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用近乎滅絕的盧恩文字寫作文,老師花3.5小時解密

2021-01-08 什麼值得挖

在歷史長河中,不少文字和語言隨著時間的流逝消失了。即使有流傳下來的,掌握的人也是少之又少。近日一名日本高中生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自己被批改的作文,只見上面布滿了紅色字跡,乍看之下好像是一篇錯誤滿滿的作文。仔細查看卻發現,原來這名高中生使用了近乎滅絕的盧恩文字進行寫作,讓老師不得已逐字翻譯才得以批改作文。

這位日本高中生在分享作業的同時表示,這份作業允許學生使用日語以外的文字來完成,於是他突發奇想,使用了源自中世紀歐洲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與不列顛群島的盧恩文字。

整整兩頁的作文,對老師來說,如同「天書」,沒想到的是,她的老師很敬業地完成了修改,耐心地將整篇作文進行了翻譯。老師先逐字地將盧恩文字翻譯為英文,再翻譯為日文來進行批改,整個過程花費了她3.5個小時。結束批改後,老師還在下方附上評語,稱讚她很努力並且作文寫得不錯,但是還是希望她能夠用普通文字書寫,並且還幽默地表示學生應該給她支付加班費。

貼文發出後,引起了許多網友的關注,紛紛留言讚嘆「最厲害的老師」、「我也想要這樣的老師」、「也許老師永遠不會忘記你」等,更有網友表示「在短短3個半小時內,竟然就完成了解密」。其實呢,這對師生都很優秀啊,一個敢想敢寫,一個更是敬業,不得不給她們一個大寫的「服」字!

