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早晨,沉睡的萬物被薄霧包裹著,蓄勢等待一個被喚醒的機會,窗外的寒風不留情面地帶走了樹梢僅存的幾片樹葉。
從南城上高速,風呼嘯著一路上與兩邊的群山並排著狂奔而去。2020年12月11日上午10時許,在渠縣供水排水總公司總經理辦公室,記者見到張東林正在伏案工作。
21年的供水排水工作,讓他始終秉承著「水進萬家、人人滿意」的經營目標和「誠、簡、準、嚴、優、保、快」的七字服務理念。多年來,他致力於供排水事業,並孜孜不倦地執著追求,為渠縣供排水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同時也為滿足渠縣工農業生產用水和人民群眾生活用水盡了一份綿薄之力。
49歲的張東林現任渠縣供水排水總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是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系達州市第二、三、四屆人大代表。曾多次榮獲省、市、縣有關部門授予的「優秀共產黨員」「勞動安全生產標兵」「先進工作者」「9.3抗洪搶險先進個人」「四川好人」等殊譽。
01
修路安燈 村民的心敞亮了
廟寨村隸屬渠縣湧興鎮,地處渠縣湧興鎮西南部,幅員面積1.6平方公裡,距縣城50公裡。全村有建卡貧困戶81戶263人,貧困發生率18.2%,屬省定貧困村。「一片貧瘠的土地上,收穫著微薄的希望」,是對廟寨這個貧困村過去的真實寫照。但自從由渠縣供水排水總公司張東林帶領的幫扶隊伍來了後,這些年來公司共投入幫扶資金80餘萬元,切實為民辦實事、辦好事,幫扶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村裡近幾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為了更好地加強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推進加快發展。張東林多次深入廟寨村實地調研,回來後連夜召開黨委會研究,制定出了一條切合湧興鎮廟寨村實際的「黨建+精準扶貧」新模式。「白天幫扶、晚上工作」是對張東林的真實寫照。
「剛進廟寨村時,看到村子貧窮落後的面貌,心都碎了。」他深知「要致富必先修路」,於是他開始四處奔波,到處籌錢,經過他多方努力向上爭取,整合了涉農資金900萬元,對7公裡村主公路和4個社8公裡的入戶公路進行硬化和加寬,解決了村民出行困難的問題。
走在鄉間的水泥路上心情愉悅,但一到晚上到處漆黑一片,村民休閒或健身娛樂根本不可能,要是哪家有個急事,趕路就更難了。張東林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召集公司與村兩委幹部研究,共商解決辦法:公司出資3萬元為村道兩側安裝上了21盞經濟又實用的太陽能路燈。這樣不僅為村民的夜間出行和業餘文化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而且為村裡省去了後續的電費和維修等一大筆開支。有了太陽能路燈,鄉間的夜晚明亮了,村小的大操場上音樂響起來了,跳舞的大爺大媽們來了,大家的心也敞亮了。
在幫扶中,張東林時常在思考如何才能有效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經過考察調研,他探索出了符合廟寨村發展的「黨支部+農民合作社+貧困戶」集體經濟模式。由公司出資7萬元修建了250平方米的養雞場,發展林下土雞生態養殖,做到保底分紅6%的利益連接機制,讓貧困戶和村集體雙雙獲益。2016年不僅20戶入股貧困戶實現了戶增收500—800元的收入分紅,而且村上集體經濟破天荒地實現了3萬元的收入。村支部書記王大軍喜笑顏開地說:「集體經濟發展了,這下我們為老百姓辦事,底氣更足了。」
02
露天會議 村民送上煮雞蛋
2017年1月20日,恰逢「大寒」,刺骨的寒風撲面而來。張東林帶領公司黨委一班人與廟寨村兩委幹部正在村會議室商討制定2017年度脫貧攻堅工作計劃,如火如荼的會議突遇停電,會場就搬到了村委會辦公室旁邊的露天水泥桌球臺上。會上,大家踴躍發言、獻計獻策,午飯時間悄然而過。張東林見大家依然熱情高漲,便安排人給在座每位泡來方便麵,讓大家吃完又繼續開會。附近的村民見狀,深受感動,趕緊從家裡煮了滿滿的一碗雞蛋,端到了臺上。
