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那一刻在我們心中定格,那一瞬間的震撼和由其帶來的傷痛,將讓我們永遠銘記。
逝者安息,生者堅強。來不及流太多眼淚,我們迫切需要在震後的廢墟上重建希望。
期間,來自四面八方的援助為我們書寫著一個又一個感動,災難面前,我們一次又一次看到了人性的閃光點。
然而,在全民抗震救災的日子裡,也夾雜著些不尋常的聲音,其中就有對跨國公司的質疑:這些飽嘗中國改革開放甜頭的國際巨頭們,在中國遭遇不幸時做了什麼?對此,一些人在不完全知情時,在激情驅動下做出不理智的猜疑和舉動,「跨國公司是鐵公雞」之類的謠言四處傳播,亦真亦幻的捐贈排行榜在各大網站爭相面世。
而據商務部截至6月5日的統計數字顯示,外商投資企業、跨國公司和港澳臺企業(不含慈善機構和個人)已向災區捐款捐物價值高達36.4億元人民幣。但本應讓人熱血沸騰的義舉,換來的卻是公眾的誤解,這沒法不讓捐助者感到困惑和心寒。
同樣是賑災,別人受到敬仰,跨國公司卻為何屢遭誤解?他們究竟有何難言之隱?而以捐款數額的多少來給捐贈者的真誠度打分,這一做法又是否妥當?
2008年6月24日下午,《IT時代周刊》、傳媒領袖網、IT商業新聞網聯合中華慈善總會及北京多家主流媒體,在京舉行「面對災難,跨國公司在行動——汶川地震與企業社會責任感座談會」。
中華慈善總會副秘書長王金泉、諾基亞全球副總裁鄧元鋆、愛立信中國區副總裁趙鈞陶、摩託羅拉移動解決方案部政府與企業業務總經理王欣、聯想企業社會責任總監馬健榮、惠普公關總監沈激、IBM公關總監徐斯霖、英特爾中國企業責任關係部總監楊鍾仁、戴爾公關總監張颯英、華碩中國業務群品牌中心公關經理路宏、陶氏化工亞洲業務傳訊總監施耀華,以及宏碁商用產品事業部總監喬元華等高層悉數到場。他們中很多人在發言時,飽含淚水,說到動情處幾乎哽咽。原定三個小時的會議,最後不得不一再延長。
一個個賑災故事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英特爾,中國區總經理楊敘親自前往災區抗震救災,為災區捐出4000多萬元;諾基亞,第一時間作出反應,陸續捐出5000多萬元善款;IBM,派出最優秀的工程師前往關鍵部門保證IT系統的正常運轉;惠普,公關總監沈激剛剛從災區回來……摩託羅拉、戴爾、華碩、陶氏化工、聯想、宏碁等公司也都為賑災作出了較大貢獻。
但正如《IT時代周刊》出品人兼總編輯曹健所言,國內外企業在文化理念及社會公益活動處理方式上存在巨大差異,正是這些差異和信息不對稱,導致了公眾對跨國公司的誤解。
以下摘錄了部分企業在會議上的發言,從中可大致看出跨國公司賑災真相的輪廓。
《IT時代周刊》出品人兼總編輯曹健致辭
尊敬的中華慈善總會王副秘書長,尊敬的鄧元鋆副總裁,尊敬的趙鈞陶副總裁,各位嘉賓和媒體界的朋友們,大家好!
在會議正式開始之前,我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由《IT時代周刊》投資的IT商業新聞網,今天正式上線了。我們認為網絡媒體到了一個從簡單複製到深度解讀,從千人一面的同質化到追求獨家性的轉型時代。IT商業新聞網將秉承《IT時代周刊》的一貫辦刊理念,堅持以內容為王,堅持獨家見解,未來它將成為以新聞為核心競爭力的行業網站。
出席今天會議的有:中華慈善總會副秘書長王金泉,諾基亞全球副總裁鄧元鋆、愛立信中國區副總裁趙鈞陶、摩託羅拉移動解決方案部政府與企業業務總經理王欣、聯想企業社會責任總監馬健榮、惠普公關總監沈激、IBM公關總監徐斯霖、英特爾中國企業責任關係部總監楊鍾仁、戴爾公關總監張颯英、華碩中國業務群品牌中心公關經理路宏、陶氏化工亞洲業務傳訊經理施耀華,以及宏碁商用產品事業部總監喬元華。
我謹代表主辦方《IT時代周刊》、IT商業新聞網、傳媒領袖網感謝各位嘉賓的到來!
