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心武:《紅樓夢》一直有研究的價值

2020-11-24 騰訊網

近日,由新華先鋒主辦的《劉心武妙品紅樓夢》新書發布會在頤堤港西西弗書店隆重舉行,許多紅迷朋友慕名前來。年近八十的劉心武精神矍鑠,聊起《紅樓夢》來熱情不減,妙語頻出。

此次出版的《劉心武妙品紅樓夢》是劉心武研究《紅樓夢》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全、精、新是本書的特點。「我對以往論述作以修訂,將以往文稿中的疏忽、瑕疵加以改正。一個人的研究是不斷遞進的過程,難免會有自我重複,這次就刪去了一些重複的內容,做到了『精』。」劉心武說。

新書發布會主題為「《紅樓夢》的女性群像」,談到《紅樓夢》中對女性的書寫,劉心武稱曹雪芹思想非常先進,能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正面書寫女性,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有人說這有什麼新鮮的?真是太新鮮了!上個世紀後半葉,女權主義才在西方崛起,卻沒想到在中國封建統治最頂峰的乾隆朝,曹雪芹就有了這種觀點,而且旗幟鮮明地提出來,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兒是水做的骨肉。後來通過一個小丫頭之口,更細化了這一觀點……所以曹雪芹不僅是一個女權主義最早的提出者,他對女性與社會、與男性的互動關係也有非常透徹的說明。」

