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到了,你會寫包嗎?(民間傳統寫法)

2021-01-16 大道同行文化集團


每年的七月半都是民間傳統的盂蘭盆節,也是俗稱的中元節、鬼節,為三大鬼節之一。是民間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戶戶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準備給老人燒包。

現將我們這地方過七月半燒包的習俗介紹如下:

一、接老人:就是在七月初,把寫有先人名號的祖宗牌掛在家中牆上,牌位下邊的桌上擺放金山、銀山、鮮花、香花、麥芽、盤香、蠟燭等擺設和水果、蛋糕、糖果等供品,每天早中晚做新鮮飯食供奉,供奉時需要先淨手作揖上香,供飯完後需要燒化紙錢。

二、封包:包,也叫包袱,封包就是將紙錢分為1000錢為一支或一封,兩支或兩封為一馱,然後用封皮封成包。包,分為花包和白包,花包和白包的區別主要是封皮上有無沙衣和路票,有沙衣和路票的是花包,沒有沙衣和路票的是白包。白包用於死亡未滿三年的人(也叫新亡人),花包則用於死亡超過三年的先人。

三、寫包: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關欄目內寫上先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燒包者的姓名及時間等。現將其體寫法介紹如下:

1、封皮內容解釋:封皮的文字是直排的,從右到左各列內容(以花包為例,括號內為解釋)為:

第一列:中元勝會之期虔備冥資成  封(中元節鬼魂勝會之期虔誠準備冥界紙錢並打包成多少封)

第二列:上奉(恭敬地奉送給)

第三列:故   收用(已經故去的XXXX老人收用)

第四列:孝    祀(陽世孝人XXXX祭奠)

   第五列:天運 年 月 日叩化(農曆XX年XX月XX日跪拜焚化)

2、各列內容寫法:第一列:如果是花包,就在下邊「封」字前空白處填上包的封數,一包為1封,一馱是2封,按寫給某先人的包總封數填寫。如果是白包,則「中元勝會之期」處是空白,需要填上「中元勝會之期」,之所以留空白,是因為對新亡人需要燒七七包、一周年包、二周年包和三周年包,每次燒包填寫內容不同,因此就留空白讓燒包的人根據情況填寫。寫七七白包時,空白處一七寫「首七化財之期」,二七寫「二七化財之期」,以此類推,七七寫「畢七化財之期」;燒一周年包,空白處寫「小祥化財之期」,燒二周年包,空白處寫「大祥化財之期」,燒三周年包,空白處寫「除服化財之期」。第二列:一般不用填寫,但若第一列未留空白填封數的,則在「上奉」之前填寫封數。如包是老的寫給小的,則應將「上奉」改為「付與」。第三列:如果是新亡人,需要在「故」字之前寫「新」字,如果封皮上無「故」字的,則寫「新故」或「新逝」二字。「故」字之後是寫先人的稱呼和姓名,不同關係不同輩分的寫法不同。首先是需要在「故」字之后姓名之前寫明先人與送包人的關係(具體見附表);其次是男人稱考,女人稱妣,但如先人是送包人的同輩和小輩的則不可稱考妣,直接寫明關係就行;其三是寫姓名和性別,並且姓和名是分開的,如男先人寫「某公某某」(前一「某」為姓,「公」為性別,後二「某某」為名),女先人寫「某母某氏」(前「某」為夫家之姓,後「某」為外家之姓,因古代女人們多無學名只有小名,而稱小名又不夠尊重就根據外家之姓稱某氏);其四是在先人的性別之後把男先人稱老大人把女先人稱老儒人,如果是老的寫給小的,則不分性別只在姓名之後寫「名下」即可。「收用」這裡,有的是「正魂收用」,有的是「冥中收用」,這個不用管。第四列:在「孝」字之後寫送包人自己與收包人的關係(自稱)及姓名,這與第三列一樣是比較複雜,不同關係不同輩分的稱呼是不同的(具體寫法見附表)。第五列:這列的寫法比較簡單,把具體燒包那天的農曆年月日寫清楚就行。補充一點,就是在包的反面,需要在封口處寫上一較明顯的「封」字表示密封,意思是此包經送包人打上封條,非收包人不得拆開,這個「封」字本來是用印章蓋的,但一般人家都沒有印章就用毛筆或軟筆寫上,如果封皮上本身有「封」字的就不用麻煩了。

