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漱石疑「五馬進京」是中央調虎離山

2020-11-23 網易新聞

「五馬進京」即1952年至1953年冬春之交,五大行政區首腦調入中央任職,包括西南局書記鄧小平、西北局書記習仲勳、東北局書記高崗、中南局書記鄧子恢、華東局書記饒漱石」。這一決策是如何出臺的?「什麼都是西花廳,哪有頤年堂」

為什麼要調整剛剛設立兩年多的大行政區?經濟建設是客觀原因,中共中央準備從1953年起實行計劃經濟。要實現「全國一盤棋」,就要加強中央集權,不能各自為政。

而從主觀上說,「分散主義」苗頭令毛澤東十分擔憂。大區領導人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極具個人權威,對於中央制定的政策法規,並非都無條件貫徹執行,儼然在北京之外又有多個中央。

另外,毛澤東認為,分散主義不僅地方上有,中央也有。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以來,劉少奇負責組織人事和財經事務,周恩來領導的政務院負責除軍事以外幾乎一切政務。周恩來和董必武等人主張黨政分開,黨的方針政策要通過政府實施,黨不能直接向群眾發號施令,因此政務院所屬各部門工作,通常不向毛澤東及中央書記處請示匯報就推行。毛澤東身為中共中央委員會主席,對許多工作都不經手甚至不知情,毛澤東曾發牢騷說「什麼都是西花廳,哪有頤年堂! 」

這種形態,使毛澤東深感加強中央集權的緊迫性。將大區領導人調入中央任職則一舉兩得,既可從地方收權,又可分擔劉少奇、周恩來的權責,於是有了調「五馬」進京的構想。密集宣召地方大員進京開會

在「五馬」進京之前,各大區軍事將領已先行一步調離。遼瀋戰役後,原東北軍區司令員林彪率部入關,由高崗接任司令員兼東北局書記;1950年10月到蘇聯養病,將四野主力移交西北局第一書記彭德懷,中南局事務由第二書記鄧子恢負責;同一時間,彭德懷遠赴朝鮮戰場,西北局第二書記習仲勳成為實際負責人;西南局第二書記劉伯承1950年主動提議到南京籌建解放軍軍事學院;華北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入駐中南海擔任解放軍代總參謀長,幾乎不再過問華北軍區事務。

中央同時採取多種措施加強對大行政區的聯繫與控制。比如密集宣召地方大員進京開會,新中國成立之後僅8個月,就召開了80多種全國性的專業會議。各大區主要領導人與中央及其他區之間的兼職和交流不斷,還規定大區每3個月須向政務院送工作綜合報告一次,重要會議記錄和資料報送政務院等。饒漱石半夜求見毛澤東探口風

最先赴命的是西南局第一書記鄧小平。因為周恩來和陳雲8月將出訪蘇聯,急需鄧小平出任政務院副總理主持工作,劉少奇7月中旬給鄧小平發電報,鄧二話不說7月下旬就攜全家到了北京。

9月習仲勳到崗,擔任中央宣傳部部長兼政務院文教委副主任。原部長陸定一降職為副部長。習仲勳時年僅39歲,是「五馬」中最年輕的。陸定一從大革命時代就從事宣傳工作,習仲勳認為讓陸定一這樣的前輩做副手不妥。毛澤東用耍蛇人的故事勉勵他,你沒有做過宣傳工作,做上一段,掌握了宣傳工作的規律,不就可以當了嘛!而且還能夠做得好。

1952年10月8日,高崗進京,毛澤東對他的殷切盼望之情非比尋常。建國初期的東北可以說處處當先,事事垂範。 1953年1月鄧子恢離開武漢舉家入京,出任中央農村工作部部長、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

最後一個到位的是饒漱石,1952年秋他隨同劉少奇赴蘇聯參加蘇共十九大,耽誤了進京行程,1953年春才正式就職,擔任中央組織部部長併兼管工會、青年團、婦聯工作。 1952年5月間,他突然半夜求見已入睡的毛澤東。 「高饒事件」後,饒漱石在檢查中承認當時自己患得患失,無端懷疑中央讓他來京休養是「調虎離山」,不信任他,想從毛澤東口中試探中央的態度。