2008年5月12日,中國汶川8.0級的特大地震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大災見大愛,危難見真情。地震發生後,跨國公司和社會各界一起迅速行動起來,向災區提供各種援助,很多公司的總裁還親臨災區第一線考察災情,制訂救災的具體方案。
然而,由於文化的差異,工作流程的不同,信息的不對稱,儘管跨國公司在災難發生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公眾和網民依然存在很多誤解。像IBM,在災難面前,第一時間派出自己最優秀的工程師前往關鍵部門保證IT系統的正常運轉,捐出最好的伺服器和軟體;像英特爾,其中國區總經理楊敘還親自前往災區抗震救災,為災區捐獻了4000多萬元;像諾基亞,也是第一時間作出反應,陸續捐出5000多萬元善款,為災區人民重建家園立下汗馬功勞;像惠普公關總監沈激也是剛剛從災區回來,像摩託羅拉、像戴爾、像華碩、像陶氏化工,還有聯想、宏碁等都為這次救災作出重大貢獻。
本次座談會,我們請來這些有代表性的在華跨國公司,請他們來講述在賑災過程中發生的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同時也更希望參會的企業朋友們從「汶川賑災事件」出發,談談對「企業社會責任感」的理解以及方面做的一些事例。
今天前來直播的網絡媒體有:人民網、新華網、新浪、騰訊、賽迪、網易、搜狐、天極網、矽谷動力網、IT商業新聞網、傳媒領袖網、《IT時代周刊》網絡版。對他們的到來我表示衷心的感謝!
聯想企業社會責任總監馬健榮:捐款獻血,聯想衝鋒在前
自5月12日災情發生後,我第一次站在媒體面前,因為我一直在協調聯想的賑災工作。聯想作為一個源自中國的跨國企業,我在這裡說做了一些什麼,可能有太多雷同。我只想說一句話,聯想不管做任何事情,做什麼事情,都是應當的。
5月12日晚6點聽到溫總理講話,得知這是非常嚴重的一個災難,作為企業社會責任部的總監,我第一時間給公司的最高層打電話匯報。6點5分,聯想向民政部救濟救災司表示願意捐款。當晚8點,啟動聯想抗震救災指揮部。晚9點30分,決定捐贈1000萬元。
5月13日,10點鐘左右,作出另外一個決定——鼓勵員工獻血,聯想700多位員工,在聯想的平臺上,排隊積極獻血,情景讓人非常震撼。
這是我們24小時之內作出的反應。
聯想公司的總裁是美國人。他給我們在中國的總裁寫的信中,告訴我們聯想中國的員工,我們的心非常沉重,看到你們在獻血,我們非常希望獻血,我們非常希望在這關鍵的時刻和中國的兄弟姐妹們共同站在一起
聯想內部刊發了這樣一篇文章,它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這場災難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審視我們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和我們的內心深處,它迫使我們每一個人,都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取向。」我感覺很欣慰,甚至非常驕傲。因為當這場悲劇倉促而來的時候,我們在全球的聯想人,表現出來一種高度一致的價值觀,展現了一個立志成為負責任的全球企業公民所具有的精神風貌。
震後第三天,聯想內部網站成了詩的海洋。如果你們看到這些詩,都會非常感動。員工把自己的愛心,從錢、從血,然後從他們的感情上表達。我們要向災區的人民傳遞,我們的感情是跟你們在一起的。
戴爾公關總監張颯英:支援災區重建,技術先行
戴爾有個非常特殊的全球企業指揮中心,當初成立是因為美國9·11事故後,大量的客戶需要技術支持,需要幫助進行災備的管理。
