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都讀過哪些書《易經》《孫子》《增廣賢文》

2021-01-21 撓歷史痒痒

孫悟空是個文化人,這一點必須有正確認識。

孫悟空在菩提祖師處,前六七年一直按照儒家的教程學習:「與眾師兄學言語禮貌、講經論道、習字焚香。」

孫悟空會寫字,這個大家都知道。他在如來佛中指撒了一泡尿,並寫上「孫悟空到此一遊」幾個字留念。具體孫悟空都學了哪些著作呢?從孫悟空學成歸來的言行,我們可以大致看出孫悟空讀過哪些書。

《西遊記》第三回,孫悟空到傲來國幹勾當:「他就捻起訣來,念動咒語,向巽地上吸了一口氣,呼的吹將去,便是一陣狂風,飛沙走石,好驚人也。」孫悟空「向巽地上吸了一口氣」,巽,是八卦之一,《易經.說卦》:「巽,為木,為風。」孫悟空能分清哪是「巽地」,顯然讀過《易經》。

孫悟空去龍宮借寶,時不時冒出幾句「古語云」、「俗語云」,說明他對民俗學很有研究。孫悟空會的民間諺語有:愁海龍王沒寶哩,賒三不敵見二、一客不犯二主、官差吏差來人不差等。其中,「一客不犯二主」一語,在明代很流行。《殺狗傳》、《醒世姻緣傳》、《水滸傳》等都有此語,不知這些書孫悟空讀過沒有。

《西遊記》第四回,獨角鬼王給孫悟空獻了一件「赭黃袍」,「猴王大喜,將赭黃袍穿起」。赭黃袍是古代皇帝專用服飾,孫悟空能明白黃袍加身的含義,說明他讀過《二十四史》。

第五回孫悟空誆騙赤腳大仙,讓他先到通明殿「演禮」,赤腳大仙不得不從,說明孫悟空讀過《禮記》,才能讓赤腳大仙信以為真。

第五回孫悟空和猴頭、妖王飲酒,引用過幾句《增廣賢文》:「你們就是『親不親,故鄉人』」、「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門前是與非」、「詩酒且圖今日樂,功名休問幾時成」。

孫悟空也懂《孫子兵法》。第五回獨角鬼王和七十二路妖王被捉,孫悟空道:「勝負乃兵家之常,古人云:殺敵一萬,自損三千。」這句話出自《孫子.謀攻》:「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殺敵一萬,自損三千,不戰而勝方為大勝。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總的來說,孫悟空知書達禮,經史子集都讀過一點。孫悟空不可怕,就怕孫悟空有文化。孫悟空讀過的書,您讀過嗎?

