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廣電總局近日發布的消息稱:從本月25日至3月17日期間,我國用於廣播電視節目傳輸的衛星將進入日凌期,在此期間受影響的波段對應的電視臺節目會突然出現圖像不清晰和短暫雪花現象。「日凌」這個詞,人們日常接觸較少。隨著同步衛星的出現,有線電視在我國逐漸興起,「日凌」隨之進入我們的生活。「日凌」究竟是什麼呢?為什麼會出現「日凌」?它對我們的生活究竟有什麼樣的影響?有沒有什麼措施可以讓我們避免「日凌」呢?讓我們一起來揭開「日凌」的神秘面紗。
究竟何為「日凌」?
「凌」是侵犯、幹擾的意思,「日凌」即太陽侵犯、幹擾之意。對此,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解釋道,「日凌」是太陽在每天的東升西落運動中,當視線上靠近同步通訊衛星時,發射的射電輻射對通訊衛星信號的幹擾現象,一般出現在每年春分和秋分前後。
同步通訊衛星都在地球赤道上空約36000千米的高度上由西向東運動,繞地球一周的時間與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完全一樣——24小時,即它的公轉與地球自轉同步,故稱「同步衛星」。「所以,我們從地球上某一點看去時,它似乎總是掛在天空的同一位置。這樣只要我們把天線對準這一位置,就可以接收電視信號或進行通訊傳輸了。」朱進說。
但是,通信廣播衛星除繞地球公轉外,還隨地球繞太陽運動。所以當太陽、通訊衛星和地面衛星接收站轉到同一直線上時,太陽的無線電波就會干擾原本接收衛星信號的地面天線,從而造成電視畫面不清晰,出現雪花甚至黑屏現象。一般而言,「日凌」對通信信號的幹擾大約要持續十天左右。
「日凌」為何喜好「春分」、「秋分」?
「這與太陽的轉動有關,只有在每年的春分和秋分前後,太陽才會經過地球赤道上空,而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又與地球保持同步轉動。」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競說。
朱進進一步補充道,春分秋分前後,衛星將處在太陽與地球之間的直線上。這時衛星地球站天線在對準衛星的同時也對準太陽,成為一條直線,使太陽產生的強大的電磁波直接投射在地球站天線上,從而幹擾地面天線接收衛星信號,致使接收鏈路嚴重惡化甚至中斷。
但對於不同城市,受「日凌」影響的日期和時間並不一樣,這主要是因為「日凌」發生的時間與城市所在地的經緯度有關。「緯度影響的是每年『日凌』開始和結束的日期,經度則影響每天『日凌』開始和結束的時間。」朱進說。如果兩地經度一樣,那麼緯度每相差3度左右,則這兩地「日凌」開始和結束的日期就會相差一天。所以,春分的時候,緯度越高的地方,「日凌」日期來得越早,結束的也越早,秋分則相反。
此外,「日凌」持續的時間還與用戶天線的口徑有關,天線口徑越大,方向性越好,受太陽「噪聲」的幹擾就越小,「日凌」持續時間就越短。
「日凌」的影響能否避開?
「日凌」期間,屆時在全國範圍內,只要涉及通信衛星的行業,都有可能受到「日凌」的「騷擾」。朱進介紹說,「日凌」只對使用同步通訊衛星的媒體和用戶造成影響,比如收看衛視節目花屏、黑屏,打衛星電話不清晰或者無法接通,炒股時無法查看證券信息等等。但對機器本身及使用地面設備的手機、中短波無線電廣播等都不會造成影響,對人體健康更不會有影響。全國各地衛星廣播電視節目受到「日凌」影響的時間不會很長,「短則幾分鐘,最長也就十幾分鐘,因為負責傳輸信號的衛星不同,所以不同頻道受『日凌』影響的時間不一,遇到信號不好的頻道換臺即可。」朱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