戴爾有全球5大指揮中心,有一個指揮中心在廈門,廈門的指揮中心有一套完整的應急機制,基本上地震後的3點01分,全球關於地震的第一個報告已經發出來了;3點10分的時候,他們已經向全球的所有的部門,又發了一份服務簡報;4點10分的時候,已經完成了所有的技術支持請求跟蹤的報告……
在兩個小時之內,就形成了一套應急方案。這完全得益於我們當初的整個企業指揮中心。從5月13日開始,他們完全實現了7×24小時的檢測,讓整個來自災區的所有技術支持請求暢通無阻。
震後第2天,戴爾全球CEO麥可·戴爾到達中國。當時,他對這事非常關注。他說:「我們可以做什麼?除了技術支持,是不是也要考慮捐款捐物?」由於麥可的支持,當時就作出第一批捐款的決定。雖然當時大中華區的領導團隊除了留守中國市場的以外,其他人全部在紐西蘭開會。但還是馬上落實了捐款的事情。後來大量災民沒有被子、沒有衣服、沒有帳篷,他們又購買了很多被子、衣物打包運到成都,發放到災民手裡面。據統計,捐款額達到250萬元。
現在,最重要的是災後重建怎麼做?戴爾是一家技術企業,只能用技術特長回報災區,我們現在已經接到醫院、地震局的一些相應技術設備和解決方案的請求。目前,已經捐出了一部分設備給綿陽市醫院。
第二個方向是教育。現在,戴爾在北川中學捐款建的一個電腦教室和學習中心將在 6月30日正式啟動。預計以後還會建更多的學習中心。6月底,戴爾亞太區總裁、全球高級副總裁將會訪問成都。屆時可能會跟政府商定相應的災後重建的相應的一個整體的框架。
諾基亞全球副總裁鄧元鋆:我們是中國大家庭的一員,全力救災義不容辭
地震發生後,諾基亞馬上組織了一個抗震救災小組,第一時間把公司在中國的領導人聚集在一起。
這次災害,對公司員工,包括我自己在內,都非常震撼。因為我們意識到這一次災害非常嚴重。諾基亞的員工雖然是公司的員工,但同時也是中國社會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大家全力救災,義不容辭。
地震發生的第一天,我們意識到應該馬上行動起來。對內,我們首先調查了所有在四川的員工,給予幫助。對外,想到會有很多救災人員到現場搶險,在通訊方面會有很多需要,而移動、聯通有很多基站已經被毀壞。因此,我們在第一時間派出救援隊伍幫助他們進行維修,而且,還捐出300萬元購買當時最需要的物資送到災區,並託運5千部手機,讓救災人員隨時可以溝通。
災後兩三天內,我們組織了700萬元的第二批捐款,並組建了一支48人的醫療隊伍,其中包括來自美國、英國、紐西蘭等幾個國家的專家,馬上到災區救助。它是所有救災機構裡面唯一的一支得到國家批准進入災區的外國救援醫療隊伍。在那裡,他們救援了7千多人。
雖然我們捐助了5千部手機,但這顯然遠遠不夠。意識到有很多的老百姓在通訊方面需要繼續幫助時,又組織了一支流動服務車隊,派出200多人和提供100多萬元的設備,幫助他們充電、換零配件,讓他們能及時地跟家人通話。災害發生後,了解到兒童方面需要進行心理治療,又提供了一些兒童的玩具和學習用品,在兒童節當天由幾位志願者送到帳篷學校,與那裡的兒童一起過節。
到今天為止,諾基亞通過中華扶貧基金會捐贈了1600萬元現金,後來捐贈的300萬元是通過中國移動四川分公司以及聯通分公司等途徑捐獻的,捐款額總共是1900萬元。另外,諾基亞總部和中國區總部還承諾捐3500萬元的捐款,這筆捐款主要用於災區重建。
最近媒體朋友經常問諾基亞,「你們捐了5300萬元,為什麼現在才捐了1900萬元,另外的3000多萬元什麼時候捐獻出來?」其實,諾基亞進行捐贈是有步驟的。比較容易的做法是把錢交給一個慈善機構,但諾基亞一直以來的希望是通過積極的參與,把重建做得更好、更到位。我們希望在未來這段時間能積極地參與重建。
5月28日,我們重新開放了在成都的辦公大樓,給員工做輔導。我在跟員工聊天的時候,發現他們的情緒非常激動。因為在12日至28日的這段時間,大家經歷了非常震撼的時刻。很多人談到他們怎樣幫助別人,經歷帳篷生活時,都流淚了。在那時,我深深感到諾基亞員工在這次災難當中,跟災民同心,讓災民知道我們諾基亞在全力支持他們。
