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口罩戴幾天,很可能等於沒戴

2021-01-15 金臺資訊

1月13日下午,石家莊市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稱,石家莊累計已有66名確診者參加過婚宴。在這些確診者中,不少人參加婚禮當天沒有戴口罩,也有人自稱戴了口罩。

「口罩使用時間過長,佩戴方法不對,都有可能導致防護失效。」今日,湖南省胸科醫院院感科主任黃希提醒,戴口罩,常通風,勤洗手,不聚集,保持社交距離,依然是最行之有效的防疫措施。但在落實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細節。

口罩有時效,佩戴有講究

據報導,一女子4天參加了3場婚宴,參加完第3場婚宴的次日,她被確診為新冠肺炎。多次參加婚宴,她都沒戴口罩。

「防疫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戴口罩。」黃希說,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攜帶者與健康者近距離交談時,若雙方都未佩戴口罩,傳染率高達90%;若健康者戴了口罩,而新冠病毒攜帶者未佩戴口罩,傳染率會降至30%;如果新冠病毒攜帶者一方戴了口罩,飛沫量會大大減少,傳染率降至5%;而雙方都戴了口罩,傳染率僅1.5%。

隨著疫情形勢愈加嚴峻,很多人開始佩戴口罩。是不是戴了口罩,就萬事大吉呢?黃希表示,並非如此。這輪疫情中,石家莊首例確診患者61歲的王某參加婚禮當天還是戴了口罩的,幾天後發燒就醫,隨後被確診。

「有的人一個口罩戴一天,或者好幾天,這都是錯誤的。」黃希說,口罩的防護是有時效的,隨著口罩使用的時間越長,它的防護效果也在不斷下降。如果超過了使用時限,哪怕戴著口罩也沒有任何防護效果。國務院印發的《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指出,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和醫用外科口罩均為限次使用,累計使用不超過8小時。職業暴露人員使用口罩不超過4小時,不可重複使用。

有的人為了交談或者飲食方便,將口罩拉至下頜、脖頸等位置,這也是錯誤的。黃希說,我們的下頜、脖頸暴露在外面,易受到病毒汙染,將口罩拉下來,會讓口罩內側受到汙染,再重新戴回去時,易經由口鼻感染上病毒。所以如有需要,我們可以直接捏著口罩的耳掛或者橡皮筋,將它摘下來,裝入密封袋,妥善保管。摘取過程中,手不要接觸口罩內外層,避免汙染。

廢棄的舊口罩不能隨意丟棄。「沒有正確處理廢棄口罩,很可能導致二次汙染。」黃希說,使用完口罩後,要捏著口罩內側(貼臉面)進行三次對摺,用兩側的耳掛或橡皮筋在口罩上纏繞兩到三圈,有條件的可以對它噴灑酒精或消毒水,放入垃圾袋密封,再將其丟入有害垃圾箱或專門的廢棄口罩垃圾箱。做完這一切後,記得洗手和消毒,避免被感染。

黃希強調,我們千萬不要抱有「我戴了口罩就很安全」的想法,而疏忽大意了上述細節。

共餐有風險,分餐好處多

連日來,各地疾控部門呼籲,儘量不要聚餐,私人聚會聚餐等也應在10人以內。

圍桌而食,多人共餐,是我們當下的用餐習慣。但這種親密無間的用餐習慣,卻很容易讓病毒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使同桌者交叉感染。黃希指出,使用公筷和保證家庭衛生消毒,對於防止病毒傳播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她說:「使用公筷公勺,可以大大降低病毒傳染的風險,但是更安全的方法是實行分餐制。」

分餐制,即就餐者每人一份飯菜,各自單獨享用。黃希建議,不同的家庭成員使用不同顏色的餐具,以方便區分,每個人都擁有專屬自己的碗筷。要杜絕「餐桌熱情」,不要給長輩「敬菜」,也不要給孩子夾菜,這樣可以防止病菌傳播。

有的人認為,分餐制是國外的產物。黃希說,其實在我國共餐制的歷史不過一千多年,比這更古老的傳統是分餐制。早在商朝,人們就採取分餐制,一人一份食物。在湖南省博物館,至今保存著西漢時期分餐制的食案和各式餐具。在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我們不妨重新恢復分餐制的傳統。黃希說,分餐制不僅更加衛生,還能節約糧食,均衡營養,防止兒童偏食。

