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站上大灣區發展一線潮頭

2021-01-13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澳門2月20日電 題:澳門站上大灣區發展一線潮頭

  新華社記者郭鑫 王晨曦 胡瑤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推出多項直接惠及澳門特區經濟民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助力打造粵港澳世界級城市群的政策措施,並將澳門納為大灣區四個中心城市之一,與香港、廣州、深圳並列成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讓小城站上大灣區發展的一線潮頭,邁向全新的發展階段。

  躋身區域核心引擎

  在「空間布局」一章中,規劃綱要提出「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在大灣區「9+2」城市中,澳門人口和土地面積都是最少的,如今成為四個中心城市之一。澳門為何能擔當如此關鍵的角色?

  「澳門特區多年與大灣區各城市的交流合作,奠定了澳門特區的底蘊基礎。」全國港澳研究會特邀會員朱家健說。

  朱家健表示,對內,澳門可以成為大灣區城市對葡語國家的窗戶,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試點平臺,也吸引葡語國家來華投資;對外,澳門說好「中國故事·澳門篇」,成為葡語國家的中國品牌形象大使、招商引資中介。

  「澳門的作用不可低估。」全國政協委員、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說,澳門「一國兩制」的優勢有助於國家進一步改革開放。有大灣區直接作為腹地,與葡語國家的交流合作也可以更好地發揮作用。

  澳門如何發揮好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施家倫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澳門各界要轉變心態,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心態去參與規劃,以主人翁之一的角度去謀劃整個大灣區的發展藍圖,備好項目、積極溝通,為大灣區的制度創新、項目落地做積極貢獻。

  「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

  規劃綱要為澳門的發展給出明確的定位: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這一定位的形成,有其歷史脈絡可循:

  國家「十二五」規劃將港澳發展單獨成章,提出支持澳門建設一個中心(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一個平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十三五」規劃繼續支持澳門建設一個中心、一個平臺。

  2017年7月,由國家發改委、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及廣東省四方籤署的《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中,針對澳門的部分,在以往「一個中心,一個平臺」的基礎上,增添了「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的內容。

  如今,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澳門「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的定位最終明確下來,為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助力國家改革開放,為澳門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澳門在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規劃綱要進一步提出,支持澳門打造中國-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臺,建立出口信用保險制度,建設成為葡語國家人民幣清算中心。大力發展特色金融產業,研究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綠色金融平臺、中葡金融服務平臺。

  這些舉措,都為澳門的長遠發展打開了寬闊的政策執行空間。

  談到「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施家倫說,澳門要有機結合中葡商貿服務平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華文化為主、多元文化共存基地的發展定位,以及文化產業、文化旅遊方向,建設以澳門為平臺、橫琴為基地,集國內外影視作品交流、交換、後制發行、觀光休閒於一體的國際文化展示窗口,向各國的遊客及葡語國家民眾廣泛宣傳澳門「一國兩制」故事和「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故事。

  多項舉措惠及澳門

  規劃綱要中直接涉及澳門的內容十分豐富,為澳門融入區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也為澳門提升民生福祉帶來了機遇,讓澳門各界備受鼓舞。

  如規劃綱要提出:建設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配合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高水平建設珠海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加快推進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和粵澳合作產業園等重大合作項目建設,研究建設粵澳信息港。

  「一分規劃,九分落實」。粵港澳是兩種制度、三個法律適用地區、三個關稅區,澳門如何利用好這些政策優勢,自身仍要作出重大的努力。

  施家倫建議,在橫琴的管理模式上,可以進一步拓展思維,學習深圳(潮州)產業轉移工業園模式,放大腳步,將橫琴打造為「粵澳制度創新示範區」。

  「澳門應當積極思考,主動謀劃,加強加快與珠海的合作,共同發揮起澳門-珠海的極點帶動作用。」施家倫說。

  朱家健建議,大灣區可視為一個稅區,區內人口也可在符合條件下自由流動就業,而大灣區內城市的商務會議、人文交流可免卻繁複的文件申請和行政手續,以增加大灣區的競爭力。

  由於自身條件所限,澳門在解決養老和青年就業問題方面一直面臨重重考驗,規劃綱要推出的多項惠及澳門民生的舉措,給澳門人進一步改善民生福祉帶來了希望。

  規劃綱要提出:支持珠海和澳門在橫琴合作建設集養老、居住、教育、醫療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民生項目,探索澳門醫療體系及社會保險直接適用並延伸覆蓋至該項目;研究設立為澳門居民在橫琴治病就醫提供保障的醫療基金。

