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產能快速恢復,豬周期進入下行階段
摘要:
豬周期:本輪豬周期始於2019年上半年,在受到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後,生豬存欄大幅下降,豬價不斷創造歷史新高;在豐厚養殖利潤和政策利好驅動下,2020年國內大型生豬養殖企業紛紛擴張生產規模,下半年產能逐步釋放,本輪豬周期進入下行階段。
存欄:據統計截止11月末我國母豬存欄環比增長2.77%,同比增長53.92%;生豬存欄環比增長2.06%,較去年同期增長49.76%。總體來看,當前能繁母豬存欄將恢復至非瘟前的85%以上水平,在非瘟疫情不再度爆發前提下,我們預測2021年四季度,我國生豬存欄將全面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豬價:2020年豬價震蕩下跌,2021年隨生豬產能繼續釋放,豬價將繼續走弱,且呈現較為明顯的季節性走勢。
操作策略:
2021年生豬養殖行業仍將處於豬周期下行階段,我們建議養殖企業一方面可以根據當前復養進程來合理調整養殖規模和飼養周期;另一方面也可以參與套期保值提前鎖定養殖利潤,規避豬價下跌的風險。
01
2020年生豬市場行情回顧
(一)生豬市場回顧
在豐厚養殖利潤和政策利好驅動下,2019年下半年開始國內大型生豬養殖企業紛紛跑馬圈地,最大程度的擴張生產規模;加上規模養殖場防範意識與防範措施不斷增強,非洲豬瘟疫情偶有零星發生,大部分地區養殖情況基本穩定,總體來說2020全國生豬存欄與母豬存欄呈逐月增加的態勢,不過2020年全國生豬存欄整體仍處於相對低位。
具體來看今年一季度由於新冠疫情影響,餐飲行業需求大幅下降,同時由於道路封鎖,生豬運輸不暢,部分養殖企業出現被動壓欄情況,導致生豬出欄量階段性收緊,豬價維持高位;4-5月份生豬的集中出欄與恐慌性拋導致豬價快速走跌;5月之後生豬供應恢復至偏緊狀態直至8月末,期間豬價再度走強;9月開始前期產能逐步釋放,生豬出欄量穩步增長,豬價拐點出現;目前受年末豬肉消費需求的邊際影響,年末2個月的出欄量將繼續增長,生豬市場將呈現供需雙旺的格局,豬價震蕩走強。
(二)仔豬、母豬市場回顧
2019年生豬存欄量的急劇下跌,能繁母豬存量同樣不足,豬價持續上漲,養殖利潤豐厚,規模養殖企業快速擴張,導致本年度2-3季度豬場對仔豬的需求持續旺盛,仔豬價格一度攀升至2000-2200元/頭。不過隨著能繁母豬存欄的恢復,尤其進入四季度後能繁母豬存欄量恢復至非瘟前85%以上水平,仔豬的供應量快速增加,仔豬價格迅速回落,目前價格在1200元/頭左右。母豬方面,由於母豬是生豬產能恢復的核心因素,直接決定著未來生豬存欄量,所以今年母豬價格一直維持上漲態勢,尤其在二元能繁母豬價格上表現的更為明顯。
(三)養殖利潤回顧
2019年在非洲豬瘟疫情影響下,我國生豬存欄一度減少60%以上,生豬供應嚴重下滑,豬肉價格接連創造歷史高點,養殖利潤也是一路飆升,2019年11月份,自繁自養利潤一度突破3000元/頭大關,外購仔豬的養殖利潤最高也達到2780元/頭。2020年生豬養殖利潤整體處於高位,前三季度除5月份由於恐慌性集中出欄導致的拋售外,自繁自養的養殖利潤保持在2000-2500元/頭區間。四季度隨著豬價的下跌和養殖成本的抬升,養殖利潤快速回落,且不同養殖模式下的養殖利潤也出現分化,自繁自養模式的利潤仍在1600元/頭以上,而外購仔豬模式的利潤則回落至150-200元/頭
總的來說,在豐厚養殖利潤和政策利好驅動下,2020年全國生豬復養進程好於預期,生豬存欄與母豬存欄整體呈逐月增加的態勢,尤其是三季度後生豬產能逐步釋放,豬價拐點出現,本輪豬周期進入下行階段。
02
生豬供需面分析
(一)供應面