黃希呼籲,春節快要來臨,儘管對親戚朋友都格外想念,但是大家也不要聚會聚餐,送給親密的人最好的禮物是健康,不走親訪友不聚餐,是對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負責。

洗手要認真,選對消毒水

在疫情嚴峻的形勢下,戴口罩、減少家庭聚會,通風、消毒,做好個人防護是每個人都必須要做的,而且還要做對。

戴口罩講究正確的戴法,洗手也講究正確的洗法。黃希介紹,要在流動水下淋溼雙手,取適量洗手液(肥皂),均勻塗抹整個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縫,然後揉搓15秒。洗手揉搓有個七字口訣,即內-外-夾-弓-大-立-腕。第一步掌心互相揉搓,然後掌心對手背交叉揉搓,掌心對掌心十指交叉揉搓,這就是「內-外-夾」;「弓」就是十指彎曲,如弓,緊扣著轉動揉搓;之後將拇指握在掌心轉動揉搓,還有指尖揉搓,最後清潔手腕。這樣才能保證手部的徹底清潔,避免病毒經由手從口鼻進行傳播。出門在外,也要備好含酒精消毒產品作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代替。

新冠病毒可以人傳人,也可以物傳人。除了對手部清潔消毒外,還要對接觸的物品消毒。黃希說,對物品消毒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劑,比如84消毒液,或者75%的酒精。但是對於不同物品的消毒,消毒水的選擇是不相同的,沒有選擇正確,也不能達到消毒的效果。

對廁所便池及周邊,可用有效氯為20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液;對地面、牆壁,或者拖布和抹布等衛生用品,可用有效氯為10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液;對家用物品和家具表面,則要用有效氯為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液擦拭;而對衣物、被褥等紡織品,可通過蒸汽或者煮沸消毒15分鐘,或者用有效氯為25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液浸泡15分鐘至30分鐘後,再清洗也可消毒。

除了這些外部防護措施,大家還可以加強鍛鍊,健康飲食,增強體質和免疫力來達到內部防護。做好內外雙重防護,預防病毒感染。黃希提醒,若出現咳嗽、流涕、發燒的症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檢查就診。(全媒體記者 朱炎皇 實習生 陳倩)