四、燒包:就是在七月十三晚上將封好的包燒化送給先人。關於燒包也是有規則的,不是隨便就拿去燒。燒包的步驟首先是捆包,就是把寫好的包按兩封為一馱先用細繩捆好以便託運;其次餵馬,就是對承擔託運任務的紙馬進行餵料,即找些糧食、青草和水等放在堆馬匹的地方讓其吃飽;第三是供馬夫,就是請趕馬的紙人們吃飯,同時還燒紙錢給他們作趕馬費用;第四是上馱子,就是將已捆好的包抬上馬背,實際是將紙馬夾捆好的兩包中間;第五是畫燒包圈,就是用白灰在準備燒包的地方(一般是門口院內)畫一個有出口的圓圈,直徑約一米,出口對著大路方向;第六是插引路香,就是燒一把燃香沿燒包圈出口到大路之間順路每隔2—3米插一柱香,作路燈指引馬隊出發;第七是砌包,就是將需要燒的包在燒包圈內堆放成有一定空間的形狀(一般是中空的塔形)以便燃燒焚化。第八是燒包,就是對堆砌好的包用紙錢點燃焚化,邊燒邊念先人的名字請他們各人來認領自己的錢。在焚化到中途的時候,順便將家裡供奉的那些金山銀山、香花、紙花等供品燒掉,同時在燒包圈外另燒一些散紙錢,邊燒邊念請那些無人侍奉的孤魂野鬼們來領用。

男稱大人,女稱孺人。老人死三年內:亡男稱新逝顯考,亡女稱新逝顯妣。三年後:亡男稱故顯考,亡女稱故顯妣。


往上第九代:稱鼻祖   故鼻祖某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耳孫

 

往上第八代:稱遠祖   故遠祖某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雲孫

 

往上第七代:稱太祖   故太祖某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乃孫

 

往上第六代:稱烈祖   故烈祖某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弟孫

 

往上第五代:稱天祖   故天祖某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來孫

 

往上第四代:稱高祖   故高祖某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玄孫

 

往上第三代:稱曾祖父    故曾祖某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曾孫

 

往上第二代:稱祖父   也就是爺爺    故祖考某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孫

 

往上第一代:稱父親   故顯考(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男

 

父之兄:稱伯伯 故伯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

 

父之弟:稱叔叔 故叔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

 

父之堂兄:稱伯伯 故堂伯 公 老大人收用 孝堂侄

 

父之侄:稱兄或弟 故堂兄或弟 老大人收用 堂兄或弟

 

母之父:稱外祖父 故外祖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外孫

 

母之兄或弟:稱舅 故舅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外侄

 

母之伯爺:稱堂外祖 故堂外伯祖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堂外孫

 

母之堂兄:稱堂母舅 故堂母舅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堂外侄

 

父之姐夫:稱姑父 故姑父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內侄 具

 

父之姐妹:稱姑母 故姑母 府 氏老孺人收用 胞侄 叩

 

父之姑爺:稱故姑公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內侄孫 叩

 

父之姑娘:稱姑婆 故姑婆 府 氏 老孺人收用 孝侄孫 叩

 

同父母之姐:稱胞姐 故胞姐 府 氏收用 胞弟 叩

 

胞姐之丈夫:稱姐夫 故姐夫 收用 內弟 叩

 

母之姐夫:稱姨父 故姨父 府 老大人收用 姨侄 叩

 

母之姐妹:稱姨母 故姨母 府 老孺人收用 姨侄 叩

 

妻之父:稱嶽父 故嶽父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婿 叩

 

妻之伯爺:稱伯嶽父 故伯嶽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侄婿 叩

 

妻之伯娘:故伯嶽妣 母諱 氏老孺人收用 侄婿 叩

 

妻之祖父:   故內祖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孫婿 叩

 

妻之姐夫:   故襟兄 收用 襟弟 叩

 

妻之姐姐:   故姨姐 府 氏收用 姨妹弟 叩

 

祖母之姨侄:故姨表爺 公諱 老大人收用 表侄 叩

 

母之姨侄:故姨表兄 收用 姨表弟

 

嶽母之舅娘老表:內表母舅 老大人收用 外侄婿

 

妻之表兄:內表兄 收用 表妹弟

 

乾爹:故寄父考 老大人收用 寄男 叩

 

乾爹之父親: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孫男 叩

 

乾爹之嶽父: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外孫

 

乾爹之子:故寄兄 收用 寄弟 叩

 

妻之保爺:故寄嶽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子婿

 

後父:故繼父 老大人收用 繼男 叩

 

後母:故繼母 老孺人收用 繼男 叩

 

大媽的兒子與小媽:故妾母 老孺人收用 孝嫡男

 

