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對活著都不怕的人,怕死?

2020-11-23 手機鳳凰網

編者按:一年一度紀念已逝之人的日子——清明節,又到了。今年剛過去三分之一,大人物的死常是天翻地覆,而小人物說死,一閉眼兒,燈滅了,就死了。

前段時間一位六年級小學生的「逆天」作文裡寫道,「如果將我出生的那一刻定義為擁有全部時間的話,時光確實從我手中流逝了,但如果將我死去的哪一刻定義為我擁有了自己全部時間的話,那麼我一直都未曾失去過時間,而是一直在獲取時間。」如果這樣來談生死,亦有道理。

賈平凹說,依他的經驗,三十歲以前,從來是不思考到死的,人到了中年,下一輩的人拔節似的往上長,老一茬的人接二連三地死去,死的概念才動不動冒在心頭。

可是,人在世上,是最艱難的事,要吃喝拉撒,要七情六慾,要傷病災痛,要悲歡離合,活人真不容易。誰都要離開這個人世,如果人世真是這麼的好,你總不能老佔著地方不讓別人來吧。

賈平凹

人總是要死的。大人物的死天翻地覆,小人物說死,一閉眼兒,燈滅了,就死了。我常常想,真有意思,我能記得我生於何年何月何日,但我將死於什麼時候卻不知道。一覺睡起來,感覺睡著的那陣就是死了吧,睡夢是不是另一個世界的形態呢?

我的一個畫家朋友,一個月裡總要約我見一次,每次都要交我一份遺書,說他死後,眼睛得獻給xx醫院,心肺得獻給xx醫院。過些日子,他又約我去,遺書又改了,說xx醫院管理混亂,決定把眼睛獻給另一個xx醫院的。

對於死和將死的人見得多了,我倒有個偏見,如果說現在就業十分艱難,看一個孩子待父母孝順不孝順就看他能不能考上大學,那麼,評價一個人的歷史功過就得依此人死後是否還造福於民。秦始皇死了那麼多年,現在發掘了個兵馬俑坑,使中國贏得了那麼大的威名,又賺了那麼多旅遊參觀的錢,這秦始皇就是個好的。

人怕毛毛蟲,據說人是從小爬蟲衍變的,人也怕人,人也怕自己,怕自己死。在平日,壽比南山的話我們說得很多,萬壽無疆也喊過,是極少以死來恭維的話,死只能是對敵人最痛恨的詛咒,是法典中的極刑。

依我的經驗,三十歲以前,從來是不思考到死的,人到了中年,下一輩的人拔節似的往上長,老一茬的人接二連三地死去,死的概念動不動冒在心頭,幾個熟人湊一堆了,瞧,誰怎麼沒有來,死了,就說半天關於死的話題。

凡能說到死的人,其實離死還遙遠,真正到了死神立於門邊,卻從不說死的。我見過許多癌症病人,大都有三個發展階段,先是害怕自己是癌症,總打問化驗檢查的結果,觀察陪護人的臉色。

再是知道了事實,則拒不接受,陪護人謊說是無關緊要的某某部位炎症,他也這麼說,老實在配合治療,相信奇蹟的出現。後是治療無效果,絕望了,什麼話也不說了,眼睛也不願看到一切,只是流淚。人一生下來就預示著死,生的過程就是死的過程,這樣的道理每個人在平時都能說一套,甚至還要用這般的話去勸導臨死的人,而到了自己將死,卻便想不開了。

《紅樓夢》裡的那一段《好了歌》,說的是功名、富貴、聲色不能看得通達是人生的弱點,那麼,人性裡最大的可悲處是不能享受平等。試想,我們作為一個平頭百姓,平日裡看不慣以權謀私,看不慣不公正的發財,提意見呀鬧鬥爭呀地要平等,可徹底消除貴賤窮富和男女老幼界限的最平等的死到來時,卻不肯死,不死不行的,才依依不捨地去了。

為什麼不肯死,民間的意識裡,死是要到陰曹地府去的,那是一個漆黑無比的地方。幾乎誰也沒見過鬼,但每個人都認為鬼是青面獠牙,血口長舌的。接觸過許多死去了又活過來的人,他們都在講死的時候,覺得自己一直往上飛,越往上飛越覺得舒服,甚至能看到睡在床上的自己的身子,還聽得到醫生的話和親屬的哭。

