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效果丨黛湖水庫清淤3600餘立方米 碧水暢流

2021-01-12 上遊新聞

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黛湖水庫清淤工作4月22日完成。這是去年6月北碚區啟動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以來,繼拆除違建、整修步道、美化環境等工作後,開展的又一項重點整治工作。

上世紀30年代起一直未清淤

黛湖作為縉雲山上的重要景點之一,也是重慶市最早的一座重力壩水庫,於上世紀30年代截流而成。黛湖三面環山,湖周青山疊翠,花木繁茂,風景極佳。同時,它也是我國藻類基因寶庫,在此發現的藻類植物屬種,佔我國已記載的70%以上。

該水庫自上個世紀30年代建成後,一直未進行過清淤。北碚區水利局有關工作人員介紹稱,黛湖水庫的水質達到二類水質標準,但經過水下實測,庫底約有近4000立方米淤泥,如果長期不清淤,水質可能受到影響,甚至降至三類水質。

清出淤泥3600餘立方米

在深入推進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過程中,北碚區把黛湖水庫清淤納入了整治日程,今年3月初啟動該工作。4月22日,黛湖水庫已經去「汙」還清。

為期約一個月時間裡,黛湖水庫累計清除淤泥3600餘立方米。與此同時,該區還在緊鄰黛湖水庫的翠月湖水庫清除淤泥1200餘立方米。

清淤工作結束後,還在黛湖水庫觀景臺附近鋪設透水磚128平方米,種植紅葉石楠900株、紅錦木700株。

上遊新聞記者 張皓 通訊員 霍呂

相關焦點

  • 雲南星雲湖等「出流改道工程」為治湖提供思路
    玉溪治水闢蹊徑 千年湖泊水倒流━━雲南玉溪撫仙湖、星雲湖「出流改道工程」為治湖提供新思路  新華網昆明11月20日電(記者李承祖、伍曉陽、關桂峰)撫仙湖和星雲湖是雲南九大高原湖泊中的一對「姊妹湖」,撫仙湖風光怡人,是滇中地區旅遊度假勝地,星雲湖則不幸遭到汙染,水質降為劣五類。
  • 畫說北京丨春遊踏青好去處,北京水庫大全
    北京是個缺水的城市,所以北京人把河、湖、水庫看得彌足珍貴,為了解決水源問題,周邊建了很多水庫,這些水庫也孕育了秀美的風景。小編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北京市內的19座大、中型水庫,不失為2019年春遊踏青的好去處。
  • 金寨縣響洪甸水庫,這裡才是未經開發的自然之地!
    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 圖文/@淨土199004 何娟 金寨縣響洪甸水庫景區,坐落在淮河支流淠河西源,控制流域面積一千多平方公裡,總庫容26億多立方米,居皖西六大水庫之首。
  • 響洪甸水庫向合肥新一輪供水 日均供水200多萬立方米
    日前,響洪甸水庫向合肥進行新一輪供水,滿足城市用水需求,日均供水200多萬立方米,累計供水5500萬立方米,水庫消落1.26米。此輪供水結束後,響洪甸水庫水位109.37米,蓄水5.02億立方米。
  • 天池之變——沙坪垻區歌樂山街道上下天池水庫清淤工程完工
    △清淤現場歌樂山街道上天池下天池水庫環境綜合整治的關鍵一環--清淤工程近日完工,項目歷時4個月,清除淤泥9.7萬方。在這背後,是沙坪垻區歌樂山人直面環保「陣痛」,斷筋換骨,誓把綠水還青山的決心和努力。但長期以來的無序發展,環保投入不足,加之管網配套不完善,使得水庫水生態系統遭受嚴重破壞,並直接影響到下遊梁灘河及嘉陵江水質和片區生態環境。近年來,沙坪垻區系統推進水汙染治理,歌樂山片區作為治理重點,實施了上天池下天池水庫環境綜合整治工程,走上艱難持久的治汙之路。水汙染問題,表象在水裡、根子在岸上。
  • 生態文學 • 四川行(8)丨東坡湖水綠如藍
    排水清淤要想東坡湖變美,必須清淤,這是眉山人的共識。然而,清淤談何容易。要將東坡湖的水排乾。東坡湖全域大約有450萬立方米的水;東坡湖上遊太和鎮境內,有七條支渠,晝夜都在排水;三月的眉山,春雨說來就來;東坡湖水位低,岷江常年有地下水滲至湖內……眾多的進水渠道,要將東坡湖的水排乾,幾乎不可能。
  • 嶽陽樓區:左手託起「防疫」生命線 右手狠抓「河湖」生命源
    在疫情防控期間,樓區河長辦工作人員積極響應上級防疫工作號召,全體參與到街道、社區各個防疫點的防疫工作中,同時對河湖長制工作的落實不打半點折扣,區河長辦下發了《關於加強防疫期間河湖長制工作的通知》。
  • ——響洪甸水庫踐行水利工程和環境資源的協調發展
    自2014年以來,響洪甸水庫管理處完成了大壩主體除險加固工程、洩洪隧道工程防洪護坡、洩洪下遊河道清淤、兩岸河堤修護加固等水利工程項目。全面實行河長制後,管理處黨委書記親自掛帥,嚴格加強水資源保護,全面落實最水資源管理制度,嚴守「三條紅線」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實施對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管控,嚴禁侵佔河道、圍墾湖泊和加強水汙染防治,統籌水上、岸上汙染治理,排查入河湖汙染源,優化入河排汙口布局。