小媽的兒子與大媽:故嫡母 老孺人收用 孝庶男

 

奶媽:故乳母 府 氏 收用 孝奶男

 

丈夫:故良人 收用 荊室 叩

 

妻:故賢妻 收用 為夫 具

 

朋友:故彥兄 收用 世弟 叩

 

老庚:故庚兄 收用 庚弟 叩

 

後夫與前夫:故同綠 收用 同綠弟

 

公諱:老大人收用 世侄 叩

 

手藝與師父:故恩師 老大人收用 孝門徒 叩

 

拜把弟兄:故血兄 收用 血弟

 

道士與老師:金羽化法師 大真人收用 門徒

 

異族化紙:故異族 收用 異族 叩

 

伯或叔與侄:故賢侄 收用 愚伯或叔

 

親家:故姻兄 收用 姻兄 叩

 

未婚夫與妻:故結髮 府 斷弦妹收用 斷弦兄

 

未婚妻與夫:故淑配 府 無緣兄 無緣妹

 

父親與兒:故幻化亡男 反念父

 

翁父與媳婦:故幻化亡女媳 反念翁父

 

父親與女:故夭命亡女 反念父

 

嶽父與女婿:故賢門亡婿 反念嶽

 

與親家父母:故姻尊 姻侄 叩

 

