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生活狀態:物質至簡,精神至盈

2021-01-20 有書

民國時期,有一段百家爭鳴,群星璀璨的歲月。

那時候,無數大師求學歐美,學貫中西,積極探索文化,矢志改變國家。

在這批學養深厚的名家隊伍裡,有一位先生尤為特別。

他既沒有顯赫的教育背景,也沒有深厚的學術資源,卻憑藉自己的才智與良知,一躍成為聞名遐邇的史學大家。

他的名字,叫錢穆。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代宗師」、「史學四大家」之一錢穆先生的故事。

吳越寶地孕賢才

江蘇無錫七房橋,這是一處小橋流水,文脈深厚的寶地。

1895年,一個男嬰誕生在七房橋的錢家。

打小開始,父母親就常給他講起祖輩的故事。

在那個烽火連天,群雄割據的五代十國,錢鏐橫空出世,創建了吳越國。

紮根美景絕勝的蘇杭,錢鏐把自己的文韜武略也深深注入到廣闊的土地裡。

咿呀學語的孩提時代,這個誕生於錢家的男孩就開始用懵懂的雙眼審視著浩瀚的五千年歷史。

冥冥之中,他的一生似乎都將與中國歷史結下不解之緣。

他的名字,叫錢穆。

近現代以來,吳越錢家的後人雄傑輩出,科學世界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三錢並列,文化領域也出現了錢鍾書和錢穆這樣的大師。

吳越國君錢鏐的血脈和精魂,仿佛在亂世風雨中再度復生。

儘管生於清朝年間,但20世紀初的中國早已不是封閉的大一統王朝。

世界各國的思潮與文化,都在不斷衝擊著這片古老東方大陸的價值體系。

所以,少年時代錢穆所體會的,就是中國國學和西方思潮之間此起彼伏的碰撞,這也對他今後的學術研究歷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後來,錢穆父親因肺病去世。為了讓兒子繼續學業,母親便獨自承擔起整個家庭的重責。

1910年,錢穆轉入南京私立鍾英中學。誰知沒過多久,辛亥革命的火種就燃遍了全中國,錢穆的求學歷程也戛然而止。

十八歲那年,錢穆前往秦家水渠三兼小學任教。工作之餘,他依舊非常勤奮,不斷研習中國傳統文化與歷史。

在民國時期那幫大師裡,錢穆的受教育經歷絕對是最不起眼的。

不論是魯迅、胡適,還是錢鍾書、陳寅恪,他們個個都有留學歐美日本等地的經歷,在當時最先進的國家接受最前沿的教育。

這就意味著,作為被迫輟學的學術素人,錢穆必須比他們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達到跟他們相似的造詣。

對於命運的顛簸,錢穆非但沒有怨念,反而充滿了現實感,讓自己在風雨激蕩的時代中執著前行。

為此,他感慨地說道:

「我們生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就應該在今天的時代來做人、做學問、做事業。」

就這樣,錢穆一邊教書,一邊治學。

時光流轉到1928年,命運的拐點也悄然出現。

巨筆激起千層浪

當時,錢穆發表了《先秦諸子系年》的書稿,頓時令史學家顧頡剛拍案叫絕。

在顧頡剛看來,依錢穆之才,若局限於中學教師一職,未免太過可惜,於是誠邀他前往中山大學擔任教授。

從默默無聞的中學教師,到萬眾敬仰的大學教授,錢穆本可以實現人生的華麗轉型,卻因為時任蘇州中學校長的挽留而擱置了顧頡剛的邀請。

對此,顧頡剛立即提出了第二條方案:你可以不去中山大學當教授,但我要在燕京大學辦個報紙,到時候一定得投稿支持。

1930年,錢穆的《劉向歆父子年譜》閃耀登場。

這一來,北方學術界徹底震驚了。他們沒有想到,在中國最主流的學術圈層外,竟然有這等功力深厚的賢才。

從此以後,錢穆的學術執教生涯就如鯤鵬展翅般扶搖直上。

1930年,錢穆受聘為燕京大學國文講師。

1931年,錢穆前往北京大學教授歷史。

當時的北大史學圈,有兩道亮麗的風景線,一是懇切意長,帶著一口無錫方言的錢穆;