相關焦點

  • 戴口罩劇烈運動或引發猝死! 戴口罩跑步能提升心肺功能?有適合戴...
    戴口罩劇烈運動或引發猝死! 戴口罩跑步能提升心肺功能?有適合戴口罩從事的運動嗎?不是不可能!戴口罩跑步媲美高原訓練?有適合戴口罩從事的運動嗎?      15歲男生戴口罩跑步猝死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才源中學初三學生小李返校複課後,在體育課上跑步時發生猝死。「現在這個事情已經處理,說什麼都沒有用了。」5月3日晚小李的父親李建(化名)告訴記者。
  • 「戴口罩」變「帶口罩」,糊弄的是自己
    有的測溫驗碼執行不嚴格,有的落實佩戴口罩、手套等防護措施不規範,有的工作人員「帶著口罩」卻不「戴上口罩」。(1月6日《北京日報》)<br><br>  「戴口罩」變成了「帶口罩」。雖然只是一個字的不同,而意義卻天壤之別。「戴口罩」是將口罩戴在嘴上,而「帶口罩」是將口罩帶在身上。「戴口罩」能夠確保安全,「帶口罩」只是為了應付檢查。
  • 再次呼籲:出門請戴口罩! 實在不想戴,記住1米線! 唾沫能飛多遠...
    每經過一個攤位,老闆都會格外熱情地大聲叫賣。我在蔬菜區觀察了一會兒,5分鐘有二十來位顧客進出,幾乎每一位都戴著口罩,其中選擇藍色醫用外科口罩的居多,其次是帶濾口的N95口罩。只有一位60歲左右的阿姨,選擇用厚厚的圍巾擋住自己的口鼻。蔬菜攤的另一邊,攤位老闆戴口罩的情況卻不太樂觀。有近三分之一的商販沒有戴口罩。但好在商販和顧客中間隔著一塊蔬菜擺放區,交流的距離基本保持在1米。
  • 戴口罩跑步有害處嗎?上體育課需要戴N95口罩嗎
    家長提問:市面上品種繁多,兒童口罩怎麼選?  專家解答:漂亮口罩不要買,呼吸阻力是核心指標。  這個漫長假期裡,山西家長陳芸覺得自己「從來沒給孩子買對過口罩」。  「一般來說,成人口罩的通氣阻力必須小於等於49帕,兒童口罩通氣阻力必須小於等於30帕,N95的通氣阻力大約在300帕左右。廠家會在檢驗報告或者說明書中標註自己是按照什麼標準進行兒童口罩生產的,家長在選購時要注意看這個核心指標。」靳向煜說。
  • 為什麼外國人這麼忌諱戴口罩?
    先有義大利一位議員因在會議中戴口罩被群嘲質疑,最後怒摔話筒的事件,又有瑞士女議員因戴口罩被認為擾亂秩序逐出會議。海外更是出現了多起中國留學生因戴口罩而遭受襲擊的無理行徑。 這會兒,口罩在東方人眼中是價比黃金的硬通貨,為什麼到了西方就成了洪水猛獸,人人避諱呢?
  • 山東男子坐車時戴口罩露出鼻子,被司機懟上了,阿姨:不戴就下去
    山東一男子坐車時戴口罩露出鼻子,被司機懟上了,阿姨:不戴就下去時至今日,全國各有關部門都在嚴格防控疫情,眼看著春節臨近,人流也大了起來,防控難度也日復一日地加大,但卻有人忽視防控的重要性,任由疫情肆虐。
  • 戴口罩還化妝,她的臉爛了!醫生做了一個細菌實驗,結果驚人!
    眼看疫情還沒結束,我這張臉就廢了。這怎麼可以!我才20歲,還有大好青春啊!於是,我匆匆跑到了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向醫生發出SOS。「醫生醫生,救救我的臉!」我邊說,邊摘下口罩,指了指嘴邊密密麻麻的痘痘。心裡想當然地覺得,醫生看到我的大爛臉後,會心疼我安慰幾句。可沒想到!
  • 天氣炎熱,學生什麼情況下可以不戴口罩,專家回應兩不戴三戴
    在校11個小時還是走讀生,住宿的學生,戴口罩的時間就更加長。這麼長時間戴口罩,不說其他,就是耳朵都勒紅。 家長都說,孩子們戴口罩,憂心他們太熱,不戴口罩又擔心身邊的不安全因素,真的是左右為難,現在專家就這個話題,有回應,這個回應是兩不戴三戴。
  • 美國人民為什麼不願意戴口罩?
    比如,據美國媒體報導,今年5月,密西根州弗林特市一家商場保安要求顧客戴口罩,觸怒其中一人,此人的家人隨後前來與保安對峙,將其槍殺。而原因僅僅是因為一個口罩。 我們知道,在疫情暴發之初,美國政府是抱著樂觀的心態,他們認為普通民眾感染風險很低,再加上美國人本來就沒有戴口罩的習慣,政府層面自然也不會直接要求或鼓勵通過戴口罩來防疫。
  • 一戴口罩就「爛臉」?口罩臉自救指南來了!
    近日數起兒童戴口罩跑步猝死的消息傳來。我們之前的科普文章中提到不推薦孩子戴口罩劇烈運動--緊急提醒!學生千萬別戴這種口罩上體育課,希望可以引起大家重視,不再讓這種不幸的事情發生。但是除了不推薦戴口罩(特別是N95口罩)劇烈運動之外,近期還有另外一項需要大家注意的事情,那就是長期佩戴口罩引起的皮膚問題。
  • 半邊天丨疫情期間,準媽媽如何正確戴口罩?
