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到了,你會寫包嗎?

2021-01-21 文教織金


七月半到了,你會寫包嗎?

每年的七月半都是民間傳統的盂蘭盆節,也是俗稱的中元節、鬼節,為三大鬼節之一。是民間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戶戶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準備給老人燒包。據傳說,七月初一開鬼門,閻王爺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讓他們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歸人間檢查後代們的善惡情況,在陽間的人們就舉辦一些祭拜活動來款待他們,尤其是中元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豐富的祭品,都會燒錢紙來祭奠逝去的人。這就要寫包,當然也燒散錢的。

現將我們這地方過七月半燒包的習俗介紹如下:

一、接老人:就是在七月初,把寫有先人名號的祖宗牌掛在家中牆上,牌位下邊的桌上擺放金山、銀山、鮮花、香花、麥芽、盤香、蠟燭等擺設和水果、蛋糕、糖果等供品,每天早中晚做新鮮飯食供奉,供奉時需要先淨手作揖上香,供飯完後需要燒化紙錢。

二、封包:包,也叫包袱,封包就是將紙錢分為1000錢為一支或一封,兩支或兩封為一馱,然後用封皮封成包。包,分為花包和白包,花包和白包的區別主要是封皮上有無沙衣和路票,沙衣相當於衣物等行李,路票相當於過路的介紹信,有沙衣和路票的是花包,沒有沙衣和路票的是白包。白包用於死亡未滿三年的人(也叫新亡人),花包則用於死亡超過三年的先人。

三、寫包: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關欄目內寫上先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燒包者的姓名及時間等。這雖是一項簡單工作,但由於學校裡沒這科目,就使許多人不懂而經常弄錯。寫包時,需要搞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燒包的後人之間的關係,然後才按規定的稱呼寫包。現將其體寫法介紹如下:

1、封皮內容解釋:封皮的文字是直排的,從右到左各列內容(以花包為例,括號內為解釋)為:

第一列:中元勝會之期虔備冥資成  封(中元節鬼魂勝會之期虔誠準備冥界紙錢並打包成多少封)

第二列:上奉(恭敬地奉送給)

第三列:故   收用(已經故去的XXXX老人收用)

第四列:孝    祀(陽世孝人XXXX祭奠)

   第五列:天運 年 月 日叩化(農曆XX年XX月XX日跪拜焚化)

2、各列內容寫法:第一列:如果是花包,就在下邊「封」字前空白處填上包的封數,一包為1封,一馱是2封,按寫給某先人的包總封數填寫。如果是白包,則「中元勝會之期」處是空白,需要填上「中元勝會之期」,之所以留空白,是因為對新亡人需要燒七七包、一周年包、二周年包和三周年包,每次燒包填寫內容不同,因此就留空白讓燒包的人根據情況填寫。寫七七白包時,空白處一七寫「首七化財之期」,二七寫「二七化財之期」,以此類推,七七寫「畢七化財之期」;燒一周年包,空白處寫「小祥化財之期」,燒二周年包,空白處寫「大祥化財之期」,燒三周年包,空白處寫「除服化財之期」。第二列:一般不用填寫,但若第一列未留空白填封數的,則在「上奉」之前填寫封數。如包是老的寫給小的,則應將「上奉」改為「付與」。第三列:如果是新亡人,需要在「故」字之前寫「新」字,如果封皮上無「故」字的,則寫「新故」或「新逝」二字。「故」字之後是寫先人的稱呼和姓名,不同關係不同輩分的寫法不同。首先是需要在「故」字之后姓名之前寫明先人與送包人的關係(具體見附表);其次是男人稱考,女人稱妣,但如先人是送包人的同輩和小輩的則不可稱考妣,直接寫明關係就行;其三是寫姓名和性別,並且姓和名是分開的,如男先人寫「某公某某」(前一「某」為姓,「公」為性別,後二「某某」為名),女先人寫「某母某氏」(前「某」為夫家之姓,後「某」為外家之姓,因古代女人們多無學名只有小名,而稱小名又不夠尊重就根據外家之姓稱某氏);其四是在先人的性別之後把男先人稱老大人把女先人稱老儒人,如果是老的寫給小的,則不分性別只在姓名之後寫「名下」即可。「收用」這裡,有的是「正魂收用」,有的是「冥中收用」,這個不用管。第四列:在「孝」字之後寫送包人自己與收包人的關係(自稱)及姓名,這與第三列一樣是比較複雜,不同關係不同輩分的稱呼是不同的(具體寫法見附表)。第五列:這列的寫法比較簡單,把具體燒包那天的農曆年月日寫清楚就行。補充一點,就是在包的反面,需要在封口處寫上一較明顯的「封」字表示密封,意思是此包經送包人打上封條,非收包人不得拆開,這個「封」字本來是用印章蓋的,但一般人家都沒有印章就用毛筆或軟筆寫上,如果封皮上本身有「封」字的就不用麻煩了。

