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1898年,兩隻雄性非洲獅在肯亞察沃地區殺死了35人。直到英軍上校John Patterson將其射殺,它們9個月的恐怖統治才宣告結束。
科學家一直在爭論是什麼讓獅子開始吃人。如今,兩位研究人員有了一個新的答案——他們認為是齲齒讓這種大型貓科動物愛上了人肉的味道。這一發現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其他獅子有時也會變成食人動物。
獅子通常以各種各樣的動物為食,包括水牛、角馬、長頸鹿、斑馬和羚羊,而以人類為食的情況較為罕見。但是根據最近的一項研究,在被射殺之前的3個月裡,察沃的吃人獅子有30%的食物來源都是人肉。
獅子開始關注人類是因為它們只能孤注一擲嗎?許多科學家認為是這樣的。顯然,它們因為忍飢挨餓——乾旱或疾病消滅了其常規的獵物——而轉向了另一種可口的美味。
但是其他研究人員卻發現了相互矛盾的證據。美國納什維爾市範德堡大學古生物學家Larisa DeSantis在閱讀了Patterson於1907年進行的一段可怕描述後,想要看一看這些獅子被保存下來的牙齒。
這篇名為《察沃的食人動物》的文章寫道:「我有一個非常生動的記憶。在一個特別的夜晚,那隻野獸從鐵路營房咬住一個人並將他拖到我的營地附近吞食。我能夠清楚地聽到它們啃骨頭時的聲音……這種聲音之後幾天還在我的耳邊迴響。」
DeSantis推斷,如果獅子真的餓到了如此地步,它們一定會以屍體為食,這一過程包括可預測的吞食骨頭髮出的嘎吱作響的咀嚼聲和牙齒磨損聲。
為了找到問題的答案,DeSantis和一名同事分析了這些獅子以及來自尚比亞的第三頭食人獅的下巴和牙齒——所有這些都收藏於伊利諾州芝加哥的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
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技術,能夠確定動物主要吃的是肉、骨頭,或是兩者兼而有之。然後,他們將食人動物的牙齒與來自非洲各地的53頭野生獅子,以及兩頭來自印度和5頭圈養獅子的牙齒進行了比較。接下來,他們研究了獵豹(僅以肉為食)和鬣狗(通常會吃掉包括骨頭在內的整個屍體)牙齒上的花紋。
DeSantis表示,察沃食人獅子的牙齒與鬣狗的並不相同。相反,其磨損的形式與動物園獅子的牙齒「驚人的相似」,後者喜歡吃軟的食物,例如牛肉和馬肉。她認為,Patterson在夜晚聽到的可怕聲音實際上是鬣狗進食時發出的聲音。
其他研究則指明了為什麼獅子的用餐偏好發生了轉移。
其中一頭獅子——吃人最多的那一頭——從先前的研究中便可得知患上了牙病。DeSantis表示,其一顆犬齒根部的痛苦膿腫使得正常的狩獵——咬住並使大型獵物窒息——變得不再可能。而這頭獅子的夥伴的牙齒和下巴也受傷了,但這些傷都不太嚴重。至於那頭不吃骨頭的尚比亞食人獅子也忍受著下巴受傷的巨大痛苦。總之,這意味著牙齒損傷和疾病可能導致這些獅子以更軟的食物為食。研究人員在4月18日出版的《科學報告》期刊上公布了這一研究成果。
並未參與該項研究的紐約州布法羅大學古脊椎動物學家Jack Tseng表示:「這項研究直接從獅子的牙齒提供了第一手的信息,表明沒有證據支持察沃食人獅子以骨頭為食。」Tseng說:「當時任何以人骨為食的動物更可能是通常的嫌疑犯——鬣狗,而非專門吃肉的大型貓科動物。」
但是科學家強調,僅是壞牙齒並不能把獅子變成食人動物。DeSantis說:「它們以人類為食可能是因為後者很容易捕獲並且肉質鬆軟。」需要強調的是,貓科動物並不會吃掉整個屍體。她說,獅子會做自己最擅長做的事情:從菜單中伺機捕獵——自從早期人類位列其中後,人類便也被包括進來。 (趙熙熙)
《中國科學報》 (2017-04-20 第2版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