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燈》為什麼反覆提到公元前841年?這一年在歷史上這麼的重要?

2021-01-16 騰訊網

文/《鬼吹燈》為什麼反覆提到公元前841年?這一年在歷史上這麼的重要?

《鬼吹燈》中有這麼一個場景,說瘋了的陳教授,用841作為密碼,打開了一個至關重要的盒子。那麼,公元前841年,這一年發生了啥?據悉,公元前841年具有的最重要價值是,從這一年開始,中國正式進入「信史」時期,也就是說,從這一年開始,中國的歷史事件才開始有了準確的紀年。在此之前,中國歷史是「斷片」式的,給中華文明的起源研究,帶來極大困難。

也就是說,公元前841年成為了中華文明歷史研究的一個分水嶺,由此向前的歷史斷代學,成為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課題。公元前841年,這一年制定紀年,是我國歷史有確定紀年的開始,自此之後,中國歷史便有了準確的時間記載。我們經常講,中國有五千年的光輝燦爛的歷史,在周王朝之前還有商朝,商朝之前還有夏朝,《竹書紀年》裡還記載了虞朝,再向前推還有三皇五帝。不過,在相關史料與出土文物驗證之前,這樣的記載不能當作「信史」,而只是傳說。

其次,像《竹書紀年》、《尚書》等史籍中都有關於上三代的記載,但很多記載是矛盾的,甚至充滿了玄幻色彩,這讓後人沒法信服!那麼,為什麼公元前841年之前的歷史,史書上會沒有記載呢?難道那段歷史真的不存在?事實並非如此。翻開二十四史我們發現,中國人喜歡記歷史,早在西周時,官方就開始了史料的記載工作,據說老子早年就曾做過西周的史官。

但可惜的是,秦始皇焚書坑儒,燒掉了一大批珍貴的古籍,使得中國上三代的歷史發生了斷層。為了找回丟失的歷史年輪,我國曾在九十年代組織了一次「夏商周斷代工程」,力圖將史書中斷裂的年表續接上。據當時的研究成果說,他們將武王伐紂的時間,準確地找到了,即公元前1046年,由此將歷史年輪準確到了夏朝。可惜這個成果後來遭到了很大質疑,不知所終。

