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諡號、廟號、年號,這些都是什麼意思?

2021-01-10 欽命兩江總督

古代人出生的時候會有一個名,到成人之後長輩會根據名取一個字,以表其德,故又叫做表字。如曹操字孟德,劉備字玄德,張飛字益德。而號是名和字之外人的又一個稱呼,一般為自己所起,他更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性格和追求,如白居易號易安居士,張居正號太嶽,海瑞號剛峰。從歷史人物的號中,我們能更好的了解這個人。

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嶽,諡號文忠

諡號

是人死後,後人根據其生前的事跡所作出的評價,具有蓋棺定論的作用。但諡號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只有地位高的人才有。如楊廣為煬帝,範仲淹、曾國藩為文正,張居正為文忠,海瑞為忠介,而文正是對臣子最高的評價。諡號為死後評價之用,多多少少會對處於高位之人的生前行為有一定的約束作用。

海瑞,字汝賢,號剛峰,諡號忠介

廟號

人在死後一般都會被祭祀起來,而專門祭祀皇帝的地方則被稱為太廟。皇帝死後牌位會放在太廟中,後世之君會給他上個尊號,這個號就叫廟號。如太祖、太宗、高宗。而有的君主會有多個廟號,如朱棣的廟號本來是明太宗,到世宗嘉靖時為了將自己的父親的牌位放在太廟以享祭祀,便把朱棣的廟號改為成祖。

朱厚熜,廟號世宗,年號嘉靖

年號

是中國古代用來紀年的稱號,也是皇帝為了標榜功業以讓後世銘記自己所創立。漢武帝的建元是第一個年號,從此至宋朝,一個皇帝一般會有許多年號。至明清兩朝,除了明英宗朱祁鎮(起初年號是正統,後來被韃靼俘虜,失去皇位,經奪門之變復位後,改年號為天順)和清太宗皇太極(年號為天聰、崇德)有兩個年號,其餘皇帝都只有一個年號(溥儀偽滿時期所用年號不計,只計其宣統年號)。所以,後世一般用年號來稱呼明清的皇帝,如永樂、嘉靖、康熙、雍正。