愛立信中國區副總裁趙鈞陶:震災面前,遵循特事特辦原則
這次地震災害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巨大災難,十分讓人痛心。愛立信公司在災後的工作是怎樣進行的?從愛立信的反應機制來看,基本上遵循了特事特辦的原則。
舉個例子,地震發生後的半小時,愛立信在成都一線的工程師立即趕往中國移動的運行維護中心。當時情況很危險,大家都向外跑,整條路上一片混亂。但他們沒有向北京請示就開始搶險。另外,愛立信中國總部的運轉效率也非常高。在5點之前,愛立信中國就成立了由大中華區總裁掛帥,包括各個主要的業務部門,各個主要大區組成的應急領導小組,組成整個大中華區的應急中心。之後,他們就向中國移動、中國聯通派出工程師維修小組,並在公司內部發出捐助的倡議。在整個過程中,愛立信捐的款物價值超過8200萬元,這是我們在中國最大一次捐助行動。
為什麼我們要採取這樣的一個行動,而且要特事特辦?第一個原因是責任心。大家知道,地震後整個網絡全部癱瘓。而移動和聯通這兩個運營商是愛立信的主要客戶。在德陽、綿陽、廣元等地,愛立信的基站佔到移動的70%以上。而在成都、德陽、廣源等災區,愛立信的基站更是佔到聯通的95%以上。在地震災害發生後,移動有65%的基站退服,聯通有70%以上的基站退服。
通訊是救災搶險的基本保證。如果通訊不通就不能保證其他救災行動的進行。中國領導,包括胡總書記、溫總理,以及相關行業的部門領導,都一再指示第一時間要保證通訊。行動來源於我們的傳統,愛立信在救災反應上,有長期的準備、長期的積累。它的災難反應行動在聯合國組織就一直得到好評,原因是我們長期以來,每天24小時、365天待命。而且,愛立信和聯合國的人道事務辦公室,國際紅十字會……都有長期合作,在第一時間對發生重大災難的地方進行救助。像東南亞海嘯、巴基斯坦的大地震、伊朗大地震、美國卡莉亞娜颶風……
愛立信這樣做還有一個原因:救助災區也是幫助我們自己,幫助我們的員工。因為我們的西區總部在成都,那裡有愛立信的研發基地、支援中心,很多員工都在那裡。公司能夠獻愛心,能夠在第一時間救助災區,使我們員工的心裡得到安慰。
在青川的救災現場,根本找不到一塊平地可以架基站。最後,基站架在青川的殯儀館裡。在那樣一個生離死別的環境下工作,對員工的感情、承受能力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但他們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而且湧現出很多感人的事跡。
有一位到前線的工程師,他的愛人前一天剛剛生完小孩。他說:我是不是要去,公司在召喚。他愛人很平靜地講,那裡更重要,你應該去。在救災中,愛立信能做到快速反應,主要來源於我們的積累,來源於愛立信長期以來的應急方案。
華碩中國業務群品牌中心公關經理路宏:災後重建三步走,幫助殘疾人正面人生
華碩一直非常關心如何回報社會。
華碩進行的災後重建工作分成三部分。首先是對教育進行支持,目前已經在進行當中;接下來是等西南客戶穩定後,給予他們一定的幫助。另外就是希望幫助更多的殘障人士。
其實,5月12日當天下午,當時一個臺灣同事說四川地震,北京的震感都這麼強,四川一定非常強烈。於是,我們立即聯繫西南西北的同事,調查他們是否健康平安。13日,中國業務總部向中華慈善總會捐贈。截至目前,華碩集團已向災區人民捐贈現金超過1700萬元。
5月19日,華碩聯合珠峰登頂英雄,發起「攜手攀珠峰,愛心鑄長城」賑災捐助活動,號召大家憑藉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珠峰精神」,一定能取得抗震救災的最後勝利。現場義拍共籌得善款166788元。全部捐獻給四川5.12地震致殘人士後援基金,目前已經用於在地震中致殘的小學生黃思雨等5名致殘學生的首筆康復費和教育費。