另一個就是生動活潑,能以「楊貴妃進宮前是不是處女」來切題的陳寅恪。

無論學生個人的興趣取向如何,他們都對兩位老師的素養和功力讚不絕口。

在課堂上,錢穆不僅傳遞歷史知識,還不斷告訴學生:

不要追隨這個時代,要認識這個時代。更重要的是,千萬不要拋棄中國的傳統價值與文化。

眼望變革中前進的國家,體會紛亂中搖擺的世界,20世紀30年代的北京大學,就在這樣充滿現實感和使命感的節奏中努力前行。

窗外的風聲雨聲沙沙作響,錢穆的課堂始終是他們心目中一抹最安靜的慰藉。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跟大多數學者一樣,錢穆被迫開啟了輾轉治學的旅途。

在雲南宜良的山中,錢穆花費一整年的時間,以自己在北大執教四年,西南聯大執教兩年的經歷,編撰了《國史大綱》。

在《國史大綱》的前言部分,錢穆如是寫道:

「對其本國以往歷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其本國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即視本國以往歷史為無一點有價值,亦無一處足以使彼滿意。」

先生這番話,即便放到眼下,依然是振聾發聵,擲地有聲。

回望那段烽火連天的黯淡歲月,中華民族的自信力在侵略者的鐵蹄下日趨微弱,一度瀕臨危急存亡之秋。

而錢穆的《國史大綱》,不僅以詳實精密的體系回溯了幾千年的過往,還滲透了一種歷久而彌新的人文力量。

當學生們刻苦研讀《國史大綱》的時候,這股人文力量便逐漸傳播開來,讓綿延不絕的中華道統在九州赤縣來回激蕩。

根若在,魂就在,中華民族內在的文化與力量,緊緊支撐著億萬國人的精神世界。

在黑雲壓城的現實世界,這就是一盞信仰的明燈。

桃李天下揚道統

1945年,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隨後幾年,錢穆移居香港。

屹立在南海之濱,錢穆體驗著大時代的倉促變革,以及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

為了讓人們保有一種合乎現實的理性,以及建構未來的能力,錢穆創辦了新亞書院。

創辦之後,錢穆還親自書寫書院校歌。裡面一些歌詞,深深流露出濃烈的時代感與使命感:

「艱險我奮進,睏乏我多情。千斤擔子兩肩挑,趁青春,結隊向前行。」

激揚的青春,樂觀的精神,風華正茂的莘莘學子,隨時準備著在艱難困苦中完成自我升華。

這,便是錢穆心目中的時代氣質。

書院創辦之初,經費事宜成為困擾錢穆的頭等大事。

很長一段時間,錢穆都在四處奔走講學,以求提高書院的社會影響力,從而吸引更多的資助。

1956年,美國方面答應給予每年2.5萬美金的資助,書院的財政壓力因此大幅緩解。

1960年,耶魯大學邀請錢穆前去講學,並授予他人文學名譽博士學位。

漸漸地,西方世界開始重視這樣一位貫通儒學和史學的大家。

1963年,新亞書院、崇基學院、聯合書院三校合併,香港中文大學便應運而生。

承載著無數的讚譽與期待,錢穆卻發現自己無意於過度的熱鬧。他內心所嚮往的,更多是安靜的研究,和安靜的生活。

1967年,錢穆夫婦應邀定居臺北。同年,蔣中正把雙溪之畔的一座庭院小樓贈與錢穆夫婦,以供他們居住和研學。

漫步在亭臺軒榭之間,錢穆不禁回憶起自己十七歲時的經歷。

當時的他,在老家東偏房的素書堂養病。這期間唯一的陪伴者,便是自己的母親。

於是,錢穆將這裡改名為「素書樓」。

1969年,錢穆應邀成為中國文化大學史學教授。

由於年事已高,不便行動,錢穆的上課地點就固定在素書樓。對於那一批文化大學的學子而言,素書樓的時光令他們終身難忘。

每天下午四點,學生們都會在樓外準時按鈴。

隨後,素書樓的小門就會打開,然後學生們順著兩側種滿槭樹的臺階一步步往上爬,來到錢穆的客廳。

都說牛津大學的天才,是在教授的菸斗下燻出來的。

對於錢穆的學生而言,在先生家裡聽他嘮嗑,聽他講述歷史的時光,就是構建知識體系,錘鍊人文精神的獨家記憶。

悠悠素心天不老

1990年,臺北市政府以莫須有的名義,要求錢穆搬離素書樓,並將其改為紀念館。

搬家的當天,學生辛意雲特意前來探望。

當辛意雲大步流星地走上書房時,錢穆卻樂得像個小孩子一樣:

「你來啦,哎呀我現在看不到電視,也不大聽收音機,快點告訴我,現在外面的情形如何呢?」

聽了先生這番話,辛意雲頗為驚訝。

他沒有想到,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莫名其妙的搬家,年過九旬的錢穆卻心如明鏡般淡定從容,仿佛什麼都沒有發生。

當錢穆問起素書樓的未來時,辛意雲告訴老師:

「先生,素書樓會改造成您的紀念館。」

錢穆聽了,哈哈大笑:

「有趣,有趣,活著的人都有紀念館,現代人真有趣。」

一邊說著,錢穆一邊步履蹣跚地走出了這棟樓。

時至今日,曾經的學生辛意雲,如今已經是臺北藝術大學的榮譽教授。

回憶起錢穆的那句話,辛意雲仍不乏感慨地說:

「從先生身上,我看到了莊子的超然物外,看到了範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990年8月30日,九十六歲的錢穆告別了這個世界。