四、燒包:就是在七月十三晚上將封好的包燒化送給先人。關於燒包也是有規則的,不是隨便就拿去燒。燒包的步驟首先是捆包,就是把寫好的包按兩封為一馱先用細繩捆好以便託運;其次餵馬,就是對承擔託運任務的紙馬進行餵料,即找些糧食、青草和水等放在堆馬匹的地方讓其吃飽;第三是供馬夫,就是請趕馬的紙人們吃飯,同時還燒紙錢給他們作趕馬費用;第四是上馱子,就是將已捆好的包抬上馬背,實際是將紙馬夾捆好的兩包中間;第五是畫燒包圈,就是用白灰在準備燒包的地方(一般是門口院內)畫一個有出口的圓圈,直徑約一米,出口對著大路方向;第六是插引路香,就是燒一把燃香沿燒包圈出口到大路之間順路每隔2—3米插一柱香,作路燈指引馬隊出發;第七是砌包,就是將需要燒的包在燒包圈內堆放成有一定空間的形狀(一般是中空的塔形)以便燃燒焚化。第八是燒包,就是對堆砌好的包用紙錢點燃焚化,邊燒邊念先人的名字請他們各人來認領自己的錢。在焚化到中途的時候,順便將家裡供奉的那些金山銀山、香花、紙花等供品燒掉,同時在燒包圈外另燒一些散紙錢,邊燒邊念請那些無人侍奉的孤魂野鬼們來領用。

男稱大人,女稱孺人。
老人死三年內:亡男稱新逝顯考,亡女稱新逝顯妣。
三年後:亡男稱故顯考,亡女稱故顯妣。
孝家稱呼         燒袱子火單寫法                             自稱
九代:稱鼻祖 故鼻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耳孫
八代:稱遠祖 故遠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雲孫
七代:稱太祖 故太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乃孫
六代:稱烈祖 故烈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弟孫
五代:稱天祖 故天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來孫
四代:稱高祖 故高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玄孫
三代:稱曾祖父 故曾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曾孫
二代:稱祖父  故祖考(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孫
一代:稱父親 故顯考(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男
父之兄:稱伯伯 故伯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
父之弟:稱叔叔 故叔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
父之堂兄:稱伯伯 故堂伯 公 老大人收用 孝堂侄
父之侄:稱兄或弟 故堂兄或弟 老大人收用 堂兄或弟
母之父:稱外祖父 故外祖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外孫
母之兄或弟:稱舅 故舅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外侄
母之伯爺:稱堂外祖 故堂外伯祖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堂外孫
母之堂兄:稱堂母舅 故堂母舅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堂外侄
父之姐夫:稱姑父 故姑父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內侄 具
父之姐妹:稱姑母 故姑母 府 氏老孺人收用 胞侄 叩
父之姑爺: 稱故姑公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內侄孫 叩
父之姑娘:稱姑婆 故姑婆 府 氏 老孺人收用 孝侄孫 叩
同父母之姐:稱胞姐 故胞姐 府 氏收用 胞弟 叩
胞姐之丈夫:稱姐夫 故姐夫 收用 內弟 叩
母之姐夫:稱姨父 故姨父 府 老大人收用 姨侄 叩
母之姐妹:稱姨母 故姨母 府 老孺人收用 姨侄 叩
妻之父:稱嶽父 故嶽父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婿 叩
妻之伯爺:稱伯嶽父 故伯嶽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侄婿 叩
妻之伯娘: 故伯嶽妣 母諱 氏老孺人收用 侄婿 叩
妻之祖父: 故內祖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孫婿 叩
妻之姐夫: 故襟兄 收用 襟弟 叩
妻之姐姐: 故姨姐 府 氏收用 姨妹弟 叩
祖母之姨侄: 故姨表爺 公諱 老大人收用 表侄 叩
母之姨侄: 故姨表兄 收用 姨表弟
嶽母之舅娘老表: 內表母舅 老大人收用 外侄婿
妻之表兄: 內表兄 收用 表妹弟
乾爹: 故寄父考 老大人收用 寄男 叩
乾爹之父親: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孫男 叩
乾爹之嶽父: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外孫
乾爹之子: 故寄兄 收用 寄弟 叩
妻之保爺: 故寄嶽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子婿
後父: 故繼父 老大人收用 繼男 叩
後母: 故繼母 老孺人收用 繼男 叩
大媽的兒子與小媽: 故妾母 老孺人收用 孝嫡男
小媽的兒子與大媽: 故嫡母 老孺人收用 孝庶男
奶媽: 故乳母 府 氏 收用 孝奶男
丈夫: 故良人 收用 荊室 叩
妻: 故賢妻 收用 為夫 具
朋友: 故彥兄 收用 世弟 叩
老庚: 故庚兄 收用 庚弟 叩
後夫與前夫: 故同綠 收用 同綠弟
公諱: 老大人收用 世侄 叩
手藝與師父: 故恩師 老大人收用 孝門徒 叩
拜把弟兄: 故血兄 收用 血弟
道士與老師: 金羽化法師 大真人收用 門徒
異族化紙: 故異族 收用 異族 叩
伯或叔與侄: 故賢侄 收用 愚伯或叔
親家: 故姻兄 收用 姻兄 叩
未婚夫與妻: 故結髮 府 斷弦妹收用 斷弦兄
未婚妻與夫: 故淑配 府 無緣兄 無緣妹
父親與兒: 故幻化亡男 反念父
翁父與媳婦: 故幻化亡女媳 反念翁父
父親與女: 故夭命亡女 反念父
嶽父與女婿: 故賢門亡婿 反念嶽
與親家父母: 故姻尊 姻侄 叩
與親家之祖: 故太姻尊 姻內侄孫

