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迄今發現最早的合併星系

2021-01-10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簡介:B14-65666是 正在合併的兩個星系,距地球130億光年,位於六分之一星座,它是130億年前合併的兩個星繫結合體,只能被觀測到紫外光譜,通過哈勃望遠鏡觀測到碳氧塵埃的無線電波輻射,它還處於演化的最初階段。

合併星系的可證實例:B14-65666

星系的合併並不罕見,反而是一個重要的事件,重要之處正是在於星系的合併不僅涉及到星系的進化歷程,還讓科學家對此有跡可循。如今,天文學家使用ALMA(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找到了合併星系最早的例子。

接受測試中的三架ALMA原型天線。-維基百科

B14-65666是一對人們正在熱議的合併星系,這個數字編號看似無釐頭,事實上是一種科學記名。這個「物體」位於距離地球130億光年之外的六分儀座,也就是說,我們所看到的光是130億年前,宇宙誕生不久後發出的。

這不是B14-65666的首次發現,在此之前,哈勃望遠鏡就觀測到了該天體,只不過觀測到的是兩個獨立的星體。但是研究小組使用世界上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ALMA的觀測結果表明,該物體實際上是130億年前的兩個合併星系。

這些新的觀測結果發表在2019年6月18日的日本天文學會出版物上,這篇論文的題目是Big Three Dragons』: a z = 7.15 Lyman Break Galaxy Detected in [OIII] 88 um, [CII] 158 um, and Dust Continuum with ALMA.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是來自日本早稻田大學的橋下徹(Takuya Hashimoto)。

ALMA的貢獻:三種無線電波

由於哈勃看物體僅限於紫外線光譜,在這種限制下,天體似乎是兩個星團,一個在東北,一個在西南。 但是,當橋下徹和他的團隊使用ALMA觀測該物體時,他們看到了其他東西——化學元素的「指紋」。

ALMA能夠檢測到物體發射出的碳,氧和灰塵的無線電波, 這三個信號是解鎖物體本質的關鍵。

B14-65666確實有兩部分,但是ALMA的觀測無疑是錦上添花。 結果表明,雖然是兩個獨立的個體,但它們形成了一個系統。各個大團氣體以不同的速度運動是它們是合併星系的證據。

經過藝術加工的B14-65666 圖像 Credit: NAOJ.

橋下徹在一份新聞稿中解釋道:「通過分析ALMA和HST提供的豐富數據,我們可以從中得知B14-65666是宇宙最早的一對合併中的星系。對於如此迢遙的星體,ALMA都能探測到它的三種無線電波,這也說明ALMA有能力研究更遙遠的宇宙。」

根據這項研究,該物體現在是星系合併的最早已知實例。 研究人員還估計,B14-65666的恆星總質量不到銀河系質量的10%。因為它的古老,這也意味著B14-65666處於其演化的最初階段。

儘管年輕,但這並不影響它在恆星形成方面的活躍程度,甚至比銀河系活躍得多。ALMA觀測發現了塵埃中的高溫和高亮度,作者解釋說,這可能是由於活躍恆星形成產生非常強大的紫外線輻射的結果。活躍的恆星形成是合併星系的另一個跡象,因為相互碰撞的星系會經受大量的氣體壓縮,從而觸發恆星形成的爆發。 正如作者在論文中所說:「……我們認為B14-65666是由大合併引起的星爆星系。」

這是 B14-65666的合成圖像. 紅色的是塵埃,綠色的是氧氣,藍色的是碳元素,零星的白點是哈勃望遠鏡拍到的恆星Image Credit: ALMA (ESO/NAOJ/NRAO), NASA/ESA Hubble Space Telescope, Hashimoto et al.

早稻田大學教授井尾明雄說:「下一步,是尋找氮和另一種主要化學元素,甚至是一氧化碳分子,我們最終的目標是希望在銀河系形成和演化的背景下了解元素和物質的循環與積累。」

銀河系:也經歷過合併

星系的合併是星系進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情況下,較大的星系會吞噬較小的星系,而小型星系可以合併形成較大的星系,儘管這種情況很少見。銀河系之所以規模如此巨大,正是因為經歷過合併。

在2018年的一篇論文中,天文學家基於一個世紀的觀測結果提供了證據,這些觀測結果表明銀河系中包含著來自不同星系的恆星。 大約在一百億年前,銀河系與另一個星系相撞,在銀河系內部的光暈中留下了許多恆星。 該論文的作者認為,這些恆星來自一個與小麥哲倫星雲差不多大小的星系。

在大約45億年中,銀河系將與仙女座星系相撞並合併,由此產生的星系可能被稱為Milkdromeda。 而現在,銀河系正在與小型幽靈星系——唧筒座2(Ant2)合併或吞噬。

這張圖表示的是唧筒座2,銀河系,大麥雲的位置關係

後期的研究計劃

該研究者們認為,就像我們的銀河系一樣,在「物體」的過去和未來中可能存在更多未被發現的合併。 他們在論文中說:「儘管我們目前的數據未顯示B14-65666附近存在伴星,但未來的ALMA數據可能會揭示B14-65666附近的伴星系。」 他們還總結出,該物體是後續觀察的主要對象, 「鑑於豐富的可用數據和空間擴展的性質,B14-65666是ALMA和詹姆斯·韋伯空間空望遠鏡進行後續觀測的最佳目標之一。」

