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春的消息,那得問梅花了~

2020-11-30 澎湃新聞

今天是「立春」

立春,是冬的結束

也是春的起始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大自然萬物復甦

美麗的春姑娘

已經叩開了我們心靈的門窗

圖片:huaban.com

儘管冠狀病毒還在肆瘧

但我們堅信

在全體同胞的共同努力下

我們終將戰勝疫情

願在春暖花開時

歲月靜好,人間皆安

老實說,梅花真不算是種耐寒的花兒。

從原生分布的角度來講,姑且不提黃河地區,便是要逾越華南華北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一帶,對普通梅花也屬困難。這性喜溫暖的南方植物,如今流傳在外的卻是「香自苦寒來」的美名。倒也不是枉擔虛名,只是這一場原本是個美麗的錯誤。

圖:梅花品種(壽海洋攝)

老祖宗們一開始並沒有要拿「苦寒」來說事的意思。

《詩經》裡說「山有佳卉,侯慄侯梅」,雖是「佳卉」,可是一點性格也沒有,遠不比夭夭的桃花或者猗猗的綠竹讓人印象深刻;但贈人梅花,卻是江南早有的示好習俗。

據說春秋時候,南方的某國派使臣北上交涉,鄭重其事地送上梅花一枝,北國之人還以為禮物菲薄,是輕慢的表現,差點就為這個打起來。由此可見缺乏地域交流是很危險的事情……

好在這一誤解並沒有維持太久,漸漸的,吃梅子之餘,大江南北的人們也都開始認可梅花的美好形象了。它甚至成為文人之間很高貴的心意相通的禮物——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如此快馬加鞭送花一枝,再沒有當年外交家的寒酸勁了,哪怕今天想起來,都好像覺得仍舊是異常真誠而浪漫的一件事呢。

圖:梅子(壽海洋攝)

然而真正把梅花上升到人格高度,其實是宋朝之後才有的事情。

在那樣一個花鳥文化和朱子理學都空前發達的年代,清高的文人們倘若要發點牢騷,最常見的一種做法就是投射在花兒身上;而看慣了盛唐那富麗萬千的牡丹,也總有人要唱點反調。於是野生在山林水際,有著一腔清香和一副遒勁枝椏的白梅花,遂成了深藏不露、德藝雙馨、傲骨錚錚的偶像,詠梅和畫梅也就是在那時候流行起來的。

圖:宋·馬麟《層疊冰綃圖》此圖是馬麟花鳥畫的存世名作。描繪綠萼梅兩枝,一俯一仰,婀娜多姿。(來源:榆城古風的博客)

甚至有人說:「學圃之士必先種梅,且不厭多,他花有無多少,皆不系重輕。」——放到現代,大概屬於文人裝腔指南當中,至關重要的一步。

好在群眾的審美是雪亮的;這種喪心病狂的種花方式後來就沒必要再提了,大家寧願記得王安石那樸素而簡美的句子: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比這些為了種梅花而種梅花的同志覺悟要高多了。

圖:王冕,梅花圖。此人一生愛梅畫梅,尤工墨梅。後隱居會稽九裡山,種梅千枝,自號「梅花屋主」。

事實就該是這樣。中國一直不缺名副其實的愛梅之人,王冕畫梅成痴,梅妃愛梅成癖,壽陽公主點個流芳千古的梅花妝,都不見得與什麼凌霜傲雪鐵骨錚錚有關係。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我想是北宋的林逋,他的事跡和陶淵明類似,只是對於普通群眾而言,恐怕並沒有後者的名氣大。這個曾經遊歷四方、中年喪偶的詩人,人生中最創意而成功的舉動應該就是隱居在杭州的孤山中潛心種梅,也正是因了他,才有「梅妻鶴子」這樣猶如世外神仙的說法。

據說他一生寫梅花詩無數,寫完即棄,留存甚少,最有名的還要數《山園小梅》:

「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

圖:梅妻鶴子(來源:gongwuyua.tuxi.com.cn)

