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變革」的智慧

2021-01-12 石林析

《系傳》:是故,吉兇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

之前我們說過,《易經》也是一種哲學思想,是從文化。普通人認知裡的吉兇,好的或壞的;從哲學角度來看是沒有絕對的,而是根據 人類本身的利害丟失來判斷。我們得到了就會覺得是吉,失去了就會覺得是兇,但哲學告訴我們,這未必是絕對的。比如,生病我們是得到了,但卻是兇的;又比如,我們在外面撿到了一個手機,但這是小偷的贓物,那你說這個得到是吉是兇呢?「塞翁失馬」的故事就告訴我們得到和失去到底是吉是兇是不一定的。

所以,對於古文,不要僅僅從文字的表面上讀,而是要去理解在文字的深處包涵的哲學思想。

可見,吉兇是根據個人觀念來看,而悔吝就是憂慮愁煩之象。所以人生的一切,在《易經》看來,只有四個角度:吉兇悔吝。而這個「吉兇悔吝」是從哪裡來的呢?

《系傳》中說「吉兇悔吝者,生乎動者也。」人生的一切,任何事情,一動就會有好有壞;而且,任何事情只要一動結果就是壞的點四分之三,好的佔四分之一。所以,現在是不是有點理解為啥中國人好靜不好動了吧。

凡事一動,吉的成分只有四分之一,壞的成分有四分之三,不過這三分當中,兩分是煩惱、險阻、艱難,僅此而已。

所以,中國自古以來,凡是涉及「改革」的事情一定是慎之又慎,而且中國古代歷史上那些著名的改革家,下場基本都很悽慘。但中國又從不拒絕變革,而是在智慧和慎重考慮後,就會勇敢地去嘗試變革!

