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6月07日訊如何去理解這次省黨代會上強調的「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省委黨校政治學教研部副主任董明表示,一個健全的人,是需要有物質,更要有精神的。人如此,這個社會也是如此,「現在黨代會強調這個說法,說明省委已經充分認識到在發展我省經濟的同時去實現人們道德觀、價值觀的重構和提升的重要性,而且也說明,現在,這個時機已經成熟」。
董明表示,「這麼多年以來,我們可以感覺到,經濟方面確實發展得很快,但精神文明建設方面,還不夠。」
一個社會的發展,既植根於物質基礎,也取決於精神品質。「我省經濟發展一直走在全國前列,這就為精神富有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一個人溫飽的實際問題都沒有解決,你如何要求他去追求精神這種看似虛無的東西?以前人說,倉廩實而知禮節,就是這個道理。」
物質帶來的滿足是有限的
精神追求卻是無限的
董明說:「浙江的經濟發展了這麼多年,是該反思一下:發展,是為了什麼?現在,我們在講轉型升級,其實這除了資金、企業方面的問題,還有一個就是人的素質的升級。
「一個人,物質上的欲望其實是沒有上限的,滿足了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後,物慾就會被無限制地放大,所以很多人會一直覺得不滿足,很空虛。而這種心理也被現在的很多商家所利用,就是讓你不斷地去買東西。」董明表示,「但這些物質上的東西是不是就是全部了呢?顯然不是。人是需要精神的。這種精神,是有兩個層面的,除了個人的修養德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體系。這兩者相輔相成。好的個人道德可以引導和幫助社會風氣的向善。」
她說,一個社會的價值觀的形成,就需要必要的引導和強調。同時,也需要一個安全、寬鬆的大環境,這樣,才能讓人們形成「互相關心、守望相助」的氛圍。
尊重民間智慧
實現精神富有應敬畏百姓
今年5月28日,我省發布了《浙江省公民道德建設綱要》,用18個字解讀了「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標準。這些,都說明省委對這個精神富有問題的重視。
董明說,「在我們浙江,有一個很好的傳統,就是尊重和重視民間智慧,所以浙江是民營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我個人認為,要實現精神富有,很好的抓手就是發揮浙江的民間優勢,敬畏百姓,多聽取來自民間的聲音和故事,不要浮躁也不要浮誇,一步一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