也是有趣的很,這樣廣為傳頌的名句,令人拍案叫絕的重點並不是關於驕傲品格,卻像霧氣氤氳的淡淡水墨一般,勾勒的是滿卷清幽靈氣。也難怪,到底是真正愛梅花的人。眼裡不見一瓣一蕊,全然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神思餘韻。

相比之下,紅梅就有非常明確的俗世煙火氣;梅花另有一別名五福花,大可概括它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對於江南而言,梅花一開,真正的春天也就不遠了,一樹紅紅火火,團團圓圓,密密匝匝的花朵,開在萬事喜樂的新春佳節裡,映襯著火紅的鞭炮,春聯與燈籠,看起來何等熱烈祥和。

圖:梅花品種(壽海洋攝)

《紅樓夢》裡蘆雪庵聯詩,寶玉輸了,李紈就罰他去妙玉的地盤上討幾枝紅梅,然後大家又圍著紅梅花,其樂融融地繼續抑揚頓挫。我小時候讀,總覺得納悶,為何在那樣清冷寂寞的尼姑庵門口,開的不是超逸脫俗的白梅花呢?後來想想,妙玉的為人也確實該當如此——仿佛間一直沉默的,風骨桀驁的那股脾氣,實際上卻能噴薄出如此豔麗熱烈的花朵——冰天雪地也擋不住的悄然春色。

圖:87版電視劇《紅樓夢》,寶玉至妙玉櫳翠庵乞紅梅。有「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嫦娥檻外梅」之句。引為佳話。

梅花也有不常見的顏色,譬如綠萼、黃香,晶瑩花瓣中隱約帶著一點嫩綠鵝黃,非常羞澀的欲說還休的樣子,多一份顏色都使不得。古籍中又有記載墨梅,說其花色如墨,以我的植物學素養總覺得好像不太可信。

圖:梅花品種『變綠萼Bian Lv-e』(壽海洋攝)

但到底還是紅梅與白梅最叫人印象深刻。二三月間春寒料峭,對愛花人而言,梅花的消息成為立春後第一件盛事。從江西的大庾嶺到南京的梅花山,從西湖畔的孤山到姑蘇城下的香雪海,一個個都是尋梅的好去處。滿池山水繾綣,映著暗香浮動、疏影橫斜,紅粉白的飽滿花朵層層疊加,如少女新妝一般,繾綣展露最先聲奪人的春色訊息。誰還說梅花只有傲骨?不過人的眼睛所見,時時都是自己心意罷了。

圖:南京梅花山,3月初盛花期。國內的賞梅勝地多在江南,如蘇州香雪海,杭州孤山。但凡來南京的同學,想必很容易見到這幅圖,出現在火車站或地下道的宣傳欄裡。

【附•手繪】幾種觀賞梅花品系特點

原諒我打這麼多水印。。盜圖實在太猖狂了

本文收錄於蔓玫所著圖書《節氣手帖:蔓玫的花花朵朵》,2015年11月,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各大電商平臺有售。

更多節氣文章可點擊:

