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陝西,為什麼現在的農村人不睡熱炕了?

2021-01-08 陝西見聞

回家睡熱炕

文|楊廣虎

現在物質富裕、生活好了,卻睡不成熱炕了。趁著元旦,準備回家,好好睡一回熱炕。

熱炕是祖先的一大發明。四塞之地,關中農村,冬季寒冷,農事漸少,聰明的農人發明了熱炕,坐在熱乎乎的炕上,一家團團圓圓,男的抽著旱菸思量來年,女的繡花納鞋底,一群碎娃,不分男女,歡呼跳躍,使勁蹦咋,在被窩裡滾來滾去,嬉笑不斷。母親害怕把炕壓塌,拿起笤帚把,照著娃的屁股就是啪啪幾下,心裡狠,手上輕,裝給男人看呢!娃哭幾聲,抹著眼淚又翻跟頭了,女人要接著打,男人止住手了,「碎娃麼,讓玩去!炕日塌了,我再盤。」

「就你慣娃!碰到炕櫃咋辦?」俊俏的女人甩一下黑油油的毛辮子,山泉一樣清澈的眼睛做出嗔怒的樣子。

「我不慣我娃誰慣?!娃們麼!」男人粗糙的大手死死握住女人溫軟的小手。

「快放開快放開!騷情很!讓人看見笑話。」女人低下了頭,臉紅紅的。

「誰笑話我?!哈哈!」男人喝醉酒一樣豪爽,聲音驚得窗外樹枝上的雪花掉下了。

窗外大雪紛飛,大地一片白茫茫。

「我爺說了!碎娃壓不塌炕!滾炕娃娃壓不塌炕!只有新郎新娘才能壓塌炕!」男娃說。

「崽娃子還懂得多!」當爹的男人笑了,伸手就是一巴掌。

娃哭了,這次打的有點疼。

「你這幹活的粗手,勁多大,咋能不分輕重打我娃呢!」女人心疼起來,抱起娃,哄來哄去,實在止不住,掏出了兩個白晃晃的奶頭,直往娃嘴裡塞。

「羞羞羞。」女娃做著鬼臉。

「再哭,再來一巴掌!——你不吃,爸吃了!」男人做出吃的樣子。

男娃止住了哭聲。

「想得美!這是我娃的糧倉!」女人呼啦一下拉下了衣服。

男人半躺在炕上,閉著眼睛,回想著甜蜜的往事。

南床北炕。炕是火炕,關中農村到處是這樣的「炕」,是一大地域特色,過去人住窯洞或廈子房,人多地方小,為了節約空間減少浪費,鍋和炕盤在一起,就成了「連鍋炕」,雖說吃飯睡覺方便,也保暖,但不小心會發生小孩子掉入開水鍋的事情,特別是麥稈燒火,濃煙冒起,遇到陰天雨季,人的眼睛都睜不開。生活好一點,人們講衛生講安全講文明,蓋起了寬敞明亮的三間大房(上房),不用高粱杆上報紙糊的頂棚,直接鋪上木板,能保暖上面還可以圍糧倉裝糧食,把灶房和臥室分開,安全且方便。

北方男人生來就是盤炕盤灶的高手,比現在油膩男盤珠子講究,要保暖煙順,大方美觀。農村人講「全能農人」或者「農民達人」,要會:「搖耬、盤炕、扖麥秸,揚場能使左右掀」。盤炕,要鍘麥草、打胡基,拉土、和泥,提上瓦刀,用「泥壁」把炕抹得光溜光溜,用破棉被或棉大衣焐出「水蒸氣」,上面鋪上一張蓆子,就能睡人。好坑,講究煙囪筆直,風門利索,受熱均勻,保溫保暖,沒有潮氣。講究的人,還會在炕邊用青磚鑲一下,鋪上一條長木板,方便人坐;在炕的四周,糊上報紙或者「壁紙」、圍布,人坐著不容易沾土,還有給炕四周鑲白色瓷片的,鋪上土布被單,疊起一層層綢緞做的被褥,看起來更乾淨明堂。更有甚者,盤起來的炕,炕面是水泥預製板,結實耐用,怎麼在炕上折騰,也塌不了。聰明的農人,處處顯示著他們對生活的的熱愛和不斷的思考。

