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在房產外不停地踱步,焦急地等著。"啊!"產房內撕心裂肺的哭喊聲。"生了,生了!"不一會有護士抱著孩子來找家屬。這可能是電視劇裡的畫面。
聽說,正常人能承受45單位的疼痛,而生孩子時的疼痛高達75單位。聽說,順產相當於同時骨折20根肋骨。聽說,順產的媽媽可能會面臨用剪刀剪開會陰。
現實生活中,產房內總被形容的那麼恐懼,因為它很神秘,所以讓人更加恐懼,那它到底有哪些神秘的地方呢?
產房裡究竟發生了什麼?
早上起床就破水了,由於第一次生娃我以為自己小便失禁了,過了好幾分鐘才反應過來,自己可能要生了,趕緊讓老公去叫護士。
護士小姐姐很淡定的看了一眼說,你這離生還早呢......後來經歷過無數次內檢,人生中最不願意提及的檢查就是它-內檢。
進產房之後,又被醫生安排進了一個小房間,原來是讓再做一次產前B超檢查。
大夫徒手調整胎位,天!
B超檢查提示胎兒胎位可能不太正,醫生很溫柔的說要給我調整一下,我心想胎位不正肯定要調整啊,可萬萬沒想到,醫生居然徒手伸進去調整,天!我都感覺自己快縮到床下去了,好在多次調整後總算胎位調好了。
無法呼吸的痛-宮縮
臨近分娩後,宮縮越來越強烈,簡直痛到無語,我多次感覺自己快堅持不下去了,後悔結婚,後悔要娃,當時各種悔不當初的心情。
"加油,用力,用力。"這是我聽到助產士最多的鼓勵的話,老公不在身邊,能陪我說話的就是她們。最後在我多次不懈努力下,以及她們鼓勵加刺激的語言下,我的寶寶終於出生了。
因為寶寶頭有點大,我經歷了側切。
因為當時寶寶的腦袋太大,還側切了一下,不過當時的情況真心沒有空去仔細感覺側切,只知道生完孩子後自己像打了一場勝仗一樣,仰天長嘯!
來自@小辣椒媽媽的分享頭胎順產經歷,很真實。
產房裡你和寶寶都需要面對這些
不管你曾是精明能幹的公司高管,還是溫柔賢惠的全職麻麻,一旦你進入產房,你們和寶寶都會面臨這些。
孕媽媽
陣痛會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宮口開到1-2釐米,陣痛的間隔時間為6-7分鐘,每次持續時間為20秒左右。
第二階段:宮口開到4-5釐米,陣痛的間隔時間為4-5分鐘,每次持續時間為30秒左右。
第三階段:宮口開到7-10釐米,陣痛的間隔時間為3-4分鐘,每次持續時間為40秒左右。
當陣痛變得慢慢規律,間隔的時間也慢慢地變短,你與寶寶見面的時間也越來越短了。
胎寶寶
TA在做什麼呢
所謂母子連心,當孕媽媽疼的死去活來的時候,胎寶寶也在為出生而做準備,TA們會將下巴向身體收攏,縮起肩膀,將身體捲縮起來,就像待發的弓箭一樣,等待著最佳時機。
當時機到來之時,TA們就會一點點向前進,當TA們到達骨盤底部時,會華麗轉身,這也意味著TA即將出世。
如何在不同產程配合助產士完成分娩
孕媽媽產程分為第一、第二、第三個階段,宮頸部位會隨著產程進展,逐漸擴張到10釐米,也就是所謂的宮開十指。孕媽媽如何在不同產程做好配合,以順利完成分娩呢?
第一產程感覺:
①潛伏期:子宮剛開始有規律的收縮,孕媽媽會感覺疼痛越來越明顯。
②活躍期加速期:當宮頸開至2-3指時,進入活躍期,疼痛感更強了,間歇的時間越來越短。
③活躍期減速期:這時宮頸口開至8-10釐米,很多孕媽媽說自己疼到靈魂出竅,有時甚至疼到噁心想吐。
第一產程如何配合?
①潛伏期:這個階段想幹嘛還可以幹嘛,比如來回在房間裡走動一下,聽聽音樂,和老公聊聊天,這些都可以放鬆心情。即"多運動、多補充、多排尿"。
②活躍期:這時你可能才被安排進入產房,你可以吃點東西補補能量,或者與護士聊聊天,諮詢一些專業知識,例如正確的呼吸方式等。
③活躍期減速期:聽助產士的話,找一個最舒服的姿勢,用鼻子吸氣,用嘴輕輕呼氣,讓自己內心更平靜點兒,不要慌。
第二產程感覺:
這時孕媽媽的宮頸快到10釐米了,這個令人興奮且消耗體力的過程終於來了,孕媽媽會感覺到寶寶對會陰有一種壓力,寶寶會一點點往下移動,每次移動一步還會回縮一點點。
當寶寶穿過骨盆,進入軟產道時,你會有一種熱呼呼且刺痛的感覺,這時助產士會說寶寶"著冠"了。
第二產程如何配合?
一切聽指揮,這個過程助產士會教你如何呼吸,如何用力,讓你的力與子宮收縮合併,利於胎兒娩出。
這時哭喊大叫,扭腰轉側都顯得徒勞,你只有盡力配合好醫護人員的安排,才能更快與寶寶見面,也能更快結束這緊張而且尷尬的時刻。
胎兒順利娩出後,助產士會清理新生兒的口鼻黏液,為寶寶清理身上的胎脂等,然後會讓寶寶與媽媽見面,臉貼著臉進行皮膚接觸,這對新媽媽來說是莫大的安慰。
第三產程感覺:
這個階段你的胎盤與胎膜會娩出來,當胎盤從宮壁上剝離,到達子宮產婦會有向下用力的感覺。如果胎盤是自然娩出一般需要5-10分鐘。如果非自然娩出,可能助產士會徒手剝離胎盤,那種疼可能慘絕人寰,但大部分產婦都能自然娩出胎盤。
第三產程如何配合?
進入到這個階段,大部分媽媽注意力已經沒在自己身上了,她們會關心寶寶在幹嘛,顯得有點小興奮,這也再正常不過了。
話說回來,進入到這個階段,產婦也算大功快告成了,只需要再多聽會醫護人員的話,就可以勝利回歸病房了。
編後語:最後叮囑產後媽媽要多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及早與寶寶進行三早:早吸吮、早接觸、早開奶,這樣更利於傷口的癒合和子宮的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