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兩分鐘金融將堅持了4個多月的定投的1.3萬多元進行了止盈,贖回了其中1.15萬元左右,獲得差不多5、6百元的收益,沒想到這周股指非但沒有調整,還更上一層樓,兩分鐘金融那是一個肉疼,因為起碼少賺了500元左右。更鬱悶的是,這些贖回的錢,自動回答了餘額寶,而翻開餘額寶一看,萬份收益只剩0.7元左右。
當然,慶幸在餘額寶只有1萬多,然而打開微信零錢通一看,心也是涼了半截:其對接的5隻基金中,只有1隻7日年化收益率還在3%以上,其餘4隻都跌破了3%,包括兩分鐘金融持有的那隻。要知道,自去年底到過節前,該基金的萬份收益都保持在0.8元以上,7日年化收益率也基本沒跌破過3%。
事實上,這也是目前市場資金面寬鬆的結果,尤其是春節假期已過,離季度考核也有一段時間,市場整體資金面比較寬鬆(到了3月底季末的時候,可能才會緊張,不過還要視乎央媽放水多少的結果),不止是貨幣基金,像銀行理財產品等,收益率也出現了或多或少的下降。那麼對於有理財需求的人來說,節後錢到底該往哪裡投呢?兩分鐘金融認為,參照的指標無外乎還是兩個,一是對風險的承受能力(風險跟收益通常呈正比關係);二是對流動性的要求。
假如你風險承受能力較低,比較在意本金的安全,那麼可以考慮的有貨幣基金、銀行存款、大額存單等,其中,貨幣基金目前收益率大概在3%左右,銀行存款定期就不用考慮了,因為基本都低於3%,而大額存單也只有3年期的有競爭力,年利率能達4%以上,不過門檻30萬元起。不過銀行存款中也有另類,一類是結構性存款,雖然取得較高年化收益率,要取決於掛鈎標的的表現;另一類就是一些智能存款,前幾天兩分鐘金融的文章曾有提到,有興趣的可以翻閱歷史文章。
而從流動性來說,貨幣基金單日T+0最多只能取一萬元,隔天則可以全部取出來,總體來說流動性還不錯;而大額存單3年期的,如果提前支取,能享受的利息就可能很低,銀行存款大致也是如此,不過智能存款有隨存隨取的,就是額度比較緊俏,需要靠搶。
假如你風險承受能力比較高,願意犧牲一些本金以博取較高的收益,那麼選擇性就比較多了。比如股票或期貨,不過這要求你具備一定的金融知識,而且還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時還要有止盈止損的嚴格紀律,像兩分鐘金融就無法執行止盈止損,因此被套了挺長的時間,說多了都是淚。
當然,也可以通過股票型或混合型基金,間接投資股票或期貨,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國內基金經理的水平(包括操盤或道德)似乎都不怎麼高,畢竟基金賺了虧了,照樣要收取管理費,大多數都是看天吃飯,因此基金投資,其實也要慎重。當然,還有一種特殊的被動型的基金(指數型基金),策略就是複製指數的成分股,力爭達到跟指數漲跌相近的收益率,像一般基金定投,都是選擇這種,相當于堅持追蹤指數的走勢,中長期往往有較好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