小編非常感謝大家耐心觀看,有不足之處請大家多多指點,感謝支持

相關焦點

  • 公元前841年,這一年發生了什麼?為何《鬼吹燈》中會反覆提到
    公元前841年,這一年發生了什麼?為何《鬼吹燈》中會反覆提到 《史記》記載:「共和元年,歲次庚申。」 在影視劇中《鬼吹燈》中,陳教授將「841」作為一個盒子的密碼,並且作品中反覆提到「公元前841年」。
  • 公元前841年,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何《鬼吹燈》反覆提到這年!
    導語: 《鬼吹燈》是一部以盜墓為題材的長篇小說,一直深受觀眾所喜愛。不知,喜歡鬼吹燈的讀者,是否注意這樣一個細節。 陳教授將「841」作為一個盒子的密碼,與此同時,作品中反覆出現「公元前841年」。
  • 《鬼吹燈》中,為什麼反覆提到公元前841年?這一年真的很關鍵?
    在《鬼吹燈》的《龍嶺迷窟》一章中有這樣的一個細節:陳教授使用841這個數字作為一個盒子的密碼,並且多次提到歷史上的公元前841年,那麼,這一年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什麼?熟悉中國歷史的朋友會發現這樣的一個現象,那就是在權威性的歷史圖書上,對夏朝、商朝之間的年代劃分上,存在一刀切的現象:比如夏朝的存在年代被視為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8世紀,而商朝的存在年代則被記載為公元前18世紀到公元前11世紀。
  • 《鬼吹燈》反覆提到公元前841年,這一年發生過什麼,為何如此重要
    ——《短歌行》曹操盜墓這一稱呼從古到今都有存在,放在古代盜墓可能是一種職業,而經過時代不斷發展變化,如今盜墓就成了一種犯法的行為。眾所周知,《鬼吹燈》講的是有關盜墓的故事,而其中與《龍嶺迷窟》的章節中多次提到了841這個數字,裡邊841是陳教授盒子的密碼,不光只有密碼是841。
  • 公元前841年發生了什麼,為何說這一年在歷史上至關重要?
    準確地講,從我國出現了確切紀年至今,只有近3000年的歷史,而很多國外人也是以此來看待中國的歷史的,說白了,就是確切紀年之前的歷史,儘管存在,但並不被認可。不過儘管如此,那也足以傲視群雄了,因為從我們出現了準確紀年之後,華夏文明的歷史就再也沒有間斷過。公元前841年是我國有確切紀年的開始,那麼這一年發生了什麼,為何又說這一年在歷史上至關重要呢?
  • 中國歷史,有準確連續的記載,原來起始於公元前的這一年
    但是,有了這些文物,我們只知道有這麼一個時代,但哪年哪年都幹了些什麼,由於記載的混亂很不連續,我們根本無法捋出頭緒來。什麼時候,我們才對我們國家的歷史有了清晰明確的認識,做到有據可查了?那和夏商相隔就比較遠了,是西周的周厲王時期。確切地說,公元前841年,從這一年開始,中國有了比較準確的編年史,中國的歷史揭開了歷史的新篇章。。
  • 公元元年是我國的哪一年?公元前我國是從多少年開始的?來看看
    當年,西羌向漢朝投降,匈奴日逐王向漢朝投降,漢朝在西域首設都護,鄭吉為首任西域都護,掌控西域(這其實是個劃時代的事件)。從此往上180年,公元前240年,也是一個辛酉年,正當秦王嬴政七年。當年,還屬少年的嬴政還在蟄伏期,然而此後三年,嬴政平長安君之亂、滅嫪毐、逐呂不韋,一步一個腳印奪回了權力,統一六國的戰爭即將開啟,千古一帝已見鋒芒。
  • 《左傳》為什麼要以公元前722年為春秋時代的開端?
    平王四十九年,魯隱公即位,《春秋》紀年開始,《左傳》也始於這一年,這年是公曆的公元前722年,距平王東遷已經過了半個世紀。當代的史學家一般把前770年至前476年的這段歷史,稱為「春秋時期」——也就是說,在他們看來春秋的開端與東周是重合的。然而古人卻不這麼看。在《史記》中,司馬遷認為西周在「共和」的時候就已經結束了。他把漢朝之前的歷史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五帝與三代」,這個時期從黃帝時代到西周末年的共和時期為止。
  • 為什麼商朝滅亡時間可以具體到公元前1046年?
    但是電視劇也存在一種誤解,帝辛在電視劇中被稱作紂王,這一點極不合理。紂是周朝時,人們對他的一種諡號,對他的一種評價。所以紂王是不可能直接在帝辛面前提及。 回歸正題,中國有明確記載的年份是公元前841年,稱周厲王共和元年,是中國有確切紀年的開始。周厲王獨裁;《國語·周語上》有載:「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人民的名義中反覆提到「萬曆十五年」,那一年到底有什麼特別的?
    「人名的名義」是當代比較成功的檢察反腐電視劇,自從2017年播出,收視率突破8%,刷新了近十年省級衛視收視的最高紀錄,由此可見有多受歡迎,相信看過的朋友都會發現,在劇中,有一個情節被反覆提到,那就是萬曆十五年,我們都知道,這是明朝明神宗朱翊鈞時期,自從赤腳皇帝朱元璋退位後,似乎明朝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 利簋:武王伐紂是在哪一年?
    說起中國歷史,人們總會說「上下五千年」,從考古發現來看,這一說法不算誇張。但如果問中國有確切年代的歷史,那只能從公元前841年算起。那一年,周厲王犯了眾怒,引起「國人暴動」,周定公和召穆公開始「共和行政」。司馬遷的《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就是以這一年為起點,這一年往後,我們的紀年就沒亂過。
  • 中國歷史上的四種紀年法
