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廣告充斥螢屏
不知從何時起,電視劇的片頭曲後、片尾曲前都開始插入廣告。更有甚者,片尾主題曲剛一響起,豆奶、手機乃至不孕不育的廣告貼板爭先恐後躥上螢屏,霸佔著3/4的屏幕,與主題曲渾然一體創作的片花卻成了一個細細的「相框」,成了可憐的襯底。圈內人士憤怒地將其稱為給電視劇「戴口罩」。
「內容雖未變,觀感大不同,看似一模樣,個個帶刀傷。」無奈中的觀眾編出了這樣一個順口溜。上周末,著名導演尤小剛在「中國改革開放30年優秀電視劇歌曲推選活動」中高聲呼籲大家聯起手來抵制這一行為。
觀眾看廣告直喊眼暈
「看電視劇《李小龍傳奇》,片尾主題曲一開唱,大概有十來個廣告貼板就壓在了屏幕上。挺好聽的一首歌,毀了,乾脆閉著眼聽,也不知廣告商知不知道觀眾倒胃口。」觀眾陳雪說。
「我特喜歡看鄧超、車曉演的《艱難愛情》,可在播出時,有的電視臺給貼塊『大膏藥』,有的電視臺乾脆把片尾給『咔嚓』了,詞作者的署名根本看不到,對創作者也太不尊重了。」觀眾李鋒說。
「記得廣電總局規定一集電視劇中間只允許插播一次廣告,怎麼現在好多電視臺隔個十來分鐘就播一次,一部劇被拆解得支離破碎,考慮過觀眾的感受嗎?」觀眾張佳很氣憤。網友辛育強頗具嘲諷地在網上幽了一默:「××衛視的×××廣告是我最喜歡看的電視節目,可是每當我陶醉其中時,總是要插播一小段電視劇,嚴重影響了我流暢觀看廣告。」
擦邊球「邊走邊看」
其實廣電總局早有「不得隨意插播廣告」的規定:每天播放廣告總量不得超過節目播出總量的20%;在19時至21時的黃金時間,電視廣告總量不得超過9分鐘。在這一時間內所播放的電視劇中間不得插播廣告;在其他時間播放電視劇時,每集中間允許插播一次廣告,插播時間不得超過2分30秒。比照此條例,很多電視臺明顯「過界」了,但相應的監管在哪裡?又有幾家「置若罔聞」的電視臺受到了處罰?
比起插播廣告「超標」播出,更讓製作方不能容忍的是電視劇「戴口罩」現象,廣電總局對此沒有明文規定,相當一批電視臺就打起了「擦邊球」。某電視臺竟在網上貼出了這樣的招商告示:「主題曲是一部電視劇的靈魂,而將廣告放在正劇即將結束、主題曲播出的位置與母帶合二為一,可以讓觀眾在欣賞歌曲的同時潛移默化接受和認知企業的品牌。廣告形式:5秒,3/4屏幕……」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企業對這樣的廣告興致頗高,因為在欣賞主題曲時,廣告也同時強行灌輸給了受眾。
作品完整性誰來尊重
如何保持作品的完整性?電視劇「戴口罩」現象讓業內人士憂心忡忡。
深圳萬科影視總經理鄭凱南表示,一個作品有它的完整性,片尾、字幕、音樂、歌曲等是一集戲的組成部分,有起承轉合的作用。如此一來,觀眾觀賞的完整性幾乎完全被破壞,這有悖於藝術規律。著名導演尤小剛承認廣告對電視臺的意義,但電視臺對作品也要有起碼的尊重,他認為這種方式是「無良做法」:「你不能連招呼都不打就把你的東西按在別人的臉上,媒體要尊重智慧財產權,不要把精神產品也加上三聚氰胺。」
電視劇「戴口罩」現象最終會影響影視劇的創作,著名導演鄭曉龍認為這不是聳人聽聞。「如此發展下去,影視公司做片頭、片尾的興趣會銳減。」他舉例說,《金婚》音樂投入幾十萬元,片尾曲也得花上十萬八萬,可在一些地方臺播出時,片頭片尾竟給掐掉換成廣告了,如此精雕細刻又有什麼意義?著名製片人李波算了一筆帳:「片頭片尾的用心程度、花費的手段,甚至比剪一集戲還要多。」她現在最擔心自己的新劇《身份的證明》,片尾主題歌是張涵予唱的,歌詞是延續他塑造這個人物的心聲,在精神層面是一種升華,如果播出時又讓廣告給攪和了,簡直就是糟糕透頂。
「摘口罩」需多管齊下
讓觀眾反感、製片方氣憤的給電視劇「戴口罩」現象,究竟在法律上屬不屬於侵犯著作權呢?北京市天溢律師事務所副主任郭建凡認為,如果有歪曲、篡改,才可認定侵犯了作品著作權的完整性,而在片尾曲播放時往片花、字幕上貼廣告,法律上沒有禁止的規定。「製作方如果要想維護自己的權益,可在賣片時與電視臺約定,播放時不能添加什麼。」中國電視製片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張明智表示,製片委員會曾就此問題給一些電視臺發過律師函,但人家依然我行我素。「電視臺具有壟斷地位,製片方常常在圈內大發牢騷,但真到具體維權時,很少有人敢站出來——誰敢在籤約時進行約定限制呢?都怕得罪了電視臺,怕斷了自己的後路。」
電視臺無限制地插播廣告以及電視劇「戴口罩」現象正制約著中國電視劇產業的發展。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倪寧認為,《廣告法》對媒體播出廣告空間和時間沒有明確的規定,儘管廣電總局對廣告播出有個《辦法》,但缺少明晰化。這樣一來,一些電視臺就在重複利用時間上打主意,完善法規建設亟待提上日程。同時,還要加大監管力度,違規者就應該進行相應的處罰,才能使法規真正行之有效。從行業自律上講,電視臺在取得廣告效益的同時,不要侵犯觀眾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