如果追溯到人類祖先,刀耕火種的年代,從叢林生活到農耕文明、從遊牧生活到現代社會,每個人的上輩都是從山洞、石屋,農村而來。炕的變化,也體現著一種生活和文明的進步。

我曾經在大隊部飼養室的炕上睡過,裡面是牛馬作伴,外面是呼呼西北風,木格窗子用廢報紙或者薄薄的塑料紙糊著,隨風而起,撲閃撲閃,沒有頂棚,一眼可以看到房子的大梁,但炕很熱很美,幹木柴包穀杆燒著,蓆子一張,人睡上去,滋啦一聲,好像要燒焦,年輕人啥也不怕,農村人皮厚耐烤,忙了一天,聽著聽著單田芳、袁闊成的評書或者秦腔,慢慢地就睡著了。累死人了,瞌睡又多,跳蚤也不怕,肚皮上蓋個毛巾,一夜無事,無夢騷擾,一覺就睡到天亮,還不上火。想想那時候,睡得真結實,被賊偷了也不知道。

炕真是好,冬暖夏涼。炎熱的夏季,屋裡空氣不流通,漲熱漲熱,拉上個架子車,把轅子往樹上或者碌碡上一綁,就打著呼嚕睡著了。不是很熱,開著窗子,涼風習習,望著星空明月,酣然入睡。那時候,關鍵是心裡沒事,怎麼睡都香。冬季更不用說了,煨上衣子(小麥的外衣殼),可以保暖一天,焐個厚棉被,管什麼上下五千年,一天到晚睡到炕上蹲膘。偶爾踏著積雪,晚上去公社看一場電影,睡在炕上,回味無窮。

炕,成了農家人生活、交際離一輩子不開的地方。娃,生在炕上;老人,死在炕上,一輩子光明磊落,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有道是:「只要娃落在咱炕上,就是咱的娃,管他誰的種!」每逢過年過節、紅白喜事,大家誰也不管有沒有腳氣,圍在炕上,打牌挖坑飄三葉推對子,放個悶屁臭得人人捂鼻,卻無人離場,輸贏無所謂,就圖個熱鬧喜慶。誰家去的人多,誰家人氣好。來了親戚朋友,七碟子八碗全放在炕上,大家圍坐一起,推杯換盞,喜氣洋洋!就是誰喝多了喝醉了,順勢在炕上一倒,一覺醒來,沒人怪罪,發現「睡錯了炕」,主人不在,拍拍屁股,酒是好酒,糧食釀造的好酒,沒事,走人。

我有時候想,炕和土地一樣,滋養著黃土大地關中農村的人們。儘管後來大家蓋起了千篇一律的磚頭平房,炕也換成了席夢思床,睡著柔軟,但容易得椎間盤病。一輩子的勞作,一輩子的忙碌,炕已經和農人離不開分了,莊稼離開了土地會死亡,人離開炕不會死亡,但缺少了泥土的養分、缺少了接地氣,人的精氣神會宛如鮮花一樣枯萎,沒有生氣。「當年的鍋臺、三年的炕、十年的土牆一起放!」炕土,還是無汙染的有機肥,當年可吃香呢!和雞糞上辣子一樣辣且香。

現在,一些民宿,也盤起了炕(其實,外觀看,是炕或者像炕而已),讓城裡人享受了了一下炕的感覺。

我老家的炕依然存在。只不過現在為了減少霧霾煤改電,節能環保,改成了電炕板,人睡在上面,硬硬的,木板一樣硬,溫吞溫吞的,沒有炕上面鋪就的泥土柔軟和溫暖,跟用個電褥子差不多。炕讓人從大地、腳下、身子而暖的,而煤爐子、電褥子、空調等讓人從上往下取暖的,乾熱乾熱的,我老覺得腳根不暖,沒有定海神針,幹什麼事情,一團糟,心裡木亂很。