「五馬進京」各就各位,對大行政區的調整也在同步進行。 「高饒事件」發生後,至1954年底,五大行政區先後撤銷。 摘自《快樂老人報》

本文來源:中安在線-安徽日報農村版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五馬進京,一馬當先」是什麼意思?
    1952年至1953年冬春之交,新中國政壇發生一件盛事:「五馬進京」,即五大行政區首腦調入中央任職,包括西南局書記鄧小平、西北局書記習仲勳、東北局書記高崗、中南局書記鄧子恢、華東局書記饒漱石,董必武稱讚他們為「千裡駒」。尤以高崗位高權重,統管全國經濟,一度與劉少奇、周恩來並駕齊驅,故時人稱為「五馬進京,一馬當先」。
  • 1952年「五馬進京」:抽調「地方大員」加強中央領導
    其中包括中共中央東北局第一書記高崗、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鄧小平、中共中央華東局第一書記饒漱石、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書記鄧子恢、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書記習仲勳,史稱「五馬進京」。然而,高崗和饒漱石,一入京就陷入了惡性官場爭鬥。1954年2月6日至10日,中共七屆四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通過根據毛澤東建議起草的《關於增強黨的團結的決議》,不點名地批判了高崗、饒漱石的反黨分裂活動。1955年3月21日至31日,中共中央舉行全國代表會議,正式通過《關於高崗、饒漱石反黨聯盟的決議》,開除高崗、饒漱石的黨籍,撤銷他們所擔任的一切職務。
  • 揭秘:新中國成立初期撤銷大區"五馬進京"內幕(1)
    1952年至1953年冬春之交,新中國政壇發生一件盛事:「五馬進京」,即五大行政區首腦調入中央任職,包括西南局書記鄧小平、西北局書記習仲勳、東北局書記高崗、中南局書記鄧子恢、華東局書記饒漱石,董必武稱讚他們為「千裡駒」。
  • 「五馬進京」之後的鄧小平和習仲勳:共同處理新疆問題
    文中記述中共中央為了大規模經濟建設和加強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需要,決定調各大行政區主要領導人到中央工作,即當時盛傳一時的「五馬進京」,包括鄧小平、習仲勳、高崗、饒漱石和鄧子恢。鄧小平和年齡小自己9歲的習仲勳開始工作交往就從這時候開始。摘編如下。 鄧小平和年齡小自己9歲的習仲勳開始工作交往始於1952年7月。
  • 「五馬進京」:抽調「地方大員」加強中央領導
    其中包括中共中央東北局第一書記高崗、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鄧小平、中共中央華東局第一書記饒漱石、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書記鄧子恢、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書記習仲勳,史稱「五馬進京」。  「高饒事件」是如何傳達的?  「高饒事件」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共黨內出現的第一次重大鬥爭。關於這次事件的傳達,由於資料不足等原因,此前的文章和著作均鮮有論及。
  • 從進京到發難到死亡:高崗事件始末
    高崗把攻擊矛頭直指中共七屆一中全會選出中央書記處五大書記排名第二的劉少奇和排名第三的周恩來,只是由於毛澤東經過權衡,最終將高崗及其重要參與者饒漱石端了出來。但何以這時發生高崗事件,其真實情況究屬如何?高崗進京—高崗事件始末之一由陝北到東北高崗,1905年出生於陝西省橫山縣。
  • 皖南事變時,饒漱石說了啥?葉挺聽後很感動,親自下山談判
    後來,饒漱石說了一番話,葉軍長聽後很感動,親自下山談判。1941年1月14日,皖南事變發生第9天,葉軍長和饒(漱石)率領突圍部隊借著霧氣翻過火雲尖,來到了一條狹窄的深谷——西坑。這裡三面高山渺無人煙,只有一個谷口與外界相通,而國民黨軍第108師師部恰恰駐紮在谷口外的村莊。到西坑時,葉軍長身邊有千餘將士。大家都勸葉軍長隨戰鬥部隊先走,但是,他拒絕了。
  • 固安解封前嚴格限制人員進京 首次進京持72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固安解封前嚴格限制人員進京河北廊坊解封後通勤人員進京有何要求?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昨日介紹,固安解除封閉管理前所有人員嚴格限制進京;廊坊除固安外其他地區解除封閉管理後,通勤人員首次進京持72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此後每次進京持14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第三十九次會議暨首都嚴格進京...
    原標題: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第三十九次會議 暨首都嚴格進京管理聯防聯控協調機制第八次會議召開 本報訊(記者 範俊生 楊旗)昨天下午,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第三十九次會議暨首都嚴格進京管理聯防聯控協調機制第八次會議召開,落實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精神,進一步研究調度疫情防控工作。
  • 北京強化河北進京通道管控
    北京強化河北進京通道管控  省際客運班線、鐵路嚴控高風險人員進京;進京檢查站加強通勤人員風險排查和健康篩查  北京市委宣傳部對外新聞處處長田偉昨日表示,要發揮首都聯防聯控協調機製作用,築牢外防輸入的防疫屏障。
  • 入境進京人員分類實施「14+7」健康管理
    昨天,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介紹,為防範超長潛伏期感染者所引發的疫情風險,本市將對入境進京人員分類實施「14+7」健康管理措施。
  • 兩個進京服務區檢測點可24小時免費測核酸
    來源標題:2個進京服務區檢測點可24小時免費測核酸 11日發布會上,北京市商務局二級巡視員王洪存介紹,為進一步提高京冀兩地交界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確保首都市場供應,北京將多措並舉加快生產生活物資進京速度。
  • 北京:強化京冀進京通道管控,嚴控高風險人員進京;12月10日以來有...
    北京強化京冀進京通道管控嚴控高風險人員進京發布會上,田偉表示,要加強京冀防控工作協同,從快從嚴做好中高風險地區管控。嚴格入京人員、貨物高等級防控。繼續動態關注中高風險地區變化,上述地區人員非必要不進京。對已入京的迅速落位核查,落實核酸檢測和「14+7」措施,全過程閉環管理。強化京冀進京通道管控,省際客運班線、鐵路要嚴格落實防疫要求,嚴控高風險人員進京。
  • 《紅樓夢》薛姨媽一家當年為何突然進京?林黛玉無意中撞見了真相
    關於《紅樓夢》中薛姨媽一家進京的目的,一直以來眾說紛紜,甚至冒出不少陰謀論,認為薛姨媽一家一開始就是衝著賈家來的,送寶釵進宮待選是假,爭奪寶二奶奶的位置才是真,這些種種猜測無疑墮入了主觀猜測的陰謀論之中,對《紅樓夢》進行分析,不能脫離文本,筆者今日就根據《紅樓夢》原著,對薛姨媽一家進京的目的進行細化分析
  • 薛家進京究竟有何企圖?看看薛姨媽兩個丫頭的名字就明白了
    不過,她進京以後就和母親、哥哥一頭扎進了賈府,作者並沒有再直接提到待選的事情。聰明的讀者可能早就發現了異常:那就是薛家其實根本不是為了待選進京的,那只是一個好聽的說辭。薛家是在什麼情況下進京的?是在薛蟠打死了馮淵,搶了香菱以後啊。如果,您一定要說,這薛家本來就是要進京,不是因為薛蟠惹了禍。那麼,他們有必要如此匆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