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新規落地:區分公私募產品 引入投資冷靜期

2020-12-01 和訊網

《財經》記者 龔奕潔 | 文 袁滿 | 編輯

  在公開徵求意見兩個月後,9月28日,銀保監會制訂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理財新規」或《辦法》)正式落地,即日起施行。

  與徵求意見稿相比,《辦法》明確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的資產支持證券(包括ABN)屬於理財產品投資範圍;在流動性風險管理、壓力測試和信息披露等要求方面,進一步明確區分公募和私募產品,與其他同類資管產品的監管標準保持一致;此外,在私募理財產品銷售方面,引入不少於24小時的投資冷靜期要求。

  延續徵求意見稿,理財新規明確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門檻從5萬元降至1萬元;放開公募理財產品投資股市;投資非債權類資產的餘額,不得超過產品淨資產的35%或本行總資產的4%;投資單個債權人及關聯企業的非標資產餘額,不得超過本行資本淨額的10%等。過渡期依然截至2020年12月31日。

  市場關注的理財新規配套文件,包括銀行理財子公司、結構性存款等的監管政策也在按部制訂中。接近監管人士透露,《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已經有初稿,將會廣泛徵求意見,經過一定程序後,再公開徵求意見。

  未來,對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展業要求,或將更進一步放開。銀保監會負責人表示,市場機構反映的其他一些意見與建議,包括進一步降低理財產品銷售起點,將依法合規、符合條件的私募投資基金納入理財投資合作機構範圍,不強制要求個人首次購買理財產品在銀行營業網點進行面籤,允許發行分級理財產品等,擬在理財子公司業務規則中予以採納。

  區別公、私募產品要求

  作為資管新規的配套文件,理財新規提出分類管理,即區分開放式和封閉式,區分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但此前,有機構反映,在流動性管理、壓力測試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理財新規並未區別公、私募,所以相比同業而言,私募理財產品的要求更嚴格。

  對此,《辦法》在具體要求上進一步區分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要求,與其他同類資管產品的監管標準保持一致。

  《財經》記者梳理發現,第43條在徵求意見稿中表述為「開放式理財產品應當持有不低於該理財產品資產淨值5%的現金或者到期日在一年以內的國債、中央銀行票據和政策性金融債券」。正式辦法中明確為 「開放式公募理財」。而第46條提到,也僅提出「公募類理財產品至少每季度進行一次壓力測試「。

  允許公募理財產品投資股市

  理財產品能否直接投資股市,也是市場關注的重點。現行銀行理財業務監管制度,允許私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但規定公募理財產品只能投資貨幣型和債券型基金。

  新規正式稿則延續了徵求意見稿的內容:繼續允許私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在理財業務仍由銀行內設部門開展的情況下,放開公募理財產品不能投資與股票相關公募基金的限制,允許公募理財產品通過投資各類公募基金間接進入股市。

  事實上,資管新規中明確提出「資產管理產品應當在帳戶開立、產權登記、法律訴訟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權力。」此前,《財經》記者從銀保監會了解到,其已在與人民銀行、證監會等部門積極溝通協調,推動解決銀行理財產品在金融市場的開戶問題,促進同類資管產品公平競爭。

  接近銀保監會的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總的方向是實現銀行理財直接在金融市場開戶,以減少嵌套的層次,但具體的技術細節,銀保監會還在與人民銀行、證監會溝通商量。

  理財子公司或將更加放鬆

  理財新規明確適用於銀行尚未通過子公司開展理財業務的情形。而未來銀行若成立理財子公司,其展業要求應按照《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監管辦法》執行。

  銀保監會負責人表示,對市場機構反映的其他一些意見與建議,包括進一步降低理財產品銷售起點,將依法合規、符合條件的私募投資基金納入理財投資合作機構範圍,不強制要求個人首次購買理財產品在銀行營業網點進行面籤,允許發行分級理財產品等,擬在理財子公司業務規則中予以採納。

  這意味著,未來理財子公司的展業要求,相對銀行本身為主體的理財業務,將更加寬鬆,向同類資管機構看齊。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就指出,下一步,銀行通過子公司開展理財業務後,允許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或者通過其他方式間接投資股票,相關要求在《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中具體規定。

  成立獨立法人的銀行理財子公司,被認為實現銀行理財與基金等資管產品平等準入、減少嵌套的解決方法;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將理財業務與銀行的社會安全網實現風險隔離,打破剛性兌付的重要途徑。截至目前,多家股份行與頭部城商行已紛紛發布公告,將出資成立銀行理財子公司。

  明確結構性理財和QDII要求

  銀保監會還表示,正在制定結構性存款業務的監管規定。下一步,將結合本次公開徵求意見情況進行修改完善並適時發布實施,更好地區分和釐清結構性存款和理財業務監管框架,促進結構性存款業務規範發展。

