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每個人都聽過「食物相剋」的說法,在檯曆背後、雜誌頁腳、報紙中縫往往都有很多生活小貼士,提醒著我們:豆漿雞蛋同吃影響吸收,柿子螃蟹同吃腹瀉等等。那麼真的存在食物相剋麼?
央視就曾對流傳甚廣的相剋食物進行了研究分析,實施證明這些,全——都——是——謠——言——!
我們就一條一條來看。
1.【傳言】
豆漿和雞蛋同食影響營養吸收。因為大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有毒,而且會降低人體對蛋白質及營養成分的吸收。
【闢謠】
大豆中確實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但這一物質很怕熱,大豆加熱到65°C時,抑制物就會變性。所以正常煮熟的豆漿中,抑制物已經失去活性,絲毫不會影響蛋白質的吸收。煮熟的豆漿,可以搭配任何蛋類,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可以放心大膽地吃。
2.【傳言】
柿子和螃蟹一起吃會引起腹瀉。因為柿子中含有很多鞣酸,而蟹肉富含蛋白質,二者相遇,凝固為鞣酸蛋白,不易消化且妨礙消化功能,會出現嘔吐、腹痛、腹瀉。
【闢謠】
這個傳言流傳甚廣,我想差不多每個人都聽過。事實上,這個的確不是新近流傳出來的,早在東晉時期就已經有這樣的傳言,東晉張湛在《養生要集》中寫到:「柿與蟹,腹痛大瀉。」
然而這並不是因為兩者相剋,進食大量柿子、黑棗、山楂、石榴等富含果膠、鞣酸的食物時,會在胃酸作用下產生凝塊滯留胃中,引發植物性胃石,臨床表現就是腹痛嘔吐等等;而螃蟹特別是死螃蟹很易感染病菌,烹飪不好就易食物中毒,並且很多人還會對螃蟹過敏。
換言之,單獨吃大量螃蟹和柿子也容易導致腹痛腹瀉,柿子螃蟹都是秋季食物,這兩個在一起吃是很常見的,古人不明就裡,所以傳言至今。
3.【傳言】
海鮮和富含維C的水果同食,等於吃「砒霜」。因為海鮮類的蝦蟹中含有砷元素,和水果中的維生素C結合後,就會產生三氧化二砷(砒霜)。
【闢謠】
這是典型的「拋開劑量談毒性」。成年人的砒霜致死量約為0.2克左右,最敏感的大概是0.1克,0.1克砒霜大約含有0.075克砷,要想達到這個量,最少也得吃下300斤蝦。呃,我想應該是撐死的……
4.【傳言】
菠菜豆腐同食得結石。因為豆腐中的鈣,遇到菠菜裡的草酸會形成草酸鈣,容易得結石。
【闢謠】
即便菠菜和豆腐一起生成了草酸鈣,在胃液裡也無法存在;即便躲過了胃液,也會順著腸道排出,更何況含量又是微乎其微。事實上除了草酸,菠菜當中還含有多種促進鈣利用、減少鈣排洩的物質,包括豐富的鉀和鎂等人體必須元素,還有維生素K等,菠菜豆腐同吃,不僅不會影響鈣吸收,反而會促進鈣吸收,是不是神反轉啊!
5.【傳言】
芋頭和香蕉同食會引起腹脹。
【闢謠】
這個甚至沒有什麼根據了,可能就是口耳相傳下來。事實上,這個傳言毫無科學根據,芋頭和香蕉一起吃也是毫無問題。有問題的個例只不過是對某一種食物過敏。如果對兩種食物都不過敏,想怎麼吃就怎麼吃,打成泥吃下去都沒問題!
早在2016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疾控局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就明確指出:在營養學和食品安全理論中,並沒有食物相剋之說。
所謂的食物相剋大部分是過敏,小部分是拋開劑量談毒性,還有一部分是想當然的疊加化學元素,所以不要有太多禁忌,放心大膽地吃各類美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