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有很多人曲解林衝,甚至全盤對林衝進行否定,完全忽略了古人對俠義之道的闡述。
對啊,林衝的性格太能忍,會讓人大傷元氣,但這種人,註定會做出一番事業出來。
作為梁山五虎將之一,林衝智勇兼備,喜怒不形於色,有大將之風。
為什麼有人說他出賣兄弟呢?
1.起因|魯智深倒拔垂楊柳
那日魯智深吃醉了酒,眾人說那楊樹上有一窩烏鴉,叫的人好不心煩。那綠楊樹枝繁葉茂,眾人說拿梯子上去,把那烏鴉巢穴端了,落得耳根子清淨。
李四逞能,道:"我與你攀上去,不要梯子。"
沒等眾人叫好,魯智深走到樹前,直掇一脫,右手向下,身子一傾,左手拔住上截,猛地用力,那綠楊樹帶根拔起。眾人見魯智深如此威武,盡皆拜服。魯智深道:這有什麼,明日看洒家演器械。
過了數日,酒足飯飽。混混見花和尚又要演示拳法,看得厭了,就請他表演一下器械。於是魯智深取出渾鐵杖,頭尾長五尺,重六十二斤,舞的虎虎生風。牆外林衝見了喝彩道:"端的使得好!"
魯智深問過眾人,知道這軍官便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林衝。兩人相見恨晚,互換了姓名,聊的投機,魯智深道:「教頭今日為啥到這兒」?林衝說陪陪媳婦一起到廟裡還願,見得英雄,實乃意外之喜。
於是他們義結金蘭。
有人道,在梁山,魯智深喊林衝「教頭」,明顯有疏遠的成分,那是其不懂兄弟間的稱呼。比如你同宿舍的哥們,工作之後在某公司提了主任,那麼平時聯繫時,也不會肉麻地兄弟、大哥的叫,而是以「主任」來調侃,權當是暱稱了。
那日董超、薛霸二人要害林衝,魯智深出來阻止他們,說著話就要打殺了他倆。林衝覺得,這倆人也是受人指使,都是苦命的人,若他們不聽長官的話,免不得回去又有無盡的小鞋穿,官差本不自由。其實林衝以寬容的態度待人,便被人詬病「不夠毒」或者懦弱之名。
這或許就是君子和小人的不同,譬如郭靖俠之大者,遇到害他的楊康,總不忍痛下殺手,並善解人意的說一句:或許康弟有不得已的苦衷呢!
世人皆贊郭靖仁義,卻不見林衝刻在骨子裡的善良。
2.經過道出倒拔垂楊柳一事
話說那高俅找人用計哄騙林衝誤入白虎堂,林衝自是知道遭人陷害,此去服役,恐兇多吉少也!
被收買後的滕府尹,在審案之時,林衝一五一十將原委說了。並在下面的情節點明了:
林衝告道:"今日太尉差兩個承局來家呼喚林衝,叫將刀來府裡比看;因此,林衝同二人到節堂下。兩個承局進堂裡去了,不想太尉從外面進來,設計陷害林衝,望恩相做主!"
這時候的林衝,並不知道那判官已經被收買,還對審判抱有幻想,但後來他便知了「天下烏鴉一般黑」的道理。幸虧官府的孫定能分清好壞人,與林衝求了情。只見孫定道:"看林衝口詞,是個無罪的人。只是沒拿那兩個承局處。如今著他招認做不合腰懸利刃,誤入節堂,脊杖二十,刺配遠惡軍州。"
魯智深為人頗為仗義,知道林衝是個老實人,在發配路上或會遭人陷害。
正巧那日兩個賊廝,用開水燙傷林衝雙足,第二日又行了數裡,藉口勞累且不放心林衝,便將他綁了。拿出棍棒,告訴林衝:「今日打殺了你,切勿怪罪,只因陸謙陸虞侯奉了高太尉之命,送了金銀與我二人。上命不可違,且拿人錢財,替人消災」。
林衝哭了,給他二人說,若放了性命,自己大難不死,必有厚報。那二人不聽,在這危急關頭,花和尚來到,就要結果了他們。林衝說給自己個薄面,饒了他二人性命。
當時,那二人已有計較。
薛霸道:"我聽得大相國寺菜園廨宇裡新來了個僧人,喚做魯智深,想來必是他。回去實說,俺要在野豬林結困他,被這和尚救了,一路護送到滄州,因此下手不得。捨得還了他十兩金子,著陸謙自去尋這和尚便了。我和你只要躲得身子乾淨。"
魯智深跟著他們,行了半個多月,距離滄州只有七八十裡了,這才告辭。
林衝囑咐魯智深道:"師兄回去,泰山處可說知。防護之恩,不死當以厚報!"意思是回去和嶽父報平安,順便保護自家娘子,免受那淫棍騷擾。
臨別之際,魯智深示威,掄起禪杖,把松樹一下打斷了去。
問題來了,接下來是最為人詬病的一段:
兩個公人道:"好個莽和尚!一下打折了一株樹!"
林衝道:"這個直得甚麼;相國寺一株柳樹,連根也拔將出來。"
3.林衝為什麼這般說
很多人對林衝這句話非常不滿意,冠之以「小人」之名。那麼我們分析一下,林衝有必要這時候出賣了兄弟嗎?
事實上,林衝說這句話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保命。此時到滄州尚有七八十裡地,難保這二人不會生出另一番歹心。魯智深倒拔垂楊柳已經人盡皆知,他的言外之意是,你二人若再害我,等我兄弟得知了,你們的項上人頭不保!
退一萬步講,當初魯智深現身的時候,那二人已經猜到了是魯智深這猛人,也決定了回去後向陸謙如實稟報乃魯智深所為,這時候說與不說,都毫無意義。
再者,魯智深與林衝初次相遇時就已經吐露了,自己因為殺了人,便在廟裡當了和尚。按照《水滸傳》的邏輯,和尚犯了事可以免死。(當然,宋代歷史上並不認為,和尚犯了死罪能免死,這是二位作者的杜撰,但因為這是以水滸作為藍本,便按著水滸的邏輯說了)。
而花和尚充其量是救人,二位解差並不知道魯智深此前有過人命案。他們只是決定,向上頭稟報而已。
說句題外話,魯智深在救林衝之時喊著兄弟,後來仍舊以「教頭」相稱。實際是向二人說,自己和林衝關係非同一般,你二人要小心腦袋了。後面梁山相見,二人仍以暱稱相稱,一個叫師兄,一個喊教頭,根本沒毛病。
若林衝真的是個賣友求榮的人,何以在梁山時,受人尊崇?若林衝真的是苟且偷生之輩,他直接在老家做了順水人情,將妻子送了人,豈不是能無恥的享受高官厚祿了?
還有個可能是,林衝一時口快,說漏了嘴,畢竟諸葛亮還有失算的一天,他一個武人,難免不能實現面面俱到之處。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林衝之所以會說漏了嘴,是英雄之間的惺惺相惜,林衝是對魯智深由衷的欣賞罷了。
君不見林衝衝冠一怒,將陸謙家砸了粉碎。
君不見施耐庵用心良苦,在一步步鋪墊林衝的隱忍性子。
君不見,古代文人闡述的一絕世猛人被一步步逼上梁山的節奏。
有些人,居然曲解了那陽光萬裡的文學傾向,無盡地向陰暗面沉淪。
林衝和武松本是兩個性子的人,但在某一刻,他們都對人生失望透頂,恨不得死了乾淨。
為何如此說,歡迎關注新語說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