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燈》中,為什麼反覆提到公元前841年?這一年真的很關鍵?

2021-01-09 海哥說歷史

在《鬼吹燈》的《龍嶺迷窟》一章中有這樣的一個細節:陳教授使用841這個數字作為一個盒子的密碼,並且多次提到歷史上的公元前841年,那麼,這一年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什麼?熟悉中國歷史的朋友會發現這樣的一個現象,那就是在權威性的歷史圖書上,對夏朝、商朝之間的年代劃分上,存在一刀切的現象:

比如夏朝的存在年代被視為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8世紀,而商朝的存在年代則被記載為公元前18世紀到公元前11世紀。當然夏朝和商朝的存續年代不可能是這樣的「一刀切」年代,但歷史學者之所以這樣劃分,是因為在西周共和元年之前,中國歷史是無法做到精確紀年的——雖然上世紀末歷史學界存在「夏商周斷代工程」,並希望可以通過這一工程給夏商兩代做具體年代的斷代。

但事實上,歷史學界並不認同該工程給出的數據,換而言之,夏商兩朝的具體存亡年代,依舊是一個未解之謎。而西周共和元年之後,中國歷史的斷代和紀年開始明確起來,西周共和元年,便是公元前的841年。傳統史學家認為,共和元年是中國民變的開始,而現代歷史學界則認為,這一年開始,西周就已經埋下了隱患的種子。

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推翻殷商。但作為少數族裔的周人無法像商朝那樣對商朝原勢力範圍進行相對直接的震懾,於是周朝推行分封制度:將周的宗室和功臣分封到原商朝的領土以及勢力範圍上建立諸侯國,負責拱衛周。並且,周的初年立下了規矩:天子有不斷分封諸侯的義務,諸侯也要向天子效忠。起初天子有王畿千裡,而諸侯的封地或者版圖較小或者土地貧瘠,因此天子尚能有效管理諸侯。

但隨著百餘年的發展,諸侯勢力做大後,便有了不把天子放在眼裡的念頭:比如周懿王在位期間,諸侯齊國就不來朝拜天子,更不用說向天子繳納賦稅。而周懿王只能通過哄騙手段把齊君騙到鎬京然後烹殺,不過,周懿王這個行為更讓諸侯發現天子原來是一個靠哄騙治國的紙老虎,也就更不把天子放在眼裡了。周懿王的曾孫周厲王在位期間,決定從增強周的財政入手,強化周的實力,讓諸侯重新臣服,於是周厲王推行了很多改革。

但是,這一改革,在內部得罪了周朝的公卿,在外部則讓諸侯感到反感,最終,在公卿們的煽動下,周朝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國人暴動」:周厲王遭到推翻和驅逐,在周厲王被推翻的第二年,大臣周公和召公進行聯合攝政,歷史上,將二人聯合攝政這段時期,稱之為共和時期,其起始這一年稱之為共和元年。共和元年開始,西周真正進入了衰敗期,即便沒有周幽王胡作非為,西周也難逃滅亡的命運。