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七月半到了,你會寫包嗎?(民間傳統寫法)
    每年的七月半都是民間傳統的盂蘭盆節,也是俗稱的中元節、鬼節,為三大鬼節之一。是民間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戶戶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準備給老人燒包。三、寫包: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關欄目內寫上先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燒包者的姓名及時間等。
  • 【中元節】七月半寫包的格式及稱呼,寫包不求人快收藏!
    據說七月半燒紙的錢包,一定要寫好姓氏堂名和姓氏的第幾氏,這樣陰差才能把你燒的錢包送達你要送到的人,否則白燒了。         幾氏怎麼算?首先你要知道你家族中的一個姓氏再推就行,比如:小編是「選」字輩,父親是「國」字輩 是劉氏三十六氏,爺爺是「定」字輩 是劉氏三十五氏,曾祖也叫太太是「才」字輩 是劉氏三十四氏。
  • 七月半寫袱包你知多少?為什麼有的人在陽間很有錢?你知道嗎?
    民俗農曆七月初至七月半,是人們中元祭祖的日子。
  • 七月半,威信人寫包(袱子)格式及稱呼,明天要用到了!
    農曆七月半俗稱中元節,也叫鬼節,是民間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中元節本來是七月十五,但我們這裡多數是過七月十三,少數是過七月十四。
  • 七月半,威信人寫包(袱子)格式及稱呼,馬上要用到了!
    農曆七月半俗稱中元節,也叫鬼節,是民間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中元節本來是七月十五,但我們這裡多數是過七月十三,少數是過七月十四。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戶戶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準備給老人燒包。三、寫包: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關欄目內寫上先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燒包者的姓名及時間等。這雖是一項簡單工作,但由於學校裡沒這科目,就使許多人不懂而經常弄錯。寫包時,需要搞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燒包的後人之間的關係,然後才按規定的稱呼寫包。現將其體寫法介紹如下:  (白包封面)
  • 七月半寫包稱呼及格式(收藏)
    農曆七月半俗稱中元節,也叫鬼節,是民間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中元節本來是七月十五,但有的是過七月十三,有的是過七月十四。
  • 中元節(七月半)寫「包」攻略,一看就懂
    中元節,南雄人又稱「七月半」南雄人都有習俗,要寫「包」,但每年都不知道規則是什麼,今天小編用了一個天的時間深入研究
  • 七月半知識知多少?寫包、燒包全過程在這裡!分享收藏備用!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也稱「中元節」,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 「鬼節」,俗稱「七月半」(有些地區為十三或十四)。是中國特有的節日    俗傳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閻王釋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習俗。送祖時,紙錢冥財燒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
  • 中元節(七月半)寫「包」攻略,一看就懂(史上最全)
    中元節,南雄人又稱「七月半」南雄人都有習俗,要寫「包」,但每年都不知道規則是什麼,今天小編用了一個天的時間深入研究,匯成「中元節史上最全寫包攻略
  • 通告:鎮雄城區今年七月半亂燒包將被處罰(附寫包範例)
    鎮雄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2018年8月17日農曆七月半俗稱中元節,也叫鬼節,是民間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中元節本來是七月十五,但我們這裡多數是過七月十三,少數是過七月十四。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戶戶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準備給老人燒包。
  • 鎮雄七月半寫包圖文演示
    寫包時,需要搞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燒包的後人之間的關係,然後才按規定的稱呼寫包。寫七七白包時,空白處一七寫「首七化財之期」,二七寫「二七化財之期」,以此類推,七七寫「畢七化財之期」;燒一周年包,空白處寫「小祥化財之期」,燒二周年包,空白處寫「大祥化財之期」,燒三周年包,空白處寫「除服化財之期」。
