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旬老奶奶獨居靠崖院,住窯洞睡土炕一把柴火暖一天,生活啥樣子

2021-01-20 黃土塬

攝影師出生在70年代,在黃土窯洞裡出生,在黃土窯洞裡長大,對黃土窯洞有著難以割捨的特殊情懷。如今住窯洞的也多為農村老年人在窯洞裡居住養老,十到二十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二十年後的黃土窯洞也許還在,只是怕再也聽不見黃土院落裡的雞鳴狗叫和平日裡的歡聲笑語。

寒冬季節,我們前往中條山下的一個小山村繼續拍攝黃土窯洞。在一座靠崖院(靠崖院是依黃土地勢自然形成的落差開挖的#窯洞#院子,大多修建在溝邊,雨水可以直接流到溝裡去。)大門開著,幾隻雞在院子裡悠閒地活動,聽見我們的呼喊,一位頭戴棉布手帕,拄著棍子的老奶奶應聲打開紗門從窯洞裡走了出來,好奇的問道:你們這是幹啥呢?

老奶奶思維清晰,耳朵也不背,溝通起來自然也十分輕鬆。通過簡單的溝通,得知老奶奶今年快90歲了,如今和一個兒子共同生活在這院子裡,只是兒子一家人都外出打工不在家,只有春節才回來小住一段時間,現在就自己一個人在這裡生活。

老奶奶說她嫁過來就一直生活在這個院子裡,在這裡養育了三兒一女四個孩子。如今孩子們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是當了爺爺奶奶的人了,有的在縣城幫忙招呼帶孩子,有的在外打工,平日裡幾個孩子隔三差五回來看看自己,順便也會帶些生活用品。11年前老伴去世後就留下了她一個人生活,自己身體還算好,沒啥大毛病,生活完全可以自理。

一個外地朋友問奶奶窯洞裡冷不冷,奶奶說窯洞裡不冷,生的有爐子還有熱炕,孩子們前些年把老土炕給換成了新式的吊炕,一天燒一把柴火就能熱一天,在外面燒火,還有水泥煙囪,屋裡沒一點菸,比以前在窯洞裡燒炕乾淨,天冷了,腿腳也不好,人老了也沒事幹,天氣暖和了就出去和鄰居說說話曬曬太陽,天氣了冷了就熱炕上看電視,坐著一點都不冷。這也到了燒炕的時候了,說完抓了一把葵花杆準備引火燒炕。

說起這個熱炕,奶奶直誇現在的火炕設計得很好,柴火燒完,關上外面的火門,連接煙囪的地方還有個開關,關上以後,炕裡面的熱氣就不會被煙囪抽走,你看就剛才這一把柴火就能保持炕一天都是熱的,以前盤的土炕就沒這些設計,一天都得燒2次,還要在窯洞裡煙燻火燎的,還是這個吊炕好乾淨衛生還保暖。

燒完炕,老奶奶熱情地喊我們回屋裡坐會,外面天寒地凍,進入窯洞裡頓時感覺溫暖如春,從窯洞裡的布置就能看出來奶奶的孩子們都很有心,牆上糊著報紙,頂上釘的彩條布,一切物品都擺放得整整齊齊,看起來很溫馨,自來水直接裝在了窯洞裡的水甕邊,用水十分方便。照明的燈具也是現在亮度很好的LED燈泡,分別在炕頭和窯洞中間各裝了一個,打開炕頭的一個燈泡,窯洞裡也十分的明亮。

土炕上的鋪的蓋的也整潔乾淨,桌子上沒一點灰塵,90歲老人生活的窯洞裡收拾得如此整齊乾淨,攝影師也是第一次看見,可以看出來奶奶年輕時候絕對是一個十分勤快乾淨的人,90歲高齡每天還是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乾乾淨淨。

窯洞裡生了個蜂窩爐,奶奶說這窯洞裡本來就不太冷,生個蜂窩爐就很暖和,自己平時都把門帘搭起來通風,有個爐子冬天裡隨時有熱水用,做飯也方便,其實孩子們給買的有電磁爐,只是年紀大了看不見火,老是覺得用不慣。只有下雨天才使用,夏天都是在外面的柴火灶上做飯,一個人一把柴火就是一頓飯。