    正確佩戴口罩是減少呼吸道傳染病傳播的有效方式,孕產婦作為特殊群體使用口罩時需要注意什麼?1、準媽媽戴口罩後會影響胎兒氧氣供應嗎?目前沒有證據證明戴口罩後會影響胎兒氧氣供應,戴口罩本身對胎兒不會產生什麼影響。疫情期間,尤其是前往醫院等人員密集型場所時,孕婦作為特殊人群,更需要做好個人防護,全程佩戴口罩。
  • 郎平領女排全體戴口罩亮相戶外,一人露出鼻子搶鏡 朱婷念稿演講
    5月1日,勞動節,一直在封閉集訓的中國女排終於在戶外公開亮相,郎平帶領著女排姑娘們在訓練局參加了升旗儀式,朱婷作為運動員代表發言,她們都戴上了口罩。郎平帶領中國女排集訓實現了完全封閉,數次婉拒央視採訪。
  • 北京日報:電視劇「戴口罩」咱就真沒招兒?
    更有甚者,片尾主題曲剛一響起,豆奶、手機乃至不孕不育的廣告貼板爭先恐後躥上螢屏,霸佔著3/4的屏幕,與主題曲渾然一體創作的片花卻成了一個細細的「相框」,成了可憐的襯底。圈內人士憤怒地將其稱為給電視劇「戴口罩」。「內容雖未變,觀感大不同,看似一模樣,個個帶刀傷。」無奈中的觀眾編出了這樣一個順口溜。
  • 「再給我照一個!」記者採訪未戴口罩女遭辱罵:臭不要臉的,等著
    #社會熱點#戴口罩這件事情放在一個月前還是只有極少部分群體會做的事,可現如今疫情當前,儘管沒有口罩大家也會瘋狂製作,就怕出門在外被當成病毒傳播者受阻攔。如今有不少地區群眾又開始出現了劇集的情況,甚至還坐在一起喝茶,這著實讓一些人放鬆了警惕,出門在外連口罩也不用戴了。
  • 正確戴口罩是預防新冠肺炎的有力手段
    科學配戴口罩,才能有效預防新冠肺炎近日疫情突然反彈,石家莊市和邢臺市部分地區出現多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讓我們必須反思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哪些行為習慣必須長期堅持。哪些措施還落實得不到位,才讓病毒有機可乘。!
  • @易縣人,出門請戴口罩!正確佩戴口罩的方法你都掌握了嗎?
    只有正確佩戴口罩才能起到防護作用只有正確佩戴口罩才能起到防護作用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面對各種雜亂無章的信息你可能也一頭霧水別著急小編幫你整理了一份「口罩指南」趕緊看看吧★ 醫用防護口罩:指符合《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標準的口罩,防護效果高於醫用外科口罩,具有阻隔血液和傳染性體液噴濺的能力。推薦:發熱門診、隔離病房醫護人員及確診患者轉移時選用。★ N95/KN95及以上標準的顆粒物防護口罩:N95是一個國際常用標準,指對顆粒物的過濾效率達到95%以上,數字越大,代表過濾能力越強。
  • 僅戴口罩防不住新冠病毒!
    僅戴口罩防不住新冠病毒!有人可能會覺得匪夷所思,為什麼天天戴口罩,怎麼還能被感染呢?世衛組織提醒:僅僅佩戴口罩不足以遏制病毒!如果佩戴口罩,你必須同時採取其他防護措施,包括勤洗手、對物體表面進行消毒等等。首先,僅戴口罩,卻沒有做到經常洗手或者用沒洗過的手摸臉的話,你仍然有被病毒傳染的風險。
  • 霍利菲爾德耳朵被泰森咬掉無法戴口罩?闢謠:能戴,做了修復手術
    伊萬德·霍利菲爾德談起了被泰森咬傷耳朵事件,原因是有人聲稱他疫情期間不能戴口罩這位前重量級拳擊手發布了一段自己戴口罩的視頻,駁斥了這一說法。 上個月,一個視頻開始網際網路流傳,顯示的是霍利菲爾德的一張經過PS處理的照片,只在一隻耳朵上戴了口罩。照片標題為「非常感謝邁克·泰森」。在1997年的比賽中,泰森聲名狼藉地咬掉了霍利菲爾德的半隻耳朵,非法舉動使他被被吊銷拳擊執照,並被處罰300萬美元,而霍利菲爾德不得不接受修復手術。
  • 日本人逛街必須戴口罩,高鼻梁大眼睛的他們,為何要遮臉?
    走在日本的街頭,大家會發現很多人逛街都會戴著口罩。一般人戴口罩要麼是為了防塵,要麼是為了保暖,要麼是為了遮醜。但是日本的環境還沒有到出門必須戴口罩的地步,至於保暖就更不可能了,因為日本人一年四季都會戴著口罩。
  • 幹部潛逃4年被抓:整日疑神疑鬼 出門必戴口罩
    幹部潛逃4年被抓:原以為出逃是解脫,沒想到如此煎熬  取保候審期間出逃國外,後又偷偷潛回國內;整日疑神疑鬼,出門必戴口罩;原本想一走了之逃脫刑罰,結果惶惶數年後再次被看押……前不久,潛逃4年多的陳丹霞被抓獲,她也成為今年以來,廣東省深圳市追回的第4名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案件在逃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