作者: Evan Gough

FY: Suda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發現迄今最大宇宙星系:擁有恐怖大旋臂(圖)
    據國外媒體報導,壯觀的棒狀螺旋星系NGC 6872已經連續數十年躋身人類天體排行榜第一(最大的棒狀星系)的位置,近日來自美國、智利和巴西的天文學家小組為該星系加冕了新的頭銜:擁有迄今發現的最大旋臂結構,本項研究基於美國宇航局星系演化探測器(GALEX)的資料庫。
  • NASA發現宇宙迄今最曜亮星系
    原標題:NASA發現宇宙迄今最曜亮星系科技日報北京5月22日電(記者華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天文學家通過「廣角紅外測量探測器」(WISE)發現了迄今宇宙中最曜亮的星系,其亮度比太陽高出300萬億倍。研究人員認為,這是迄今發現的最明亮的星系。該星系屬於極亮紅外星系,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WISE J224607.57-052635.0。
  • 銀河系會與另一個星系合併嗎?
    圖源:Tony and Daphne Hallas 事實上,我們的銀河系是由過去的合併形成的,它將是未來許多星系合併的縮影。銀河系形成和演化的最可能的圖景是,在早期宇宙中通過與許多小原生星系的合併而成長。科學家們認為,在其最初的幾十億年裡,我們的星系粉碎和吞噬了多達100個原生星系。 但星系的合併狂歡還在繼續。
  • 人馬座星系迄今最詳細化學組成公布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7日報導,一國際天文學家團隊近日在預印本網站arXiv.org發表論文稱,他們對人馬座(Sagittarius)星系的化學物質進行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和最全面的測量,獲得了其內158個紅巨星的16種主要化學元素的相對含量,為人馬座內星系形成提供了新證據。
  • 宇宙中最奇特的15個星系
    哈勃太空望遠鏡對這一遙遠星系的觀測表明,它在大約100億年間沒有製造恆星,也就是說,在大爆炸後的幾十億年裡,星系內就沒有恆星形成,它因此成為一個所謂的「死亡星系」。這是人類第一次獲得最早一批「死亡星系」的直接觀測證據。研究人員說,在宇宙歷史的早期發現這樣一個星系挑戰了目前對星系形成和演化的認識。
  • 20個關於星系的常識,你知道幾個?
    宇宙神秘莫測、星系包羅萬象、銀河系我們太陽系的家園、太陽系我們地球的家園、地球我們人類的家園;一起了解一下關於星系的20個常識,一定刷新你的宇宙觀!1、18世紀哲學家伊曼紐爾·康德是最早提出銀河系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星系的理論的人之一,康德創造了「島嶼宇宙」這個詞來描述星系。
  • 銀河系附近發現巨大超星系團
    原標題:銀河系附近發現巨大超星系團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25日消息稱,一個龐然大物竟藏在銀河系的背後——來自南非、澳大利亞和歐洲的國際團隊在銀河系附近發現了一個超星系團,這是有記錄以來最大的超星系團之一,其質量甚至會影響到銀河系的運動。
  • 最新研究發現,銀河系和大麥哲倫星雲的史詩級合併,或已經開始
    最近,科學家就在我們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中,有了一個新的驚人的發現:銀河系邊緣出現數千個新的年輕恆星,對這些恆星光譜的分析表明,這些奇怪的新成員,原本不是銀河系家族的成員,而是來自於一個外來星系。 根據天文學家的計算和模擬,我們已經知道,大約40億年之後,銀河系和大麥哲倫星雲將發生合併,而最近的這項研究結論,不僅使得科學家更加準確地確定了大麥哲倫星雲的位置(大約90000光年,而非此前所認為的16萬光年),而且使得科學家認為,這場宇宙級的合併事件,很可能已經發生了,至少,這兩個星系的合併,要比此前科學家預計的要提前20億年左右。
  • 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正在蠶食一個鄰近星系(圖)
    圖中紅色區域為大犬矮星系 新華網倫敦11月4日電(記者曹麗君)由法、意、英、澳4國天文學家組成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日前發現了迄今距離銀河系最近的一個星系。 天文學家將這個位於大犬星座方向上的星系命名為大犬矮星系。該星系距離太陽系約2.5萬光年,距銀河系中心4.2萬光年。而1994年發現的距離銀河系最近的人馬矮星系距銀河系中心5萬光年。因為大犬矮星系的質量僅相當於10億個太陽,所以質量約為3400億個太陽的銀河系「倚仗」自己塊頭大,在慢慢吞噬大犬矮星系中的星體,而且吞噬還將繼續。
  • 環形星系「宇宙火環」首次被發現 成因成謎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林迪】日前,據外媒《自然天文學》雜誌報導稱,國際科學家團隊發現了了環形星系R5519的詳細情況。據悉,由於兩個星系之間發生劇烈的災難性碰撞,才形成了這一極為罕見的環形星系,它距地球約110億光年。
