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實而知禮節 好的物質條件是必要的

2020-11-23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06月07日訊如何去理解這次省黨代會上強調的「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省委黨校政治學教研部副主任董明表示,一個健全的人,是需要有物質,更要有精神的。人如此,這個社會也是如此,「現在黨代會強調這個說法,說明省委已經充分認識到在發展我省經濟的同時去實現人們道德觀、價值觀的重構和提升的重要性,而且也說明,現在,這個時機已經成熟」。

  董明表示,「這麼多年以來,我們可以感覺到,經濟方面確實發展得很快,但精神文明建設方面,還不夠。」

  一個社會的發展,既植根於物質基礎,也取決於精神品質。「我省經濟發展一直走在全國前列,這就為精神富有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一個人溫飽的實際問題都沒有解決,你如何要求他去追求精神這種看似虛無的東西?以前人說,倉廩實而知禮節,就是這個道理。」

  物質帶來的滿足是有限的

  精神追求卻是無限的

  董明說:「浙江的經濟發展了這麼多年,是該反思一下:發展,是為了什麼?現在,我們在講轉型升級,其實這除了資金、企業方面的問題,還有一個就是人的素質的升級。

  「一個人,物質上的欲望其實是沒有上限的,滿足了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後,物慾就會被無限制地放大,所以很多人會一直覺得不滿足,很空虛。而這種心理也被現在的很多商家所利用,就是讓你不斷地去買東西。」董明表示,「但這些物質上的東西是不是就是全部了呢?顯然不是。人是需要精神的。這種精神,是有兩個層面的,除了個人的修養德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體系。這兩者相輔相成。好的個人道德可以引導和幫助社會風氣的向善。」

  她說,一個社會的價值觀的形成,就需要必要的引導和強調。同時,也需要一個安全、寬鬆的大環境,這樣,才能讓人們形成「互相關心、守望相助」的氛圍。

  尊重民間智慧

  實現精神富有應敬畏百姓

  今年5月28日,我省發布了《浙江省公民道德建設綱要》,用18個字解讀了「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標準。這些,都說明省委對這個精神富有問題的重視。

  董明說,「在我們浙江,有一個很好的傳統,就是尊重和重視民間智慧,所以浙江是民營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我個人認為,要實現精神富有,很好的抓手就是發揮浙江的民間優勢,敬畏百姓,多聽取來自民間的聲音和故事,不要浮躁也不要浮誇,一步一步來。」

