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築磚雕的製作以及圖案裝飾

2021-01-09 古建家園

磚雕無疑是中國人最是喜歡的一種雕刻藝術,它不僅是民間實用美術和建築裝飾藝術的有機結合,更成為中國建築史上彰顯東方美不可磨滅的一筆。一方青磚裡不僅藏著廣闊乾坤,還留存著中國千年古韻。

中國古人素來喜愛運用雕刻,將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與祝福,通過每一處細緻深入的刻畫,把它們恰到好處地展現出來,磚雕不僅蘊藏了這樣的精神內涵,在打造過程中更是傾注了古人的智慧與工藝。

磚雕一般選用優良質地的青磚,與普通砌築用磚截然不同,青磚在製作上歷來就有一套嚴格的規程,從選泥、入池、沉澱到踩泥、制坯、晾制、燒制直至封窯、浸水都是極為苛刻。僅以踩泥一項為例,半乾的泥糊在檢查無砂粒之後需搬入製作池中,以牛蹄反覆踏成泥筋,以備制坯。

磚雕延續著「秦磚漢瓦」的精工細作,之所以能經受數百年的日曬雨淋,是因為它是經過複雜的工藝流程製作而成的。一幅磚雕的成型,從原料的選取到全部工序完成需要經過十幾道工序,30多個環節,且每道工序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歷經烈火的炙熱裡,鐵錘的祝福後,匠人拿起刻刀,隨著叮叮噹噹的聲音,惟妙惟肖的形狀便隨著碎石被風吹散而顯現出來。

磚雕所雕圖案,所擱置的地方,圖案寓意,都是一種超越文字表達的直觀表現,不僅為建築增添了一股靈氣,更彰顯著與主人匹配的雅好與興致。如徽州磚雕圖案內容很廣泛,人物、山水、花鳥、走獸、八寶博古、幾何形體、文字等方面,可謂無所不包。

以人物為主的題材,包括名人鐵事,文學故事,戲曲唱本,宗教神話,民俗風情,民間傳說和其它社會生活等題材;既有描繪帝王將相的貴族生活,文人墨客的風雅畫畫,商人賈遠行的旅途生涯,學生們伏案攻讀;又有砍柴的樵夫,待耕的農夫,牛背上的牧單,紡車前村姑和飼養家禽家畜、推車、擔水、撐船的等山區勞動人民形象;也有兒間遊戲、遊藝表演、耍燈、舞龍舞獅民間活動;歡慶場面,表演戲曲上吉祥、打仗、比武的比較多。

而這些題材,吸收了徽調、徽派版畫傳統題材內容,有些磚雕在構思、構圖以至在傳統技法上,均能在上屬徽字姐妹藝術中找到痕跡和共同語言。徽州磚雕額枋、方框、元寶等雕有人物故事的,有情節,人物亦有個性。如三國志《關雲長疸讀春秋》、水滸《武松打虎》、紅樓夢《大觀園惜春作畫》,西遊記《比丘國救嬰兒》。

戲劇題材,《郭子儀拜壽》、《劉備招親》、《古城會》、神話傳說《和合二仙》、《八仙過海》、《蟠挑宴會》、民間故事與民俗方面《彩衣娛親》、《牛角掛書》、《百惡堂》、《百子圖》、《太白醉酒》、《五穀豐登》,還有耕讀漁樵,麒麟送子等。

以動物、花卉、蟲魚為題材的磚雕,象徵吉祥物的圖樣在門樓、門罩雀替、角緣部位較多,如龍、鳳、獅、虎、麒麟、仙鶴及牛、馬、羊、鹿、猴、鰲魚、犬、兔雁、魚在門罩上方框、元寶中表現「雙獅搶繡球」、「二龍戲珠」、「龍鳳呈祥」、「麒麟送子」、「鹿鶴同春」、「丹鳳朝陽」、「五蝠(福)捧挑(壽)、」「封(蜂)侯(猴)將相(象)等品類繁多,應有盡有。黟縣磚雕有一幅鳳凰梧桐圖,在一個庭院裡,梧桐樹下,太湖石旁,一對鳳凰轉頭相對,背景是亭榭書房前,明月當空,給人以恬靜優雅之感,構圖布局有中國畫傳統手,有變化,有節奏,簡直就是一幅優美花鳥畫。

純花卉的圖樣更是豐富多彩,除松、竹、梅「歲寒三友」、梅、蘭、竹、菊「四君子」外,牡丹、荷花、石榴、枇杷、荔枝、柑橘、白果、棗子、花生、蔬菜等等,都是層出不窮的雕刻對象。這些形象大都是用折枝、散花、叢花、錦地疊花、二方連續、四方連續等手法,表現寓意喜慶、幸福和人們美好願望,這種寓意的吉祥圖案,在徽州磚雕中相當盛行,達到了「圖面有意,意在吉祥」的境界。