  • 升鍾水庫向灌區供水近億立方米
    升鍾水庫向灌區供水近億立方米 時間:2015-05-14 10:12:23 來源:中國網 編輯:張林   中國網四川南充5月14日訊(周曉琪)昨日,記者在南部縣永定鎮看到,隨處可見把升鍾水引入田間、為栽秧作準備的村民。截至5月11日,升鍾水庫已向灌區供水9800多萬立方米,確保了灌區農業生產用水。
  • 東湖公園湖泊清淤基本完成 荷香觀賞區規劃七星拱月
    建成後首次大清淤歷時半年基本完工據悉,東湖公園湖泊清淤工程於去年12月開始作業,淤泥平均厚度0.27米,需清淤方量為19949.33立方米,並於近日完成對湖體的清淤工作。這也是東湖公園建成後湖區首次大規模整體清淤疏浚。隨著科技不斷進步,現在湖泊的清淤技術也更加先進與多樣,除了傳統陸地清淤法,還有水力衝刷清淤法、絞吸挖泥船清淤法等多種方式。
  • 中國「最尷尬」的水庫,自己滿水成為風景區,害得下遊的湖變沙漠
    中國最尷尬的水庫,自己滿水成為風景區,可害得下遊的湖卻變沙漠,說起中國的水庫,就會想到三峽大壩,它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成為中國5A級風景區,它真是中國人的智慧和技術的結晶,成為中國人的驕傲,但今天小篇要說的這個水庫是中國最難堪的應該是水庫,因為自己裝滿了水成為了旅遊景點,但下遊地區的湖水乾涸成了沙漠
  • 三峽水庫還能存多少水?160米左右的水位意味著什麼?三峽集團相關...
    央廣網北京7月19日消息(記者周益帆)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三峽入庫流量達到50000立方米/秒,17日上午,「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在上遊形成。在這段時間的持續降雨以及1號洪峰的壓力下,長江中下遊防汛形式嚴峻。
  • 【碧水攻堅】奔流吧!流沙中河
    【碧水攻堅】奔流吧!>北門大橋9.90.650.15Ⅲ湯坑溪石橋頭橋13.90.120.09Ⅱ西切流因此,流沙中河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便是截流清淤,截流導致相關河道乾枯,進而影響水質監測站自動運營狀態,相關水質數據也就對外「不可見」啦。
  • 大學城黑臭河湧治理完工 水清河暢岸綠成為現實
    目前,3條黑臭河湧治理工程已基本完工,效果明顯,水清、河暢、岸綠成為了現實。  北亭湧:  人口激增水變黑臭 高科技治理還綠水  採訪的第一站是北亭湧。該河湧上遊為華師湖,通過暗涵和明湧流經北亭村,全長1820米,明湧段長423米。
  • 水清、岸綠、河暢、景美!普陀這些老舊小區多了個「濱水後花園」!
    當時,共整治河道758.33米,疏浚23833.68立方米、開挖22845.7立方米,新建護岸1317.34米、步道1928平方米,種植綠化8060平方米及大量景觀工程,極大改善了周邊面貌。在真如港(紅旗村段)的成功治理後,其餘各河道段落治理也被提上了工作日程。經過前期探勘研究後,2019年3月真如港(除紅旗村段)河道整治項目正式動工。
  • 遼源市水利局多措並舉紮實推進楊木水庫 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
    2017年楊木水庫水源地重新進行了保護區劃定,同年12月1日獲省政府批覆。楊木水庫生活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面積10.54km2,二級保護區面積約56.11km2,准保護區面積約336.88km2。楊木水庫設立警示牌116塊,界碑98塊、界樁323塊,治理塌岸3.9公裡,實現了楊木水庫庫區水域封閉管理。全面完成水源地環境整治工作。
  • 2020年8月23日夜間至2月24日林家村水庫三次加大流量洩水
    寶雞市防汛抗旱指揮部關於做好林家村水庫洩水期間防汛工作的三道通知8月23日夜間至2月24日林家村水庫三次加大流量洩水啦!200立方米每秒經幾次洩水增加到800-1000立方米每秒經市水利局批准,林家村水庫計劃從2020年8月23日20:30起。
  • 每經21點丨三峽水庫將迎建庫後最大洪水,水利部要求努力降低庫區...
    每經編輯:王曉波1丨水利部:三峽水庫將迎建庫後最大洪水據澎湃新聞8月19日從水利部獲悉,目前,長江上遊已發生1981年以來最大洪水,長江三峽水庫預計將於8月20日迎來建庫以來最大洪水,可能出現76000立方米每秒入庫洪峰流量,水利部會商要求統籌做好長江上下遊防汛工作
  • 榆中天池峽水庫往事
    河道長26.5公裡,流域面積326.5平方公裡,最大洪峰流量為564立方米/秒。據記載1929年8月的一次暴雨,使許多坡耕地變成小溝槽,大量農作物被衝走。興修水利是解決西北乾旱問題的唯一途徑,如果能攔截黑池溝的洪水澆灌田地則是化害為利功在千秋的大舉措,這個設想在火熱的年代被匆忙地付諸實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