而這次召開的會議,加快了廟寨村產業創新發展。一是經過公司駐村幹部多次與渠縣家樂福藤椒種植有限公司對接,籤訂了土地流轉合同,將村上400餘畝荒山荒坡以每畝70—80元的價格流轉用於藤椒種植,村民在該公司務工(翻地、種植、施肥、除草等)得到了極大的回報,為整村脫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是公司駐村幹部與龍頭企業——四川省宕府王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對接,籤訂了產業扶貧合作協議書,採取「龍頭企業+基地+貧困戶」「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發展產業,種植紅糧50畝、洋姜10畝。公司紅糧以每市斤不低於2元、洋姜不低於0.5元的價格實行保底收購,保障貧困戶利益。三是多措並舉大力發展種殖業,張東林為村民資助了春耕農藥、化肥,讓村民種植優質水稻,實現每畝1000元的保底增收,極大地調動了貧困群眾的積極性和脫貧致富的信心。
03
送溫暖 獻愛心
為讓廟寨村村民過上一個祥和、幸福的春節,從2017年春節起,連續3年,張東林都要帶領公司一班人,到村開展春節慰問活動。為全村村民送上節日慰問品,讓他們切身感受黨的溫暖,切實增強了村民的幸福感。
2018年10月,他為村兩委送去了價值3萬餘元的文體用品,豐富了村文化室的文體設備。投入幫扶資金7萬餘元,對廟寨村新建村辦公樓進行裝修,以便更好地為廣大村民服好務。由於幫扶工作突出,張東林榮獲渠縣「2018年度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個人奉獻獎」光榮稱號。
在張東林的大力幫扶和多方協作努力下,2018年11月6日,廟寨村順利通過驗收,達到貧困村退出條件,於2018年12月10日經達州市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貧困村序列。
「雖然你是公司老總,可是你每天工作忙碌,掙錢也很辛苦,卻不忘幫助別人,你的行為作風值得我學習,我沒有什麼可以報答,只有好好學習,用最好的成績來報答和感謝你。」這是張東林資助的貧困學生之一李碧蓮寫給他的感謝信裡面的內容。張東林一直好好地保存著這封用作業本寫的信件,他說,本身這孩子就非常懂事,當收到這封信讀完後,一股暖流湧上心頭,他希望孩子努力學習,希望她成長成才。
從2000年開始,張東林就一直在資助貧困學生,除了資助李碧蓮之外,張東林還資助了李明強從高一到研究生畢業,資助伍澤東從高一到博士後......
04
加強基層黨建 引領脫貧奔康
張東林多次到廟寨村,把中央、省、市、縣黨代會精神為村裡全體黨員幹部進行了通俗易懂的講解,為廣大農民兄弟打贏脫貧奔康攻堅戰指明了方向。
根據縣委組織部《關於集中整治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工作方案》要求,2019年10月13—14日,他帶領公司20名業務骨幹組成排查工作組,用好走訪紀實表、民主測評表、滿意度測評表3張表格,全覆蓋到廟寨村入戶走訪、真排實查。共走訪調研了232戶(其中走訪的有153戶、電話訪的79戶),不滿意的有12戶。走訪調研的戶數中,對村兩委幹部滿意率為94.8%。
他還指導村兩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脫貧攻堅上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省、市、縣精神,紮實開展了「三會一課」「班子測評」「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紀檢院壩行」等工作。利用村陣地建設高地,村兩委與渠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聯結組建電子商務網上平臺,將廟寨村的特色農副產品及初加工產品等進行網上銷售,紮實推進精準脫貧攻堅工作,在促進村經濟發展、基層黨組織建設、村文化建設方面有了新的提高,並取得了明顯成效。
05
細數家珍 笑開顏
「張總真好,我的眼睛復明雖沒希望了,但大家致富有盼頭了,對生活也更有信心了。」這是1社雙目失明的王萬紅逢人便講的一句話。
在張東林了解到王萬紅家的情況後,他就主動接過了幫扶的擔子,他常說「領導首先要挑最重的擔子」。張東林經常到王萬紅家了解情況,研究發家致富門路,詳細地給他講解國家的扶貧政策,鼓勵他家入股村養雞合作社,在張東林的大力幫扶下,王萬紅家2015年成功脫貧。
