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中將十二地支在手掌中的布局位置和月份,結合五行方位進行了串聯,本節將十二地支與節氣、與時辰進行串講。
再溫習一下上圖上節中結合手掌對應圖之口訣:亥子北方水,寅卯東方木,巳午南方火,申酉西方金,辰戌醜未土。按照數字排序,單數為陽,雙數為陰,如子水為陽水,亥水為陰水,以此類推。
地支對應時辰,根據上表,午時即中午12點,子時是23點到1點,這個時間在古代中醫上講是養生時間,但是在易經上講是一天凌晨的開始,即在從23點就是明天了,就是後一天的開始,就進入了這一天的子時了,所以我們在預測當中,有人告訴我們是10月5號23:10分出生,你應當給他按6號的子時排八字。時辰達標一天24小時,歸納為12個時辰,12個時辰拍上地支,然後從子時起即為凌晨。
說到這裡,現在可以排八字了,但是如今手機APP和電腦在線查詢排八字如此方便,還要不要學的排八字?我個人認為很有必要,你得知道它裡面的流程和邏輯才會深刻理解和記憶下來。基本辦法即根據《萬年曆》查,按照12個節氣進行排。 這裡結合上圖中舉個例子,七月是立秋的季節,即七月份立了秋才叫7月份,不立秋並沒有到7月份(這一點我們民間老人們一直是這樣將農曆和節氣結合起來的,民間農村人不用陽曆,都用陰曆農曆),並非是看7月初1,應該是以立秋為界限。 如丙申年(2016年)的8月5日17點出生,經查詢是8月7日立秋,根據「不立秋並沒有到7月份」進行推斷,其八字應算到6月份--乙未月。 這樣以萬年曆查詢後,得出的以立秋為界限,那麼我們再用手機黃曆來驗證一下是否也是這樣來區分的?
看到這裡,我們古代的這種曆法,農曆節氣推算是不能忘掉的。 17點是酉時,那麼是什麼酉呢?下一節開篇講解。
總結:本文重點講了十二地支所屬表,1、其中以子時&凌晨--11點開始就應當算作次日了;2、不要總想著拿個在線排盤手機查詢進行查,在完全熟練之前,先看看前輩是怎麼一步步的走到今天的,要了解萬年曆的用法,民間陰曆/陽曆轉換,十二節氣方面的內容也需熟悉。(原文標題:十二地支之「子時與凌晨」,古代節氣陰曆陽曆排八字之注意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