    它以相傳的耶穌基督誕生年即公元元年作為歷史算起,在中國這一年正好是西漢平帝元始元年。以這一年為界,在此以前的時間稱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後的時間和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稱XX年(注意,不能寫成公元後XX年)。這就是公元紀年法。 我國從1949年起開始採用公元紀年,現在的教材實際上也是把各種紀年方法換算成公元紀年來表達歷史時間的,因此,公元紀年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紀年方法。
  • 公元前和公元後,是怎麼劃分的?公元1年,是歷史上的哪個王朝?
    那就是以「公元」劃分,分為公元前與公元後,比如現在為2020年,也就是公元後的2020年,那麼「公元」的紀年法又是如何誕生的呢? 他從舊曆上改進,並且於1582年得到了羅馬教皇的認可,批准在歐洲範圍內大規模的使用。為什麼教皇會認可呢?而公元前後的具體劃分又是如何? 教皇之所以認可這種曆法,其實和它的內容息息相關。公元紀年法以基督教中的耶穌誕生之年為伊始,也就是以耶穌的生日為公元1年。在此之前都被稱為公元前。因為有利於基督教的宣傳,所以羅馬教皇才會大力支持這一曆法的傳播。
  • 歷史冷知識:教科書上的「公元前」和「公元後」是什麼意思?
    所以我們的歷史書上看到是公元前,公元後多少年,但是卻從不知這些時間什麼意思,也不深究,只是死記硬背。但其實了解它的含義有助於更好地記憶和背誦。公元的來源據說公元的意思是公曆的紀元。傳說,基督教的神耶穌誕生的那一年被定義為西元元年,自西元6~10世紀逐漸成為部分國家(信仰基督教國家)的通用紀元。後來逐漸被世界多數國家公用,就改稱為公元了。
  • 現在是公元2019年,那公元1年是古代的哪一年?又是誰定的呢?
    天幹地支第二種叫年號紀年法,從西漢漢武帝劉徹(西漢第七位皇帝)開始有年號,此後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此後形成制度,劉徹登基的第一年,就是建元一年(公元前141年),劉徹一生一共使用11個年號,分別是:建元、元光、元塑等,一直到他的最後一個年號—後元, 歷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
  • 現在是公元2019年,那公元1年是古代的哪一年?是誰定的呢?
    第二種叫年號紀年法,從西漢漢武帝劉徹(西漢第七位皇帝)開始有年號,此後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此後形成制度,劉徹登基的第一年,就是建元一年(公元前141年),劉徹一生一共使用11個年號,分別是:建元、元光、元塑等,一直到他的最後一個年號—後元, 歷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
  • 《人民的名義》中反覆提到的「萬曆十五年」,那一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萬曆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587年,這本書講述的時間線是從明.張居正死後被清算一直到萬曆十五年,海瑞和戚繼光逝世的這段短暫史的前後總結。大明朝最著名的清官海瑞,在這一年孤獨的死去。而一代抗倭英雄戚繼光,無戰不勝,卻也敵不過時間這個最大的敵人,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 中學歷史用到的幾種重要的紀年法與換算方法
    紀年伴隨著曆法而來,1949年,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世界同步接軌,使用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曆和公元作為曆法,但是也並沒有廢除農曆,現今的中國傳統節日還是以農曆為準。公元紀年法:當今世界通用紀年方法,公元,即公曆紀元,又稱西曆、西元,原稱基督紀元,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它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
  • 盜墓賊為什麼最害怕「鬼吹燈」?遇到這種情況,一不小心性命難保
    要能夠準確地發現並一舉挖出墓穴,除了經驗之外,更重要的是工具。在盜墓工具中,最有名的應該是《洛陽鏟》。許多作品都描寫盜墓者靠著「洛陽鏟」,不但精確地找出墓穴的位置,而且探明墓穴的深度。由於,「洛陽鏟」能挖得很深,還能把地下的土帶出來。可是,要是看過這把鏟子,就不會覺得它有什麼稀奇了,跟鄉下用的那種鏟子差不多,只是「洛陽鏟」的弧度大了一些。
  • 仔細研究中國歷史會發現,曾出現一千多年空白,很難明白髮生什麼
    ,你會發現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千多年的空白,即便是到了今天我們也無法弄明白是怎麼回事。現代的考古技術已經很發達,對於確定一個文明是否存在我們有一套確定大標準,首先是看這個文明相關的歷史典籍的記載,其次是現代有沒有能出土相關的文物,遺址等等,縱觀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夏朝以前的歷史都充滿為了神話色彩,比如黃帝和蚩尤的大戰,大禹治水等等,夏朝開始,中國歷史算是進入了半真實狀態,這裡我們叫半信使時代,根據相關資料分析,上古時期到夏朝這段時間差不多是1500年,這漫長的歲月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