  • 寂寂焚香祭仙魂,七月半,告訴你燒包的正確姿勢
    民間習慣在陰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祭拜祖先,人們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燒紙錢祭拜祖先。2、買燒紙時,不要買那種成摞的印刷品,一張就好幾億,要買黃草紙,鋪開後拿一張一百元的真錢在紙上壓,要感覺這一百元是個戳子,由右至左,由上至下,一排一排的蓋上去,直到把整張紙鋪滿。4、疊好燒紙,一刀燒紙分成七八份,分別以對角線折兩次,不然一摞紙想要它燃燒起來是很費事的。疊起來燒會很方便。
  • 俗話說「七月半,鬼門開」,七月半已經到來,這世上真的有鬼嗎
    一句是說要等到七月半鬼門才開,但中心思想都是一點,7月14日這天起,人間會百鬼橫行,陰陽失調。 但這世界上真的有鬼嗎?七月半真的是鬼門開的日子嗎?拋開迷信的外衣,讓我們來看看這個七月半到底是怎麼回事。七月半又稱中元節、祭祖節,還是佛教的盂蘭盆節。這個節日最早可以追溯至上古時期,是一種用來慶祝豐收與祭拜先祖的節日,在這一天供奉先祖,請他們品嘗自己所種植的瓜果,是一種孝順的表現。
  • 【七月半】鎮雄中元節習俗,燒包(袱子)附:書寫格式及稱呼大全!
    農曆七月半俗稱中元節,也叫鬼節,是民間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中元節本來是七月十五,但我們這裡多數是過七月十三,少數是過七月十四。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戶戶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準備給老人燒包。三、寫包: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關欄目內寫上先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燒包者的姓名及時間等。這雖是一項簡單工作,但由於學校裡沒這科目,就使許多人不懂而經常弄錯。寫包時,需要搞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燒包的後人之間的關係,然後才按規定的稱呼寫包。現將其體寫法介紹如下:
  • 七月半「包袱」怎麼寫亡人才能夠受用?(最全知識)
    引述一些民俗材料:農曆進入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日期間,每天正午前又家中男丁列印紙錢,一張八開紙裁成三張,每張紙在列印時,只能列印七、九排,成單數。列印好後,用白紙包好,三、七、九張錢紙成單數包一包。如若不能到墳前供祭,那就在外地焚化包袱,包袱就要送幾個給"力夫",包袱正面寫"力夫"二字即可。有說法就是包袱背面除了寫「封」字,還要寫上亡故的地點,詳細程度類似郵遞,但無須具體門牌。這裡列出一下寫包袱的格式,一般只需要寫頭包,後面的包袱則寫以某字為號第XX。
  • 湖南七月半怎麼過? 86歲老人包香燭錢紙 90後小夥三餐都加飯菜
    農曆七月十三,離「七月半」還有兩天,各家各戶已經在為去世的親人燒包祭祀了。在湖南,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祭祖、看戲、放河燈,這是一個盛大的節日。86歲老人親自包香燭錢紙86歲的老人儲壽生,每年到了這個日子總會操持一番。親自買香燭錢紙,一一包好,再在包封上一筆一畫地寫上已故親人的名字,數十個包封一寫就是整整一下午。
  • 又到七月半 各遊戲「鬼節」玩法一覽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便是中國一年一度的「鬼節」中元,佛教中稱為「盂蘭節」。相傳到了這一天,閻羅王就會打開地獄之門「鬼門關」,讓關押的鬼類出來自由活動,直至七月結束才回歸地府。
  • 七月半,齋田頭、盂蘭盆會、水旱燈
    七月半,齋田頭、盂蘭盆會、水旱燈 【編者按】農曆七月十五,是道教的中元節,佛教謂之「盂蘭盆節」,民間也叫「七月半」、「鬼節」。
  • 2018七月半是幾月幾號? 七月半有哪些禁忌?
    2018七月半是幾月幾號? 七月半有哪些禁忌?時間:2018-06-02 19:1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8七月半是幾月幾號? 七月半有哪些禁忌? 在中國習俗中,並不僅僅是七月半這天需要避忌,農曆七月,被稱為鬼月,此月鬼門關大門常開不閉,眾鬼可以出遊人間。
  • 中元節寫「包」攻略,一看就懂(史上最全)
    >中元節史上最全寫包攻略」。農曆七月半俗稱中元節,也叫鬼節,是民間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戶戶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準備給老人燒包。三、寫包: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關欄目內寫上先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燒包者的姓名及時間等。這雖是一項簡單工作,但由於學校裡沒這科目,就使許多人不懂而經常弄錯。寫包時,需要搞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燒包的後人之間的關係,然後才按規定的稱呼寫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