1.生豬/母豬存欄
2020全國生豬存欄與母豬存欄呈逐月增加的態勢,不過2020年全國生豬存欄整體仍處於相對低位。據統計截止11月末我國母豬存欄環比增長2.77%,同比增長53.92%;生豬存欄環比增長2.06%,較去年同期增長49.76%。
從生豬的養殖周期進行推導,正常年份能繁母豬存欄增長對應10個月後生豬出欄的增加,2020年能繁母豬逐月增長,因此我們預測2021年1-3季度我國生豬存欄量也將逐月遞增。當前能繁母豬存欄恢復至非瘟前的85%以上水平,考慮到較高的仔豬價格與母豬養殖利潤,2021年一季度能繁母豬存欄將繼續增加,二季度或將恢復至正常年份水平,推導生豬存欄將在明年四季度全面復至疫情前水平。
2.出欄量/屠宰量
2020年10月中國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為1433.27萬頭,較2019年10月增長36.1%,較2018年10月下降26.53%;2020年9月生豬出欄量較2019年9月下降11.69%,較2018年9月下降27.01%。2021年隨生豬供應的增加,出欄與屠宰量也將繼續恢復。
3.豬肉進口
我國豬肉近些年進口量維持在200萬噸以內,佔總進口肉類的40-50%。自2019下半年起,國內豬肉供應緊缺,我國對進口肉類(包括豬肉、牛肉、羊肉、禽肉)的數量開始增加,2020年1-10月進口豬肉數量已達354.46萬噸,是近5年同期的最高水平,佔進口肉類總數量的55%左右。不過近期由於海外新冠疫情對於冷凍食品的影響,預計本年度冷凍豬肉全年進口量或將維持在420萬噸左右。2021年隨著國內生豬產能的釋放,預計進口豬肉量將重回正常水平。
4.國家儲備投放
自2019年我國豬肉供應出現缺口起,國家為穩價保供,投放儲備凍豬肉已逐漸趨於常態化,2019年9-12月共投放7次,累計投放數量17萬噸,2020年1-9月共投放35次,累計投放量達到60萬噸,不過60萬噸的冷凍肉僅佔我國需求量的1.1%左右,整體影響不大,2021年隨生豬供應量的恢復,國家貯備肉的投放力度將大幅減少。
(二)需求面
生豬與豬肉存在天然的強關聯性,因而生豬的需求必將受其下遊產品豬肉的供需關係影響。我國豬肉消費主要受到人口數量、食品安全、季節性與疫情等因素影響,在大環境整體穩定的條件下,豬肉的消費往往是剛性的,也就是說生豬實際需求量較為穩定且由供應決定。同時呈現較強的季節性波段,例如春節中秋等傳統假期、學校開學放假等時段都會影響生豬消費需求。
2020年在新冠肺炎與非洲豬瘟雙疫情影響下,國內豬肉需求大幅下滑。不過2021年隨生豬供應的恢復和新冠肺炎疫情的褪去,生豬消費需求將逐步恢復。另外當前生豬價格仍處於高位水平,豬肉/牛肉,豬肉/雞肉,豬肉/蛋價的比價高於正常年份,後期隨生豬產能恢復,豬肉價格下跌,豬肉/替代品比價回落,豬肉在肉類消費比重也將恢復。
豬肉出口
正常年份中我國生豬產量與需求量大體相當,且在國際豬價中不具備競爭優勢,因而我國生豬出口量較少,且大部分出口至港、澳、臺地區。近年來我國生豬供給不足,豬肉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因此我國豬肉出口量持續保持低位。據海關數據顯示,2020年1-10月份,我國累計出口豬肉8850噸,較2019年同期的23537噸減少14687噸,減幅高達62.4%,預計2021年豬肉出口仍將保持低位。
(三)供需平衡表
03
飼料原料市場情況
2020年是臨儲玉米拍賣的收官之年,隨著臨儲玉米的拍完,我國進入"後臨儲時代",臨儲玉米對市場供需影響趨弱,同時隨著生豬存欄量的不斷恢復,玉米飼用需求快速增長,國內玉米開啟牛市行情。概括來說,玉米價格是從年初漲到年尾,現貨與期貨價格較年初上漲約800元/噸,漲幅超過40%。豆粕方面全年呈現震蕩上漲的走勢,截止12月中旬的整體漲幅也只有10%左右。