我似乎聽見村裡一對老人的對話。

「現在的炕也沒有過去的好了。人,還容易上火感冒。」男人在炕上說。

「娃娃們,也都進城了。我們不去那個亂鬨鬨的城裡,留下我們老兩口看地呢!」女人說。

「牛,也沒了,被賣了,做成了牛肉乾!罪過呀罪過。」男人說。

「地也荒了,草長滿了,沒人種了。炕也該塌了。」女人說。

2021年元月1日新年匆於長安

相關焦點

  • 9旬老奶奶獨居靠崖院,住窯洞睡土炕一把柴火暖一天,生活啥樣子
    一個外地朋友問奶奶窯洞裡冷不冷,奶奶說窯洞裡不冷,生的有爐子還有熱炕,孩子們前些年把老土炕給換成了新式的吊炕,一天燒一把柴火就能熱一天,在外面燒火,還有水泥煙囪,屋裡沒一點菸,比以前在窯洞裡燒炕乾淨,天冷了,腿腳也不好,人老了也沒事幹,天氣暖和了就出去和鄰居說說話曬曬太陽,天氣了冷了就熱炕上看電視,坐著一點都不冷。這也到了燒炕的時候了,說完抓了一把葵花杆準備引火燒炕。
  • 陝西人為什麼愛吃辣?
    油潑辣子一道菜說起吃辣,我們第一時間想起的總是川湘等地,其實陝西人對辣椒的熱愛,絕不亞於四川人或者湖南人。有這麼一句話: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不怕辣,陝西人怕不辣。一個「怕」字,位置不同,卻極為形象地說明關中人喜歡吃辣椒的程度。在陝西,沒有辣椒的飯,絕對是不受歡迎的。「「一碗燃面喜氣洋洋,不放辣子嘟嘟囔囔。
  • 蘭州「農村改灶」火熱進行中!告別柴火灶臺的日子不遠了嗎?
    、改灶、改炕,但是我家長期在外地居民,長期無人居住,因此覺得沒有必要進行這一系列改造,覺得太過浪費,但是當地政府在貫徹政策時敲掉這項政策和其它享受政策相關聯,也就是如果不進行三改,以後孩子上大學的貸款政策和其它草原補助政策均不能得到保障,希望政府在執行政策時不要一刀切,白白修個廁所,長期沒人使用,這不是浪費資源嗎,在實施政策需要提前調查那些農戶是長期家中有人,不要變了味,搞形式主義
  •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喜歡種地?農村人:種地能娶上媳婦嗎?
    導語: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喜歡種地?農村人:種地能娶上媳婦嗎?中國從古至今一直都是農業大國,種地仿佛成為了中國人的本能,很多外國人都驚嘆,中國人不管走到哪裡都能種出「花」來,當我們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常常會有一種自豪感,但是這份自豪感還能維持多久?
  • 空中營業廳助陝西移動農村市場拓展提速
    2006年,陝西移動新入網用戶中農村用戶只佔39%,較全國平均水平50.3%尚有較大的差距,到2007年4月,陝西省農村用戶移動普及率只有15.7%。因此對於陝西移動來說,亟需開發潛力巨大的農村市場。可以說,陝西移動農村渠道建設基本完善,但是陝西移動的BOSS系統無法全面覆蓋農村渠道,導致了農村市場人工管理成本高、發展量低、渠道忠誠度不高、市場部門無法及時管控農村渠道等瓶頸。陝西移動市場部副總經理馮林對本刊記者說:「農村的先天特點導致了農村渠道發展過程中面臨諸多瓶頸。首先,雖然農村待發展的用戶較多,村級代辦在滿足用戶入網和繳費的基本需求下,每個店面的建設成本就在兩萬元以上。
  • 農村人現在為什麼不在城裡買房了?歸根結底就是這幾個原因!
