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相聲,觀眾們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德雲社相聲。雖然很多人不喜歡郭德綱,不喜歡德雲社,但不能否認的是,德雲社確實撐起了相聲界的半邊天。
《相聲有新人》中,孟鶴堂周九良實力奪冠,所有參賽人員的優秀表現對於觀眾來說仍舊恍如隔日。德雲社相聲在電視相聲的路上更加邁進一步,但「公式相聲」也出現在大眾眼前。
所謂「公式相聲」,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相聲公式化,根據現場氛圍、觀眾笑的時長等變量來制定公式。就像是將觀眾當成死物,將原本生動的表演轉換為機械性的推理。
相信不少有觀眾對交大夫妻印象深刻,不僅僅因為他們是公式相聲的創始人,更是因為他們「對陣」過郭德綱。那樣的場景,觀眾看得揪心而又刺激,更不要說現場氛圍。
那麼好好的公式相聲,為什麼會貽笑大方呢?
首先,李宏燁,鄭鈺這對上海交大的博士夫婦「跨界」說相聲,本身就是一件不理智,並且難度係數很高的行為。
傳統相聲講究四門功課,即說學逗唱。現如今仍舊按照這個方式來教徒弟的,只有德雲社是完全貫徹落實的。德雲社「雲鶴九霄」四科徒弟,只要是成角兒的,大體都是練過十年以上的。有的甚至是從小就跟著師父學習。
郭德綱作為一個「相聲教育家」,他的教育方式主要是參照了傳統。例如他身邊的兒徒張雲雷,兒時練唱太平歌詞,唱錯一個詞一耳光,強迫性的讓徒弟形成肌肉記憶,以致於有了現在的「太平歌詞老藝術家」。
公式夫婦半路出家不說,也絲毫沒有認識到傳統相聲的優點和可取性,甚至在有新人的舞臺上公然詆毀太平歌詞。
其實他們所創立「公式相聲」的初衷是美好的——希望所有人都能說相聲。
但這種想法有著較為明顯的漏洞,觀眾們也普遍性地認為這種想法「很傻很天真」。
其次,人品很重要。藝術家是什麼樣的,藝術就是什麼樣的。交大夫婦在有新人的舞臺展露出的素質讓觀眾無法與他們的學歷掛鈎。
反而是作為導師的郭德綱在他們表演時氣定神閒,反駁他們時有理有據。如果不了解的話,觀眾可能都以為學歷該對調一下。
中國從古至今,一直都是人講禮義為先。相聲門與其他行業不同,它較為傳統,非常注重長幼尊卑。現在的觀眾喜歡德雲社的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你可以在德雲社看不到學歷,但你絕對可以在德雲社看得見教養。
公式夫婦在這一點上就已經先敗下風,讓人貽笑大方了。
不過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公式相聲雖然死板尷尬,包袱稀碎,但也並非一無是處。
對於非相聲愛好者來說,公式相聲就很適合在校園活動或公司年會上,因為他們大多不會過多關注包袱本身,包袱可樂就行。
而且公式夫婦跨界專研相聲,雖然有些「不務正業」,但這份態度值得肯定。即使公式相聲並不能被譽為相聲,好歹也是一份心血。
公式夫婦如果一直無法理解他們的問題究竟是什麼,那所謂的公式相聲也不過是跳梁小丑,南柯一夢罷了,當然還可以給德雲社造包袱。
相聲公式化,說來也讓人唏噓,難道真的應了郭老師那句「德雲社做的好,全靠同行們的襯託」(當然,公式夫婦不包括在內)
你們對「公式相聲」有什麼看法呢?如果您有不一樣的看法,歡迎您下方留言!如果您喜歡小編的內容,也請您多多關注!別忘了點讚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