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關於陝西農村火炕被封一事,在網上議論的沸沸揚揚。火炕是北方農村,冬季家裡最常見的一種取暖設施設備,如果追溯火炕在我國的使用歷史,大概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距今已有近2000多年的歷史了。那麼村民的火炕為什麼會被封呢?據村民說是為了環保。冬季寒冷,作為最基本的溫飽問題,取暖自然是頭等大事,我國地域寬廣,各地的生活習慣也不盡相同,自然冬季的取暖方式也是有差異的。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各地農村,在冬季都有哪些取暖方式,看看哪一種取暖方式更健康。
第一種火炕。火炕基本是北方農村特有的取暖方式,在北方農村,基本每家每戶都會有一個火炕,火炕一旦用上,整個屋子裡都會暖和起來。火炕通過燒柴產生熱量,有專門的排煙通道,通常情況下,火炕會與家裡的灶臺相連,這樣還可以利用做飯時燒柴的熱量使炕暖和起來。有人還把火炕設計成「地炕」的形式,取暖效果同樣不錯,跟現在的地熱很相似。
第二種火爐。記得有人說過,他覺得最幸福的時候就是,一家人圍著火爐,磕著瓜子,一邊烤火一邊聊天。如果說火炕是北方農村的專利,那麼火爐就是全國各地通用的取暖方式。火爐是通過燒柴、炭或者燒煤等方式來取暖,通常情況火爐還會用來炒菜、做飯、燒水等。大冬天人們還會直接燴一鍋熱菜,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其樂融融,不僅熱鬧,而且暖和,這應該是就是火鍋最開始的模樣。
第三種火盆。火盆也是一種專門用來取暖的裝備,我們這裡的冬季通常就是用火爐和火盆。火盆多是直接燒炭,然後人們圍坐在四周一邊取暖,一邊烤個紅薯,確實很愜意。
第四種火籠子。在南方農村的冬季,你通常會看到一些老人手裡提著一個類似小籠子的東西,那就是火籠子。既然叫火籠子,自然籠子裡裝的就是火,是用來取暖的。有人會疑惑,竹籠子怎麼能裝得了火,這不就像是「紙包火」嗎?竹籠子當然不能直接裝火,竹籠子裡還有一個缽,是陶製的,將燒著的木炭放進去,然後蓋一層草木灰,這樣火就不會太旺,暖和又不會太燙,還能延長炭的燃燒時間。而且火籠子不大,可以走到哪兒提到哪兒,很方便,以前我們這裡的老人也有使用火籠子的,現在基本沒有了。
不過以上的「取暖神器」在使用的時候確實比較髒,尤其是火爐、火盆之類的,灰塵比較大,一個冬季下來屋子都會黑一圈,甚至有時候你會覺得,人一直這些東西烤火取暖都會被燻黑一圈。近些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加上政策的扶持,以及環保需求,提倡使用潔淨煤,用電用氣來取暖,以前農村的這些取暖設施設備,現在都少了。
現在的農村,越來越多的人在冬季使用空調、暖氣、地暖等方式取暖,還有各式各樣的取暖設備,如:電熱毯、電烤扇等。雖然用電用氣的方式更環保,但是很多地方的設施還不完善,比如常常會遇到停氣限電的情況。而且,有些設備質量跟不上,冬季溫度達不到,還容易出毛病,確實也給老百姓增加了很多煩惱。另外,最主要的一點是,以前農民取暖用的柴、炭、煤很便宜,有些甚至不要錢,而現在靠電和氣,一個供暖季下來,大幾千就沒了,確實讓一些節儉的農民不捨得用。所以,有人感嘆:煤改電、煤改氣確實幹淨許多,又乾淨又衛生,省時省力,就是太費錢,農民收入有限,確實用不起啊!
你們那裡農村現在最常用的取暖方式是什麼?你覺得哪一種取暖方式更環保?歡迎留言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