還有八寶、博古、幾何形體、文字形、靜物畫似的擺設,在磚雕圖案中也佔有一定位置。琴棋書畫也被組織在花紋環繞的或底襯的飾地中,琳琅滿目,妙趣橫生。

隨著歲月的流逝,那些建築物上鑲嵌的磚雕雖經歲月的磨礪,風雨的剝蝕,卻依然是玲瓏別致,成為中國極具特色的歷史文化記憶和實物資料,是精神和思想上傳承的形象化知識寶庫。

磚雕為整體建築增添了美感,那些穿越千年而來的磚雕作品,就如同寫滿滄桑的凝固歷史,不僅訴說著建築本身的故事,還記錄著那個時代的建設水平和審美風尚。

古建家園--古建中國以線上+線下模式,建築+網際網路+文化,傳承與發揚建築文化,把傳統優良文化植入到建築材料中,讓建築從源頭上有文化,將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與現代科學技術古今結合、中西融合,應用於現代建築行業,倡導將優良的傳統文化走入大眾的衣食住行。古建、建築行業相關原創內容,歡迎大家踴躍投稿(私信)。

相關焦點

  • 陳家祠磚雕——廣府傳統建築裝飾的傑作
    「三雕兩塑一畫」,即石雕、木雕、磚雕、灰塑、陶塑、壁畫,造型生動、工藝精美,是公認的廣府傳統建築裝飾藝術傑作。在陳家祠6400平方米的裝飾藝術品裡,磚雕並不算多,主要分布在首進的簷牆、墀頭以及廊門上部等地。
  • 太原徽派磚雕,凱達古建,雲南仿古影壁磚雕,青海徽派磚雕壁畫批發
    ,尤以吉祥喜慶的圖案為多,建築磚雕分為磚門樓、影壁,墀頭、牆飾,瓦當、脊忄獸,磚塔、坊及其他等等。我們也可按客戶要求的圖紙進行做,歡迎您光臨洽談貨。單色磚主要用於大面積鋪裝,而花磚則作為點綴用於局部裝飾。一般花磚圖案都是手工彩繪,其表面為釉面,復古中帶有時尚之感,簡潔大方又不失細節。此外,復古的氣化淵源的形象特徵。
  • 文字符裝飾建築為吉祥的含義
    在山西古建築中經常看到直接選用語言符號做建築的裝飾。作為裝飾題材的主要內容,這類紋飾不僅具有很好的裝飾藝術性,而且還鮮明的傳達了一定的文化思想,象徵著吉祥、喜氣、財富,等等。以壽字為裝飾的圖案不計其數,其中字形長的為『長壽』、圓形的為『團壽』,也有多字表意的圖案,例如山西喬家大院照壁上的『百壽圖』磚雕,一字一個樣,字字有風採,象徵著與壽有關的百種事物。
  • 松江杜氏雕花樓:中國古建築的雕花有何寓意?
    我國很多古建築上,都有磚、木、石等材質雕刻的精美圖案,用作建築上的裝飾。這些雕刻不僅使建築顯得更加精緻華美,而且還都蘊含著十分美好的寓意。了解這方面的知識,能夠對我國古建築的文化內涵具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也會讓旅行遊覽變得更有意義。
  • 徽州磚雕·泥與火藝術的交融
    徽州磚雕裝飾技藝精湛, 磚雕作品題材豐富, 線條細膩, 構圖動靜結合, 一張一弛,飽含韻味,主要用於門罩、門樓、八字牆等處。門窗裝飾·門樓是古代大家族宅府的門面,同時也是我國傳統民族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門主要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宮門、山門、城門、八字門、府邸門、垂花門、牌樓門、拱形門、字匾門等,用不同的雕刻圖紋和功能用途衍射出中國民族傳統的博大精深的門文化。
  • 鑫華古韻給你分解徽派磚雕門樓、磚雕門罩的結構
    徽派名居的典型特點就是高聳的馬頭牆和精雕細刻的磚雕門罩和門樓。今天就來說說磚雕門樓和門罩,他們是名居的臉面是是整個民居的重點,門樓設計是徽派建築的亮點之一。俗話說得好 千金門樓四兩屋,可見門罩門樓的重要性。它反應了主人的家業、家室和宗族地位、社會地位。
  • 磚雕藝術雙魚圖樣的背後是中國人尊老愛幼、祈求吉祥的美好嚮往
    網絡配圖南、北跨院東門磚雕門罩局部:雙魚嬉戲。魚為吉祥瑞應之物,傳統紋樣中以鯉魚、金魚的構圖較多。藝人們從雕刻題材、圖案內容、構圖造型、工藝技巧等方面著手,其巧妙的構思,生動的形象,傳神的意趣,精湛的雕刻,充分體現了八面廳裝飾的藝術魅力,豐富了其精神文化內涵。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十四座,陝西西安小雁塔