  • 盤點科學家認為最奇特的7個星系,有比銀河系大數千倍的星系!
    2、已知最亮的星系W2246-0526科學家發現最明亮的星系是W2246-0526,其星系產生的亮度超過了太陽亮度的350萬億倍,這是因為W2246-0526星系正在蠶食三個小星系的物質造成的,由於W2246-0526星系的強大引力把附近幾個星系撕成了碎片,這種星系之間的「弱肉強食」在宇宙中經常上演,不過由於星系的物質不斷補充進來,使星系的造星運動非常活躍,這也是大型星系保持活力的因素
  • 恐怖的黑洞 最大黑洞 到底星系造就了黑洞,還是黑洞造就了星系
    不是星系造就了黑洞,而是黑洞造就了現在的星系 2019年8月,科學家在距離地球約7億光年的鯨魚座發現了一個相當於太陽質量400億倍的超大黑洞
  • 600餘個星系界「怪咖」現身 迄今最大超緻密矮星系樣本
    9月10日,一篇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論文,或許能夠幫助我們進一步揭示這些極端星系的成因。迄今最大超緻密矮星系樣本「超緻密矮星系(UCDs)是一類2000年左右才被發現的天體。」面亮度越亮,星系的密度越高,反之則密度越低。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下一代室女星系團巡天(NGVS)的數據,在室女星系團內尋找到600多個超緻密矮星系,這也是迄今最大的超緻密矮星系樣本,同時也是第一個在星系團尺度上完備的超緻密矮星系樣本。
  • 天文學家發現約是134億年前形成星系,距離大爆炸僅4億年
    因此,天文學家不斷開發其儀器的極限,以查看最早的星系何時形成。多虧了國際天文學家團隊的新研究,我們發現了迄今為止在我們的宇宙中觀測到的最古老和最遙遠的星系GN-z11。該研究小組的研究成果最近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該研究小組由卡夫裡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研究所的Linhua Jiang和東京大學的Noshinari Kashikawa教授領導。
  • 天文學家發現半人馬座A星系吞食星系
    天文學家發現半人馬座A星系吞食星系  左圖顯示的是半人馬座A星系可見光圖片,右圖是半人馬座A紅外圖片。右圖可見一個被半人馬座A吞食的星系所留下的四邊形「殘骸」。    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近日通過對半人馬座A星系新紅外照片進行分析,發現了其數百萬年前所吞食的一個星系蒼白的氣體「殘骸」。    科學家認為,數百萬年前,半人馬座A星系和一個星系碰撞,半人馬座A將其吞食。由於星際塵埃的遮擋,該星系的平行四邊形殘骸無法被觀測到。
  • 無獨有偶 第二個「無暗物質星系」現身
    首個「無暗物質星系」被發現後,曾飽受質疑,但現在,又一個同類星系出現了!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消息,美國耶魯大學團隊報告發現迄今已知第二個沒有暗物質的星系,且發布兩項最新研究結果均表明,暗物質實際上可以與星系分離。這一結論顛覆了人們以往認知。  暗物質非常神秘,構成暗物質的粒子甚至不包括在所謂的規範模型內。
  • 科學家發現最古老星系,距地130億光年,它將證明奇點是存在的
    那就是宇宙中最早誕生的星系。MAMBO-9,看到這個詞語的時候千萬不要心生誤會,它並不是英文歌曲MAMBO-5的後續曲,所以你也不用去音樂APP中搜索它,避免失望一場。MAMBO-9,是一個星系的名稱,也是目前為止人類發現的宇宙最早誕生的一個星系。為什麼要說MAMBO-9是宇宙最早的星系呢?
  • 一個瀕臨滅絕的星系:每年會噴出相當於1萬個太陽的氣體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捕獲發現,一個瀕臨滅絕的星系的轟動圖像,由於一次巨大的碰撞,每年會噴出相當於10,000太陽的氣體,從而削弱了它形成恆星的能力。該研究發現結果,發表在今天的《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研究人員觀察了一個有45億年歷史的宇宙星系,所排出的氣體可能是較早與另一個星系合併的結果,這種氣體洩漏有效地導致了星系停止產生新的恆星。研究小組發現,兩個星系匯聚在一起,大量的恆星形成氣體被噴射到星際介質中。這一事件以及在新合併的星系的核區中被稱為ID2299的大量恆星形成,最終將使單個合併體失去形成新恆星所需的燃料。
  • 仙女座星系與銀河系的碰撞過程
    科學家表示,仙女座星系將在大約40億年後與銀河系相撞。雖然太陽和其他恆星將保持完整,但巨大的撞擊可能會將太陽系推向合併星系的邊緣。研究人員在2002年至2010年間使用哈勃太空望遠鏡時,得出了這個理論,以便精心追蹤仙女星系在太空中的運動。
  • 天文學家發現罕見的星系「死區」[圖]
    (來源:中國網)新華網華盛頓7月22日電(記者張忠霞)藉助美國宇航局的「斯皮策」紅外太空望遠鏡,天文學家發現遙遠的風車星系最外圈一個環帶中沒有任何有機物,存在生命形式的機率為零。這種「死區」在星系中極為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