了,你會寫包嗎?
    七月半到了,你會寫包嗎?每年的七月半都是民間傳統的盂蘭盆節,也是俗稱的中元節、鬼節,為三大鬼節之一。
  • 七月半「包袱」怎麼寫亡人才能夠受用?(最全知識)
    【稱呼格式】農曆七月半俗稱中元節,也叫鬼節,是民間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戶戶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準備給老人燒包。「收用」這裡,有的是「正魂收用」,有的是「冥中收用」,這個不用管。第四列:在「孝」字之後寫送包人自己與收包人的關係(自稱)及姓名,這與第三列一樣是比較複雜,不同關係不同輩分的稱呼是不同的(具體寫法見附表)。第五列:這列的寫法比較簡單,把具體燒包那天的農曆年月日寫清楚就行。
  • 【中元節】七月半寫包的格式及稱呼,寫包不求人快收藏!
    據說七月半燒紙的錢包,一定要寫好姓氏堂名和姓氏的第幾氏,這樣陰差才能把你燒的錢包送達你要送到的人,否則白燒了。         幾氏怎麼算?首先你要知道你家族中的一個姓氏再推就行,比如:小編是「選」字輩,父親是「國」字輩 是劉氏三十六氏,爺爺是「定」字輩 是劉氏三十五氏,曾祖也叫太太是「才」字輩 是劉氏三十四氏。
  • 湖南七月半怎麼過? 86歲老人包香燭錢紙 90後小夥三餐都加飯菜
    古人以正月十五為天官生日,故定為上元節(即元宵),七月十五為地官生日,故定為中元節,以十月十五為水官生日,故定為下元節。到後來,民間又流傳七月十五地府開門放鬼魂的傳說,於是中元節漸漸有了「鬼節」的意味。而在湖南,不同地方過七月半都有不同的習俗,如祭祖、放燈等。記者儲文靜夜幕降臨,長沙湘江邊每隔一段距離就能看到一點一點的火焰,遠遠望去就像是漁火。
  • 七月半,齋田頭、盂蘭盆會、水旱燈
    七月半,齋田頭、盂蘭盆會、水旱燈 【編者按】農曆七月十五,是道教的中元節,佛教謂之「盂蘭盆節」,民間也叫「七月半」、「鬼節」。
  • 中元節(七月半)寫「包」攻略,一看就懂(史上最全)
    中元節,南雄人又稱「七月半」南雄人都有習俗,要寫「包」,但每年都不知道規則是什麼,今天小編用了一個天的時間深入研究,匯成「中元節史上最全寫包攻略
  • 七月半寫包稱呼及格式(收藏)
    農曆七月半俗稱中元節,也叫鬼節,是民間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中元節本來是七月十五,但有的是過七月十三,有的是過七月十四。
  • 七月半到了,你會寫包嗎?(民間傳統寫法)
    每年的七月半都是民間傳統的盂蘭盆節,也是俗稱的中元節、鬼節,為三大鬼節之一。是民間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戶戶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準備給老人燒包。現將我們這地方過七月半燒包的習俗介紹如下:一、接老人:就是在七月初,把寫有先人名號的祖宗牌掛在家中牆上,牌位下邊的桌上擺放金山、銀山、鮮花、香花、麥芽、盤香、蠟燭等擺設和水果、蛋糕、糖果等供品,每天早中晚做新鮮飯食供奉,供奉時需要先淨手作揖上香,供飯完後需要燒化紙錢。
  • 秦漢祭祀祖先不焚香 敬神、祭鬼有不同(圖)
    秦漢祭祀祖先不焚香 敬神、祭鬼有不同(圖) 2015-03-06 10:02:39來源:山西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宋宇晟   不是吧,給天地、鬼神、祖先上香禮拜,這在我們的印象中,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問一百人,一百人都會告訴你,這是我們悠久的歷史傳統,但再細問問,悠久自何時呢,一百個裡會有九十個不知道。
  •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是什麼節 中元節又稱什麼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是什麼節 中元節又稱什麼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中元節 ,俗稱鬼節、七月半、施孤、地官節或齋孤,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七月十四),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民間有祀亡魂、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 中元節(七月半)寫「包」攻略,一看就懂
    中元節,南雄人又稱「七月半」南雄人都有習俗,要寫「包」,但每年都不知道規則是什麼,今天小編用了一個天的時間深入研究
  • 2020年中元節燒包時間有講究嗎?中元節為什麼要燒包?
    馬上要到7月半中元節了,雖然中元節不是法定節假日,但也是我們的一個傳統節日,我國民間對中元節是非常重視的,中元節的傳統習俗之一就是燒包,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中元節燒包時間有講究嗎,中元節燒包有什麼講究。
  • 又到七月半 各遊戲「鬼節」玩法一覽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便是中國一年一度的「鬼節」中元,佛教中稱為「盂蘭節」。相傳到了這一天,閻羅王就會打開地獄之門「鬼門關」,讓關押的鬼類出來自由活動,直至七月結束才回歸地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