回望他的一生,縱覽古今,孜孜以求,以孔孟的精神,提綱挈領,挖掘出中華歷史中最耀眼奪目的人文力量。

當生於和平年代的學子們圍在素書樓的客廳時,兩鬢斑白的錢穆依然不忘對學生說:「你是中國人,不要忘記中國。」

相關焦點

  • 大道至簡,思想在某一領域達到瓶頸,腦子將處於放空狀態?
    如果說科學家們是把想像力逐一變成了現實,那佛禪便是淨化心靈的最好棲息地,前者不斷創新,但似乎遙遙無期永遠沒有盡頭,腦神經又長期處在崩緊狀態,焦慮和科研並存,那種巨大的壓抑可想而知。相比前者,開悟的人總能在精神領域裡找到滿足感,可以說,這一類型的人活在開悟的世界裡,面對諸多人事變化,所思所想而不起妄念,看平常即是道,並擅長總結化繁為簡,知理行理,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沒有了我執怨念,大腦將處於虛空狀態,亦是無明的終結。
  • 網賺項目,大道至簡,人性至賤
    說了這麼多,回歸主題,為什麼我要說網絡創業,還有所謂的網絡項目,大道至簡,人性至賤呢? 通過我這幾天的分享,我發現了當你免費分享出來的東西,在別人看來都是沒有價值,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想說。
  • 追求自由,又能承受孤獨的三大星座,懂得大道至簡,不願隨波逐流
    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擺脫孤獨的良藥,他們不甘被世界遺忘;而有的人早已把孤獨當成一種享受,懂得一切刪繁從簡,從不會假裝自己合群。說到底,害怕孤獨的人,內心都不夠強大,不能從內心尋找力量,所以才會借外在因素,讓自己擺脫孤獨和困擾。
  • 「驚豔眾生」的英語學習至簡真相
    從英語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的差別與聯繫,到大多數人都曾經或將要經歷的「高中英語滑坡現象」深層次分析;從外語學習的難點、動力分析,到學習中趣味點和動力的營造;從英語學習到全科學習乃至教育終極目標的梳理與達成……7次小課,每次約半小時,從微觀到宏觀,跟你一起全方位梳理英語學習那點事兒,讓你感受「驚豔眾生」的英語學習至
  • 夏至蘊藏的「三至真理」:至天,至地,至人
    夏至,不僅盛夏至,還至天、至地、至人,參透其中所蘊含的真理,即可頓悟天地人生。一、至天:天法道,盛極則衰天法道,何謂「道」?《周易》云:「一陰一陽之謂道。」道即為陰陽。依據二十四節氣的氣候特徵,一年分陰陽,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從夏至日起,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此時開始白天越來越短,夜晚越來越長,直到冬至那天才開始逆轉循環。
  • 「大道至簡道法自然」百家號星座運勢領域排行-百家號收益分析如何...
    「大道至簡道法自然」百家號星座運勢領域排行-百家號收益分析如何賺錢? 大道至簡道法自然最近一個月文章表現質量分布為,55%為優質文章,0%為中等文章,45%為普通文章,以下為各類文章近期案例。
  • 新一代加粉神器——美至簡共享體重秤,輕鬆爆粉不是夢
    其中,將網際網路與傳統體重秤相結合的「美至簡共享體重秤」可謂是共享經濟大家庭的集大成者,在保留傳統電子秤功能的同時,引入來了個人健康管理理念,成為大眾私人體重的管家,而且在線上流量越來越昂貴的情況,美至簡共享體重秤把線下流量轉化為線上流量,輕鬆的實現低成本加粉,並精準變現。
  • 「大家小書」弘揚大道至簡 不能裹足不前
    原標題:「大家小書」弘揚大道至簡 不能裹足不前「向大家致敬」人文宣講活動啟動儀式暨「大家小書」百種出版學術研討會昨天上午在 北京大學英傑學術交流中心舉行,眾多學者探討了人文社會科學的經典化和大眾化問題。按照袁行霈先生在叢書總序中的說法,「大家小書」是「大家寫給大家看的書」。
  • 大道至簡,知行合一,七維一體技術創始人—李元
    大道至簡的「道」可理解為「道理」,說的是大的道理、高深的學問歸根到底是簡單的。多數對中國傳統文化不了解甚至排斥的人,多數是因為古人所講智慧十分晦澀——要知其一需讀千萬史,更別說懂得其中知識的運用了。七維一體技術創始人李元老師把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實用知識化繁為簡,把晦澀難懂的古語轉為現代語言,把分亂雜張的知識穿針引線。
  • 張首晟:大道至簡,偉大的思維都簡單而通用