相關焦點

  • 日本高中生用「盧恩字母」寫作業,老師花3小時破解!
    日前,日本有一位高校生收到班導出的作業,要學生寫作文,且不限定用日文,這位超有創意的高校生竟神來一筆,用已經絕跡的文字寫作,原以為會考倒班導,沒想到,超展開的結局讓網友狂贊分享。 ▼▲一名高中學生用已經滅絕的文字和老師在紙上較勁。
  • 超狂學生用盧恩字母寫作文,導師花3小時破解,誰來付我加班費
    暗網的神秘文件,還是ATM提款機要你輸入的密碼呢(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內容其實跟加密解密有點關係,但不是那種密碼必須加入英文跟數字增加強度的那種,而是推特上有一名推友最近用「盧恩字母寫作文」,試紙上基本上全都是你不認識的字,因此班導師看到還小頭痛了一下,特別花了3個小時半才搞定……還是加班弄得喔盧恩字母(Runes)又稱為路尼字母或北歐字母,是一類已滅絕的字母,在中世紀的歐洲用來書寫某些北歐日耳曼語族的語言
  • 日本網友用盧恩文字寫作文,老師表示:你敢寫我就敢翻譯
    相信誰都有過在學生時代放飛自我的時候,同樣的相信不少網友從各種媒體上了解了不少有關學生寫作業的趣事。說起有關學生的趣事,近日,日本有位同學在寫作文的時候看到了「作文用日語之外的語言寫也可以」這個條件,於是用盧恩符文寫完然後交上去了。
  • 日本超狂學生用盧恩語寫作業,掀起在校學生「試探」老師的風潮
    只不過班級裡本就是日本土生土長的一位學生看到這,就突發奇想,嘗試用盧恩文字解答問題。盧恩文字是什麼?這是一種已經滅絕的文字,用於構成盧恩語,並在中世紀的歐洲,特別是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與不列顛群島用來書寫某些北歐日耳曼語族的語言。
  • 小學生寫作文湊字數,總是寫得很囉嗦,看語文老師用哪些方法糾正
    如果高年級的小學生寫作文很囉嗦怎麼辦呢?有沒有什麼方法來糾正呢?1、 選擇最精彩的部分,把主旨想清楚小學生把作文寫得囉嗦,有一部分原因是分不清楚主次關係。在敘事作文中,除了記流水帳,再就是重點寫與題目無關緊要的事,真正需要花筆墨來寫的卻沒有花心思。
  • 這種文字擁有神秘的力量,可惜早已滅絕
    歡迎關注「神奇怪物志」給大家介紹了幾天關於北歐神話的傳奇魔獸,今天我們來說說同樣是來自北歐的一種神秘的文字——盧恩字母。盧恩字母盧恩字母,又叫如尼字母,在中世紀的歐洲用來書寫某些北歐日耳曼語族的語言,特別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與不列顛群島通用,現在則已經滅絕,不再被使用,但我們仍然能在諸如冰島、瑞典等地見到盧恩文字的石碑。
  • 北歐神秘佔卜工具——盧恩符文課程
    盧恩符文在現代文化中的體現:影視:· 《哈利波特》· 《魔戒》用於矮人的語言。· 《霍比特人》用於矮人的語言。· 《Fate》系列用於凱爾特系英靈庫丘林的保有技能· 《Overlord》中矮人雕刻在魔法文字動畫:· 《冰雪奇緣》出現在挪威地區的艾倫戴爾國王為尋找北歐妖精(Troll)而翻閱的古書中。· 《馴龍高手》出現在主角小嗝嗝所翻閱的龍系圖鑑大全中。
  • 小學生用阿拉伯數字寫作文,老師直接給滿分,評語字數達66個
    原來這次的作文題目是:如果讓你用「1~10」阿拉伯數字寫一篇作文,你會怎麼呈現呢?請寫在下面的格子裡。 考試結束後,老師特意將吳子軒的試卷拿出來先改,因為老師也特別好奇吳子軒同學能夠怎樣超常發揮,寫出怎樣一篇精彩的作文來。
  • overlord:被遺忘的神秘符文—盧恩文字
    安茲想起來在遊戲時代這個符文被稱為盧恩文字。本來盧恩文字在遊戲裡只是作為裝飾品(也許是未被發現),但在這個世界是一項快要失傳的技術,為矮人所掌握,這也是安茲去矮人國的原因盧恩文字有個特性是刻在武器上越多越強,目前矮人最多也只能刻上六個盧恩文字但是安茲隨便拿了一個短劍上就有二十個盧恩文字......那麼為什麼安茲要開發這頊技術?
  • 解密世界樹之葉
    解密世界樹之葉這幾天一直在玩一款遊戲,遊戲裡一個道具欄引起了我的興起,它的名字叫世界樹之葉,它的樣子長這樣我們先不去管它的屬性,遊戲裡有它的介紹,字太小了,我又給大家手打了一遍。這是世界樹「尤克特拉希爾」的葉子,於公元前5年9月3日被人類首次發現。在這一天之前,神國之主奧丁已經自殘多日。
  • 四川考生用甲骨文寫高考作文 將請古文字專家翻譯
    網帖爆料該考生作文用「甲骨文+青銅銘文+大篆」寫成 到底是有才還是惡搞  眾所周知,今年我省的語文高考題作文為《熟悉》,但有一位考生卻用大多數人都極不熟悉的古漢字寫了一篇作文。
  • 小學生作文只寫8個字,老師讓他「另謀高就」,網友:「真有種」
    看到他們寫的作文,老師常常被搞得哭笑不得,罵也不是,誇也不是,但是卻很佩服現在學生的腦洞。我們可以看看下面這篇文章。作文的要求是以恐怖作為開頭,中間要搞笑,最後以悲劇收尾。咋的一看這個要求還挺難的,怕是連一般的高中生都寫不出這種文體來。不過怎麼難得住我們古靈精怪的小學生呢?
  • 作文怎麼寫?寫作素材其實無處不在
    閱讀時間:4分鐘感謝李國龍老師投稿寫這篇文章的想法,源於上周布置的一篇作文:初二年級去年期末考試大作文,題目為「意料中的美好」或「意料之外的美好」二選一,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字,周末上課時提交。周五晚上10點前後,四個孩子跟我說完全不知道怎麼寫,完全沒有思路,還有一個孩子直接說老師沒教。
  • 高考語文,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的作文題目,本文教你按套路來搞定
    大家都知道,寫作文呢,題目如果好,就算是成功了一半。是呀,一篇作文首先躍入閱卷者眼中的,就是標題。好的標題就如漂亮的頭和臉,明眸善睞顧盼生輝,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能讓閱卷老師當即眼前一亮,分數自然不會差。好的議論文標題是怎麼來的?是靈光乍現還是妙手偶得?是精雕細刻還是厚積薄發?哪種可能都有哈。
  • 葉聖陶教孩子寫作文這種畫風,批改稿被蠟紙刻印,發給老師當範本
    教師進修學院的老師得知此事後,借來這個本子,用蠟紙黑紅兩色刻印後,分送給各中小學的語文老師,當作批改作文的範本。1989年,一位老師帶著珍藏多年的蠟紙刻印本找到葉至善先生,說雖然二十多年過去,但葉老如此認真批改學生作文的實例,仍對今天的作文老師有指導意義,提議重新出版。於是,開明書店以《中小學學生作文評改舉例》為名再版。
  • 小學生作文《花孔雀》看得人鼻子發酸,老師的批語很治癒
    作為語文老師,除了完成教學任務,還有一項非常繁重的工作,那就是批改作文。其他學科的老師批改作業相對簡單一些,只要看清對錯打上對勾或叉號就可以了,而作文批改卻需要語文老師認真細緻地閱讀全文,還要指出錯別字和病句,最後還要對整篇作文進行評價,給出合理的評語。
  • 《我讀懂了___》作文怎麼寫?看語文老師給你寫一篇滿分範文!
    老師給你寫範文半命題《我讀懂了_____》作文寫作技巧我讀懂了《行路難》文/劉雷生 山東同學投稿劉老師的批註古風文體在目前的應試作文中,是比較少見,但也比較吃香的,不過,這種文體頗難,並非是說用個「之乎者也」就是古風了,當然,我們也不能要求同學們寫得跟古文一模一樣,只不過用裡面的精華而已。劉老師的例文月末測試失意,心感前路茫然,不知何往時,偶讀青蓮居士《行路難》一首,頓時心中釋然,重拾信心!
  • 正統北歐盧恩符文佔卜課程(初階/進階)3月杭州開課
    所以,佔卜用的「RUNE」一定要用木片或石頭雕刻。我們將帶領你用天然木片製作美麗且具備能量的佔卜工具,在YOYO老師的古老教學方式中,創造屬於你自己的盧恩符文,符文會找自己的主人,為主人服務,你從那一刻開始,你自己的專屬符文能量將隨時守護你,為你帶來正面影響!
  • 這位「大膽」的小學生,用一句話寫作文,做了很多人不敢嘗試的事
    想必老師也因為這孩子的舉動而哭笑不得。 雖然這孩子的一句話作文,十分切合題目「一次大膽的嘗試」,然而卻沒有滿足作文要求的第三點「不少於450個字」。「機智」了,不過老師看了估計要氣暈!
  • 姚晨輔導兒子「發飆」,一篇作文花了近2小時,網友卻狠批姚晨
    尤其是輔導孩子每天晚上寫作業,其實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家長思想不同,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姚晨輔導兒子「發飆」,一篇作文花了近2小時,網友卻狠批姚晨知名女星姚晨因為演技精湛,受到網友的喜歡,她有一個可愛的兒子,母子之間的關係非常好。可是沒想到她曾經也因為兒子寫作業這個問題而受到深深地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