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0 16:53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陳凱璐
酈德火老人
常去永康香樟公園晨練的市民總會看到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精神抖擻地在快走。鍛鍊完畢,老人便坐在亭子裡,不慌不忙地拿出筆開始用英語寫日記。每天早上,他都會風雨無阻地出現在香樟公園。老人叫酈德火,看外表,誰都猜不到他已經90歲。
「I wake up at 3:05,It was my habit.」(今天我3:05起床,習慣。)這是老酈某日的英文日記開頭。他37年前開始學英語,20年前開始用英語寫日記,至今已經累積了33本日記本。
一臺收音機讓「老童生」迷上英語
上世紀50年代,酈德火曾是一名老師,31歲時因故在家務農22年。上世紀70年代末,已經50歲的他被安排到太平水庫做政宣工作。單位裡有個收音機,他每天都要聽。
「那時候剛剛改革開放,我想,學會英語才能和世界接軌。」因為收音機有外語頻道,酈德火心裡冒出了一個讓年輕人都吃驚的想法。他找來初一的課本,一個音標一個音標開始自學。每天早上,他都會跑到山上去練音。每天晚上就打開收音量機在宿舍聽英語廣播節目。「那會完全聽不懂收音機裡在播什麼,偶爾聽到一兩個我學過的單詞就興奮得不得了。」酈德火還記得當時的心情。
「德火瘋了。」在旁人眼裡,他和一個瘋子差不多。是啊,一個50多歲的人了,還折騰這東西。
「我就一門心思想著要學英語,上廁所也捧著書去。」酈德火笑著說。
有一回,他和同事走路去古山看電影。他特意不和大家作伴,自己一個人拿著英語書出發了。走累了,他便坐在路邊,拿出英語書背單詞。路過的同事看到後和他開玩笑:「你這麼認真,是想去考大學嗎?」
酈德火用放大鏡看書
在他輔導下,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考上了大專
1979年,酈德火恢復教師身份,到胡庫初中教初一的語文兼班主任。期中考試時,班上的英語平均分只有十幾分,最高分也只有二十幾分。正好這時,英語老師也辭職了。校長對酈德火說:「反正英語你自己也會點,要不就你自己來教吧。」酈德火硬著頭皮接下了這個任務。
「那時的英語沒現在這麼難,初一的英語跟現在小學生英語的難度差不多。雖然簡單的我會,但還是挺緊張的。」為了更好地學英語,他花了五十多元錢買了一臺收音機——相當於花了他兩個月的工資。每天一有空,他就在宿舍練習英語,晚上就聽收音機,跟著課本的磁帶讀課文,雷打不動,即使開會開到晚上12點也是如此。
後來,酈德火被調到溪岸初中,教初二的英語,還去古山的高復班上過課。當年的高復班分為兩種學生,準備考中專和準備考大專的學生。有個備考高類中專的學生聽了幾節酈老師的課後,特地找上門,請求他給自己輔導英語。看到學生這麼有決心,酈德火同意了。酈德火一邊自學,一邊輔導學生。最後,這個學生成功考進了大專類院校。
至今用英語寫日記,字體很帥
1997年,酈德火退休。「離開了教學崗位,每天不學點什麼,我就感覺很空虛,於是每天寫日記來記錄生活。」退休後的酈德火還是很忙。他每天3點就起床,先在家鍛鍊,做做仰臥起坐,然後,騎自行車去香樟公園,在公園裡快走4圈,再坐在亭子內,邊喝茶邊看報紙。最後,他還要掏出筆記本,寫一篇日記。他每周有固定的時間免費給有需要的學生輔導英語。這是老酈退休後的日常生活。
酈德火的日記
在老酈家,記者翻開了他的日記本,本子上的英文寫得非常流暢,連筆自然,絲毫看不出這是出自一名90歲老人之手。本子上還記錄著一些疑難單詞和解釋。「這篇是我今天剛寫的,consider和weight都有考慮的意思,我寫的時候不知道用哪個,查了字典後就把它們的區別記在上面,下次再遇到我就會了。」酈德火把本子翻到最新的一頁說。
免費輔導學生,更讓酈德火老人晚年生活變得充實。「學習是為了能跟上社會發展,能讓視野更開闊,也會更加自信。最重要的是,自己學習的同時還能幫助其他人,滿足了愛好,挖掘了潛力,也增強了幸福感和生存的價值,只要我的身體許可,我會一直堅持下去。」酈德火說。
14708191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