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隋煬帝陵在揚州被發現,是近來頗為轟動的一則新聞。有人統計,中國曆朝歷代的皇帝有四百多人,他們死後的帝陵也數以百計,隋煬帝陵只是其中一座而已。歷代的帝陵,很多都集中在歷史悠久的城市附近。南京作為六朝古都,十朝都會,歷史上也有不少帝陵。
「史書上記載的,位於南京的帝陵有三十座左右,其中大部分至今還沒有被發現!」考古專家這樣告訴記者。
孫權陵的位置還不能確定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會,據不完全統計,有四十位左右的皇帝曾在南京「君臨天下」。他們死後,其中相當部分埋葬在南京。
文史研究者姚誠告訴記者,南京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座帝陵,是東吳大帝孫權的「蔣陵」。根據文獻記載,孫權蔣陵位於「上元縣東北鐘山之陽」,也就是紫金山南麓。不過,孫權蔣陵在歷史上幾乎沒有被挖掘過,也沒有做過考古,因此目前只能說孫權墓大致範圍是在梅花山西麓,具體的位置尚難以確定。
除了梅花山孫權墓,東吳的第二個皇帝會稽王孫亮墓,被文獻記載位於「丹陽郡賴鄉」,學者考證,也就是如今的板橋、鐵心橋一帶。而其他兩位皇帝吳景帝孫休定陵和吳末帝孫皓的陵墓分別位於「當塗縣東」(今安徽省馬鞍山)和河南洛陽。
姚誠說,東吳末帝孫皓當上皇帝後,曾追封其父孫和為「文皇帝」;陵號「明陵」。孫文帝明陵的位置不詳,有學者認為明陵在南京。
東晉帝陵只發現了三座
東晉定都南京後,先後有11位皇帝,其中10位葬於南京。姚誠告訴記者,東晉皇帝在南京的陵墓集中在三個地方,分別是「雞籠山之陽」、「鐘山之陽」、「幕府山之陽」,分別埋葬了4位、5位、1位皇帝。「雞籠山之陽」是指如今北極閣到鼓樓崗的南坡;「鐘山之陽」是指紫金山餘脈富貴山的南坡;「幕府山之陽」則是指幕府山南坡。
1961年11月,南京市文管會在富貴山南麓發現晉恭帝衝平陵的玄宮石碣。1964年,南博考古工作者在石碣出土處以西約400米處,發掘了一座大型東晉晚期墓葬。南博羅宗真研究員認為此墓正是晉恭帝司馬德文衝平陵。南大歷史系蔣贊初教授則認為這是晉安帝司馬德宗休平陵或晉孝武帝司馬曜隆平陵。
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南大北園教學樓發掘了一座大型東晉墓,根據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專家判斷是東晉元帝、明帝、成帝、哀帝其中之一的陵墓。
1981年,考古工作者在南京汽輪電機廠發掘一座大型東晉墓葬,有學者根據位置、形制規模和精美的出土文物判斷,這應該是晉穆帝司馬聃永平陵。
「由此可見,近五十年來,至少有三座東晉帝陵在南京被發現,而其他七座則依然沒有找到!」姚誠說。
南京南朝帝陵超過十座
進入南朝,皇帝也像走馬燈一樣換個不歇,據統計,南朝的皇帝有二十幾位,其中一部分葬在南京。
姚誠告訴記者,宋一共八位皇帝。其中至少有六個皇帝的陵墓位於南京。宋武帝劉裕初寧陵位於「上元縣東北二十裡蔣山東南」,麒麟門兩尊石獸被認為是初寧陵的神道石刻。不過,初寧陵到底是不是在麒麟門,尚存爭議;宋文帝劉義隆長寧陵也在馬群至麒麟門一帶;宋孝武帝劉駿景寧陵位於「上元縣南四十裡丹陽秣陵縣巖山」,有學者認為,1960年發掘的西善橋宮山大墓就是景寧陵;宋前廢帝劉子業墓和宋後廢帝劉昱墓可能也在雨花臺區境內;宋明帝劉彧高寧陵則在幕府山西麓郭家山一帶。
南朝齊一共有七位皇帝,目前可確認其陵墓均位於丹陽境內。
南朝梁一共有四位皇帝,其中的梁元帝蕭繹陵被認為在南京境內。有學者認為棲霞獅子衝南朝陵墓(尚存石獸二尊)並非陳文帝永寧陵,而是梁元帝蕭繹陵;也有學者認為江寧方旗廟失考南朝墓(尚存石闢邪二)才是梁元帝蕭繹陵。
南朝陳一共有五位皇帝,其開國皇帝陳武帝陳霸先萬安陵位於「上元縣東南彭城驛側」,即今江寧區上坊石馬衝,當地尚存兩尊石獸,但也有學者認為此說不可靠;陳文帝陳蒨永寧陵位於「上元縣東北四十裡陵山之陽」,即今棲霞區獅子衝,但也有學者質疑獅子衝南朝陵墓並非永寧陵,羅宗真先生認為1973年發掘的棲霞麒麟靈山大墓才是真正的永寧陵;陳廢帝陳伯宗墓墓址不詳,有學者認為1960年發掘的西善橋宮山大墓是陳廢帝墓;陳宣帝陳頊顯寧陵據記載位於「上元縣南四十裡牛頭山西北」,有學者認為1961年發掘的西善橋油坊村罐子山大墓就是顯寧陵。
「六朝結束後南京帝陵的情況相對比較清楚。」姚誠說,位於江寧祖堂山的南唐二陵,分別是南唐開國皇帝列祖李昪的欽陵和南唐中主李璟的順陵。明代初年在南京建都,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明孝陵位於紫金山。
記者簡單統計,埋藏在南京的皇帝在三十人左右,但目前發現的帝陵(包括疑似帝陵)只有10座左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