這情景真實不真實,我沒有經驗,但凡見過的病死的人最後咽氣的時候差不多都呈現出一絲微笑的。我在陝西的鎮安縣見過一次葬禮,十幾人圍著死人敲鑼打鼓唱孝歌,其中一段在唱:「說一聲你死了就死了,親戚朋友都不知道。親戚朋友知道了,亡人已過奈何橋。奈何橋七寸的寬來萬丈的高,中間抹著花油膠。大風吹來搖搖擺,小風吹來擺擺地搖。有福的亡人橋上過,無福的亡人被打下橋。亡人過了奈何橋,從此陰間陽間路兩條。社會主義這麼的好,你為什麼要死得這樣早?!」

這是沒辦法的,誰都要離開這個人世的,如果人世真是這麼的好,你總不能老佔著地方不讓別人來吧。而且死去有死去的好處,基督教徒們不是說死去要到天堂見上帝嗎,共產黨的幹部也常說「將來要去見馬克思」。我們這些芸芸眾生,死了只能去閻王那兒報到,閻王是什麼,閻王是監督執行公正平等的長官。

把生與死看得過分嚴重是人的稟性,這稟性的表現出來就是所謂的感情,其實,這正是上天造人的陰謀處。識破這個陰謀的是那些哲學家,高人,真人,所以他們對死從容不迫。另外,對死沒有恐懼的是那些糊裡糊塗的人。

最要命的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人,他們最恐懼死,又最關心死,你說人來世上是旅遊一趟的,旅遊那麼一遭就回去了,他就要問人是從哪兒來的又要回到哪兒去。道教來說死是乘雲駕鶴去做仙了,佛教來說靈魂不生不死不來不往,死的只是軀體,唯物論講師來說人來自泥土,最後又歸於泥土。

芸芸眾生還是想不通,詛咒死而歌頌生,並且把產生的地方叫做「子宮」,好像他來人世之前是享受到皇帝的待遇的。

電視劇《請回答1988》劇照

不管怎樣地美好來到人世的情景,又怎樣地不願去死,最後都是死了。這人生的一趟旅遊是旅遊好了還是旅遊不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會。我相信有許多人在這次旅遊之後是不想再來了,因為看景常常不如聽景。

但既然陽世是個旅遊勝地,沒有來過的還依舊要來的,這就是人類不絕的緣故吧。作為一個平平常常的人,我還是作我平常人的庸俗見解,孔子有句話,是「朝聞道,夕死可矣」,當我第一次讀到這句話,我特高興,噢,孔聖人說過了,早上得了道,晚上就應該死了,這不是說凡是死的人都是得了道的嗎?那麼,這死是多麼高貴和幸福,而活得長久的,則是一種蠢笨,不悟道,是罪過,越是擁戴誰萬壽無疆,越是在懲罰誰,他萬壽了還不得道,他活著只是災難更多,危害更大。

海明威

海明威有個小說,寫的是一個人看見妻子在生產,他承受不了人生人的場面,就割破動脈血管而死了。海明威講的是生比死可怕。我小時候聽水磨坊的老漢說過一個故事,一個人夜裡獨自在家,有鬼來騷擾,這人不理,鬼很生氣,鬧得更厲害,以死來威脅,這人說了一句:「我對活著都不怕,我怕死?!」

這人說得真好,人在世上,是最艱難的事,要吃喝拉撒,要七情六慾,要傷病災痛,要悲歡離合,活人真不容易的。那些自殺的人,自己能對自己下手,似乎很勇敢,其實是一種自私,逃避和怯弱。

既然死是人的最後歸宿,既然壽的長短是聞道的遲早,既然聞道而死去的時候是一種解脫和幸福,對於死應該坦然。而恐懼的人,不能正確地面對死去,也絕不會正確地面對活著,這樣的人即使一時還未死,卻錯誤地理解人生,以為人生就是在有限的時間裡吃好穿好玩好,要吃好穿好玩好就去掠奪、剝削、欺騙、傷害別人。