    小雁塔是中國早期方形密簷式磚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層,現存13層。塔形秀麗,是唐代佛教建築藝術遺產,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小雁塔和薦福寺鐘樓內的古鐘合稱為「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鐘」,是西安博物院的組成部分。當時,修建小雁塔是為了存放唐代高僧義淨從天竺帶回來的佛教經卷、佛圖等物。
  • 保定仿古磚雕價格怎麼計算_選擇鑫華古韻
    磚雕在明、清民居建築中的裝飾部位主要分布在門樓、門套、門楣和靠外牆窗的上面、門樓上的花脊及照壁上。磚雕有淺浮雕、浮雕、深浮雕、半圓雕、圓雕等等。  磚雕表現的人文內容基本上有幾何形圖案、文字類、花卉類、動物類、山水樓閣風景類、戲劇人物類等。這些內容多是經過古代家甄別後,具有吉祥意義的內容,值得留意和繼承。
  • 吳永旦:中國古建築「守護神」
    「其中有一座古建築就是我的一個朋友賣給成龍的。」吳永旦說。吳永旦是浙江東陽人。1994年,年僅15歲的吳永旦開始師從家鄉的一位老手藝人學習雕花技術,在此後的三年中,他不僅對繪畫與建築的關係了如指掌,對各色木材的特質也有了深入的了解。1997年,18歲的吳永旦出師自立,開始到各處收購一些古玩、古家具,並將其賣到新加坡以及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華人聚居的地方。
  • 康熙御筆親題磚雕門套被賣 因不是文物不受保護
    東南大學教授張燕說,孫家邊的石庫門雕刻比楊柳村的要好,其中儀門的磚雕最精緻,上面的「承先啟後」四字,是康熙皇帝親筆題寫,而且這處老宅,還有著和曹雪芹家族一樣的堂號「萱瑞堂」,因為曹雪芹的曾祖母孫氏就來自這裡。遺憾的是,最近網友「江寧八夜」去孫家邊古民居參觀,卻發現儀門的磚雕門套不見了,變成了水泥門。那精美的磚雕門套去哪了?村民說,被6戶村民以15萬的價格賣了。
  • 歷史圖騰:華夏文明印記中的中國古建築(上)
    中國古建築的歷史源遠流長,每一處古建築都如同一部沉甸甸的史書,以獨特的方式印記著華夏文明。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有「亞洲佛光」之稱的五臺山佛光寺,位於山西省五臺縣境內。寺內正殿東大殿建於公元857年,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築,被譽為建築中的「中國第一國寶」!
  • 雲岡石窟裝飾圖案藝術研究(組圖)
    我國現代學者中,最先重視雲岡石窟裝飾圖案的是梁思成、林徽因、劉敦楨等中國建築史專家;1933年9月,他們趁到大同測繪華嚴寺、善化寺等遼金遺構之便,到雲岡考察數日;當年十二月,他們合作的《雲岡石窟中所表現的北魏建築》一文,刊發在《中國營造學社彙刊》第四卷三、四合期上,文中有專門章節討論雲岡石刻中的裝飾花紋。
  • 與古建築有關的中國成語,你知道幾個?
    當然在古代也有這種說法「戶對」就是置於門楣上或門楣雙側的磚雕、木雕,作為裝飾門框的構件,形狀有圓形與方形之分,圓形為文官,方形為武官。它通常成對出現,所以稱「戶對」,家宅戶對的多少、大小與官職高低成正比。三品以下人家的門上有兩個戶對,三品有四個,二品有六個,一品是八個,只有皇宮才能有九個戶對,取九鼎至尊之意。
  • 諸暨發現清代合體字磚雕
    近日,諸暨地方文史研究者在暨南街道城新村毛村自然村採風時,發現保存完好的「天官賜福」「福祿壽喜」等合體字磚雕,這在諸暨現存古民居中是非常罕見的。這些合體字磚雕位於毛村毛氏大房臺門內,該臺門建於清乾隆時期,原有三進,面積近千平方米。
  • 中國古建築模型,第二件結構很複雜,最後一件是七層寶塔
    中國古典建築模型以立體的形式,直觀反映了我國古代建築的文化和藝術,它是一種無聲的詩,立體的畫。以前的工匠一般是先做模型後然後在修建,不過現在已經被圖紙代替了,不需要再做模型了。中國古典建築是非常唯美的,現在很多人喜歡在家中擺上一個中國古典建築模型當觀賞用,也提高一下自己對藝術情操。傳統古建築模型製作技藝俗稱「扎小樣」,是古人為建造廟宇、塔樓而進行的模型製作,此技藝早在900年前就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扎小樣」是古人建造廟宇、塔樓的第一個步驟,小樣紮好後,再根據這個模型搭建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