  「開設有關醫療機構,雖然在現實角度的確存在一定的差異或困難,但相信一定會有方法可以解決。」常年關注社會福利、婦女權益的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黃潔貞說,澳門與內地的醫療保障制度各有優勢,未來可以通過粵港澳大灣區的醫療合作聯盟進行調整,實現互補優勢;或者加強與廣東省及相關灣區城市加強溝通協調,深化醫療、養老服務合作,促進灣區養老及醫療事業發展。

相關焦點

  • 一帶一路發展聯會六周年粵港澳大灣區合作促進論壇舉行
    (記者鮑坤子)1月11日,由香港一帶一路發展聯會、廣州市南沙區青年企業家聯合會聯合主辦,廣州家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承辦的一帶一路發展聯會六周年粵港澳大灣區合作促進論壇暨晟寶科創園紅文化藝術四合院開院儀式在廣州舉行。活動當天,一帶一路發展聯會創會主席戴景峰致歡迎詞。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路徑引發熱議:「大灣區是新全球化的最好抓手」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李細華 石磊 鄭一見  「粵港澳大灣區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它的制度創新必然會有化學反應,也必然能推動新一輪的全球化發展。」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鄭永年在「讀懂中國」廣州國際會議上表示。  在昨日(26日)舉行的「讀懂中國」廣州國際會議和相關平行論壇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參會嘉賓熱議的焦點。
  •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出臺 2035年前完成整個灣區建設
    (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出臺 2035年前完成整個灣區建設) 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 澳門混血雙胞胎樂隊Soler:以音樂傳播澳門文化
    儘管夏利奧和夏天龍彼時的國籍隨父親,但在父親的家鄉待久了之後,他們竟開始懷念起「故鄉」澳門,在音樂之路受到挫折後,兩兄弟於2000年回到澳門尋求發展。當時澳門剛回歸祖國,處處充滿著機遇,這對文化背景特殊、又充滿音樂細胞的雙胞胎很快就被星探注意到了,他們也成為了華語樂壇首對雙胞胎兄弟搖滾組合。
  • 廣州日報數字報-澳門搖滾組合Soler: 見證廣州澳門雙城之誼
    音樂和文化上的高度共鳴,讓Soler兄弟倆提起廣州都倍感親切。  出生、成長在澳門的夏利奧和夏天龍對於中國文化十分痴迷。他們的父親是一位義大利籍建築師,從小帶著兩兄弟與華人同事接觸,將他們送到澳門當地的中文學校學習,因此兩兄弟從小對於澳門的文化根基有著清晰的認識。長大後兩兄弟遠赴歐洲求學工作,但對澳門這片「故土」卻始終念念不忘,後來決心回到澳門尋求音樂事業更好的發展。
  • 大灣區人才「熱力圖」發布:廣深港三羊開泰,論一哥當屬數字人才
    2月23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網際網路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與LinkedIn(領英)中國聯合發布《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與人才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報告基於領英中國用戶的全樣本數據,篩選了粵港澳大灣區43.9萬高水平人才樣本和11.8萬數字人才。
  • 「中國結」寓意共創大灣區美好未來
    通車後的港珠澳大橋,成為伶仃洋上一道優美的風景線。人工島、中國結、風帆塔、海豚塔靚麗奪目。這個顯著的地標性建築群,不僅充分彰顯建築之美和藝術之美,更是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關鍵一環。2018年10月通車,至今已近半年。
  • 澳門迎來江蘇「非遺時間」,1500多件藝術精品驚豔亮相
    「用當代人喜歡的形式,結合新技術,表達新內容,這也體現了江蘇對傳統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孔超說。在蘇州工匠園澳門體驗中心,有31年緙絲經驗的工藝美術大師蔡霞明饒有興致地向交匯點記者展示了她耗時2年製作的《摹宋徽宗柳鴉蘆雁圖》。今年52歲的蔡霞明是蘇州長橋人。她告訴記者,緙絲與傳統書畫有著本質的區別,它所有的花色,都是一梭一梭織出來的。此前《延禧攻略》的熱播,曾讓緙絲技藝火了一把。因其工藝極其繁瑣複雜,迄今無法被機器替代。據說製作一件緙絲龍袍要花上390個日夜,故有「一寸緙絲一寸金」之說。
  • 「善+擅」財富論壇在澳門舉行
