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始時期,中國南方的稻作民族以鳥為圖騰。這種被原始人類視為圖騰的鳥,古稱為丹雀,與稻作文化起源關係密切。傳說炎帝曾得丹雀所銜九穗禾。杜甫曾有詩云:「丹雀銜書來,暮棲何鄉樹?」
傳說神農曾得丹雀所銜九穗禾,並將種子分給先民。
神話故事
丹雀賜五穀
很久以前,炎帝把丹雀鳥賜給他的五穀種子分給先民,但種子種下後,既沒開花也沒不結果,顆粒無收。於是炎帝用八封佔卜演算,才得知原來是因五穀得不到充足的陽光。在天神的幫助下,炎帝騎著五色鳥飛往東海蓬萊島,抱著太陽回來,把太陽掛在了姜氏城頭,從此五穀豐登,萬民安樂。
大量的文獻資料表明,在原始時代,中國南方稻作民族以"鳥"為圖騰。這已為學界所共識。去年我在湘中發現一張明代萬曆四十四年的圖卷,上面繪的裸體五猖、雷神,就是鳥首人身,手裡還握著一隻鳥。這種人鳥合一的形象即為典型的鳥圖騰崇拜產物--這說明在390年前,鳥圖騰崇拜觀念在湖南民間還很突出。至今湖南少數民族地區的風雨橋上,還雕塑著鳥,這也可以看成是鳥圖騰崇拜的文化遺存。
這種被原始人類視為圖騰的鳥,古稱"丹雀",又稱"陽鳥"、"鸞鳥",與稻作文化起源關係密切。《拾遺記》卷一說:"(炎帝)時有丹雀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所謂"丹雀"、"陽鳥"、"鸞鳥",就是鳳凰神鳥的原型。《廣雅》雲:"鸞鳥,鳳皇屬也。"
出處
《拾遺記·炎帝神農》:「時有丹雀,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