這個漢子叫胤禛,廟號世宗,年號雍正

相關焦點

  • 古代皇帝的年號,諡號,廟號,尊號,分別是什麼意思?
    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很能分得清古代皇帝的尊號,諡號,廟號,年號,分別是什麼意思,今天虎臣就來帶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咱們挨個來說。先說年號,古代的主要紀年有帝王紀年、公元紀年、歲星紀年和幹支紀年。漢武帝之後,基本上每個皇帝,都有屬於自己的年號。
  • 諡號、廟號、年號到底有啥區別?
    古代皇帝在駕崩後一般會得到兩個稱號,一個叫「廟號」,一個叫「諡號」。廟號廟號是起源於商代,是君王駕崩後被供奉於宗廟中的名字。比如說「某某宗」「某某祖」都是廟號。(清代太廟)通常情況下,歷朝歷代的開國君主都被稱之為「某某祖」,開國皇帝的祖先也被追封為「某某祖」。
  • 廟號、諡號、年號,應該如何區分?為什麼皇帝那麼多稱謂?
    其實這些稱謂都是指的一個人,那就是乾隆。這些讓人分不清的稱謂,分別都指的什麼?我們又應該如何去區別呢?今天我就用乾隆皇帝來舉例。  諡號與廟號的相同點,就是兩者都由後人評定,所以人在世的時候,是不會知道自己的廟號與諡號的。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孝莊太后有一次對群臣說話,就自稱是「我,孝莊……」,這顯然是不嚴謹的,「孝莊」就是諡號,所以當太后在世的時候,不可能知道自己死後會叫「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
  • 廟號、諡號、年號分別是什麼?別再被電視劇忽悠,不然丟大人了
    漢武帝、唐太宗、清聖祖康熙,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古代帝王,他們的稱呼為什麼不一樣,有的是祖、有的是宗,這就不得不說到廟號、諡號和年號的概念和含義了。二、什麼是諡號?第二種是諡號,諡號起源於周王朝,也就是在商王朝滅亡以後,周王朝棄用了廟號的說法,採用諡號。諡號是為天子、諸侯、王公大臣死後,後人對其一生作出的評價,從這裡就可以看出諡號的使用範圍比廟號的廣,上面介紹廟號的時候,發現能有廟號的君主,基本都是比較正面的,而諡號是都可以評價,正面的負面的都行。
  • 古代皇帝的年號、廟號、諡號、尊號有何含義?你能區分嗎
    古往今來對皇帝的稱呼非常複雜,關於古代皇帝的年號、廟號、諡號、尊號,十分容易讓人混淆,那麼你能知道其含義嗎?由於商朝十分重視祭祀以及敬重神靈,並且他們十分尊敬逝去的領導人,因此便誕生了廟號這一名號。廟號並不是其本人給予自己的評價,而是在本人去世後由後人評定。 《宋史·禮志九》曾經對廟號有所描繪:「天資七廟,親廟五,桃祧廟二..….以今十六間為寢更立一桃廟,逐室各題廟號。」而《後漢書·明帝紀》也有類似的描繪:「有司奏上尊廟為世祖。」
  • 如何給美國總統上諡號廟號:美太祖?美元帝?美侯王?
    諡號與廟號中國歷史上對帝王往往有約定俗稱的簡便稱呼:夏、商君主多稱名,如禹、湯、桀、紂等;周、秦帝王多稱諡號、尊號,如周顯王、秦始皇;漢、隋皇帝多稱諡號,如漢武帝、隋煬帝;唐、宋至元,由於諡號字數太多,便稱廟號,如唐高宗、宋太祖;及至明、清,人們習慣用年號稱呼,如萬曆皇帝、乾隆皇帝。
  • 中國第一個年號是什麼?沒有年號以前用什麼紀年?
    中國的第一個年號是漢武帝的「建元」,為什麼叫「建元」呢?《說文》解釋說:元,始也,從一從兀。這個「元」就是開始的意思,漢武帝選的第一個年號很直白,意思就是建立年號的第一年,所以叫建元,他也很喜歡用「元」這個字眼,譬如後面接著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等等。
  • 為何古代皇帝的諡號越來越長,是皇權逐步加強還是大臣曲意逢迎
    這算得上是歷史上第一個諡號,也是第一個惡諡了。從今以後無論皇帝有多麼昏庸多麼不堪,也沒有得過"紂"這個惡諡。 在周武王姬發登基之後,便廢除了廟號這個制度,開始普遍的使用諡號,在春秋時期諡號的使用尤其明顯,如晉文公,楚莊王等等,這其中的"文"和"莊"都是諡號。在這個時期諡號大多還能保持其公正性,如楚靈王中的"靈"就是惡諡。
  • 三國禮儀制度之廟號:廟號在三國是個稀罕物
    一般來說,開國皇帝建立新政權後,必須要給祖宗們上一個合適的廟號以及諡號。舉個例子,比如曹操,他在史書中正式的尊稱是太祖武皇帝,「武」是諡號,「太祖」是廟號。廟號制度本來是非常嚴格的,尤其是在西晉之前,各政權很嚴格地遵守「祖有功而宗有德」的舊制,非有大功德的皇帝,只有諡號,沒有廟號。漢末董卓和蔡邕等人商議,自東漢和帝以下,皆無廟號。