小寒 | 關於水仙花背後那個「自戀」的故事~

原標題:《立春 | 春的消息,那得問梅花了~》

相關焦點

  • 今日「立春」:梅花吐蕊又一春
    立春是全年的第一個節氣,是一年的開始。在今年這個特殊的時刻,雖然不能出去賞梅踏春,但隨著這幾天的晴好和升溫,經歷「一番寒徹骨」後,梅花還是靜悄悄地開放了。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 今年除夕巧遇立春,忠縣的這個地方梅花迎早春!
    02-10 11:47:39 來源:忠縣之家移動端 今年2月4日是農曆除夕,也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今年除夕「巧遇」立春,下一次要等到2057年。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從立春交節當日一直到立夏前這段期間,都被稱為春天。
  • 立春吃什麼養生?2020關於立春的詩句著名詩詞立春諺語大全
    「問東風、消息幾時來」  何時立春  今年正月十一立春,聽起來很晚,有些年份臘月就立春了。可每年立春的公曆日期,大致相同,總在2月4日、5日左右。因為廿四節氣,本來是根據太陽運行周期制定,屬於「陽曆」,和體現月亮運行周期的「陰曆」,自然有些偏差。古詩經常寫到這點。
  • 「立春」梅花飄香
    2月3日,遊人在長沙橘子洲公園內的梅園中遊玩賞梅花。湖南日報記者 郭立亮 攝當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長沙各大公園內的梅花競相綻放,美不勝收,春意濃濃,引得遊人紛至沓來。湖南日報記者 郭立亮 攝2月3日,遊人在長沙橘子洲公園內的梅園中遊玩賞梅花。
  • 賞讀邵雍梅花詩五首:數點梅花天地春,忽逢甲子又興元
    飛來燕子尋常事,開到立春花己非。」《梅花詩》其四 這是寫梅花在立春時節的盛放,但是由於改換門庭,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梅花雖然還是梅花,但是坐江山的已經不是舊王侯。 那麼上首是有個元興,這首詩有個朱門。恰恰朱元璋布衣起家,建立王朝,怎麼不讓人震驚這首詩仿佛暗合天機?
  • 三千裡色江南岸,二十四番花信風,春的消息,詩的海洋
    順序為: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櫻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驚蟄: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薔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穀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 你知道關於「立春」詩詞嗎?「吃什麼戴什麼做什麼」全在詞句中
    「問東風、消息幾時來」何時立春今年正月十一立春,聽起來很晚,有些年份臘月就立春了。可每年立春的公曆日期,大致相同,總在2月4日、5日左右。因為廿四節氣,本來是根據太陽運行周期制定,屬於「陽曆」,和體現月亮運行周期的「陰曆」,自然有些偏差。古詩經常寫到這點。
  • 俗語: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立春陰,花倒春是啥意思
    農村俗語:「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立春陰,花倒春」是啥意思?有道理嗎?在沒有天氣預報和科技不發達的過去,很多時候對於天氣的預測都是依靠多年的經驗積累,其實這些經驗也頗具地域性,我國地大物博,每個地區的天氣變化都有自己的特性,決計是不能一概而論的,但作為這些經驗積累的老話俗語,其實也是具有一些參考作用,那麼這句老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2020立春祝願身體健康的句子 立春心情說說簡短一句話
    1、立春帶來春的消息,願你春風得意;立春帶來花的消息,願你花開富貴;立春帶來笑的消息,願你幸福開心;立春帶來我的消息,願你快樂收藏。  2、一過立春,就意味著冬季結束,進入了春天。中國自古為農業國,春種秋收,關鍵在春。民諺有「一年之計在於春」的說法。舊俗立春,既是一個古老的節氣,也是一個重大的節日。
  • 立春的打開方式:東郊迎氣 祭春神 打春牛
    「立,建始也」,「春,出也,萬物之所出也」。隨著立春的到來,意味著新一輪的二十四節氣已開啟,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古代的「春節」,是指立春   唐代詩人元稹的《詠廿四氣詩·立春正月節》這樣寫道:春冬移律呂,天地換星霜。冰冸遊魚躍,和風待柳芳。早梅迎雨水,殘雪怯斜陽。萬物含新意,同歡聖日長。
  • 立春的打開方式:東郊迎氣 祭春神 打春牛
    早開的梅花迎來了春雨,殘雪連斜陽也害怕。此時此刻,萬物都飽含著清新、明亮的快意,仿佛在共同歡慶「三陽開泰」。  我國的農曆是陰陽合曆,是兼顧太陽、太陰(月亮)與地球關係的一種曆法。在陰曆的基礎上,吸收陽曆二十四節氣作為補充,以朔望月(月相圓缺一次)定歷月,以二十四節氣表示「歲實」(一個回歸年)和四季寒暑,並通過「置閏法」調節陰陽曆之間的時間差。