2021在全球穀物供應趨緊,國內新季玉米減產,飼用需求恢復的背景下,玉米市場正由供應寬鬆格局轉為供應偏緊新格局,玉米市場步入"長牛時代"。2021年美豆期初庫存數大幅下調,我國豆類進口成本大幅抬升,我們預測2021年玉米與豆粕價格將維持高位,甚至有繼續走強的可能。
04
豬周期
豬周期是豬肉價格漲跌的一種經濟現象,豬周期循環軌跡是:肉價高→母豬存欄量增→生豬供應增加→肉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2018年下半年非洲豬瘟在中國大規模爆發,本輪豬周期開始醞釀,在經歷2019年能繁母豬存欄和生豬存欄大幅下降,豬價大幅上漲的上行階段後;2020年能繁母豬存欄和生豬存欄開始緩慢恢復,豬價見頂回落,本輪豬周期進入下行階段,我們預計2021年生豬產能將繼續釋放,仍處於豬周期的下行階段。
05
生豬期貨
生豬期貨於2021年1月8日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受到市場高度關注。目前我國生豬養殖行業在非洲豬瘟與豬周期的雙重影響下,豬肉價格大幅度、周期性波動給整個生豬產業鏈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而生豬期貨有抑平價格波動、規避價格風險的功能,能夠加快行業規模化、標準化建設發展;同時生豬期貨的上市也使產業鏈上下遊期貨品種形成閉環,通過原料和成品的套期保值,幫助企業鎖定經營利潤,規避價格風險,實現穩定經營。
根據上市安排,生豬期貨首批上市交易合約為LH2109、LH2111、LH2201三個合約。生豬期貨上市初期正值豬肉需求旺季,很容易受到市場炒作,我們預計LH2109、LH2201合約很有可能低開高走,在春節前炒高至28000元,甚至跟高。
06
2021年生豬市場展望
存欄及復養進程:截止今年11月末,母豬存欄量已恢復至非瘟前的85%以上水平,按照目前復養進度來看,預計明年二季度母豬存欄量將全面恢復至非瘟前的水平,不過當前三元母豬佔比較高,存欄結構較非瘟前存在較大差異。2021年養殖企業將側重於二元母豬的全面恢復上,減少三元母豬佔比,以提高能繁母豬的生產效率,加速生豬存欄的恢復。若非瘟疫情得以有效控制,我們預測國內生豬存欄將在明年四季度全面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豬價和養殖利潤:依據上述分析,2021年生豬市場仍將處於豬周期下行階段,我們預測2021年豬價整體呈下跌趨勢,且呈現較為明顯的季節性走勢。具體來看,春節前達到34-38元/公斤的價格高點,春節後豬價開始走弱,二季度或將跌至23-28元/公斤,三季度豬價有所反彈,10月後再度走弱,有可能跌至20元/公斤。關於養殖利潤,我們從豬價和養殖成本兩方面分析,其實當前不同養殖模式下的養殖利潤已經出現明顯分化。自繁自養模式下由於目前豬價仍處於高位,養殖利潤仍有1600元/頭,而外購仔豬養殖利潤則受制於仔豬價格,已經大幅回落至150-200元/頭。2021年仔豬價格必將跟隨豬價一起下跌,而玉米、豆粕價格仍有較高的預期。因此明年豬價的下跌首先對外購仔豬的養殖利潤形成考驗,自繁自養目前的成本在16-17元/公斤,如果大型集團如期完成2021年的養殖目標,豬價將對自繁自養成本形成考驗。
操作策略:
2021年生豬養殖行業仍將處於豬周期下行階段,我們建議養殖企業一方面可以根據當前復養進程來合理調整養殖規模和飼養周期;另一方面也可以參與套期保值提前鎖定養殖利潤,規避豬價下跌的風險。不過,非洲豬瘟仍是目前養殖行業的最大風險。
(責任編輯:陳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