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偃師這座千年古城,存有中州第一巨碑,因近鄰洛陽而被人忽略

2021-01-15 鄭遊紀

偃師是一座容易被遺忘的小城,說起這座城市,很多人都會一臉茫然,因為它東臨旅遊勝地登封,西接千年名城洛陽,偃師有什麼呢?或許在你跟他提起商城遺址時,他可能會含糊其辭道,那就是偃師啊!這就是偃師多麼容易被忽略。

偃師因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東徵伐紂在此築城「息偃戎師」而得名,先後有夏、商、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七個朝代在此建都。

同時這裡還是客家先民首次南遷的出發地和絲綢之路東方起點之一。偃師市有著幾千年的歷史,積累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水泉石窟

其中的水泉石窟,位於偃師市的萬安山斷崖上,開鑿於北魏初年,據說比龍門石窟還要早,整座石窟都在一個原始熔巖的洞壁上開鑿而成。整座石窟深6.5米,寬4.8米,高約12米。洞內有大小的佛龕400多座,造型各異的石佛造像1000多個。

會聖宮碑

會聖宮碑在偃師市山化鎮的鳳凰山上,是千年前北宋皇室祭掃陵墓,在此緬懷先祖功德。該碑上刻飛鶴流雲牡丹紋,帽頂盤首六條浮雕舞龍,碑額篆書「新修西京永安縣會聖宮碑銘」。碑文文字之多,為全國碑文之最,其撰文、書肘、鐵筆並稱三絕,被譽為「中州第一巨碑」。

偃師商城博物館

是中國歷史類專題博物館。佔地面積約1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100平方米,該館主體建築為一座「四阿重屋」式仿古宮殿建築群,殿堂居中,廊廡相連,青磚青瓦。古樸典雅,院內蒼松翠柏,繁花似錦,古色古香,景色宜人。

玄奘故裡

除了這些歷史文物,還有眾多的歷史名人,最有代表性的是唐朝的玄奘法師,本名陳禕,河南洛陽偃師市人。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

玄奘為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經涼州出玉門關西行五萬裡赴天竺,前後十七年,遍學了當時大小乘各種學說,並與一些學者展開辯論,名震天竺。玄奘歸來後,將他西遊親身經歷的110個國家及傳聞的28個國家的山川、物產、習俗編寫成《大唐西域記》,《西遊記》即以玄奘取經事跡為原型。

狀元武翊黃

另外還有一名連中三元的狀元——武翊黃,在中國的科舉史上,如果連續考中鄉試解元、會試會元、殿試狀元的,即屬三級連跳,均為第一名,被稱為「連中三元」,這是極其難得的,在1300多年的科舉史上也只有17人如此輝煌過。

除此之外這裡還有唐恭陵、二里頭文化遺址等等,另外的一些景區如雙龍山森林公園、佛光楊苗山景區也是不錯的旅遊景點,總之在這裡有山有水、有古寺也有名人故事,是觀光遊玩的好去處。

關注鄭遊紀,帶你領略河南的大好風光!