    我覺得就是:大道至簡。用簡單的道理讓大家懂得複雜的思想,這是真正牛的地方。我認為整個宇宙最重要的兩個概念是能量和信息。能量的密度是指在一定的空間或質量物質中儲存能量的大小,如果你問哪個東西重,就要按照同樣的體積來衡量,也就是以比重作為單位,而不是重量。那麼,能量密度的上限是什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公式「E(能量)=M(質量)C²(速度)」說,能量是由質量和速度來衡量的,能量密度不可能超過光速的平方。
  • 《易經》:大道至簡,普通人抓住這3個核心,早晚出人頭地
    盈不可久也。」第二個核心關鍵:堅持一棵種子想要發芽成長,就必須要在泥土中吸收足夠的養分,長時間的積累,才能破土而出。一個人想要成功亦是如此,只有不斷的夯實自己,積蓄力量,才能做到厚積薄發。《易經》中說:「初九,潛龍勿用」,潛伏在水中的龍,還太弱小發揮不出力量,最需要做的就積蓄能量,為將來的一飛沖天做好準備。
  • 摩羯座的窮,不過是極致生活的素與簡
    最近消費降級的說法滿天飛,有多少人在擔憂以後再穿不上當季新款,買不起名牌口紅,喝不起加珍珠的奶茶…..這些擔憂都是基於你對生活多樣性的高要求,也就是說,要是你能學學摩羯的素與簡,你的煩惱也許能煙消雲散哦~其實摩羯和金牛有幾分相似,畢竟都是土象星座,總歸還是有共同點的。
  • 春秋戰國時期孝道從物質奉養上升到精神慰藉
    儒家傳統孝文化中所言的「孝」是普遍適用於每個社會成員的,它從個體範圍延伸至家族,再從家族範圍延伸至整個社會,這其中包含了君主和統治者。在推廣實施的過程中,又強調個人的內在自覺性,即以道德的形式約束人們自覺主動地踐行孝道,而非迫於任何外界壓力。
  • 配資平臺中2018年1月至2月廣東索菱收到2億元
    有成作技股戶小法讓才次盈對出資質道都戶情來財富護這靈護作餘質為能義快下全但餘渠件而任能杆題盈能牛的出成在為擴都術作來,毛利同比下滑49.08%至0.83億元【真牛所配資平臺】,金擴危能具是作成結資資也會具戶資才靈危身而也理義了其它盈制擴只最的餘的立中都特在了餘最題富而操控和餘對其是置這操果自。
  • 比起精神碰撞,更追求物質生活,在愛情中很現實的星座
    在愛情中有人追逐更高的精神境界,就會有人追求更高質量的物質生活。準確的來說,這兩種選擇都沒有對錯,只是喜歡好偏向的問題。有一些人認為我們生活在世俗生活中,被瑣事所煩擾,所以更加應該追求精神的碰撞。但是有另外一些人,他們認為既然身處在世俗中,就更加應該,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而精神作為虛無縹緲的東西,並不如實際握在手中的更有安全感。
  • 大道至簡!為何說魚漂的終極選擇是細長身短腳漂
    其實,大道至簡,細長身短腳的底釣浮漂是萬變不離的最終選擇,其它棗核、長腳長尾的、釣行程的、打接口的、釣浮的等等,花樣百出,給你個浮漂你就得研究很久,最後物理知識顯著提高,也學會了多種調漂技術,最終還是沒有改變中魚率。大部分釣友給自己定位休閒釣,平時主要是釣底,那麼選擇一款細長型的底釣浮漂,漂身長穩定性好,合理的調釣基本能解決大部分水情問題。
  • 親歷記之學術史中的錢耕森先生(二):大道至簡 博採眾長
    深根固柢 大道至簡錢先生的成果是與他深厚的學術功底分不開的。我時常就一些學術問題打電話向錢先生請教,他接電話時,有時在完善可能將中西哲學史提前的史伯的史料,有時在準備前往各地開會的材料,有時在準備老子或孔子的講稿,有時在準備董仲舒的史料,有時正梳理王陽明的材料以及有時正在著書立說……。
  • 星座天眼:3月20日十二星座運勢 眾生繁蕪,而大道至簡
    :水晶2、金牛座Taurus(4.21-5.21)周五金牛座宜著眼於平凡人和平凡事,從中能夠得到不少有益的啟示,心有猛虎,細嗅薔薇,很酷的事;財運蘊含於變化之中,重置投資組合,改換基金經理,均可提高綜合理財收益,成熟就是不斷地拋棄形式去看本質;閒暇時讀安東尼·艾福瑞特著作《雅典的勝利》,眾生繁蕪,而大道至簡
  • 一個最好的精神長相,莫過於靈魂的安靜(醍醐灌頂)
    大道至簡,繁雜多樣的喧囂只是表相,簡單低調的安靜是才是世界的本質。天道悄無聲息,無形無像,循環往復,靜以歸根。水靜極則形象明。一杯混濁的水,長久平靜下來,終至轉濁為清,清澈透明,清晰映照萬事萬物。心靜極則智慧生。心不在焉,煩惱生。只有人心靜了,意念才可以穿越複雜的表相,接軌無限的心靈智慧,接近事物的本質。故,浮躁的社會,心靜者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