    實際上,今年三四線城市的房子就不好買了,農村人口來城裡買房的越來越少了。第一,農村人的「鄉土情懷」。很多人之前想在三四線城市買房,主要是看到房價瘋狂上漲,害怕自己以後更加買不起房。現在三四線城市房價經過調控,趨向於穩定或者下跌了,農民工對於到三四線城市買房的熱情已經過去。本來很多農民工在城裡買,想讓老人在此居住,或者自己老了能在城裡養老。
  • 在農村有哪些怪像?那些整天遊手好閒的人為什麼從來都不缺錢
    最近的這一段時間裡,隨著溫度飛速的下降,天氣非常寒冷,但是又沒有什麼農活,村民們每天都可以多睡一會,享受一下悠閒的時光,但是為什麼天氣這麼冷,也會有兩種人會起來的很早?其實第一類人起床早的人是因為在工地裡的活兒還沒有做完,所以需要早起去工地上幹活兒。
  • 為什麼那麼多農村人想去縣城買房子,難道農村不好嗎?
    農村人去縣城買樓房在我們這裡已經成了一種趨勢,而且是勢不可擋。對這種現象我從我們這裡的實際情況來談一下。人人都說農村好,農村空氣新鮮,能吸到沒有汙染的空氣,對身體好。遠離喧囂噪雜,寧靜清馨。在農村空間比較大,種點蔬菜,養幾隻雞鴨鵝,自己宰著吃,享受大自然賜給的各種好處。
  • 為什麼現在農村小孩沒有幾個會爬樹了?
    記得以前的農村娃,那都是爬樹下河什麼都會,去掏個鳥窩摘個野果很容易,幾十秒就可以爬到十多米高的樹上。而下河摘魚也是能手,真的是什麼都會的。不過現在很多人都說農村小孩是連爬樹都不會了,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為什麼現在農村小孩沒有幾個會爬樹的?
  • 盤點各地農村的取暖方式,地域不同差異很大,你認為哪一種更環保
    火炕是北方農村,冬季家裡最常見的一種取暖設施設備,如果追溯火炕在我國的使用歷史,大概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距今已有近2000多年的歷史了。那麼村民的火炕為什麼會被封呢?據村民說是為了環保。冬季寒冷,作為最基本的溫飽問題,取暖自然是頭等大事,我國地域寬廣,各地的生活習慣也不盡相同,自然冬季的取暖方式也是有差異的。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各地農村,在冬季都有哪些取暖方式,看看哪一種取暖方式更健康。
  • 農村道路旁邊安裝的路燈不要錢,為什麼農村人卻高興不起來?
    很多人都知道,現在的農村人不像之前的時候,太陽升起來的時候就開始做事,太陽下山了之後就開始休息,而是跟城市裡面的人一樣,有了精彩的夜間娛樂。現在的農村人更加注意起保養自己的身體、豐富自己的閒餘生活。吃完晚飯之後,很多農村人都會去外面走一走、活動一下,或者是到左鄰右舍家裡串串門、聊聊天,以此來打發自己晚上的閒餘時間。
  • 8旬農村大爺遷新居,房內設施「標配」土洋結合,很有意思
    大爺的房內裝潢很現代,看上去和城市裡的房間室內沒有多大區別,外邊一大間是老人家的客廳兼廚房,裡邊一小間是他的臥室,房間不大可是非常講究,現代化的生活設施一應俱全,白大爺告訴我們他現在的室內裝備就是「現代標配」,城裡有的他都有,城裡沒有的他還有,他把這個叫做「土洋結合」新生活。白大爺人很善良也很好客,聊天便很愉快,大爺說這是上個月剛剛搬遷上了地坑院子,說起這個還是個有意思的事情。
  • 現在農村生活條件提高了,但是離婚率也越來越高了,這是為什麼?
    農村生活條件提高了,但是離婚率也越來越高了,這是為什麼?記得在80、90年代時候,很多農村年輕人都是依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走進婚姻殿堂,而自由戀愛而結婚的猶如鳳毛麟角。而那時候的年輕人並沒有很深的感情基礎,可是他們的婚姻是十分牢固的,並沒有什麼「離婚事件」發生,雖然那時候的生活水平並不好,但基本上都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 作為男人,這句農村俗語「卯時不喝酒,酉時不罵妻」,趁早看懂