相關焦點

  • 中州箏曲脫胎河南戲古韻悠長
    對於南陽人來說,一提起板頭曲和鼓子曲,他們內心深處會泛起淡淡的鄉愁。而中州箏曲,就脫胎於板頭曲和鼓子曲。名列中國四大箏派之一的中州箏派,上承漢唐遺風,下接明代弦索,既有古老中原音韻的遺存,還因其脫胎於河南板頭曲和鼓子曲而具有鮮明生動的地域特色。
  • 河南這10個景點,在當地名氣很大有的還免費,外地人卻少有人知
    1、史上罕見的逾制陵寢,河南這座明代藩王陵園規制超過了朱元璋 明代藩王眾多,其中潞藩一支僅傳兩代,位於河南新鄉的潞王墳是研究明代藩王陵園制度的重要實例資料。因其建築幾乎都為石制,所以這裡又被稱為「中原石頭城」。只可惜此墓在民國時被盜掘一空。
  • 斥1.2億巨資,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邱氏總祠,就在河南
    相對於寺廟來說,河南的宗祠也不在少數,並且,鮮為人知的是河南現有世界上單姓最大的宗祠——中華(丘)邱氏總祠,位於洛陽偃師。(丘)邱姓興盛於古代的河南郡,也就是今天的洛陽偃師漢魏故城,因此,這也是邱姓在偃師建立總祠的重要原因。
  • 中國C位,憑什麼是河南?
    「箭矢」是西北近鄰——濟源市,「弓弦」是橫亙豫西的洛水,六發「箭杆」就是洛陽的六座古都遺址:洛陽偃師二里頭夏代與商代都城、周代的王城與成周城、漢魏洛陽城、隋唐洛陽城……13個王朝曾在城中虎踞龍盤。據洛陽偃師東大郊村的西晉《闢雍碑》記載,西晉最高學府「闢雍」曾接收過十多位西域「留學生」。
  • 中州大俠王天縱:洛陽起義後的王天縱
    根據當時中原形勢,中國同盟會河南支部把洛陽起義看成全省起義的重中之重,對起義準備做了周密部署,同盟會會員分片包幹,分頭下去聯絡發動:甲部由楊源懋、劉純仁、張鍅等4人負責,策動陸軍巡防營舉事;乙部由4名革命黨人負責,發動洛陽教職員工和進步學生;丙部活動於各會、社、黨派之間;丁部活動於綠林之中,動員豫西刀客攻打洛陽城,由石言、蔣峨、劉鎮華等4人具體負責。
  • 河南這一城市打造中國最大「水上古城」,既不是鄭州,也不是洛陽
    自夏商周時期,中華文明就開始不斷發展,若說古代優秀文學和思想是中華文化意識的體現,那麼「古城」則是中華文化物質的載體。一座古城不僅是當時的防禦工事,更是一座城市時間的記憶者和歷史發展的見證者。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中國未來最大水上古城「商丘古城」,也稱「歸德古城」。
  • 河南十三座縣城,被評為千年古縣,僅焦作就獨佔其三座
    截止到目前,在河南的100多個縣市中,共有13個縣市被評為"千年古縣"。其中,焦作佔了3個,駐馬店、周口、許昌各有2個,安陽、鄭州、商丘、平頂山各有1個,其中,焦作獨佔3個,是河南擁有"千年古縣"最多的市,而洛陽、南陽等市,則一個都沒有。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焦作境內的三座"千年古縣"。
  • 「天心地膽」在河南?這個中國最重要的文化符號為何一直被忽略?
    王朔有句名言在這裡很適用:咱天朝這幾千年不就是講究個對稱嘛……現在說正經的,所謂「天心地膽」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要告知天下:這裡是天地的中心,大中至正,是受命於天的第一地標,獨一份。當然遇到這種高大上的文化符號,國人自會有許多「異議」。
  • 箏鳴中州
    秦代李斯(河南上蔡人)《諫逐客書》中有「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的說法。後來,箏由秦地傳入中原,並逐漸用來演奏河南的民間音樂。東漢南陽人張衡《南都賦》中「彈箏吹笙,更為新聲」之句可知此時河南箏已經有了自己的音樂風格。    唐代李嶠詠箏詩中有「鄭音即廖亮,秦聲復悽切」的句子,說明鄭箏已發展成為具有鮮明特點、能與秦聲分庭抗禮的不同風格了。
  • 中州古調河南箏派,「以韻補聲」說法來源!
    今天,為大家帶來古箏界的傳奇「中州古調」河南箏派。河南箏派以河南南陽為中心,流傳範圍很廣。因河南地處中原,古稱中州,河南箏樂又稱中州古調。在東漢,光武帝建都洛陽,而北宋建都汴梁(即今之開封),在河南地區,而在這個地區早就流行著民間音樂「鄭衛之音」,秦箏隨著遷都流入河南,和當地民間音樂「鄭衛之音」融合發展成為後世有名的中州古調。
  • 小布播報:河南禁用一次性塑料製品 | 三門峽發現600多座古墓葬