華碩電腦中國業務總部西南分公司地處地震災區成都。地震發生後公司高層領導第一時間前往災區,慰問公司員工,啟動急難救助機制,發放急難救助金,協助受災員工返鄉處理後事。並且為西南分公司員工增加發放一個月薪水。得知地震災區缺乏帳篷等物資,華碩西南和西北分公司馬上將計劃在活動中使用的50頂帳篷捐獻出來,支援災區的重建。
大地震深深牽動著全體華碩人的心。公司員工踴躍為災區捐款捐物。得知災區急缺醫用口罩和藥品,華碩員工就利用周末的時間四處採購,由於市區的藥房醫用口罩數量少,便輾轉幾個小時到位於郊區的醫用口罩廠商去購買;得知災區缺乏帳篷,員工小白從家裡扛來了露營用的帳篷;細心的華碩女員工們,還特別準備了幾大箱女性生活用品;身處地震災區的成都分公司員工們,得知綿竹等地還缺少藥品,員工們又緊急籌措了1萬多元,購買了藥品送到災區人民的手中。
摩託羅拉移動解決方案部政府與企業業務總經理王欣:應急通訊在抗震救災中居功至偉
汶川地震,對每個中國人,對每個在中國運營的企業都是一個考驗。現在只是取得了抗震救災的初步勝利。還有很多受傷的群眾,在醫院裡接受治療,還有很多失蹤的人員,還沒有找到他們的下落。恢復重建的路還很長,摩託羅拉將和大家一起一如既往地配合各級政府,盡到一份應盡的職責。
5月12日,地震發生大概一個小時之內,摩託羅拉公司啟動了應急響應機制。這是因為摩託羅拉公司內部有一個業務可持續委員會,它是由各部門的第一把手和制定部門的一個同事組成。每個月開一次會,通報在中國或者全球發生的突發事件。因此當中國發生重大災難的時候,它的反應速度很快。
在這次抗震救災中,應急通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摩託羅拉政府與公關安全事業部,有一個工程師叫梁瑋,父母在廣元,他在成都工作。地震發生後,他第一時間沒有與父母聯繫上,就趕緊與成都市信息辦的客戶聯繫。為什麼呢?因為成都市信息辦在2004年與摩託羅拉一起建設了一個成都市應急響應系統——TETRA數字集群通訊系統。這個數字集群通訊系統為成都市提供醫療、公安、交通、城管、120急救等服務。
地震的時候,梁瑋首先跑到了數字集群通訊的機房裡,發現機房的機器門被震掉了,UPS著火了。因為短路,整個機房裡全部是黑煙,把火熄滅後,他就趕緊搶修系統,系統很快就恢復了正常運行,確保了一些應急的部門在緊急狀態下的通訊。
應急通訊在救災中有多重要?我舉兩個例子。一個是成都科麥公司,用摩託羅拉的技術開發了一種對講機,能與衛星進行連接。地震發生後,這個公司就派工程師跟著救災部隊的直升飛機降到震中,架設了15個跟衛星接通的對講機基站,為當地的通訊建立一個很好的應急基礎。
另一個是四川威德公司,是摩託羅拉的代理商,負責公安行業。地震後,公司派人背著天線,背著柴油發電機,爬到山上,一共架設了12個警用基站,為整個主震區的公安應急通訊網絡的聯通,立下了汗馬功勞,公安部信通局為此對他們嘉獎。其實這種事情還有很多。
在應急通訊系統在災區發揮作用的時候,公司組織的捐贈活動也在同時進行。5月12日晚上7點,摩託羅拉在確認沒有員工在地震傷亡後,當即把第一批價值200萬人民幣的應急物資捐贈方案呈報美國總部審批。午夜,總部批准了中國區的救災捐贈的建議。摩託羅拉總裁兼CEO格雷·布朗致電全體員工,對地震災區表示慰問,號召大家為中國災區捐款。因此,摩託羅拉的捐款,不光是摩託羅拉中國公司捐款,而是其全球員工的捐贈。5月13日,摩託羅拉捐贈的價值60萬人民幣的200臺對講機,跟著公安部、應急指揮領導小組,一起坐飛機到達救災第一線。
摩託羅拉公司的創始人高爾文曾經有一段對企業和社會關係的形象描述。他說,企業好比是一條魚,市場就是一池水。有的人想如何把魚養得又大又肥又好,但我們想的卻是把水先做大,讓這個水裡面充滿氧氣和養分。
這才是一個良好企業公民意識的體現。
IBM公關總監徐斯霖:IBM低調有原因 不準利用天災做形象宣傳