  銀保監會認定非保本理財產品為真正意義上的資管產品,而保本理財產品按照是否掛鈎衍生產品,可以分為結構性理財產品和非結構性理財產品。

  延續徵求意見稿,《辦法》在附則中明確保本理財產品按照結構性存款或者其他存款進行規範管理,結構性存款的相關要求包括納入銀行表內核算,按照存款管理,相應納入存款準備金和存款保險保費的繳納範圍,相關資產應按規定計提資本和撥備等。

  公開徵求意見期間,金融機構,尤其是在華外資銀行普遍關注下一步如何規範開展代客境外理財業務(以下簡稱QDII業務)。對此,銀保監會保留了5項現行QDII業務監管規定。同時,在《辦法》附則中規定,銀行開展QDII業務應具有相關業務資格,參照《辦法》執行。

  也就是說,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的實施不對銀行現有QDII業務模式產生影響。

  銀保監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8月末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為22.32萬億元。理財資金主要投向債券、存款、貨幣市場工具等標準化資產,佔比約為70%;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投資佔比約為15%左右。

  2017年以同業、理財和表外業務等為重點,銀保監會開展了「三三四十」專項治理和綜合治理,並指導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建立理財產品信息登記系統,初步實現了理財產品的全國集中統一登記和穿透式信息報送,也為投資者提供理財產品登記編碼的驗證查詢服務。2017年以來,隨著銀保監會持續加大監管力度,銀行理財業務已在按照監管導向有序調整,總體呈現出更穩健和可持續的發展態勢。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財經雜誌。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馬金露 HF120)