奶奶的晚飯也非常簡單,蒸了半個南瓜,熬得小米湯。她說自己年紀大了,平時動都吃得比較清淡,自己還養了幾隻雞,只是這天太冷了,最近都不怎麼下蛋,天氣暖和了下的雞蛋我一個人都吃不完,你們大老遠地過來,家裡實在是沒啥招待你們的,我剛蒸的南瓜,你們每個人都吃點,現在的南瓜蒸著吃可甜了。

說起自己的養老生活,奶奶說孩子們也多次說讓自己去和他們一起生活,你說我這腿能上去樓嗎?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自由自在,如今老了也不想去麻煩孩子們,自己現在還能夠照顧自己,就不給孩子們添麻煩了,孩子們也都很孝順,吃的喝的他們隔三差五都給送回來了。還給我買的有老年手機,聲音很大,還給設置了幾個按鍵,打電話直接按就能通話,基本上每天都會和我通電話。

離開的時候,老人堅持要送我們出門,她說自己家的院子坐西朝東,這一過了中午就沒太陽了,自己也出去轉轉找個老鄰居曬曬太陽聊聊天,也不能老在家裡坐著看電視。出來剛好遇見了一位鄰居前來找老奶奶聊天,兩個人似乎有說不完的話,站在門口就拉起了家常。

老奶奶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早已習慣了農村的生活,住窯洞睡熱炕才是她想要的養老生活,吃完飯出門就能和老鄰居拉拉家常說說話,90歲的年紀早已經無欲無求了,對她們來說,能按照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在窯洞院落裡舒適的養老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在這裡祝福老奶奶在這個黃土窯洞裡度過自己的晚年生活。大家覺得老奶奶的養老方式怎麼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看更多黃土地上的百姓鄉土故事請添加關注後主頁查看】