相關焦點

  • 「倉廩實」後更須「知禮節」
    我們切不可物質上脫貧了,精神上卻愚昧了。我們需要的是「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擺脫貧困》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2年7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習近平同志首部個人著作《擺脫貧困》中談到,「我們切不可物質上脫貧了,精神上卻愚昧了。我們需要的是『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正如習近平同志談到的那樣,商品經濟社會的發展,只是為精神文明的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
  • 為什麼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衣食足而知榮辱是什麼意思?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是一個俗語,出自《管子·牧民》。意思是百姓的糧倉充足,豐衣足食,才能顧及到禮儀,重視榮譽和恥辱。
  • 倉廩實而知禮節 富起來的鄉村重拾鄉土傳統
    倉廩實而知禮節 富起來的鄉村重拾鄉土傳統 2018-02-27 09  在打工經濟驅動下,農村家庭經濟狀況大幅改善,正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認同以齊聚為主要方式的精神交流。重拾鄉村文化認同,重塑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守望相助的鄉村社區氛圍,強化村民作為「共同體」的集體認同意識和行為主體意識,是鄉村發展與振興的基礎與條件。  當然,拜年的內容與形式發生了改變。
  •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是所有人都要面對的難題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是兩千六百多年前管仲說過的話,就算你天天講夢想,講禮節,人們要是窮困不堪,連飯都吃不飽,都要餓死了,誰會聽你的啊……幾千年前古人就有這樣的覺悟。日本昭和時代有句雞湯,你一定要出人頭地啊。
  • 「倉廩實而知禮節」,品盛世大唐的餐桌禮儀,感受禮儀文化的魅力
    中國人敬畏自然、用之自然的傳統思想又為餐桌禮儀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同時,自然可觀的地理環境又為豐富燦爛的飲食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素材和基礎,在另一方面,由於自其中傳下來的禮儀體系,使得餐桌禮儀也成為禮儀制度中較為關鍵的一部分。
  • 讓文明出遊架起「衣食足」通「知禮節」之橋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架起從「倉廩實」「衣食足」通往「知禮節」「知榮辱」的橋梁並非易事,更不是一朝一夕即可竣工的工程,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推進.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政府、學校、社區、志願者等多種主體,長期營造文明出遊的濃厚氛圍;其次,要加大監督力度,讓媒體充分發揮輿論監督職能,保持對旅遊中不文明行為的密切關注和批判;再次,要完善聯動懲戒機制,
  • 壯麗70年|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永州新中國成立70...
    在這輝煌的七十年間,永州經濟社會蓬勃發展,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全市人民的生活經歷了「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深刻變化。 一、 吃飯是第一件大事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豬糧安天下」,吃飯問題始終是關係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頭等大事。
  • 紅色李家莊:倉廩實 衣食足 更知錦上添花
    「我們李家莊村,要打好紅色牌,念好發展經,實現文明富裕新農村的夢想。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李家莊在發揚「紅色精神」的同時又緊跟時代步伐,逐步探索以評選「文明戶」為載體的精神文明建設,大力開展以德治村、以孝治村、依法治村,三十幾年相沿成習,形成了政通人和、「李家莊無難事」的好局面。2007年,李家莊榮獲「全省民主法治示範村」稱號。「我們村多年來,矛盾糾紛不出村,沒有違法犯罪案件。」
  • 倉廩實而知禮節 衣食足而知榮辱
    一個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才是一個蓬勃發展企業應該具備的條件。由於,老一套的行事方式已經形成習慣,要想樹立新的企業文化談何容易。一些老員工的老觀念老行事方式已經形成了習慣,她決心改變這個通病。建章立制過程中,個別老同志根本就瞧不起她這個黃毛丫頭,在堅持規章制度等原則性問題上,胡燕芳很果斷,從不拖泥帶水,不講人情。不過背後,她也付出了很多,經常以淚洗面。
  • 「衣食足」到「知禮節」還需邁過幾道坎
    國慶中秋假期各地仍然頻現遊客不文明行為  「衣食足」到「知禮節」還需邁過幾道坎  近日,17歲的遊客楊某在八達嶺長城景區遊玩時,在一塊長城城磚上刻字,造成城磚損壞。  在北京外國語大學文創產業研究中心旅遊研究所所長劉思敏看來,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但從「倉廩實」「衣食足」轉向「知禮節」「知榮辱」並非自然而然。文明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努力推進並非壞事,但不可操之過急。
  • 《幻想三國》倉廩實而知禮節 衣食足而知榮辱
    多餘出來的是不安全量,在新手保護期內,或許你不覺得有什麼不妥的,但是過了新手保護之後,那些發展比你厲害的老狼就會來掠奪了,玩家們還是未雨綢繆得好。資源生產出來,不要堆積如山,物盡其用才是硬道理。
  • 崑山世碩事件的深層解讀:「倉稟實方知禮節,衣食足才知榮辱」
    文字:貓眼衣食無憂,知榮辱。---《管子——牧民》由於鮑叔牙大力的推薦,管仲最終被置於齊桓公的重要位置,在他各項政策的幫助下,國力成為霸主,管仲治國策略中的「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也是廣為傳頌,直到現在,他仍然是明世之在國家的物質和精神平衡。
  • 《論語》|衣食足未必知榮辱,富了以後怎麼辦?
    在生產力不發達古代社會,首先是人要多,人多了好幹活。後面還有一句話,人多難吃飯,這不僅僅是指人多眾口難調,而是能否吃飽飯的問題。冉有就問,人口多了應該做什麼?問到點子上了,孔子說,應該讓他們富裕進來,衣食飽暖,不飢不寒。管仲說:「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 衣食足而知保險
    觀察眼  衣食足而知保險  國人的保險意識差,對保險公司不信任,保險投入少,在不同的維度、視角可以找到不同的內因、外因。從「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角度管窺,足以得出「衣食足,而知保險」之結論。
  • 好日子也要有「節」知「止」
    打招呼,用的是「您吃了嗎」;交朋友,大家都好「搓一頓」。品味佳餚、會朋交友,本是人生樂事。但隨著物質生活極大豐富,如今「吃飯」也時有「變味兒」,「舌尖上的浪費」觸目驚心。有數據顯示,僅在消費環節,全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折合糧食達1000億斤,粗略估計可供養約3.5億人一年的需要。「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是誰在糟踐糧食,背後是什麼心態?
  • 衣食足而知生態
    用群眾的話講,小康社會就是吃好穿好住好心情好,也就是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古人有「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之說,我們不妨也說「衣食足而知生態」。  一般來說,在豐衣足食之後,大多數人能夠自覺地關注生態,保護生態,但也有一些人還在繼續糟蹋生態環境。同時,人們心目中的豐衣足食,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衣食住行各方面繼續向好就缺乏堅實的基礎。
  • 耕田倉廩實,磨礪劍鋒出——萊山第一初級中學習慣養成喜獲成效
    耕田倉廩實,磨礪劍鋒出——萊山第一初級中學習慣養成喜獲成效 2020-10-20 16:17:55 來源:水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