這樣的活著把自己的肚腹變成埋葬山珍海味的墳墓,穿絲掛綢,把身子變成一個蠶,只能是久久得不了道,老而不死,「老而不死則為賊」了。

相關焦點

  • 最不怕死的三大生肖
    人人都將面對死亡,只是早晚的問題,唯一的區別,在於有的人面對死亡時充滿恐懼,有的人則無視死亡的存在,瀟灑自由的活著。
  • 賈平凹的藏書
    □田衝 和著名作家賈平凹先生交往多年,他的書房也去過多次。作為著名作家,賈平凹都讀些什麼書,他的書櫃裡都藏著些什麼書?這不能不引起讀者的好奇。
  • 明知道終有一天會死,為什麼所有人都還在拼命工作?
    人都不想死,也都很怕死! 從生存的角度,很多人會很現實的說,人不工作就沒飯吃,沒飯吃自己會餓死,家人也會餓死,所以要拼命工作。 站在社會的角度來說,人的價值所在是能推動社會的發展,一個人在世上能為別人、為子孫為社會做出貢獻,就是有價值的。
  • 賈平凹:《暫坐》是我的紅樓夢,都市女性的孤獨與迷茫都包含其中
    青年時期的賈平凹,有一次飯後到樹林中的水潭裡遊泳,裸露著身子正遊得起興,一抬頭看見岸上站著他暗戀的女孩子,嚇他一跳,兩人就這樣尷尬對視了好一會才反應過來,就在賈平凹滿臉通紅時,女孩卻若無其事的走開了。賈平凹趕緊追了上去,原來女孩得知他是負責寫標語的,便想找他幫個忙,沒想到看到了這麼尷尬的一幕,不過因禍得福,這件事後兩人倒是親近了不少。賈平凹對這個女孩是一見鍾情,也是他第一次對一名異性產生了情愫,因為女孩臉上有幾顆雀斑,所以賈平凹內在心裡稱她為"雀斑女孩"。可惜郎有意女無情,這位女孩眼光很高,一心只想嫁城裡來的男知青,對農村出身的賈平凹沒有感覺。
  • 賈平凹《暫坐》:「雌雄同體」的人,往往是人中之鳳
    賈平凹家裡樓下有個茶樓,他終日在茶樓中,認識了茶樓中 很多漂亮的女人,有年輕女性,也有半老徐娘,念念不忘的賈平凹回家後,卻說:「雌雄同體的人,往往是人中之鳳!」賈平凹在《暫坐》這本書裡,以西安城為背景,描寫了12個美麗有趣的女人,這12個女人,個個都是大美女,婀娜多姿,各有各的風情,卻也各有各的不為人道的故事。
  • 越是心情差越是不怕死的3個星座
    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愛情中,我們都有很多的顧及,而不可能什麼事情都敢做。有的人在心情好的時候,格外的有闖勁,好似天不怕地不怕。但也有不少人在心情差的時候變得「不怕死」。這些人都有哪些特徵呢?下面我們來從星座的角度來分析下十二星座中都有哪些星座人的心情越差,越是天不怕地不怕吧!
  • 賈平凹:她們只有一個單純的渴望
    1993年,賈平凹用一部《廢都》告訴世人,女人想要的是自主生存。2020年,他又用一部《暫坐》替女性痛聲低呼:她們想要的從來都沒改變!跨越了整整30年,「男女平等」不再是夢,女性地位獲得極大的提升,甚至在一些家庭和企業裡女性隻手遮天。可是,這仍改變不了女性的普遍弱勢,無法把她們從對「命運叵測」的畏懼中解脫出來。女人,難道就不能光鮮地而自由地生活嗎?
  • 賈平凹:有一日我死了,墓碑上可以這樣寫,這個人終於被敲死了
    《廢都》讓賈平凹名滿天下,也讓他毀滿天下。即使如此,賈平凹並沒有放棄文學創造,每隔一兩年就出品新小說或者散文,是名副其實的高產文學大家。他的《秦腔》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這是賈平凹的最高榮譽。如今賈平凹依然是文壇上火熱的人,被人津津樂道。賈平凹自從獲得茅盾文學獎之後,聲名大噪,老是有人去找他,找他的人有昔日的朋友,有親戚,有慕名而來的商人。
  • 賈平凹:結婚後被男人真正寵愛的女人,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
    兩個相愛的人結婚,彼此要陪伴一生,誰不是想找一個能夠陪伴自己,彼此溫暖,彼此寵愛的人。所以,一個只會依賴男人,想要被愛的女人,是不會讓男人真正寵愛的。賈平凹:結婚後被男人真正寵愛的女人,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著名的作家當代賈平凹先生,寫過一篇名為《關於女人》的散文,收錄在其散文集《自在獨行》裡。
  • 賈平凹:我國無數家庭為續香火大費周折,事實上毫無意義
    第三,從法律上來說,現在男女平等,對於父母贍養義務都是相同的。所以,養兒子和養女兒又有什麼區別?最後,不管男女,生是一樣的出生,死也是沉睡而去,肉體一旦消亡,又有誰能夠在百年之中記得曾經的你?一個人最大的成就不是延續香火,而是活著的時候成就事業,而女人同樣可以如此。
  • 因直露被禁16年,賈平凹《廢都》到底講了啥?王朔:扒廁所的東西
    其中寫《平凡的世界》的路遙、寫《白鹿原》的陳忠實、寫《秦腔》的賈平凹,更是被譽為西北文學的「三駕馬車」。如果說前兩位作家因創作的巨著而被人熟知,那麼賈平凹最為世人所議論的,當屬1992年的作品《廢都》的被禁風波。