張東林同時還派工作人員陪同王萬紅,不但在渠縣醫院做了全面體檢,還兩次到成都華西醫院做眼科專項檢查,看看有無復明希望。
「村25戶100人搬進了易地搬遷新房,78戶危房實施了改造,維修竣工了14口堰塘、106口水井、5口蓄水池,500畝藤椒產業今年又是大豐收,80餘畝柑橘產業即將掛果……」廟寨村黨支部書記王大軍如數家珍似的,一件件數著村裡這幾年的變化。
他充滿信心地說道:「這些年來供排水公司共投入幫扶資金80餘萬餘元,切實為民辦實事、辦好事,幫扶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我們村貧困人口從261人下降到0人,貧困人口減少100%,貧困發生率從18.2%下降到0%。農民人均純收入從4530元增加至8700元,人均增長近50%。為2020年全縣高質量脫貧接受國家驗收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
06
修建利民工程 碩果纍纍
近年來,公司在張東林的帶領下,緊緊圍繞「重黨建、正風氣、抓安全、謀發展、強保障、增效益」的經營管理策略,在渠縣縣委、縣政的堅強領導下,以黨建為引領,扛起主責抓好主業,在供水保障、項目建設、脫貧攻堅三大主戰場取得了豐碩成果。公司經濟指標逐年增長,效益不斷攀升:年供水量達到1400萬噸(2014年780萬噸),產值突破7000萬元(2014年2800萬元),上繳稅金400萬元(2014年180萬元),較五年前分別增長44%、60%和55%。一戶一表工作順利推進,年戶表安裝達10000戶。供水保障能力顯著提高,從五年前的3.5萬噸/日提高到8.5萬噸/日,供水覆蓋面進一步擴大,供水保障率顯著提升。精神文明建設上新臺階,先後獲得省級「最佳文明單位」和市級誠信守法示範(國有)企業等光榮稱號。服務軟硬體得到加強和完善,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據悉,公司先後建成了東城水廠、八濛山取水泵站、臨巴新水廠、南城加壓泵站;改造城區老舊供水管道,「三供一業」改造移交順利實施,北城水廠已建成投產。這些項目的建成,將進一步改善源水水質,提升供水規模,擴大供水覆蓋面,切實提高城市供水的優質率、有效性和可靠性,極大地滿足了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對基礎保障能力的需求。
07
強化安全生產 保障優質供水
為確保安全生產,公司嚴格執行標準化管理,逐步建成和升級了全覆蓋監控系統和一鍵報警系統,投入上百萬元用於安防設施建設以及人員培訓,2018年達到安全生產標準化三級企業。
2017年,張東林組織成立了取水口水源保護巡查隊,並建立相應的巡查制度,建立常態化的巡查機制,確保了渠城和臨巴鎮飲用水水源地的環境安全。
除此之外,公司還逐步增添了水質化驗設施、設備,加強專業人員培訓,改善水質檢測環境。化驗自檢指標從五年前的15項增加到36項,進一步提高了水質檢測能力和水平,保障了水質的優良率和安全性。
08
不斷創新發展 提升服務質量
深化行業管理,改善供水服務軟環境。在隊伍素質、工作作風、服務效能、服務方式等方面下真功夫,成立了「水電氣」聯合收費大廳,組建搶修突擊隊,人大議案、政協提案和用戶投訴辦結率100%,強化熱線電話管理,做好「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落實首問負責制,開通銀行代收費業務和微信、支付寶收費方式,幸福指數不斷提高。公司黨委一心為職工謀福利,增強企業凝聚力、向心力和員工工作積極性,從2014年8月起,為職工恢復了住房公積金。
公司在張東林的帶領下管理日臻完善,先後建成和正在建設OA辦公系統和雲平臺營銷管理系統,促進各項工作規範化、制度化和科學化,逐步建立起了現代化企業管理平臺,向智能化、網絡化、數據化管理邁進。
「我們的目標是做到『水進萬家、人人滿意』,在生產中我們會嚴格把守每一道關卡,保障優質供水。」張東林信誓旦旦地告訴記者,他將繼續資助更多的貧困學生,盡最大的努力做到讓這些孩子們沒有讀書的後顧之憂,他也更希望看到這些孩子們一個個學業有成地走入社會,走向他們自己的新天地。
記者 | 唐榮 郝富成
原標題:《【達州十大經濟人物】張東林:用「情」脫貧 以「誠」供水》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