相關焦點

  • 《易經》十句智慧名言,博大精深,耐人尋味
    《易經》十句智慧名言,博大精深,耐人尋味《易經》是我國古代的一部用來佔筮的書,一般稱為《周易》。在《左傳》中已有《周易》的記載,說明《周易》最晚在春秋戰國時代已經出現了。1. 窮則變,變則通語出《易經·繫辭下》。
  • 《易經》成語精選30個,智慧盡在字裡行間!
    《易經》成語精選30個,智慧盡在字裡行間 在中國文化史上,《易經》被尊為「群經之首」、「六藝之源」。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易經》中去尋找答案。 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易經》。這些成語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也為人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今日與大家分享《易經》裡的30個成語,一起領略古老而深沉的智慧。
  • 從成語典故看《易經》生存的智慧
    《易經》在我國古代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易經》的誕生、發展伴隨著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始終,《易經》是中國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陰陽家等百家學派的原典。歷朝歷代的大思想家們無不從《易經》中汲取智慧的營養。正是基於此,《周易》被尊稱為中華文化的「群經之首」。
  • 《易經》與《金剛經》,變化與不執著的智慧
    在中國人的人文世界裡,《易經》與《金剛經》都是絕對繞不開的一對雙峰,其歷史之久,其影響之深遠,遠遠超出一般經典的影響力,也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說他們是一時之瑜亮,相信有許多人會不置可否,但是如果真的要去品味二者所蘊含著的智慧,那麼許多的人就會覺得有會心一笑的感覺,《易經》做為全中國最古老的一部經典
  • 榮耀智慧屏異軍突起 大屏市場變革在即
    據電商平臺數據顯示,榮耀智慧生活產品僅用時16分鐘全平臺銷售額便突破1億元,贏得618決賽日開門紅。在具體產品上,榮耀智慧屏X1 55英寸版奪得京東電視品類單品銷量&銷售額雙冠軍,榮耀智慧屏X1 65英寸版奪得天貓電視品類單品銷售額冠軍。值得關注的是,早在618大促首日,榮耀智慧屏就打破京東黑電品類單品首銷五年歷史紀錄,也引發業界對大屏行業變革的思考。
  • 《易經》智慧對現代企業管理的啟示
    易經智慧對現代企業管理的啟示《易經》中蘊涵的豐富智慧已經滲透入中華文明的各個領域,其宇宙觀、生命觀和方法論對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哲學、藝術等方方面面影響深遠。內觀己心《易經》中的系統論「生生之謂易。」《易經》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它把整個宇宙看作一個開放性的動態系統,天、地、人三要素囊括其中,並且在宇宙整體觀的參照之下,天地人三者之間不斷進行著信息的共享與互動,全息相應。
  • 《易經》:睽卦求同存異的智慧解讀
    網圖對於這個問題,可能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知難而退,認為根本不可能做到,能不能做到這是一個問題,而想要妥善解決這個問題,恐怕就需要一定的智慧才能辦到。比如說:在《易經》的火澤暌卦中,古人就專門為人們開示了求同存異的智慧,認為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一般都是能夠可以調和的,所以說「小事吉」,就像人們所常說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一個同樣的道理。火澤睽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三十八卦,其卦象為下兌上離,下為兌為澤,上為離為火,兌為澤,離為火,火性炎上,澤向下潤,上下相違而無相成之道,所以才叫睽卦。
  • 易經智慧:什麼才是正確的婚姻觀,婚姻和諧秘籍
    《易經》凝聚著古代先賢的所有智慧,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據重要地位,也是華夏智慧的源泉,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儒墨法道兵等等智慧,都是從易經汲取的營養元素。作為群經之首,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庭瑣事,都能在易經裡尋找到答案。曾經一段時間,易經被人斷章取義,曾被誤解為算卦的書,隨著中西方文化的不斷交融,易經逐漸為中西方學者所關注。
  • 《易經》:萃卦的智慧解讀
    那麼,聚集更多的財富背後究竟有些什麼被隱藏著的智慧呢?在《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十五卦——澤地萃卦中,為人們打開了一扇可以窺見智慧的窗,下面就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一下澤地萃卦中相關的知識。澤地萃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十五卦,卦象為下坤上兌,由異卦相疊而成,下卦為坤為地為順,上卦為兌為澤為悅,為水澤聚合在地上之像,所揭示的乃是居於上位之人與處在下位之人如何能相聚相合而有所成就的智慧。
  • 《易經》:善於藉助別人的力量,才是更好的智慧
    很多時候,我們自己的力量是單一的,自己的思維也有局限性,所以很難客觀地分析和認識問題,所以善於利用別人是一種技巧和智慧。在《易經》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六二:窺觀,利女貞。六二,從門縫裡面看人,這是有利於女人的徵兆。在《象傳》之中說「從門縫裡看人,女人的徵兆」,這都是讓人羞恥的事情。「偷窺」本身就說明它視野狹窄。領導者對事物的觀察不夠客觀,過於極端。
  • 金庸小說中「亢龍有悔」出自《易經》,蘊含深層智慧
    其實《易經》中包含了很多的大智慧,每一個人都可以在其中學習到很多的人生智慧。但是《易經》是上古典籍,距今已有3000年歷史,用詞古奧,句意艱深,給初學者造成極高的門檻。因此,看圖讀《周易》就是最快了解這本「天書」的好方法。《圖解周易大全》收錄近900張明清時期的易學圖譜,包括萬曆年絕版的《斷易天機》手繪圖,以及清代《四庫全書》中的卦象。
  • 《皇極經世》裡隱藏的易經術數智慧
    隨著對《易經》學習的不斷深入,對於易經裡暗含的人生智慧越來越痴迷了。對於《易經》透徹開悟的應該是易學大師邵雍。他對於河圖、洛書、先天八卦、六十四卦等易經基礎知識都有深刻的分析。對於時間他也有獨到的認識。
  • 來簡一傳習課堂領悟易經的智慧
    關於智慧的思考貫穿整個中華倫理的發展。智慧既是大千世界包羅萬象的知識,也是漫漫人生修繕思想的能力,更是懸於前路若即若離的方向。我們一刻也無法停止追尋智慧的腳步。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曾說,堅定不移的智慧是最寶貴的東西,勝過其餘的一切。於是歷史的每一條河流,都會泛起智慧的浪花。
  • 同是古老智慧,流傳國外的塔羅牌與國內的易經相比,哪個更準確?
    《易經》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也被稱之為「群經之首」,而塔羅牌則被稱之為古老的神秘智慧。流傳國內外的《易經》和塔羅牌都具有他們神秘的面紗,但是大多數人卻只知道他們能佔卜,卻忽略了其原有的人生哲學。起源《易經》的誕生起源於周文王對人類智慧的熱愛,善於探索文化的周文王創造了蘊含萬般智慧的《易經》,同時本書也是道家的啟示思想,可謂是包羅萬象的一本書。塔羅牌是以78張不同含義的牌組合而成的,但是在最初的時候卻並非為78張,而是22張,但對於塔羅牌的起源各個國家都有不同的說法,所以至今是個謎團。
  • 我們日常的這些成語和智慧都源於易經文化?
    其實這些對後世影響深刻的成語或處世智慧都間接或直接地源於«易經»,大部分我們比較熟悉,雖然古意與今意已有差別。按現代理論解釋也很精闢,有哲學高度也比較科學,可見我們古人的智慧!,這些都是後人就易經裡的數(術)的應用發展,只是易學的一小部分而已。
  • 《易經》頤卦六四爻:承上啟下的智慧解讀
    《易經》的智慧解讀,各人根據各自不同的理解,可以從自己的立場出發,有適應各種不同情景下的解讀,同樣的事件,同樣的爻辭卦辭,每個人的解讀都有所不同,套用一句很俗的話叫做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也是許多人覺得《易經》有點像萬金油的地方,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易經》所以才能異彩紛呈,才能「易與天地準
  •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全集)】(101)萃卦上 聚合之道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一百零一)萃卦上 聚合之道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坤卦上 陽極成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
  •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127)旅卦上 行旅之道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一百二十七)旅卦上行旅之道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坤卦上 陽極成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十五) 夬卦上 決其當決
  • 《易經》:人越沒錢,越不能節省的四種錢,老祖宗的智慧值得學習
    《易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民族的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中國古代但凡有價值的思想體系都離不開《易經》,經過幾百年幾千年的流傳,《易經》更加神奇。
  • 位列六經之首的《易經》,究竟是迷信還是智慧?如今終於被證實!
    而正是因為《易經》具有"神奇預測功能",才使它在人們的思想認識裡走向兩個極端,甚至走在「風口浪尖「上,那就是「迷信」與「科學智慧」的判定。一切違背自然規律和因果規律的行為,都是不符合《易經》準則的。同時《易經》中凝聚了中國古代聖人的智慧,闡明了宇宙萬物生存演化的原理,蘊含著豐富的數理思想,不僅促進了中國古代哲學、數學、物理學的發展,在17世紀以後,其影響力通過文化傳播逐步擴展到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