當主持人問及新紅學發展了百餘年,接下來還有哪些內容值得挖掘時,劉心武說:「人性是永遠都捉摸不透的,《紅樓夢》是一部寫人性的大作,所以一直有研究的價值。它不像自然科學,自然科學有定律,文學不可以這樣,文學是永無止境的,《紅樓夢》研究是永無止境的。」(張知依)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北京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劉世德:《紅樓夢甲戌本研究》後記
    》、《紅樓夢舒本研究》、《紅樓夢皙本研究》以及本書(《紅樓夢甲戌本研究》)列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老年學者文庫」;《三國與紅樓論集》列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專題文集」[6]。其中的《紅樓夢眉本研究》、《紅樓夢舒本研究》、《紅樓夢皙本研究》、《紅樓夢甲戌本研究》則組成了一個「紅樓夢脂本研究專著系列」。
  • 《石頭記》又稱《紅樓夢》,紅學的意義何在?紅學早已有人研究
    一部《石頭記》又稱《紅樓夢》,為何引起後世之人津津樂道,潛心專研,而「紅學」是如何產生的?其背後的意義何在?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第一,紅學早已有人研究晚清,有一個書生叫朱昌鼎。某日,他在屋子裡坐著看書,恰巧來了一個朋友。朋友一看他正在看書,一副專研學問的樣子,就好奇問道。「老兄,你專研什麼學問啊?
  • 紅樓夢裡的文學和愛情
    紅樓夢,要說熟呢也熟,讀過六七遍,87版、越劇版的電視劇都看過;要說陌生呢也陌生,天資愚鈍,讀不出個所以然來。然而,我從裡面讀出的文學概念和愛情觀與旁人不同,有興趣的朋友,請聽我說。先說開始接觸吧,05年的某一天,我突然覺得眼前好多事情都失去了意義,往前無路可進,往後我絕不願意像某些蠢貨那樣上課時間看網絡小說,下課時間瞎扯淡!
  • 劉心武夢中得句,說沒見前人寫過,連黃庭堅的名句都敢搶
    古代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如果只有一個詩人這樣說,那可能是在故弄玄虛,但很多詩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就說明這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了。這聽起來有點玄乎,但也是可以解釋的,我們不是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嗎?我其實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有一段時間天天看書,還想寫點什麼,睡覺時腦子裡就總是莫名其妙地蹦出來一些零零碎碎的句子。說到夢中得句,劉心武在這方面還鬧過一個大笑話。
  • 前世今生:《紅樓夢》在流傳的過程當中曾經有過很多個名字
    研究《紅樓夢》的版本,我們的心得不僅僅在於版本的本身,我們可以了解到中國的古典文明在發展的過程,是在如何艱難曲折的情況下流傳至今的。  《紅樓夢》如同一個巨大的文化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營養,這也是它之所以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對《紅樓夢》的研究,除了曹學,版本學以外還有哪些紅學分支?對於眾多的紅學流派紛爭,我們又應該如何對待?
  • 易中天說:「《紅樓夢》是中國文學史上的最後一首詩」
    《紅樓夢》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以極其豐富的內涵代表了中國古典文學的最高成就。文史大家、新中國紅學研究的第一人周汝昌先生在他的《紅樓夢新證》引論中開篇即寫道:曹雪芹是中國第一流現實主義的小說家之一,《紅樓夢》是世界偉大文學作品行列中的一部非凡作品。
  • 高淮生:為了永遠的紀念—《王佩璋與紅樓夢:一代才女研紅遺珍》
    《王佩璋與紅樓夢》一書「代序」第二段談及作者對王佩璋的印象,由此可見作者編著這部書的動機一直潛藏著:筆者很早就知道王女士的大名。一九六零年左右,曾在臺北的東方書店買到一本香港友聯出版社一九五五年出版的趙聰所著《俞平伯與<紅樓夢>事件》小冊,談大陸一九五四年的文藝整風運動,其中有一節為「王佩璋抨擊新版紅樓夢」。但當時對《紅樓夢》的研究了解很少,該文也只說她當時剛從北大畢業,是俞平伯的助手,從事校勘《紅樓夢》的工作,曾指出新版《紅樓夢》有許多錯誤。如此而已。
  • 關於癸酉本紅樓夢我們還能說些什麼?
    看到好多人還在研究石頭記的作者和成書年代,那我就來說幾句吧。石頭記這一底稿必定成書於明朝,但是經過多人的潤色。「曹雪芹」很可能是最後一個也是最出色的潤色者。首先,正文第一回的,甲戌眉批(甲辰夾批)寫到:【寫出南直召禍之實病】。
  • 在王國維先生看來,《紅樓夢》中,最後真正解脫的只有三個人!
    王曉清先生在《學者的師承與家派》一書中就說過:「以王國維為學術宗主的專門之學,構成了20世紀中國史學研究的半壁江山。」因為王國維先生的《〈紅樓夢〉評論》是至今被奉為經典的名作,所以很早我就細細地拜讀過了,但對王國維的了解也僅限於他對「紅學」的研究。前段時間在圖書館無意間翻到了王國維的《靜安文集》,讀罷我感慨頗多!
  • 87《紅樓夢》拍寶黛讀西廂,歐陽奮強一直沒感覺,導演用一招搞定
    提起87版《紅樓夢》,相信每一位觀眾都嘆為觀止。這部電視劇是我國電視史上的一部絕妙篇章,經典絕倫,地位無可撼動。當年,王扶林導演拍這部劇,前後用了五年的時間,先是籌備劇組,接著選擇演員,然後對演員進行培訓,定角,最後拍攝完成。
  • 紅樓夢:賈寶玉的愛物觀是什麼樣的?
    紅樓夢:賈寶玉的愛物觀是什麼樣的?在《紅樓夢》中,賈寶玉無疑是個中心人物,有很多事情、觀點都是通過他來表達。我們都知道賈寶玉是一個非常「愛人」之人,那他對於「物」是持著怎樣的觀點的呢?世界萬物,原本就沒有有用沒用的說法,更沒有價值與使用價值的道理。只因為你覺得這件事情對你有用,能給你帶來價值,你選擇了它,這才有了有用沒用的區別,和用處大小的比較。在這裡面人才是核心,是一切的主宰,一切事物都只能是藉助人才能發揮出它的價值,這就是「借人所用」的真實意義。既然萬物都是「借人所用」,那麼人就有了完全的決定權,人想怎麼使用它,它就有了怎麼樣的價值。
  • 紅樓夢導讀,開篇作,聊聊可讀性
    19年左右有次在書攤,正值新華搞活動,再加上正在從事教育類創業項目,與書緊密,平時雞湯灌的飽,掃了一圈,膩歪的很。出門瞥見收銀桌上擺著紅皮子紅樓夢,想著四大名著之首紅學等字眼,付款閒在公司一年有餘,20年項目轉讓後,閒賦在家苦悶之餘,順手抄起了那本紅皮紅樓夢,一朝入夢。
  • 從《紅樓夢》裡的環境描寫,看曹雪芹如何展現人物性格
    奇思妙想、筆下生花的曹公更是毫無例外,在傳世巨著《紅樓夢》中,他更是利用大量的天上的、人間的,室內的、室外的,自然的、鋪設的,遠觀的、近摹的等等環境描寫,達到了交代背景、刻畫人物、烘託氣氛、推動情節的種種妙用。一是空靈的太虛幻境。對於幻境的描寫是在第五回中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
  • 苗懷明整理:近年新出四大名著研究論著一覽
    該書具有內容豐富、資料紮實、富於創見、文風嚴謹的突出特點,是沈先生數十年潛心研究《三國》的學術成果集中展示,代表了當代三國研究的前沿水平,不僅對專業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而且對於面向大眾普及三國知識、弘揚三國文化也具有重要價值。
  • 《紅樓夢》中那些千奇百怪的夢隱藏著哪些人的宿命?
    曹老夫子「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給我們留下一部並不完整的《紅樓夢》,給「夢」塗抹上一份神秘的色彩。《紅樓夢》自問世以來就喚起讀者種種情緒記憶,更給世人留下一個個謎團, 那少男少女朦朧、純真的愛情,依稀就是夢中的自己。著名紅學家俞平伯先生更是感慨地說:「《紅樓夢》這書在中國文壇上是一個『夢魘』,你越研究便越糊塗」,書中包容量與涵蓋面廣闊,可稱「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 從紅樓夢看古代錢幣換算,林黛玉一個月到底有多少零花錢?
    私鑄的銅錢質量當然不如官鑄的,常常會偷工減料,這種貨幣流入市場,沒人願意收,價值當然也低於官鑄的貨幣。即使是官鑄銅錢,也有偷工減料的現象。康熙初年的官鑄銅錢每枚重一錢四分,後來鑄的銅錢漸漸減為一錢。再後來鑄的銅錢每枚只有七分,用料僅有原來的一半。這樣的銅錢放在一起,價值當然不可能劃等號。
  • 《紅樓夢》為什麼叫「紅樓夢」,「紅樓」究竟什麼意思?
    《紅樓夢》有很多名字,《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鑑》《紅樓夢》和《金陵十二釵》。這些名字其實是循序漸進,代表不同時期的演變,甚至是混淆視聽。現行版本基本有兩個,通行本一百二十回《紅樓夢》,八十回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第一回)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
  • 1987年的那場《紅樓夢》,究竟改變了多少演員的人生!
    80年代初期,中國的電視劇產業剛剛起步,從國外考察歸來的王扶林, 提議將古典名著《紅樓夢》以電視劇的形式搬上熒幕。他的想法得到了中央電視臺和紅學界的支持。1981年11月,中央電視臺召開了關於《紅樓夢》拍攝成電視劇的專題會議,開始研究改編問題。87版《紅樓夢》就此開始走向實質性籌備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