    小布播報:河南禁用一次性塑料製品 | 三門峽發現600多座古墓葬 2020-06-05 0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南一讀就錯的20個地名,能讀對3個就了不起!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河南人居然還有不認識的地名?說出來,我第一個不服!一起來讀讀,讀不對簡直打臉了!它是開封地區興建的第一座佛塔,也是開封地區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其六角形的建築風格和豐富多彩的佛磚雕像,在國內罕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繁讀pó婆,不讀fán煩。
  • 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塔臺「中州之眼」代表河南唯一入選中國城市地標...
    剛剛,中國廣告業協會正式官宣,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塔臺巨幕媒體「中州之眼」入選中國城市地標媒體。這也是此次評選的22家中國城市地標中河南唯一入選的媒體。這是中國戶外廣告業內規格高、規模大、影響力廣的大型行業論壇。本屆論壇開展了「抗擊疫情公益廣告宣傳貢獻單位」、「城市地標廣告媒體」等認證活動。此次城市地標媒體評選共收到有效報名140餘項。最終經評審認定,僅確定了22家。河南僅有一家入選,即鄭州國際機場塔臺巨幕「中州之眼」巨幕投影畫刊廣告媒體。
  • 洛陽將新增一座森林公園【視頻】
    洛陽偃師首陽山森林公園預計3月開門迎賓,不僅能遊園,還能爬山,屆時帶著家人來這裡耍吧!  近日,洛報融媒記者走進洛陽偃師首陽山森林公園,提前為您打探公園亮點。  來到公園南門口,只見大門是一座仿漢代門闕建築,氣勢宏偉,它與周邊的巨石、銀杏、國槐、古典燈柱組成了南大門廣場景觀。  廣場兩側的停車場採用彩色透水磚和生態瀝青鋪設,栽植重陽木,可滿足360輛汽車停放。停車場周圍還栽植有竹子、銀杏、枇杷、金枝槐等苗木。
  • 北鬥七星與山西七古城
    北鬥七星山西自古就是京城護畿,境內正巧也有七座古城,它們是大同古城、朔州古城、忻州古城、晉陽古城、榆次老城、平遙古城和皇城相府。它們與北鬥七星的含義,恰好彼此印證。山西是一個具有悠久中華傳統歷史文化聚集的地區,這裡每一座古城,都是一段中國光輝的故事。
  • 河南發生一起事件,位於鄭州市中州大道,場面令人揪心!
    河南發生一起事件,位於鄭州市中州大道,場面令人揪心!接到2020年8月15日消息稱,日前。在河南省鄭州市中州大道發生一起因分心駕駛引發的車禍,現場過程非常驚險。從後車司機提供的行車記錄儀顯示,當時肇事的白車和他的車輛正一左一右沿著中州大道行駛,沒想到白車在行駛途中忽然撞上了左側護欄,車輛隨即180度旋轉,然後側翻在路中央,在此過程中,還和後車發生了碰撞,場面令人揪心。隨後,車內3名司乘人員從裡面慌慌張張地爬了出來,所幸當時她們都系了安全帶,沒有在事故中受傷。
  • 蘇州的文藝範兒都「藏」在詩裡 | 古城新韻
    蘇州    在撰寫歌詞時,《姑蘇人間》詞作者蘇展一邊看著蘇州城的地圖,一邊琢磨如何才能在短短幾百字內展現出這座古城的歷史特色。幼時書上的這句詩是蘇展對蘇州的第一印象。寫詞時,蘇展決定以寒山寺為起點用文字帶著聽眾「乘船」遊蘇州,沿運河而行,深入古城的毛細血管,探尋過去的故事。
  • 學會做一把中州派古琴
    王棟是中州派斫琴師石振中先生外孫,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斫制技藝傳承人,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髤(xiū)漆技藝傳承人,也是鄭州工程技術學院古琴製作與漆藝專業特崗教授。2018年底拿到這一項目後,他將中州派斫琴技藝重新梳理整合,設計了三個模塊,分三期共30天進行。「三個模塊完成後,學員會全面掌握斫琴技藝,能夠獨立完成一把古琴的製作。」
  • 洛陽是十三朝古都 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譽
    洛陽是十三朝古都 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譽 > 洛陽是十三朝古都 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譽 歷經千年,魅力不減 洛陽四月,牡丹怒放 雍容華貴,儀態萬方 因為一朵花,驚豔一座城市
  • 大同古城與瑤光星
    北鬥七星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七顆星組成,因北鬥七星曲折如鬥,故而得名。山西自古就是京城護畿,境內正巧也有七座古城,它們是大同古城、朔州古城、忻州古城、晉陽古城、榆次老城、平遙古城和皇城相府。它們與北鬥七星的含義,恰好彼此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