  • 立春鞭春牛 富陽「立春祭」好有文化
    立春鞭春牛 富陽「立春祭」好有文化發布時間:2018-02-05 15:24:34 Mon  來源:杭州網 「立春祭」活動現場。「煙雨桐洲祭立春,七小俊才揚文化」,為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讓廣大人民群眾親近傳統文化,感知節氣之美,杭州市富陽區新桐鄉人民政府、杭州市富陽區富春第七小學開展「立春祭」活動。煙雨桐洲,人間仙境,美麗新桐,人傑地靈。「立春祭」活動於2月4日(周日)上午9時18分在新桐鄉桐洲島舉行。
  • 二十四節氣立春|農諺「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2020年景如何
    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一,陽曆2月4日,二十四節氣中的打頭節氣「立春」,在農村也叫「打春」,過了立春天氣會一天比一天的暖和。立春節氣將至,「立春」在農村老百姓的眼裡,是「一年之計在於春」的隆重,是春夏秋冬四季之首,是大自然發出要修整土地,播種入土的信號,是莊稼進入春播、夏耕、秋收、冬藏模式的開始,萬物開始復甦生長,春天的到來。立春又稱咬春,這一天,中國民間習慣吃蘿蔔、姜、蔥、麵餅,稱為「咬春」。但是各地的不同風俗又有不同的表現,最早的記載顯示咬春吃春餅。
  • 立春,南京梅花節開幕
    南京人的春天總是從賞梅開始,今天(2月4日)恰逢立春節氣,2018年中國南京國際梅花節也在今天正式開幕,這已經是南京梅花節舉辦的第23個年頭了。同時,南京今年還將圍繞「賞梅花、觀花燈、登城牆、祈幸福」等初春特色主打產品,把明孝陵梅花山、牛首山文化旅遊區、大報恩寺遺址公園、臺城串聯成線,推出南京春季旅遊主題聯票。南京市旅遊委員會副主任夏軍稱:「我們這個聯票是面對散客市場的,只要在四家景區的售票處都可以買到。」   聯票定價為140元,與四大景區現執行票價總額268元相比,優惠了近一半,有效期將持續到3月11日。
  • 今日立春|庚子鼠年「兩頭春」立春習俗有哪些 一年之計在於春
    今日,我們將迎來「立春」節氣這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首個節氣意味著一年四季將由此開啟即使2020年開年的這一場「暴風雪」來勢兇猛但寒冬已過萬物即將恢復生機我們都在期盼著「春天」的到來!立春三候古時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一年24節氣共72候立春有三候「一候東風解凍」,說的是立春到了,溫暖的春風從東方吹來,大地開始解凍,為不久就要到來的「生機勃勃」做鋪墊。「二候蜇蟲始振」,立春五日後,冬天蟄伏在洞內的蟲類開始慢慢甦醒,但天氣尚冷,時機未到,所以還沒出洞,但好時節已經不遠。
  • 農村俗語:「春打六九頭,喝水像喝油」,那今年立春是何時?
    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自古以來立春就是一個傳統節日。立春節氣對於農民來說是很重要的,這個節氣後就要開始農耕了,「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立春,對於農民來說是最重要的時間,因為之後的天氣關係到春播的質量如何。
  • 今年立春在幾九?俗語說「春打五九尾,叫花子噘了嘴」,什麼含義
    2020年2月4日,即將迎來立春節氣,立春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立春預示著春天即將來臨,溫度慢慢回升,萬物開始復甦。關於立春,在民間有不少說法,其中大家基本上都聽過的一句「春打五九尾、春打六九頭」,意思是立春當天的日子,不是「五九」的最後一天,就是「六九」的第一天,而「五九」和「六九」,則是數九的算法。
  • 俗語「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是什麼意思?這種說法靠譜嗎?
    提要:俗語「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是什麼意思?這種說法靠譜嗎?文/二狗今天是立春日,天公作美,一掃往日陰霾。天氣晴朗,心情為之一震,久聚心頭的鬱悶雲開霧散。聽爺爺講今天立春日是晴天,「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
  • 立春| 春天來了,疫情也該終結了
    立春也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歷史,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
  • 立春趕在了除夕還是除夕趕在了立春?老農說:春比年大
    立春,農曆二十四節氣排在首位的節氣。今年的立春趕在2019年2月4日,也就是農曆的臘月三十,正逢農曆年的最後一天除夕!立春在農村有一句古話——春比年大。意思就是說,以農曆曆法為基礎,立春與過年的先後順序是不固定的,但通常是先立春,再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