    在農村當中,一直廣泛流傳著很多的口頭語,這些口頭語實際上就是常說的農村老話。老一輩的人雖然沒什麼文化,但是卻有著非常豐富的生活經驗,而這些老話也都是他們對於生活的經驗總結,對於後代的人有著一定的影響。這些話語聽起來確實沒有什麼高雅可言,但是質樸當中卻透露著大道理,比如說這一句 「卯時不喝酒,酉時不罵妻」, 其中的意義你了解嗎?男人們該好好看看了。想要知道這句農村老話的意思,首先就得知道 「卯時」「酉時」 分別代表的是什麼時間。過去的農村人,並沒有鐘錶,也無法像現在這樣以時分秒來計時,古人把一天分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時辰。
  • 農村自建老房子梁書怎麼寫?為什麼要寫這個東西?現在為啥不寫了
    農村以前建房子時,都是要寫梁書的,所謂的梁書也就是書,顧名思義也就是上梁時貼在梁上的一些東西,都是取個吉祥的意思,目的是取個好彩頭。有人說這是糟粕,這有些玄奇,所以到現在都已經拋棄了。現在寫上梁書的的確少了,但跟什麼玄奇沒有關係,而且這個東西也並不是糟粕,現在寫上梁書的少,是因為人們蓋房習慣發生了變化,以前都是起脊瓦房,中間有梁。
  • 在農村,為什麼很多人都不愛辦酒席了?原因其實很簡單
    婚禮是人生的一件大事,這種事情不論對於城市人來說還是農村人來說,都是非常有必要重視的。當然一說到農村的婚禮,大家往往想到的就是在農村置辦的那些酒席。記得小編小時候就吃過很多的酒席。當然用我們那邊村裡的人的話叫做坐席。
  • 現在農村為什麼鳥多,蛇青蛙蜻蜓卻很少了?這個原因最主要
    為什麼現在鳥類比較多?鳥是有翅膀的,而且鳥可以吃糧食也可以吃肉類,並且還能在空中飛舞,躲避一些天地,如果一些地方沒有食物可吃,可以飛到其他地方再去尋找食物,食物尋找的範圍非常的廣。當然另一個原因,那就是我國制定了鳥類的保護條例,把鳥類作為保護動物,這是最關鍵的一點。
  • 父親的夢 文/ 張建華(陝西洛南)
    我們一家九口人住在狹小的三間土房裡,夏天家裡熱得像蒸籠;冬天,炕上冷的無法入睡。土炕上鋪著一張破爛不堪的蓆子,我長到七八歲了,從來沒有鋪過褥子,我和妹妹相擁睡在炕的這頭,弟弟睡在另一頭,只蓋一條被子,鑽在一個被筒裡,因為雙腿不能伸展而互相亂蹬,因此被席芊扎了腳而疼得哇哇大叫。看到孩子們痛苦不堪的樣子,父親痛苦萬分,他多麼希望能有一座像樣的房子,能有一條那怕是破棉絮做的褥子和幾床溫暖的被子。
  • 陝西有可能發生地震嗎?為什麼?
    實際上,陝西在7月23號的時候就發生了一次2.4級地震,地點是位於安康市的寧陝縣。但並不是每次地震都會震感小到你感覺不到,比如發生在1556年的關中大地震,也就是那次達到8.25級的陝西華縣大地震,記錄在《明史》的死亡人數竟多達83萬人,這個數字還只是報上姓名的部分。
  • 同屋不同房,同床不同被:中年夫妻,為什麼都不睡在一起了?
    畢竟人這個東西,是很容易厭倦的。新婚夫妻,總是情意綿綿,捨不得分開,但一旦到了中年,情況就不同了。恨不得分開睡,能不看到對方就不看到,反正就是兩個字:心煩。我帶著孩子去鄰居家裡串門,倆娃兒在一塊玩玩具,我們兩人就坐在一起聊天。我們談到孩子的睡覺問題,她問我:「你們孩子,現在是一個人睡覺,還是?」我說:「去年就一個人睡了,我們清靜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