與親家之祖:故太姻尊 姻內侄孫

乞丐與施主:故施主 丐人 叩


相關焦點

  • 七月半到了,你會寫包嗎?
    七月半到了,你會寫包嗎?每年的七月半都是民間傳統的盂蘭盆節,也是俗稱的中元節、鬼節,為三大鬼節之一。
  • 【中元節】七月半寫包的格式及稱呼,寫包不求人快收藏!
    據說七月半燒紙的錢包,一定要寫好姓氏堂名和姓氏的第幾氏,這樣陰差才能把你燒的錢包送達你要送到的人,否則白燒了。         幾氏怎麼算?首先你要知道你家族中的一個姓氏再推就行,比如:小編是「選」字輩,父親是「國」字輩 是劉氏三十六氏,爺爺是「定」字輩 是劉氏三十五氏,曾祖也叫太太是「才」字輩 是劉氏三十四氏。
  • 七月半寫袱包你知多少?為什麼有的人在陽間很有錢?你知道嗎?
    民俗農曆七月初至七月半,是人們中元祭祖的日子。
  • 七月半,威信人寫包(袱子)格式及稱呼,明天要用到了!
    農曆七月半俗稱中元節,也叫鬼節,是民間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中元節本來是七月十五,但我們這裡多數是過七月十三,少數是過七月十四。
  • 七月半,威信人寫包(袱子)格式及稱呼,馬上要用到了!
    農曆七月半俗稱中元節,也叫鬼節,是民間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中元節本來是七月十五,但我們這裡多數是過七月十三,少數是過七月十四。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戶戶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準備給老人燒包。三、寫包: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關欄目內寫上先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燒包者的姓名及時間等。這雖是一項簡單工作,但由於學校裡沒這科目,就使許多人不懂而經常弄錯。寫包時,需要搞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燒包的後人之間的關係,然後才按規定的稱呼寫包。現將其體寫法介紹如下:  (白包封面)
  • 七月半知識知多少?寫包、燒包全過程在這裡!分享收藏備用!
    同時,在寫有享用人姓名的紙封中裝入錢紙,祭祀時焚燒,稱「燒包」。年內過世者燒新包,多大操大辦,過世一年以上者燒老包。印度佛教儀式中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中《盂蘭盆經》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俗信,於是益加普及。民間普遍流傳目蓮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
  • 通告:鎮雄城區今年七月半亂燒包將被處罰(附寫包範例)
    鎮雄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2018年8月17日農曆七月半俗稱中元節,也叫鬼節,是民間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中元節本來是七月十五,但我們這裡多數是過七月十三,少數是過七月十四。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戶戶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準備給老人燒包。
  • 中元節(七月半)寫「包」攻略,一看就懂(史上最全)
    中元節,南雄人又稱「七月半」南雄人都有習俗,要寫「包」,但每年都不知道規則是什麼,今天小編用了一個天的時間深入研究,匯成「中元節史上最全寫包攻略
  • 中元節(七月半)寫「包」攻略,一看就懂
    中元節,南雄人又稱「七月半」南雄人都有習俗,要寫「包」,但每年都不知道規則是什麼,今天小編用了一個天的時間深入研究
  • 七月半寫包稱呼及格式(收藏)
    農曆七月半俗稱中元節,也叫鬼節,是民間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中元節本來是七月十五,但有的是過七月十三,有的是過七月十四。
  • 鎮雄七月半寫包圖文演示
    寫包時,需要搞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燒包的後人之間的關係,然後才按規定的稱呼寫包。現將其體寫法介紹如下:  、封皮內容解釋:封皮的文字是直排的,從右到左各列內容(以花包為例,括號內為解釋)為:  第一列:中元勝會之期虔備冥資成 封(中元節鬼魂勝會之期虔誠準備冥界紙錢並打包成多少封)第二列: 上奉 (恭敬地奉送給)  第三列: 故 收用(已經故去的XXXX老人收用)  第四列: 孝 祀(陽世孝人XXXX祭奠
  • 寂寂焚香祭仙魂,七月半,告訴你燒包的正確姿勢
  • 【七月半】鎮雄中元節習俗,燒包(袱子)附:書寫格式及稱呼大全!
    農曆七月半俗稱中元節,也叫鬼節,是民間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中元節本來是七月十五,但我們這裡多數是過七月十三,少數是過七月十四。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戶戶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準備給老人燒包。三、寫包: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關欄目內寫上先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燒包者的姓名及時間等。這雖是一項簡單工作,但由於學校裡沒這科目,就使許多人不懂而經常弄錯。寫包時,需要搞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燒包的後人之間的關係,然後才按規定的稱呼寫包。現將其體寫法介紹如下:
  • 俗話說「七月半,鬼門開」,七月半已經到來,這世上真的有鬼嗎
    我國自古以來,不論民間還是皇室,都對鬼神之說十分篤信,尤其是在七月半這一天,也就是農曆7月14日,更是被稱為地府鬼門大開的日子。因此有習俗說,7月43日半夜12點之前一定要回家,15日晚上不能超過8點回家,否則就容易碰上一些「事情」。
  • 七月半「包袱」怎麼寫亡人才能夠受用?(最全知識)
    【稱呼格式】農曆七月半俗稱中元節,也叫鬼節,是民間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戶戶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準備給老人燒包。第四列:在「孝」字之後寫送包人自己與收包人的關係(自稱)及姓名,這與第三列一樣是比較複雜,不同關係不同輩分的稱呼是不同的(具體寫法見附表)。第五列:這列的寫法比較簡單,把具體燒包那天的農曆年月日寫清楚就行。
  • 民間禮儀之送紅包寫法及詞彙
    實在以前在民間送禮打紅包是很講究的,有嚴格的要求:首先在落款上,根據本身父母以及祖椿萱並茂的環境來署.好比對方是嫁女,1:本身的雙親俱在,寫:奩儀署:俱侍下,***;2:父在:嚴侍下***;3:母在:慈侍下***.署名:同姓,只署名,異姓:籤上姓名.
  • 民間有「七月半,鬼門開」之說,有三禁忌要搞清楚,看完明白
    中元節民間俗稱七月半,和除夕、清明、重陽稱為我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它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人們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比如農曆七月半,正是初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慶豐收,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有「家祭無忘告乃翁」之意,其傳統精髓核心是敬祖盡孝。
  • 湖南七月半怎麼過? 86歲老人包香燭錢紙 90後小夥三餐都加飯菜
    資料圖片農曆七月十五是傳統節日中元節。古人以正月十五為天官生日,故定為上元節(即元宵),七月十五為地官生日,故定為中元節,以十月十五為水官生日,故定為下元節。到後來,民間又流傳七月十五地府開門放鬼魂的傳說,於是中元節漸漸有了「鬼節」的意味。而在湖南,不同地方過七月半都有不同的習俗,如祭祖、放燈等。
  • 中元節寫「包」攻略,一看就懂(史上最全)
    二、如果是變更了家庭住址的,還需要寫幾包給快遞員,中間填「力夫」三、如果是新亡人,需要在「故」字之前寫「新」字,如果封皮上無「故」字的,則寫「新故」或「新逝」二字。「故」字之後是寫先人的稱呼和姓名,不同關係不同輩分的寫法不同。
  • 俗語「最怕端午節水,不怕七月半鬼」啥意思?為何怕端午節水呢?
    俗語「最怕端午節水,不怕七月半鬼」是啥意思?為何怕端午節水?文/農夫也瘋狂過萬了六一兒童節,又迎來了新的一個星期一。今天是6月3日(農曆五月初一),這也就意味著這周五將要迎來傳統的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