相關焦點

  • 《易經》會不會步氣功的後塵?年輕人很少懂周易,是否會失傳?
    比如天水頌卦是講打官司的,那你學了哪些,自己再結合生活中看到的,或者自己經歷過的,去體悟,自然就會有自己的理解。2、看繫辭,重中之重過來人經驗告訴諸位,學易經,必須讀繫辭,筆者是先看完了64卦,每個卦看了很多人的解釋,都不盡相同,依然還有很多卦不理解,後來讀了繫辭,感覺茅塞頓開,解決了很多疑惑。
  • 《易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易經》被誤讀為卦書!那麼《易經》是一本怎樣的書呢?易經是一本怎樣的書?《易經》(這裡指市面上常見的《易經》版本)是一本關於人生和人生規律的書;這是一本關於自然、社會和心理規律的書。是一本關於一個成功的人應該具備怎樣的心理素質,失敗人生的心理素質差距在哪裡的書(易經中的卦用比喻和類比來描述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卦、物、心的組合,就是《易經》中的六十四卦和六爻。
  • 圖解《易經》,一看就懂,很難得,讓你的人生順遂通達
    世上只有兩種人:讀過《周易》的,沒讀過《周易》的。讀《周易》的人又分兩種:讀懂和沒讀懂的。讀懂的人樂天知命,用六十四卦的智慧活好一生。沒讀懂的人愛掐指一算,嘴裡「大兇大吉」神神叨叨。而沒讀過的人,就被前面這種人唬得一愣一愣,被所謂「大師」的謊言蒙一輩子。所以,聽人謊言千句不如自己讀讀這部上古奇書。
  • 《增廣賢文》:人生三道坎,過不去庸碌一生,過去了一馬平川!
    《增廣賢文》又名《古今賢文》,顧名思義,以古時之例,洞察今日之事,在這本書中,曾提到人生三道坎,若能過去,則未來一馬平川!少說多看,察言觀色《增廣賢文》上記載:「是非只為多開口。」惹是生非,大多是因為話多閒不住。古人也曾說:「覆水難收,」說出去的話猶如潑出去的水,永遠無收回的可能性,說話前一定要再三思量!
  • 「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增廣賢文》5句話參透人性百態
    《增廣賢文》成書出版於明朝萬曆年間,又名《昔時賢文》,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主要記錄了古人為人處世、修身養性的各種格言諺語、名言警句。《增廣賢文》內容豐富,匯集古今,人生的很多哲理,在書中都有闡述,即使老人、兒童也能背誦其中的很多語錄。
  • 《增廣賢文》:人生三道坎,過不去庸碌一生,過去了一馬平川
    人生想要過得好、過得一帆風順並不是那麼容易,但是日子都是過出來的,只有努力奮鬥才有成功的可能。有些人自己庸碌一生就會怪命運不公,其實很大可能是自己的行為消磨了福氣。《增廣賢文 》又名《古今賢文》,是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兒童啟蒙書目,有句話說:讀了《增廣》會說話。
  •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增廣賢文》中5大金句,值得深思
    有這樣一句流傳甚廣的話:「讀了《增廣賢文》會說話。」《增廣賢文》雖成書於明代,在清朝得到修訂增補,但其中的許多道理放在今時今日看也毫不過時。我在讀了這本書之後,對其中幾句話是深有感觸,在這裡分享給大家:1.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善良的人往往容易被人欺負,脾氣小的馬兒總是被人隨意乘騎。有時候,太過善良,並不是一件好事。
  • 千古名篇《增廣賢文》,揭穿了人性,藏著社會生存的必備技能!
    《增廣賢文》【譯文】有誰身後不被他人討論,又有誰在他人面前不討論過他人?人【感悟】人生在世,從不是獨立存有的,多多少少會變成他人討論的對象。從容面對他人的討論,有則改之,以此為鑑,方為雅量的人。4貧居鬧市沒有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增廣賢文》【譯文】貧困時,住在鬧市也沒有人理會,人富貴了,住在大山深處也有人登門拜訪認親。
  • 中國卜筮之書的祖宗——《易經》
    《易經》為卜筮之書,「易」字的本義,《周易·繫辭傳》說:「《易》者,象也。」《說文解字》引「緯書說」云:「日月為『易』,象陰陽也。」這兩種解釋,與《易經》的原始意義相合,《易》確實是在對於自然現象的觀察中經過長期積累而形成的。
  • 《孫子兵法》略遜一籌,《道德經》才是兵法聖書,學會了橫起走天下