  • 皇帝的廟號,原來是這樣定義的
    廟號的起源和發展廟號其實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不過最原始的廟號比較簡單,只有四種:創基立業曰「太」、功高者曰「高」、世代祭祀曰「世」、中興者曰「中」,並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給予祖或宗的稱號,例如太祖湯、高祖王亥、世祖盤庚、中宗且乙等。周滅商之後,廟號被廢止,產生了諡號制度,所以周朝君主有諡號而無廟號。
  • 朱棣酷愛行軍打仗,為何諡號是「文皇帝」,而不是「武皇帝」?
    朱棣在位22年,剛開始廟號為太宗,諡號為:「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嘉靖十七年九月,改廟號為成祖,改諡號為:「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簡單來說,朱棣的諡號不論是改之前還是改之後,都簡稱為文皇帝。
  • 中國古代文化文學常識集萃系列五:什麼是年號?
    在年數之前加上有紀念意義的名號,是為中國古代年號之始。於是,「建元」就成了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年號。此後形成制度。二、年號的發展之後,歷代帝王皆用年號紀年,年號一個接續一個,從未間斷。不管是正統王朝,還是偏安王朝,「僭竊」的君主,少數民族政權,農民起義政權,只要一立國號,便要確立年號。
  • 什麼是年號,封建時代第一個年號是什麼,年號的作用又是什麼
    漢武帝採用太初曆,將正月為年初,月首為朔日,後世帝王在實際操作中都是只改年號不改正朔。從這個意義上講,年號就承擔了「正朔」功用,因而制定年號並監督天下所有人使用。公元958年,後周世宗柴榮大敗南唐政權,逼得南唐被迫臣服,南唐皇帝李弁為表達服從領導,除了割讓長江以北十四州之外,還去帝號,改用周世宗年號,行後周正朔。去帝號改稱「江南國主」,由此也就證明已經不是國家了,靠著這一招,南唐就這麼又苟且了20來年,趙匡胤篡位登基以後,南唐採用趙匡胤年號,直到趙匡胤宣布「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李李煜也知道自己亡國了。
  • 古代有個皇帝諡號天皇大帝,為何他能夠得到如此霸氣的諡號?
    古代人會給死去的人加諡號,這個諡號相當於對這個人一生的總結,比如隋煬帝,這個諡號就是一個不大好的諡號,文人最好榮譽是文正,武將最高榮譽是忠武。皇帝也有諡號,比如李世民諡號文帝,太宗是廟號,不過唐朝有個皇帝諡號天皇大帝,他就是唐高宗李治,他老婆武則天諡號則天大聖皇帝,後來改成了則天大聖皇后,這兩個人都是很厲害的人物。李治為什麼能夠得到天皇大帝這個諡號呢,他有什麼功績?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三個嫡子,僥倖得到皇位。李世民已經給李治打了一個很好的基礎了,李治必須要超過李世民的功績才能夠得到天皇帝這個諡號,那麼我們看看李治有什麼功績。
  • 衛子夫是第一位擁有諡號的皇后,曾孫劉病已為何定其諡號為「思」
    她出身平民,沒有什麼顯赫的家室,但是卻能成為一代賢后,被後人讚頌。不僅如此,她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諡號的皇后,本文就從衛子夫的諡號,來揭開那段慘痛的歷史。 可以說,以「思」為諡號,意義並不是特別好,感覺有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意思。
  • JOJO的奇妙冒險:JOJO主角團也有新年號?他們的年號有什麼含義?
    2019年4月1日,在平成時代的尾聲,日本公布了新的年號「令和」,假面騎士時王成了最後一位「平成騎士」,柯南也從平成的福爾摩斯化身為令和的福爾摩斯。各種影視作品中的變革紛湧而來,平成動漫也暫告一段落,不過,新年號的發表,也被各種動漫拿來玩梗。
  • 「平成」變「令和」,從日本年號交替,聊聊中國的年號文化
    (「令和」是日本新的年號,出自日本古籍本《萬葉集》)根據日本的解釋,「令和」年號用典首次沒有出自中國古籍,而是採用日本《萬葉集》中的「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燻珮後之香。」大意是希望這個年號讓每個國民都綻放自己的花朵。拋開網友們對新年號的調侃和玩梗,我們來聊聊這既熟悉又陌生的「年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