IBM在過去一段時間裡很低調。但實際上, IBM公司做了很多的工作。為什麼?是因為IBM總部有這樣一個規定,公司不可以在任何天災人禍的時候,利用這樣一個時機去做公司的公關,或者去做公司的形象宣傳。
所以地震發生後的兩個星期裡,雖然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在媒體上沒有任何聲音,我們的員工也覺得很難理解。後來,我們和總部進行溝通後得到一個特批,可以把IBM在地震中做的事情和媒體做一次交流。我想謝謝曹總和《IT時代周刊》給我們這樣一個機會完整地向大家做個匯報。
地震之後,IBM公司馬上啟動了CMT機制——危機應急管理機制。大中華區首席執行總裁錢大群馬上開會,布置救災工作。其中的重點是保證IBM的員工和家屬在災區的安全,並為我們的客戶提供一個持續有效的災後支持。要發揮IBM技術的專長,能夠成為政府和我們的客戶在救災當中最好的支持夥伴。我們根據救災單位的一些緊急需求,以及他們對技術和設備上的一些具體要求,給他們提供幫助。
IBM有多年的賑災經驗,把自己在一些重大的災難當中使用過的經驗和系統拿出來,幫助這次抗震救災工作。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IBM認為救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一開始的時候,救援行動非常重要,並且還包括未來重建的過程,都需要公司全力以赴地參加。所以地震後,IBM第一時間和成都、南寧、重慶、昆明這些受地震影響比較嚴重的地區的分公司取得聯繫,確保了我們員工家屬的生命安全的同時,也和客戶取得聯繫,提供支持和幫助。
除此之外,IBM把在過去在很多災難當中使用的賑災管理系統拿出來,希望能為抗震救災提供一個更有價值的支持。5月20日,我們向國家減災中心,民政部慈善信息中心,以及成都市政府,無償提供了三套賑災所需要的大型賑災管理系統相關的設備、配套定製的各種服務和軟體。而這套賑災系統在2005年發生的東南亞海嘯,2006年發生的菲律賓南來特島泥石流,以及美國的颶風災害中,都發揮了巨大作用。應該說,在這種重大的救援過程當中,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怎樣保證物資非常有效地分配,失蹤的人員能夠有很好的登記、管理等,不是一兩句話能夠簡單地解決的,需要一套很複雜的系統。
成都市公安局人口數據中心,就受到了很大的損害。怎樣讓政府部門馬上了解人員失蹤的情況分配物資、調配相應的資源、協助和管理我們志願者等等,都需要一個很大的系統才能解決。
到目前為止,IBM公司通過審批的捐款已經超過1280萬人民幣,其中包括技術、設備和服務。截止到6月10日,日本、韓國、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的IBM的員工,一共捐款89萬美金;中國大陸地區的員工捐款338.9萬元。
前兩天,IBM發布了全球CEO的調查報告,大部分的CEO都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是非常值得重視的。他們認為,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時候,真誠非常重要。不僅僅是抗災。
陶氏化工亞洲業務傳訊總監施耀華:利用公司資源,讓災區人民吃好住好
汶川地震牽動著每個公民的心,牽動著每個中國人民的心,也牽動著我們整個陶氏化工的心。
陶氏化工一直注重企業社會公民的工作。我們不僅要做一個社會的企業公民,更希望做一個中國的企業社會公民。企業的社會責任體現在我們的企業文化,體現在對優質產品的承諾,也體現在我們對客戶的一個優質服務,體現在我們對社區、對環境、對整個社會所作出的貢獻。