相關焦點

  • 《鬼吹燈》為什麼反覆提到公元前841年?這一年在歷史上這麼的重要?
    文/《鬼吹燈》為什麼反覆提到公元前841年?這一年在歷史上這麼的重要? 《鬼吹燈》中有這麼一個場景,說瘋了的陳教授,用841作為密碼,打開了一個至關重要的盒子。那麼,公元前841年,這一年發生了啥?
  • 公元前841年,這一年發生了什麼?為何《鬼吹燈》中會反覆提到
    公元前841年,這一年發生了什麼?為何《鬼吹燈》中會反覆提到 《史記》記載:「共和元年,歲次庚申。」 在影視劇中《鬼吹燈》中,陳教授將「841」作為一個盒子的密碼,並且作品中反覆提到「公元前841年」。
  • 公元前841年,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何《鬼吹燈》反覆提到這年!
    導語: 《鬼吹燈》是一部以盜墓為題材的長篇小說,一直深受觀眾所喜愛。不知,喜歡鬼吹燈的讀者,是否注意這樣一個細節。 陳教授將「841」作為一個盒子的密碼,與此同時,作品中反覆出現「公元前841年」。
  • 《鬼吹燈》反覆提到公元前841年,這一年發生過什麼,為何如此重要
    ——《短歌行》曹操盜墓這一稱呼從古到今都有存在,放在古代盜墓可能是一種職業,而經過時代不斷發展變化,如今盜墓就成了一種犯法的行為。眾所周知,《鬼吹燈》講的是有關盜墓的故事,而其中與《龍嶺迷窟》的章節中多次提到了841這個數字,裡邊841是陳教授盒子的密碼,不光只有密碼是841。
  • 公元前841年發生了什麼,為何說這一年在歷史上至關重要?
    準確地講,從我國出現了確切紀年至今,只有近3000年的歷史,而很多國外人也是以此來看待中國的歷史的,說白了,就是確切紀年之前的歷史,儘管存在,但並不被認可。不過儘管如此,那也足以傲視群雄了,因為從我們出現了準確紀年之後,華夏文明的歷史就再也沒有間斷過。公元前841年是我國有確切紀年的開始,那麼這一年發生了什麼,為何又說這一年在歷史上至關重要呢?
  • 中國歷史,有準確連續的記載,原來起始於公元前的這一年
    但是,有了這些文物,我們只知道有這麼一個時代,但哪年哪年都幹了些什麼,由於記載的混亂很不連續,我們根本無法捋出頭緒來。什麼時候,我們才對我們國家的歷史有了清晰明確的認識,做到有據可查了?那和夏商相隔就比較遠了,是西周的周厲王時期。確切地說,公元前841年,從這一年開始,中國有了比較準確的編年史,中國的歷史揭開了歷史的新篇章。。
  • 人民的名義中反覆提到「萬曆十五年」,那一年到底有什麼特別的?
    「人名的名義」是當代比較成功的檢察反腐電視劇,自從2017年播出,收視率突破8%,刷新了近十年省級衛視收視的最高紀錄,由此可見有多受歡迎,相信看過的朋友都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情節被反覆提到,那就是萬曆十五年,我們都知道,這是明朝明神宗朱翊鈞時期,自從赤腳皇帝朱元璋退位後,似乎明朝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 公元元年是我國的哪一年?公元前我國是從多少年開始的?來看看
    當年,西羌向漢朝投降,匈奴日逐王向漢朝投降,漢朝在西域首設都護,鄭吉為首任西域都護,掌控西域(這其實是個劃時代的事件)。從此往上180年,公元前240年,也是一個辛酉年,正當秦王嬴政七年。當年,還屬少年的嬴政還在蟄伏期,然而此後三年,嬴政平長安君之亂、滅嫪毐、逐呂不韋,一步一個腳印奪回了權力,統一六國的戰爭即將開啟,千古一帝已見鋒芒。
  • 為什麼商朝滅亡時間可以具體到公元前1046年?
    但是電視劇也存在一種誤解,帝辛在電視劇中被稱作紂王,這一點極不合理。紂是周朝時,人們對他的一種諡號,對他的一種評價。所以紂王是不可能直接在帝辛面前提及。 回歸正題,中國有明確記載的年份是公元前841年,稱周厲王共和元年,是中國有確切紀年的開始。周厲王獨裁;《國語·周語上》有載:「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左傳》為什麼要以公元前722年為春秋時代的開端?
    平王四十九年,魯隱公即位,《春秋》紀年開始,《左傳》也始於這一年,這年是公曆的公元前722年,距平王東遷已經過了半個世紀。重大事跡收錄在《三代世表》裡;第二個階段是「自共和訖孔子」,收錄在《十二諸侯年表》中,記載共和元年(前841年)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之間的事;第三階段是「踵春秋之後,起周元王訖二世」,事跡收錄如《六國年表》裡。
  • 利簋:武王伐紂是在哪一年?
    說起中國歷史,人們總會說「上下五千年」,從考古發現來看,這一說法不算誇張。但如果問中國有確切年代的歷史,那只能從公元前841年算起。那一年,周厲王犯了眾怒,引起「國人暴動」,周定公和召穆公開始「共和行政」。司馬遷的《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就是以這一年為起點,這一年往後,我們的紀年就沒亂過。