  • 70歲賈平凹《暫坐》寫12個漂亮女人,猶如現實版的《金陵十三釵》
    《暫坐》是著名作家賈平凹的長篇小說,小說以西安城為大背景,書中一個茶莊,12個女人,猶如「金陵十二釵」,她們個性鮮明,美豔世故,她們會談戀愛,懂人性,也豁得出去。她們美麗動人,彼此之間,既讓人深深著迷,又令人如同霧裡看花一般的捉摸不透。然而機關算計的背後,卻都有著各自離奇的故事和無奈。
  • 《暫坐》:白富美找對象拿星座當座右銘,賈平凹:這才活得通透
    羿光在電話那頭狂笑著答應了,臨掛電話時卻唏噓道:「尋對象呀,尋來尋去,其實都是尋自己!」著名作家李銀河曾經說過:「愛情絕對是一個尋找自我的過程。在馬斯洛的尋求五層次中,人生的最高層次的需求就是自我實現。愛情當然是找到了自我,實現了自我,是為自己的靈魂找到了一個伴侶。」
  • 賈平凹新作《暫坐》:別說我愛你,你愛我,咱們只是都餓了
    陝西文壇有過這樣一句話:陳谷陳康陳忠實,假煙假酒賈平凹 。很多人對於賈平凹的評價就是兩個字「敢寫」。不錯,相對於大部分的作家來說,賈平凹作品中的描寫確實是十分放得開的。這也導致了賈平凹的一些著作在出版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不過賈平凹倒是沒有因此而消沉,而是筆耕不輟,一直有新作品產出。回顧賈平凹的創作,從《浮躁》到《白夜》,再到《秦腔》,多數以農村題材為主,1993年以都市題材寫了部《廢都》,但由於內容描寫過於直白,這部書一度被雪藏。
  • 路遙去世前,執意要見賈平凹,最後的15字叮囑,讓賈平凹難掩淚水
    ——《平凡的世界》提到《平凡的世界》我們自然而然就能想到作者路遙,對於這本書我們是不陌生的,甚至很多人都將《平凡的世界》當作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小說,對於能寫出這麼偉大作品的作家,路遙也同樣讓我們熟知,路遙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路遙仿佛成為了「苦難」的代名詞,一切的一切都好像上天對他的不公,年僅42歲就離世的他甚至都沒有享受到自己作品成功後的「金錢」與「名利」。
  • 賈平凹第2部長篇小說英譯本英文版《廢都》問世
    賈平凹第2部長篇小說英譯本英文版《廢都》問世時間:2016-01-25 08:14:57來源:華商網-華商報作者:王鋒編輯:王瑜     對作家賈平凹來講,《廢都》恐怕是其最具特殊意義的一本書了,1993年問世之後,便給他帶來了無盡的毀譽,而隨著時日推移,這部作品的意義和價值,逐漸被世人所認識,直至2009年「重出江湖」
  • 亞馬遜全球首發賈平凹小說《高興》英文版
    人民網北京8月23日電在第二十四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幕當日,亞馬遜宣布在其全球14大站點同步首發賈平凹先生的小說《高興》英文版HappyDreams,並以紙質書和電子書同步發行的方式,第一時間將該書   人民網北京8月23日電 在第二十四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幕當日,亞馬遜宣布在其全球14大站點同步首發賈平凹先生的小說
  • 賈平凹說又老又醜的男人色心重,混得差的人關心政治,網友佩服
    賈平凹在新書《暫坐》裡寫到。不得不說,短短三句話,賈平凹說出了社會底層群主的需求和願望。窮的地方大家關注吃喝,鬥地主打麻將更是隨處可見的。《暫坐》這本書在2020年9月份剛剛出版時,很快掀起了搶購熱潮,大家都渴望讀上一讀賈平凹70歲前的最後一篇中長篇小說。
  • 有個不怕死的外國人登頂後,發現了秘密
    有個不怕死的外國人登頂後,發現了秘密 埃及金字塔,相傳是古埃及法老王的陵墓,但是考古學家從沒有在金字塔中找到過法老的木乃伊。金字塔主要流行於埃及古王國時期,陵墓基座為正方形,四面則是四個相等的三角形(即四錐體),是古代世界八大奇蹟之一。
  • 《活著》: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若人生本無希望,那就向死而生
    於是就有了《活著》這樣一部關於生活與意志的寓言故事。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活著》是以解放前後的中國農村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叫福貴的人悲慘一生的故事。福貴的一生經歷了國共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福貴的人生跌宕起伏、竭盡全力卻最後孑然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