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柳州12月8日電 題:廣西老人痴迷老物件收藏 數千件藏品講述「光陰的故事」
作者 朱柳融
數百冊泛黃的小人書,一字排開的老式時鐘,不同年代的電影放映機,各式收音機、錄音機等老物件,擺滿了位於廣西柳州市「寬窄」門店,在這10多平方的店鋪裡講述「光陰的故事」。
12月7日,當店鋪老闆謝志寬拿出上個世紀70年代出產的16毫米電影放映機,從鐵皮箱裡抽出一個圓鐵盒,取出片子拉上膠片,扭動傳動軸,放映機開始轉動,白色的幕布上出現了黑白電影《奇襲》。
聽見動靜後,不一會兒店鋪圍了十餘人,擠滿狹窄的過道。「這感覺像回到小時候一樣。」年過六旬的謝志寬表示,小時候到電影院看一部電影要花5分錢到1毛錢,也時常有人拿著電影放映機到村裡放電影,街坊鄰居都會早早地搬著凳子「霸位置」。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娛樂生活越來越豐富,老式電影放映機逐漸退出人們的視野。但愛好收藏的謝志寬,卻把它們當成寶貝收起來。
「從8毫米到75毫米,國產或是進口,我收藏有幾百臺電影放映機,電影拷貝膠帶也有2000多卷。」謝志寬笑著介紹,這些都是時代的印記,也是他們這一代人的回憶。
玩了25年收藏的謝志寬,不僅有這些「寶貝」。
走進謝志寬位於柳州市文惠路西一巷的家中,仿佛進入了收音機、收錄機的「博物館」。從紅燈牌、熊貓牌等國產品牌,到日本、英國、美國等地進口的收音機、收錄機,出自上個世紀30年代到90年代,擺滿了一到三樓的五個房間,猶如在時光隧道中穿梭。
謝志寬擁有的第一臺收音機,花了他一年的工資。
「收音機、自行車、縫紉機及手錶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三轉一響』,家裡有一臺收音機很威風。」謝志寬回憶起往事,1983年同事結婚,收到香港親戚送的一臺三洋牌收音機,樓上樓下住著,同事有空就放,讓謝志寬愛不釋手。
謝志寬天天上門磨同事,想要把這臺收音機買下。「磨了半個月,同事才答應賣。」謝志寬介紹,一共花了350元,相當於他當時一年的工資,「我那時在醫院放射科工作,每個月工資30多元」。
從此,謝志寬慢慢迷上了收藏收音機,1986年辭掉了醫院的「鐵飯碗」,進入收藏行業。
「辭去工作以後,也有一個過渡期,真正開始收藏從1994年開始。」謝志寬介紹,以前很多人搬家就丟東西,謝志寬和收舊電器的人熟悉,他們會主動「送上門來」,「以前收一個十多塊,貴點幾十塊,現在沒有幾百塊買不到」。
隨著圈子越來越大,謝志寬跑到河北、山西、雲南等地,只為拿到一臺收音機。「現在收音機收藏有1000多臺,收錄機也有幾百臺,還有半導體、電唱機等。」謝志寬說,家裡都放不下了,還租了倉庫來存。
很多機器年代久遠存在故障,無法使用。為了讓老物件重新「發聲」,謝志寬自學了修理,有時要拆掉幾臺同機型的收音機,才能修好一臺。
一邊收藏的同時,謝志寬也開店出售。「有很多人和我一樣,都喜歡收藏懷舊。」謝志寬表示,讓這些老物件和有懷舊情懷的人相遇,也能讓它們繼續發揮餘熱。(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