  • 《鬼吹燈之龍嶺迷窟》:居然有高雄,《奇門遁甲》中的八旗總教頭
    如果沒記錯的話,這應該是這麼多版《鬼吹燈》劇集和電影中,第一次上線的前摸金校尉了塵大師。而飾演這位了塵大師的不是別人,正是香港著名硬派老戲骨高雄,老版《奇門遁甲》中的那位清軍總教頭。不出意外的話,高雄版的了塵大師,也會成為《鬼吹燈》系列的一代經典。
  • 《人民的名義》中反覆提到的「萬曆十五年」,那一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萬曆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587年,這本書講述的時間線是從明.張居正死後被清算一直到萬曆十五年,海瑞和戚繼光逝世的這段短暫史的前後總結。大明朝最著名的清官海瑞,在這一年孤獨的死去。而一代抗倭英雄戚繼光,無戰不勝,卻也敵不過時間這個最大的敵人,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 現在是公元2019年,那公元1年是古代的哪一年?又是誰定的呢?
    天幹地支第二種叫年號紀年法,從西漢漢武帝劉徹(西漢第七位皇帝)開始有年號,此後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此後形成制度,劉徹登基的第一年,就是建元一年(公元前141年),劉徹一生一共使用11個年號,分別是:建元、元光、元塑等,一直到他的最後一個年號—後元, 歷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
  • 現在是公元2019年,那公元1年是古代的哪一年?是誰定的呢?
    今年是2019年,按照幹支紀年法計算呢就是已亥年。第二種叫年號紀年法,從西漢漢武帝劉徹(西漢第七位皇帝)開始有年號,此後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此後形成制度,劉徹登基的第一年,就是建元一年(公元前141年),劉徹一生一共使用11個年號,分別是:建元、元光、元塑等,一直到他的最後一個年號—後元, 歷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
  • 《龍嶺迷窟》都看了,這幾部鬼吹燈電視劇你看了嗎?不看可能不懂
    一行人歷經萬險來到了塔克拉瑪幹沙漠中的精絕古城遺址,進入了地下「鬼洞」。洞中機關重重、陷阱不斷,這神秘的鬼洞似乎在一位先知的掌控之中。這是全書最關鍵的一部, 後期每一部都是圍繞第一部來寫,如果不看第一部就看其他的幾部是完全不懂在說什麼一件事,你會有很多疑惑,所以看劇一定要看看頭,靳東在裡面飾演的胡八一,如果不看其他的會覺得恰到好處,但唯一的缺點是第一部時的胡八一沒有他那麼穩重成熟。
  • 「鬼吹燈」「龍嶺迷窟」中那些令人品味琢磨的細節和秘密!(下)
    ,這些結果被認為是可以通往長生的關鍵在三叔的筆記裡,戰國帛書是引導歷史進程的一種物件,而這個靈感其實早在鬼吹燈中就被運用了,出於對長生的渴望,歷朝歷代的王公貴族開始熱衷於收集龍骨天書【自秦漢之後,一些特權階級,都保留有鳳鳴岐山的異文龍骨,可能也是出於對長生不死的嚮往,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解開其中的秘密。】
  • 盜墓賊為什麼最害怕「鬼吹燈」?遇到這種情況,一不小心性命難保
    在盜墓工具中,最有名的應該是《洛陽鏟》。許多作品都描寫盜墓者靠著「洛陽鏟」,不但精確地找出墓穴的位置,而且探明墓穴的深度。由於,「洛陽鏟」能挖得很深,還能把地下的土帶出來。可是,要是看過這把鏟子,就不會覺得它有什麼稀奇了,跟鄉下用的那種鏟子差不多,只是「洛陽鏟」的弧度大了一些。為什麼把「洛陽鏟」冠上一個地名,據說,這個鏟的第一個使用者,是洛陽城郊外的村民李鴨子。
  •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山東煙臺射殺一「海神」,真的是蛟龍嗎?
    公元前221年,嬴政滅六國,統一全國,建立起第一個中央集權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內心極度滿足的他認為自己功過三皇五帝,故而稱自己為「皇帝」,就此,拉開了秦朝的序幕。
  • 公元前和公元後,是怎麼劃分的?公元1年是我國哪個朝代?
    引言 故鄉今夜思千裡,霜鬢明朝又一年。——《除夜作》 我們都知道地球自轉為一天,公轉為一年,日子一天天地過,人們為了記錄年份就發明了各種各樣的紀年法,其中有一種就是公元紀年。我們一般都會說公元前和公元後,那麼公元前和公元後究竟是如何劃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