    來源:海外網10月16日下午,第四屆澳門國際文化藝術品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會分論壇「善+擅」財富論壇在澳門金光會展中心舉行。本次論壇由江蘇省商務廳、文化旅遊廳、省政府新聞辦公室、江蘇省文化藝術界聯合會和江蘇省文化投資管理集團共同主辦,邀請到來自中國內地、澳門及臺灣的企業家和知名學者發表主題演講。嘉賓合影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何日生教授首先以「善經濟」為主題發表演講,何日生提出,善經濟並非單指企業以慈善的方式回饋社會。
  • 香港「財爺」陳茂波:香港將助大灣區金融高質量發展
    舉報   來源:中新社  中新社東莞11月8日電(王堅)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和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聯合主辦的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論壇
  • 當天時、地利、人和具備時,屬於杭州大灣區的時代來了!
    浙江大灣區示意圖 | 僅作參考 2019年全國兩會明確提出,長三角一體化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杭州灣新區作為寧波對接大上海的北門戶,將重點打造滬甬合作示範區
  • 澳門大學21Fall新增兩大碩士課程!一個是名企敲門磚,另一個是讀博...
    微電子集成電路一直是我國的核心戰略重點發展方向,近年來在相關領域,尤其是模擬集成電路設計方面的技術和人才供需缺口仍然很大。雖然微電子的發展在大灣區的東岸(深圳的華為、香港的港科大)已經相當成熟,,但在大灣區的西岸有很大發展空間。
  • 東莞將打造大灣區「食品名城」
    食品博覽會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主辦,不僅擁有「國字號」稱號,還與香港食品業總會、澳門展貿協會、東莞市糧食行業協會等20家行業協會聯合辦展。  展會折射出東莞食品產業的快速發展。東莞食品產業發展之初多為小作坊式的家庭產業,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不少企業從家庭作坊向現代化企業逐漸轉變。同時,東莞引進一批優質外來食品企業,為本地食品產業帶來新技術、新經驗。
  • WTT澳門站落幕 馬龍孫穎莎分獲男女單冠軍
    全新的職業賽事、全新的賽事體系,世界桌球職業大聯盟成立後的WTT首站澳門站引人矚目。29日晚的決賽中,馬龍、孫穎莎分獲男女單打冠軍,創下國際乒壇首個9局5勝制賽事的歷史。  32歲的馬龍在上周的國際乒聯總決賽中才創造了歷史,成為史無前例的總決賽6冠王。
  • 讀懂中國|上合組織秘書長諾羅夫:粵港澳大灣區將有能力與美國矽谷...
    諾羅夫說,40多年來,按購買力評價來算,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而且是世界最大的製造業生產國和出口國,是全球貿易和金融體系的構建者。廣東在這項事業中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深圳原來是一個小小的漁村,但是由於中國領導人充滿智慧的政策,深圳成長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大都市,在全世界的創新和科技領域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力。
  • 「童聲同氣」誦詩情,2019粵港澳大灣區小學生詩歌季啟動
    廣報全媒體記者邱偉榮、駱昌威 攝大洋網訊 「我們是一條條通往遠方的小路,小路挨著小路,構成了通往世界的方向,讓全世界人民都看到我們友好的笑容……」粵港澳三地學生的一首稚嫩的童聲粵語詩朗誦《友好的笑容》,拉開了粵港澳大灣區小學生詩歌季的序幕。
  • 【電競】粵港澳公開賽總決賽揭幕,社會各界共謀發展大計
    本次賽事囊括了英雄聯盟、王者榮耀、FIFAOL4、守望先鋒、第五人格五個熱門的電子競技項目;作為廣東省體育局灣區運動匯項目之一,影響力覆蓋整個粵港澳大灣區,自10月份開賽以來,在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中山、東莞、佛山、江門、肇慶、惠州、茂名12座城市舉辦了分區賽,共吸引了387支戰隊約2000名電競選手參賽,線上觀賽人次超過400萬。
  •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與汽車文化大賞
    【太平洋汽車網文化頻道】多年以來,澳門是小編最喜歡的城市之一,喜歡它的復古風情,喜歡它的文明有序,喜歡街上隨意出沒的可愛小車......最近,小編獲得了格蘭披治大賽車的門票,正好趁這個周末,去圍觀一下大名鼎鼎的賽事,還要去看看路邊好玩的汽車。
  • 獲得WTT澳門站冠軍,小將孫穎莎能夠獲得多少奪冠獎金呢?
    來源: 東球弟 舉報   在錯失了年度總決賽和世界盃的女單冠軍後,小將孫穎莎終於在WTT澳門站的比賽中找回了自我
  • 家家有屋新年序章:同心奮進立潮頭 繼往開來砥礪行
    站在新舊交替的時間刻點,回首剛剛邁過的2018年,對於家家有屋來說,是開疆拓土的鏖戰序、是櫛風沐雨的砥礪行、是革故鼎新的創變路。2018年,一個歷史性的年份值得被銘記,上略機構以創業者的心態再出發,在芳華六月創立家家有屋二手房居間交易服務機構。開局之年,同心同行,步伐鏗鏘堅定,勇立潮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