在這次賑災過程當中,陶氏全體員工對汶川地震給予了高度關注。在5月12日地震發生的當天,全球總裁緊急召開管理層的高層會議,第二天就宣布我們捐贈200萬人民幣給中國紅十字會協會。在之後的時間裡,員工自發進行了捐款。在短短的一個星期裡,大中華區就籌集到245萬元善款。之後,我們又通過各種其他的形式進行捐助,並在第一時間把大批的舒泰龍隔熱保溫板送到受災比較嚴重的青川災區。
災情發生之後,清潔的飲用水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在第一時間啟動了捐贈計劃,並派出10個技術人員飛往災區進行安裝工作。 現在,價值200萬元的淨水處理設備,已經在綿陽縣24小時運作,它每天可以產生40噸的淨水,然後可以供6千多人飲用。
我們還有一個陶氏化學公司基金會,將捐贈300萬元,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合作,在四川援建5所學校,並進一步加強陶氏先前援建的希望工程學校的抗震性能。
我想用我們亞太區兼大中華區總裁麥健明的一段話,結束我的發言。在這場巨大的自然災害前,我們看到了前所未有的中國力量。中國人民同心協力,一起面對逆境的能力和勇氣讓全世界深深敬佩,政府、救援部隊、志願者以及受災群眾,所有人都用實際行動在歷史的畫卷上書寫著堅毅、信念和關愛,陶氏祝願災區人民早日重建美好家園,作為中國的企業公民,我們也盡己所能為災區重建貢獻力量。
英特爾中國企業責任關係部總監楊鍾仁:支援災區重建,董事長親自上陣
地震災害發生之後的24小時是對倖存者施救最最「黃金」的時間,延誤救援時間越長,倖存者生存希望就越小。因此,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迅速反應,調動一切社會資源,挽回更多寶貴的生命。突如其來的災難,不僅考驗著國家的緊急反應機制,也考驗著每個人、每個企業的決策和緊急反應速度。
在地震發生之後數小時,決策迅速的企業就開始了捐贈。在權威媒體提供的首批企業捐贈(24小時之內)名單中,英特爾公司排在跨國IT公司第一位。在12日15時地震消息在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正式發布之後,英特爾中國公司就作出捐贈善款的決定,並與英特爾美國總部進行協調。僅僅數個小時,美國總部英特爾基金會就決定援助中國地震災區,確認了英特爾中國的決定,第一批向中國紅十字會捐款30萬美元(折合210萬元人民幣),用於緊急救援物資採購及受災民眾安置。那時,是5月13日凌晨1點20分,距離地震發生僅僅11個小時。
面對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我們的反應為什麼能夠如此快速?因為我們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已建立了一個系統,這個系統既能保證我們能夠快速而積極地行動起來,又能保證我們的每個行動不是急功近利的,是符合我們長期價值和一貫目標的。這種自動與自覺源於知行合一,我們對企業責任的想法與做法已經融入到我們公司的運營架構之中,就像英特爾核心運營的業務一樣。
汶川大地震,把英特爾員工的心全部系在了一起。不僅僅是中國員工的響應,還有全球員工的響應。截止到目前,英特爾捐款的數目達到4800萬元。
作為一個IT公司,最重要的不僅僅在錢上面,關鍵是怎麼樣利用我們科技的優勢、公司的資源為抗震救災作更多的努力。6月23日,公司董事會主席貝瑞特親自來到四川彭州,察看災情。在成都,一些志願者團隊把抗震救災中員工自動為社區服務的片斷,做成了一個非常感人的video,看完後,大家都哭了。員工覺得英特爾公司在這方面,做得很好。
(責任編輯:ro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