相關焦點

  • 銀行理財監管辦法引入投資冷靜期
    經過兩個月的徵求意見,銀保監會日前正式下發《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下稱《辦法》)。根據《辦法》規定,公募理財可以通過公募基金投資股票。另外,新規還借鑑了國內外通行的做法,引入了不少於24小時的投資冷靜期的要求。
  • 「理財新規」強化投資者保護 私募理財產品投資者獲24小時「冷靜期...
    私募理財產品銷售引入投資冷靜期、單只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降至1萬元……中國銀保監會昨天發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銀保監會制定發布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與《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充分銜接,共同構成銀行開展理財業務需要遵循的監管要求。
  • 招行建行農行:下調部分理財產品銷售起點至1萬元
    來源:中國基金報銀行理財新規9月28日剛落地,就有銀行迫不及待降低公募理財產品的投資門檻到1萬元,其中以招商銀行、農業銀行和建設銀行等大型銀行反應最快。建設銀行:9月30日起「乾元—惠享」理財產品首次購買門檻降至1萬元9月30日,建設銀行在官網發布《中國建設銀行「乾元—惠享」開放式淨值型人民幣理財產品調整首次購買起點金額的公告》,調整該產品首次購買起點金額,即產品首次購買起點金額由 5 萬元人民幣調整為 1 萬元人民幣。上述調整於 2018 年 9 月 30 日 17:00 正式啟用。
  • 行業迎來重磅調整,私募新規生效
    私募基金行業再次迎來重磅調整。8日,證監會發布《關於加強私募投資基金監管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進一步重申和強化了私募基金行業執業的底線行為規範,形成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從業人員等主體的「十不得」禁止性要求。據悉,新規自發布之日起生效。
  • 建行工行中行等30多家銀行代銷理財產品,代銷的產品安全嗎?
    但目前,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不全是自己發行的,有一部分是由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而且,以後銀行自己發行的理財產品會越來越少,直至消失。因此,目前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有兩個部分:一是自營的產品;二是代銷理財子公司的產品。
  • 興銀理財顧衛平:理財產品遷移會給客戶靜默思考期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魏倩)11月26日,2020上證財富管理峰會暨第十一屆「金理財」評選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行。興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總裁顧衛平在圓桌論壇上表示,將母行理財產品遷移到理財子公司時,該行會給客戶靜默思考期。如果客戶不願意,也可以選擇贖回,要充分尊重客戶的選擇權。
  • 中國建設銀行 「乾元私享」(按日)開放式私人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
    -私享」(按日)開放式私人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產品專業名稱::「乾元-私享」(按日)開放式私人銀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人民幣理財產品產品類型: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內部風險評級:(三盞警示燈)適合客戶:穩健 型 、 進取型、積極進取型 私人銀行 客戶群體 , 及機構 類 客戶本金和收益幣種:人民幣產品募集期:2018 年 1
  • [快訊]9月3日在售高收益前100名銀行理財產品一覽
    銀行產品名稱幣種認購起點最高預期收益率投資期限銷售起始日銷售截止日風險評級收益類型渤海銀行渤海銀行封閉式(表現聯動)人民幣理財產品(零售私募-2020SGBX51)(全國)人民幣30萬9.80%99天2020-08-312020-09-07中風險非保本浮動渤海銀行渤海銀行封閉式(表現聯動)人民幣理財產品(零售私募-2020SGBX52)(全國)人民幣30萬8.30%99天2020-
  • 建設銀行理財產品品牌推薦
    債券型「利得盈」理財產品債券型「利得盈」產品以銀行間市場的國債、央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以及其他經監管部門許可的低風險金融資產為基礎資產,以基礎資產收益為保證,運用專業投資理財工具和風險管理方法,通過產品組合與創新,面向客戶發行的預期收益較好、信用高、風險低的人民幣理財系列產品。期限主要為一個月。產品種類:保本浮動型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
  • 理財產品排行哪個好?哪個銀行理財靠譜?
    摘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理財意識變得更強烈,手上閒散的資金不再閒置,都購買理財產品。各大銀行也不斷地推出新的理財產品,那麼理財產品排行哪個好?哪個銀行理財產品靠譜?小編帶大家來解析國有銀行理財排行?理財產品排行哪個好?
  • 渤海銀行榮獲「2018年度金牛理財銀行」獎
    來源:時代周報日前,第七屆「金牛資產管理論壇」暨2018年度「金牛理財產品」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渤海銀行憑藉其突出的產品研發、設計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榮獲「2018年度金牛理財銀行」,連續5年蟬聯「金牛獎」。
  • 恆豐銀行榮獲「2019年度金牛銀行理財產品」獎
    恆豐銀行榮獲「2019年度金牛銀行理財產品」獎 2020年09月01日 09:27    來源憑藉出色的業績表現,恆豐銀行理財產品「恆裕金理財-月月盈(淨值型)1601號」榮獲「2019年度金牛銀行理財產品」獎。
  • 「八字」不合銀行私募合作同床異夢
    從私募排排網上能查到10款「得利寶·至尊18號」系列產品,半數虧損。  資深投資界人士認為,銀行理財一向標榜「穩健」,所擅長的一直是保本產品,但上述「至尊」系列理財產品多投資於股票市場,風險較高。同時,作為投資顧問的私募沒有制約手段,也未更好地利用好利益制約機制,如充當「至尊18號」投顧的私募基金,私募公司沒有拿出真金白銀和投資者的錢捆綁在一起。
  • 銀行下班後仍可網上申購理財產品
    日前,繼「理財夜市」之後,東莞建行又正式推出了「理財早市」計劃,希望可以滿足另一種作息習慣投資者的需求。建行「理財早市」專為網銀客戶開放,早7點至9點營業,投資者可通過個人網銀購買「乾元-私享型」、「建行財富」類理財產品,實現投資理財「搶跑」。  「理財早市」產品種類豐富,短期至長期的理財產品均有銷售。
  • 「銀行理財,開放共贏」,第四屆1218理財節暨開放銀行發展論壇在京...
    如何才能藉助場景金融平臺,更快地將銀行服務融入更多地社會生活場景中,更加便捷地服務大眾,是銀行業關注的重點話題。為了更好地推動銀行理財數位化轉型,增強銀行業與場景金融平臺之間的契合度,加快零接觸財富科技的高質量發展,踐行普惠金融,12月18日,由比財數據科技集團主辦的第四屆1218理財節暨開放銀行發展論壇以「銀行理財,開放共贏」為主題在北京諾金酒店成功舉辦。
  • 資管新時代 2018年度「金牛理財產品」有哪些新變化
    新華網北京11月11日電(陳劍)第七屆「金牛資產管理論壇」暨2018年度「金牛理財產品」頒獎典禮9日在京舉行。論壇及理財產品評選由金牛理財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法律與金融監管研究基地提供學術支持,新華網財經頻道為戰略合作單位。
  • 券商財富管理轉型加速,私募"百家爭鳴"一觸即發!
    據建設銀行《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預測,中國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規模到2023年將達到243萬億元,2018-2023年年複合增速將達10.58%。在此大背景下,疊加資管新規對產品淨值化的剛性要求,今年以來業績突出、流動性充裕的私募證券基金越來越深得高淨值客戶的青睞,成為眾多券商重點發力的新戰場。
  • 三季度淨值型銀行理財排名發布 160隻產品獲5星評價
    獲評5星的8隻混合類產品包括工銀理財的如意人生Ⅳ開放淨值型B款人民幣理財產品和「全鑫權益」兩權其美系列開放淨值型理財產品2019年第1期,光大理財的陽光橙安盈1號和陽光橙優選科創,中信銀行的睿贏宏觀月盈私享版淨值型人民幣理財產品和睿贏成長季開1期淨值型理財產品,貴陽銀行的爽銀財富-混合型養老理財第1期等,招商銀行的私人銀行家業常青系列3002號理財計劃等。
  • 2018年度「金牛理財產品」頒獎典禮舉行 專家熱議資管業新生態
    論壇一圍繞「銀行理財業務的轉型與規範發展」這一主題,來自招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首席投資官範華、興業銀行資管部副總裁汪聖明、中國民生銀行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李暢、光大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酈明與青島銀行資產管理事業部總裁王茜就轉型中的困難以及與總行的協同發展進行了深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