    其實,從《道德經》成書時間,及其內容來看,《孫子兵法》很多內容和章節,都借鑑了《道德經》。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道德經》才是最高的兵法。《道德經》讀懂了,勇於帶兵打仗,可謂是戰無不勝!許多學者都認為,《道德經》不但是闡述自然、修身、治國等思想的「內聖外王」之學,更是一部思想深邃、大道自然的「兵書」,甚至於,可以堪稱是兵法之道的「聖書」。為什麼這樣說呢?那《孫子兵法》豈不是顏面掃地?非也!非也!《孫子兵法》當然有其精髓所在,且還是一部非常專注、系統化的兵書。
  • 你問我《易經》是如何入門的?
    如果把一個人的《易經》研究水平從低到高劃分為十級,我目前只處在最基礎的一級水平,即入門級別。雖然這麼多年讀過一些書,但不敢說對《易經》有多少了解,只算入門而已,不過對於你問我《易經》是如何入門的問題,我還是可以說說自己的做法。言歸正傳。
  • 孫悟空祖父駕臨三界,九大聖人出紫霄宮迎接,佛祖大氣都不敢喘
    孫悟空祖父駕臨三界,九大聖人出紫霄宮迎接,佛祖大氣都不敢喘這隻猴子孫悟空隱藏著太多的秘密。他的身份一直是個謎。從他的人生故事來看,他所做的事情簡直令人難以置信。甚至聖人都不敢做的事情。像神聖的宮殿一樣,聖人從來沒有這個想法。天庭代表著天道,與天庭作對,就是逆天而行。
  • 易經起名大全:秀色可餐的女孩名字,好聽又暖心
    俗話說,「千金易得,好名難求」,借用《易經》起名,其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很有古風韻味。因此,接下來就為大家推薦一些出自易經中的好名字。 一、《易經》中秀色可餐的女孩名字1. 貞利出自《大壯卦》:大壯:利貞【白話】《大壯卦》象徵十分強盛:堅守正道,將會非常有利。2.
  • 《增廣賢文》:羊左二鬼戰荊軻,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看著外面的風雪絲毫沒有要停歇的樣子,左伯桃艱難地開口:「荒原千裡,風雪無邊,與其你我二人都凍死在這裡,無人知曉,不如保全一個。」羊角哀說:「怎可留你一人在風雪中,我背也要將你帶去楚國,那是我們共同的理想啊。」
  • 易經尋根:水火不容的易學兩大流派
    從古到今,易學界紛爭不斷,搞易經的遇到搞易經的,很多會看不起對方,甚至彼此視對方為敵人。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的呢,筆者認為,跟易學界長期以來存在的兩大流派有關。第一個流派為易理派,也叫學院派。主要以孔子為代表。孔子寫了《易傳》,就把易經引進了哲學領域。
  • 學易經佔卜要看哪些書籍?
    學易經佔卜要看哪些書籍?如果只學習周易的易理,很多人覺得是心靈雞湯,實際上真正讀懂易經,那絕對不是一般人講的心靈雞湯,只是你沒有好好讀,讀了也不會好好用,所以就認為別人說的都是無用的雞湯。易經發展到今天,易經幾千年了,怎麼一句話就能否定了。但凡否定的,大多都是不懂的。什麼也不知道,被江湖騙子騙了幾回,就不相信了。這是無知的表現。
  • 《增廣賢文》精錄18句,一生至少要讀一次,建議收藏
    《增廣賢文》精錄18句,一生至少要讀一次,建議收藏《增廣賢文》,這是1本文字淺顯而內容深刻的國學經典讀物,是由流行廣泛的民間俗語及古代詩文中深含寓意的流暢語句彙編而成。「集韻增廣,多見多聞」,這是1部非常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和研讀的經典。
  • 《易經》到底講是本什麼書
    而變易則是一陰一陽的變化無窮,萬物都又次演化來。不易是不隨緣變動,有變的就有不變的部分,在不變的基礎上變化。易經的總思想是包含但不限於道家的文化思想的。因為易永遠是最變幻莫測的,要說個一清二楚是根本不可能的。老子所著《道德經》就是根據《易經》思想來編著的五千字真言,當然大部分人都不認可。
  • 體悟《易經》勝讀萬卷書
    但遺憾的是,很多人對《易經》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在人們的印象中,貌似易經就是一本關於卜卦,算命、風水類的書,其實,這是一種很片面的認知。《易經》是我國哲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且包羅萬象的綜合巨著,是歷代先賢的智慧結晶,可以說,中華文化始於《易》。
  • 《易經》中隱藏的4個大人生秘密:哪些人日子可以越過越好?
    很多人對《易經》都感覺非常的神秘,例如陰陽八卦、河圖洛書、太極圖等等,很多人都曾經接觸過這一神秘的事物。《易經》是我國古代的大智慧,誕生於三千多年前,被稱為「群經之首」,僅僅用64個卦象就可以解釋宇宙萬物的發展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