相關焦點

  • 晉南黃土地滴水成冰,看看住在土窯洞裡的8旬老夫妻生活成啥樣子
    一些身居南方的朋友一直對北方冬暖夏涼的土窯洞非常感興趣,尤其想知道在滴水成冰的寒冬裡居住在土窯洞裡的人們是如何生活的。今天小編冒著刺骨寒風帶你走進一戶8旬老夫妻的土窯洞。我們來過他家幾次,和大爺老兩口早都成了熟人。進到窯洞裡,裡面的溫度和外面就是兩個世界,屋外寒風刺骨屋裡卻暖洋洋的。
  • 延安老鄉曾和習近平一起睡土炕 期待「富強夢」
    40多年前,他曾與習近平在窯洞住了兩年多時間。新京報記者 賈世煜 攝   40多年前,梁家河村村民呂侯生曾和習近平一起睡土炕,因和習近平的情誼成了名人   【回訪人物】   呂侯生   陝西省延安市延川縣梁家河村村民,當年曾與習近平在窯洞住了兩年多,今年2月習近平陝西調研曾看望他。
  • 8旬農村大爺遷新居,房內設施「標配」土洋結合,很有意思
    自己住的地方原本就在不遠處的地坑裡,別看自家的地坑院子有點落後,這在上個世紀當地農村可是個人人喜歡住的好地方,以前農村人根據地形環境建造的地坑院子建造方便,非常實用,是冬暖夏涼,四季恆溫,他家也和大家一樣建造地坑院子,全家在裡邊生活過4代人,當然自己老了也是養老的首選地方。
  • 6旬大叔住山溝一年四季吃蘿蔔,養豬養羊年賺30萬,看生活是啥樣
    自古以來,由於種種原因,總有一些人,選擇的生活方式與眾不同,在常人的眼中自然就很另類,奇人異仕便有了稱謂。近日,攝影師聽人傳說,山西省中條山中就有一位這樣的奇人,獨居在大山深處30多年,養羊養豬養雞鵝,精通陰陽八卦,練拳習武,一年四季吃蘿蔔,追求地是清心寡欲,天人合一,自由自在的道家生活。
  • 太原宇文山莊,朝聞泥土夜看星鬥,住土窯吃粗糧,三人餐一百多
    遊客在農家樂大快朵頤之後,當天夜裡還可以留宿農莊土窯洞,體驗夜聽犬吠,找聞泥土清香的農家生活。這裡的住宿標準,標間每天100元左右。夜間還可以觀看滿天星鬥,這對久住市區的人是無法體驗到的另一種生活。掀起門帘,進入右手邊的窯洞,這是一個套間,外間是擺放有沙發和座椅的客廳,窯洞掌上貼著一個紅色五星。裡間是一個方方正正的土炕,炕上鋪著花格子油布,炕頭炕尾貼著一圈山水美人炕圍畫,窯掌上貼著福字窗花。
  • 8旬老人門前老樹掛滿「豆角」,2萬不賣,留給兒子當禮品送人
    ,宜人居住,特別適合老人養老,山溝溝裡現在就是他一戶人家,他和老伴也算是在這裡過著隱居的田園生活。 我們來到老人的家裡見到了80歲的老奶奶,她和藹可親,看到我們立即問吃問喝,給我們倒上了剛剛泡好的紅茶水,囑咐我們多喝點能暖身子。
  • 110歲老奶奶家有2寶,「杵布石「和老酸棗樹,說啥都不賣
    圖片上這位老奶奶叫程鳳英,不知道您還記不記得這位109歲老奶奶,2月前攝影師曾經報導過老奶奶「返老還童」的消息,程奶奶最大的愛好就是喝小酒,打麻將,在當地是無人不知的老壽星。影友Z老師聽說了此事,一直就想前去看看老奶奶,周六我們一行人拍攝天鵝返程,便帶著Z老師特意前去程奶奶的家,圓了他的夢。
  • 7旬農村大爺3千元僱「保姆」,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看長啥樣子
    幾個人問這個「保姆」長啥樣子,村裡人笑而不答讓我們自己去看看。進到這戶人家的院子裡,村民說的大爺正在院子裡幹活,看我們笑呵呵的說,是不是來我家看「保姆」的,你們稍等一會,我這是正在給「保姆」做飯,一會給它送飯的時候帶你們去看看,大爺家的「保姆」難道吃樹葉?
  • 農村7旬老人為2個兒子耕種30畝農田,收入3家分,方法很有意思
    近日,攝影師在山西省晉南黃河岸邊的一條黃土大溝邊路遇一位老人,下午6點多鐘,他扛著一把撅頭從山溝裡走了上來,打過招呼後。老人家邀請我們去他的「洞府」坐坐。老人家說自己姓張,今年73歲了,這條大溝裡就居住自己一個人,最近的農村距這裡也有5裡地,自己一個人在這裡生活30年了,這讓我們非常的驚訝。我們跟著老人家一直走到了他居住的土窯洞前,老人家說這裡原來就是生產隊的窯洞,後來自己承包了30多畝的荒溝坡地,就開始種植花椒和糧食作物,為了幹農活方便,他就一個人居住在這裡。
  • 農村有這樣的一個現象,就是不住人房子、窯洞會破爛不堪
    在農村有這樣的一個現象,就是不住人房子、窯洞會破爛不堪,而一直住人的房子、窯洞則會嶄新如初。我今天來談談我的看法。第一.用熵增定律解釋:萬事萬物都是從一個緊湊有序的狀態向一個無序混亂的狀態演變並且最終消亡,如何規避,只有不斷增加負熵來抵消熵增。
  • 豆瓣「獨居生活指南」引關注,一個人生活真香還是實慘?
