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立志,先從「志」說起。古人對「志」的解釋,是認為「心之所指曰志」,也就是指人的思想發展趨向。當代漢語對「志向」一詞是這樣解釋的:「未來的理想以及實現這一理想的決心。」理解了「志」的含義後,我們對「立志」的含義就很好理解了。所謂立志,就是立下未來的人生理想。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本質上就是心靈品質的差別,人的心靈品質由低到高可以分為5個層次:士人、能人、君子、賢人、聖人,「何為第一等事?當讀書做聖人耳!」也就是說,生命中最重要的大事,就是提升自己的心靈品質,而立志就是讓我們去思考自己到底要具備怎樣的心靈品質。一個人,最怕的就是沒有志向。這樣就會淪為「茫茫蕩蕩」,沒有志向的牽引,生命就會隨波逐流,這是對生命最大的浪費。因此才說「後世大患,尤在無志」 。「是以君子之學,無時無處不以立志為事」
在人的一生中,除了年幼無知的童年時期外,其他每個不同的發展階段都與立志有很大的關係。簡而言之,青少年求學階段,尤其是時期,是人生志向的確立時期;中年工作階段,是人生志向的實現時期;老年休息階段,是對人生志向的回顧與檢查時期。由此看來,立志不是人生各個時期中不可或缺的事,這是值得青年們深思的。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