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以統為主,以育為重的精神內核,南京大學於2020年11月起開展了「2020南京大學學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經過院系推薦、專家初評、風採展評、組織評議等程序,最終評選出10位2020南京大學學生年度人物。
10位年度人物以其高度的責任意識、堅定的理想信念、豐富的實踐經歷、突出的學術成果和全面發展的自我追求,詮釋了南大學子「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精神品質,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理想擔當,成為南大學子不斷開拓、砥礪前行的青春榜樣。
申珊齊
環境學院2019級博士生
思想引領行動 · 科創助力成長
申珊齊,女,漢族,中共黨員,環境學院2019級博士生,現任校研究生常代會副會長、環工系博士生第一黨支部書記,曾任校團委青年聯絡部部長等職務。榮獲「棟梁獎學金特等獎」、校「優秀共青團幹部標兵」等榮譽20餘項。
發表論文兩篇、申請專利兩項,作為負責人的科創成果於2020那年上市公司北控水務籤署合作意向。作為主講人參與「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營,並受南京市網信辦邀約參與南京市宣傳,光明網全國高校招生宣傳大直播等累計觀看量過百萬。參與全國大學生戰「疫」雲宣講等校內外理論宣講數十場,校博士生講師團骨幹講師,本科生《形勢與政策》課程講師(唯一在讀理工科生)。
作為校團委學生幹部期間,聯絡對接實習崗位數百個。作為支部書記,疫情期間帶領支部為湖北省官渡口鎮初級中學開展系列科普雲講堂,獲點讚互動5萬餘次,受新華網、中國環境報等5家校內外媒體報導。參加聯合國青年領袖培訓實踐期間做回答發言獲嘉獎。
李伯勝
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2015級本科生
退役不褪色勇於擔使命
李伯勝,男,漢族,共青團員,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2015級本科生,曾在軍隊服役2年,被表彰為「優秀義務兵」、「優秀新聞報導員」,在「中國軍網」等新媒體平臺上發表文章50餘篇,累計閱讀量60w+。
復學後獲得人民獎學金、周大福獎學金一等獎、恆芳獎學金,獲得大氣天文兩院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決賽第一名,「丹青溢彩賀華章」微展示大賽第一名,保研學分績排名專業第一,擔任院系就業聯絡員和疫情期間教務聯絡員。
創立軍事愛好者之家並擔任負責人,把全校退役大學生團結起來,打造學校國防教育的特色窗口,邀請一等功臣來校宣講,籌劃和組織2020年度南京大學國防教育周系列活動,在軍地引起強烈反響,登上《中國國防報》頭版要聞。
宋文清
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2019級博士生
砥礪青春,制芯報國
宋文清,女,漢族,共青團員,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2019級博士研究生。17歲進入南京大學攻讀碩士學位,19歲轉攻博士學位投身「中國芯」研製。
目前已參與多款晶片的研製,是千禧年首批晶片國產化之路的奮鬥者,累計發表學術論文10篇,其中第一作者3篇,申請發明專利4項,曾獲2019人工智慧獎學金、南京大學優秀研究生等榮譽,所研究的課題「面向5G/6G解碼的可重構智能加速核研究」獲批2020年江蘇省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她敢闖會創,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獲得第六屆「網際網路+ 」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銀獎,並在全國集成電路創新創業大賽、中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均有所斬獲。
張傲男
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2016級直博生
立量子科技前沿,樹家國天下擔當
張傲男,男,漢族,共青團員,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2016級直博生。從事光量子科技前沿與交叉研究取得一系列創新突破,以第一/共一作者身份在頂級期刊Phys. Rev. Lett.發表三篇論文,獲國家獎學金、人工微結構科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優秀研究生英才獎、南京大學優秀研究生等。
廣泛參加國際交流,曾獲美國光學學會瓊·貝內特紀念獎,為該獎項設立以來中國首位獲獎者;作為中國代表團25名優秀博士生之一,受邀參加第69屆德國林島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並獲最佳海報獎。2020年,因在光學相關領域的突出貢獻潛力獲國際光學工程學會光學與光子學教育獎學金(全球78人)。
陳泰格
醫學院2016級本科生
堅守醫學初心,科研助力抗疫
陳泰格,女,漢族,中共黨員,醫學院2016級本科生。曾獲鄭鋼菁英獎學金、人民獎學金;南京大學優秀共青團員、優秀志願者等榮譽。本年度以一作、共同一作身份發表SCI論文共6篇,累計影響因子37.9,以及1篇中文核心。