    一個人生活是種怎樣的體驗?想像中,你不用去將就旁人的習慣,你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再也不用事事都被管著,充滿自由。事實上,獨居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生活狀態了。前幾天我在豆瓣看到了一個討論小組——獨居生活指南,瀏覽次數高達4000萬,簡介是「一個人也要好好過」。看著裡面各式各樣的生活方式,讓我覺得,原來獨居也並非很慘,甚至還能多姿多彩。
  • 她18歲嫁給大8歲男人,上山生活60年,看現今8旬大娘過得啥日子
    大門洞下坐著的這位大爺姓姓馮,他是大娘得的老伴,今年88歲,大爺似乎不善言談,我們一問一答開始了聊天,他回答說自己和老伴生有2兒1女3個孩子,自己是個退伍軍人,每月還能領600多元錢國家發的補貼金,兒女孝順,孫子有出息,生活過得美著呢,不長壽才是怪事。
  • 在陝西,為什麼現在的農村人不睡熱炕了?
    回家睡熱炕文|楊廣虎現在物質富裕、生活好了,卻睡不成熱炕了。趁著元旦,準備回家,好好睡一回熱炕。熱炕是祖先的一大發明。四塞之地,關中農村,冬季寒冷,農事漸少,聰明的農人發明了熱炕,坐在熱乎乎的炕上,一家團團圓圓,男的抽著旱菸思量來年,女的繡花納鞋底,一群碎娃,不分男女,歡呼跳躍,使勁蹦咋,在被窩裡滾來滾去,嬉笑不斷。
  • 7旬老人把2個老物件當作傳家寶,3萬不賣留給兒子,看看是個啥
    7旬的姚大叔和老伴住在村子的西頭,影友老師記憶力很好直接把車子開到了大叔的家門前,走進院內我們把給兩位老人家洗的10寸大照片送給了他們,姚大叔非常高興,接過照片樂呵呵的看著,然後熱情的招呼大家回房去一起吃早飯。
  • 來吧,幫100位生活困難獨居、孤寡老人度過嚴冬
    ■杜冬娥老人在家門口。浙江日報記者 張麗近日,記者收到了一封大山來信,村幹部方振光的來信記錄了山區部分獨居老人的生活,文字樸素、情感真摯。讓記者牽掛的是,信中提及的那些即將獨自過冬的老人們。冬天,當你與家人圍坐一起吃火鍋,你是否想到,一些獨居老人卻只能在家啃冰冷的饅頭;當你捧著暖手袋看電視,你是否想過,有的獨居老人卻凍得瑟瑟發抖;當你身體不適家人遞上熱水時,你是否想過,有的獨居老人連買藥的人都沒有……他們沒有子女相伴左右,獨自生活在某處。
  • 農村養羊人常說:「圈暖三分膘」,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12:30:38 來源: 鄉土人生 舉報   經常聽農村養羊人說:「圈暖三分膘
  • 櫻花祭:85歲奶奶和柴犬,別人家的生活從來沒有讓人失望
    櫻花盛開的季節裡,一組老奶奶牽著自家養的柴犬在櫻花樹下漫步,閒坐,賞櫻的照片走紅網絡。每一種體面生活的背後,都有一位懂得生活的智者。人生一次,懂得生活的人,即使是到了白髮蒼蒼的年紀,依舊可以活得得體。在典型的日式生活裡面,你很少看到「苦大仇深」的老年面孔,比起一味的因為老年的到來而放棄了自我的追求,自怨自艾的生活著,抱怨老之無用。還不如,努力的活出晚年時光的精彩,力所能及的享受眼前當下的生活。在這個櫻花祭裡,漫天紅纓燦爛,也敵不過老奶奶的安詳容顏。
  •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崆峒:易地扶貧搬遷 新移民的幸福生活
    人居環境大變樣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崆峒區農村,最常見的居所就是窯洞,窯洞分崖窯和地坑莊子。72歲的王安雲生長在北塬上一個小村莊,在他兒時的記憶裡,被煙火燻得黑乎乎的窯洞,既是一家人的居所,也是灶房和牛圈,農村人叫它「鍋頭連炕」。窯洞裡除了一方大土炕,一個木板柜子,再無其他家具。
  • 五旬女道士獨居山中二十載:傳道解惑 不忘初心
    &nbsp&nbsp&nbsp&nbsp五旬女道士獨居山中二十載:傳道解惑 不忘初心&nbsp&nbsp&nbsp&nbsp從蘭州市五泉山下向東走一公裡的紅泥溝裡,有一間隱秘在山中的「志公道觀」,今年55歲的黨嗣仙就是道觀的主持。
  • 推薦5部高幹暖文,冷若冰霜的外表下,藏著一顆暖人的心
    推薦5部高幹暖文,冷若冰霜的外表下,藏著一顆暖人的心!各位讀者大家好,最近是不是鬧書荒了呢?不用怕,小豬又要來推書了。今天在這兒推薦5部高幹暖文,冷若冰霜的外表下,藏著一顆暖人的心!大家可以點點關注哦!以便書荒的時候能夠第一時間找到小豬。廢話不多說,進入正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