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說史進之前,要先說一下其他三個好漢,分別是:
神機軍師朱武,跳澗虎陳達,白花蛇楊春。
這三個人都是地煞星裡的好漢。朱武比較厲害,其他兩個上梁山後基本上沒他們什麼事了。
第二回,他們出場。這時候他們是少華山上的強盜,平日裡打家劫舍。是否有劫富濟貧,書裡並沒有說。
他們現在缺錢花了,就商量著要去哪弄錢。蒲城縣人少,錢糧不多,沒有攻打的必要;華陰縣是大縣,有錢。但是要攻打華陰縣,需要路過史家村。而史家村,有史進。
這是他們遇到的一個小矛盾。表面上不難解決,事實上就因為他們的決定,才引出了史進人生當中面臨的第一個大矛盾。
朱武和楊春還有點謀略,陳達是典型的土匪脾氣。兩人越說史進如何英雄,陳達就越上火,非得去攻打史家村不可。
陳達自然不是史進的對手,就幾回合,就被史進打敗,綁了。
像陳達這樣的人,做事不會思考分析,也不考慮後果,全憑一時衝動,這樣的人,不僅會害了自己,連帶還會給別人的生活,甚至是人生造成影響。
這時候,要如何處理陳達,就是史進要處理的第一個難題。
殺是不能殺的。殺人犯罪,哪怕那個人是小偷,是強盜。治罪是官府的事情,從古至今都是如此。面對暴力侵犯,個人只能自衛,但不能自衛過當,更不能因一時衝動而鬧出人命,否則也難逃法律的制裁。
史進的打算是:先把陳達綁著,勾引朱武和楊春來救,最後將他們三人一起綁了交給官府,領賞。
這個想法合情合理。首先,史進和他們沒有任何交情;其次,他們三人是土匪,是強盜,官府正在緝拿他們。最後,史進是地主家的少爺。他有自己的家園,有穩定的生活。只要這種富裕安定的生活不被損害,他就沒有必要去反抗官府,相反,他還會和官府站在一起維護自己的利益。
這說明什麼呢?
在一個公司、一個單位裡,一個正受領導重用的人,他正享受著其職位帶來的福利的時候,無論這個單位如何腐敗,他為了自己的利益,也絕不會首先站出來反抗的;相反,他還會千方百計的維護自己的利益。誰站出來反抗,那不是反抗別人,而是和自己過不去。
史進這時候的處境就是這樣。
只有等朱武和楊春來到史家村,並假裝崇拜他,那崇拜之情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史進被他們的這種「情深義重」所感動的時候,史進的處境就完全不一樣了。
從這一刻開始,史進已經不是「清白」之身了。儘管後來朱武他們三人要留史進在山寨裡當頭領時,史進還口口聲聲說自己是清白之身。
怎麼可能呢,是吧?
即使史進沒有和他們三人聯合起來對抗官兵的圍捕,就單單說平時他們眉來眼去,交往密切這一條,就足夠別有用心的人來刁難史進了。
不要說評先評優從此沒有史進的份,以後但凡單位裡出了什麼事情,其他人首先會懷疑和責怪的,肯定是史進。誰叫他和不明不白的人交朋友呢?!誰叫他有過不乾淨的經歷呢!
當史進和朱武三人被官兵圍捕的時候,這時候史進的選擇,就決定了他一生的命運。
這時候官兵還是對史進有幾分敬畏的。他們也不敢直接闖進史進家裡抓人。也就是說,如果這時候史進把朱武三人交給官府,事情還有迴轉的可能。如果再上下打點一下,甚至還有可能成為捉拿強盜有功的大人物,來個大反轉,他的利益不僅能得到保障,社會地位還可能得到提升。
但這些都是假設。
史進這時候才十八九歲。年輕人嘛,把江湖義氣看得比什麼都重,出賣親人朋友的事情,多發生在年紀大的人身上。因為年紀大了以後,考慮事情會考慮很多,會權衡。做這件事的後果是什麼樣的,會考慮很多。有一個條件是首先要想的:做這件事,對自己有什麼好處?!
咱們去看,歷史上出賣朋友的事情,是不是大多數是中年人幹的?後面我們會講到林衝。林衝被陸謙出賣,那個陸謙就是中年人。
史進他不這麼考慮。他想的是:對方敬重我,我絕不能辜負對方!所以,史進選擇了和朱武三人和官兵大戰一場,然後上了少華山。
但是上了少華山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史進這時候的人生已經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向左走,還是向右走,他還需要經歷一番艱難的抉擇。
史進怎麼選擇?原因是什麼?後果又是什麼?對我們有什麼啟示?等等。
這些問題我們留待下一篇文章再講。
貓細細說水滸,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