新冠疫情期間,她時刻謹記醫學生的使命,在後方用科學研究的方式為抗擊疫情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在以呼吸和重症領域頂級期刊AJRCCM(IF=17.5)為代表的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5篇,並反饋至臨床,在抗疫最困難的早期,為重症病人的救治和相關指南的更新提供科學依據。
此外,她熱心志願,作為負責人 6 次組織來自7所高校的同學前往麻風殘老康復村進行志願活動,項目獲江蘇省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一等獎。
周博然
物理學院2017級本科生
不忘初心勇擔當,砥礪前行譜華章
周博然,男,漢族,物理學院本科生。心無旁騖練本領,不忘初心勇擔當,砥礪前行譜華章。他胸懷理想,潛心向學,甘坐冷板凳,敢啃硬骨頭,在本科生階段,以第一作者在頂尖SCI雜誌,物理學評論B(Phys. Rev. B)發表論文一篇,成功擠入今年僅有30餘人的物理學院PRB第一作者俱樂部,並且是其中唯一的本科生。他積極參與學術活動,是南京大學青年物理學家協會中的骨幹成員,代表學校參加海峽兩岸和全國物理學術競賽,多次獲獎,為校爭光。
柯志發
數學系2017級本科生
孜孜以求,練就過硬本領;
久久為功,彰顯青年擔當
柯志發,男,漢族,中共黨員,數學系2017級本科生。連續四年入選拔尖計劃, 曾獲國家獎學金、拔尖計劃專項特等獎學金、南京大學勵志模範、南京大學優秀 學生等獎項榮譽。
2020 年參加國內數學領域頂尖賽事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以全國14強的成績入圍決賽,獲得優勝獎。參加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位列全球前0.3%。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獲江蘇省一等獎。
主持省級創新訓練項目,自主設計出了機器學習模型的高效求解算法。疫情期間,參與戰「疫」專項社會實踐——「數解疫情」,運用數學建模分析疫情數據,項目已進入我校社會實踐「十佳團隊」候選。
熱汗古麗·如孜
化學化工學院2018級博士生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熱汗古麗·如孜,女,維吾爾族,中共預備黨員,化學化工學院2018級博士研究生,曾獲得新疆政府獎學金,新疆大學優秀畢業生,國家獎學金、南京大學優秀少數民族學生、南京大學棟梁獎學金優秀獎等。
目前已發表SCI論文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通訊》等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3篇,申請國家專利2項,研究工作被化學空間、研之成理等科研平臺公眾號廣泛報導。
另外,她勤奮練習普通話,積極參加各種志願活動,在家鄉基層參加一線疫情防控工作,南京大學校園民族文化活動中展示少數民族學生風採,努力為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祖國強大貢獻個人力量。
魯韋彤
外國語學院2020級碩士生
我們都是南大的榮光
魯韋彤,女,漢族,共青團員,外國語學院2020級研究生。本科階段GPA 4.492/5.0,專業排名第2/23。南京大學「優秀學生」「優秀學生標兵」,曾獲海航獎學金、人民獎學金,現任本科招生辦助理。
2018年,作為校隊主力奪得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單場冠軍;2019年,帶領南京大學方陣奪得深圳衛視《詩意中國》單場冠軍;2020年,榮獲湖北衛視《奇妙的漢字》年度亞軍、《奇妙的詩詞》單場冠軍,河北衛視《成語天下》年度季軍,參與中央電視臺《中國地名大會》等節目錄製。
積極服務南京大學招生工作,為「南大招生小藍鯨」微信公眾號撰寫多篇優秀推文,參與設計2020年錄取通知書禮盒,並出演2020年招生宣傳片。
藍天翔
藝術學院2019級碩士生
用藝術成就自我,用創意服務社會
藍天翔,男,漢族,共青團員,2019級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他是文化傳播的創藝者。自今年3月起任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藝術顧問,參與招生宣傳物料統籌設計,20餘項設計作品為學校招新宣傳帶來積極的推廣效應。
他是服務社會的抗疫者。作為NJU自組湖北援助團聯合發起人,主要負責對外公示、設計統籌、物資審核等工作,持續120多天,團隊籌集善款超210萬元,累計服務單位近50家,獲新華網、中青網等30餘家媒體廣泛報導。
他是雙創實踐的探索者。曾先後榮獲第四屆、第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國賽金獎;在2020年8月獲高校計算機大賽全國二等獎;11月獲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全國金獎、江蘇省第十五屆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特等獎。
珍惜韶華,明德修身,錘鍊自我,勇於擔當。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希望全體同學以10位年度人物為榜樣,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勇於砥礪奮鬥,練就過硬本領,錘鍊品德修為,為建設「第一個南大」、推進「雙一流」建設而努力奮鬥!
來源:南京大學 圖片、文字、視頻 | 年度人物獲得者 顧閱微 西帕古力 文編 | 阮千慧 美編 | 吳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