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5月23日,東京股市日經股指收盤暴跌1143.28點,跌幅達7.32%,創2011年3月15日以來單日最大跌幅。隨後,亞太主要股市跟風下挫,A股也未能倖免。而始作俑者是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他在美國國會發表證詞時表示,若經濟持續好轉,未來可能削減資產購買規模。市場擔憂美聯儲或會提早退出量化寬鬆政策,導致紐約股市三大股指尾盤下挫,紐約油價和金價也大幅走跌,並迅速蔓延至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期貨市場。真可謂是美國一「打噴嚏」,全球市場跟著「吃藥」。
5月23日,在隔夜美股尾盤跳水的影響下,全球股市出現集體暴跌。周三,美聯儲會議紀要以及伯南克的講話預示著美聯儲可能將在未來幾個月削減債券購買規模,在這一利空消息「瘟疫式傳播」下,日本、韓國、中國、澳大利亞……周四亞太市場幾乎全軍覆沒,歐洲主要股市跌幅均超過2%,美股周四開盤大幅下跌。
伯南克是「元兇」美國當地時間5月22日,美國股市經歷了「過山車」走勢。早盤,在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證詞講話透露仍將維持量化寬鬆(QE)的推動下,道指和標普500指數再度刷下新高,但是此後伯南克在答問環節卻也暗示了年內開始縮減購債力度的可能性,這一消息在得到市場充分消化後,股市開始從高位回落。
截至5月22日收盤,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下跌80.41點,至15307.17點,跌幅為0.52%。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了13.81點,至1655.35點,跌幅為0.83%。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38.82點,至3463.30點,跌幅為1.11%。
美股的尾盤「急剎車」帶動周四亞太股市集體暴跌。其中,日本日經225指數最為「慘烈」,5月23日收盤大跌7.32%;韓國首爾綜指周四收盤下跌24.64點,報收於1969.19點,跌幅為1.24%;中國A股上證綜指報2275.67點,跌1.16%;中國香港恒生指數大跌591.40點,下跌2.54%;中國臺灣臺北指數周四下跌161.01點,報收於8237.83點,跌幅為1.92%;紐西蘭50指數下跌21.59點,報收於4588.59點,跌幅為0.47%;澳大利亞標普澳證200指數周四收盤下跌1.99%,報5062.4點,消費和金融股領跌。
暗示削減購債是誰製造了昨日全球市場的暴跌?伯南克被市場人士定為首要「元兇」。
美國當地市場5月22日,伯南克在美國國會進行半年度證詞陳述時,稱美國貨幣政策帶來了巨大的好處,長期通脹預期保持穩定,但就業市場整體依然疲軟,美聯儲將繼續購債,直至就業市場前景實質性改善。然而,伯南克還提到,在未來的幾次貨幣政策會議上,美聯儲有可能在收緊貨幣政策方面有實質性動作,具體仍將取決於數據。
同時,伯南克在此後的答問環節也暗示了年內開始縮減購債力度的可能性。此後,美聯儲發布的會議紀要意外顯示,有相當部分美聯儲成員已要求在6月份的會議上就對是否要立刻縮減購債規模進行進一步探討。這對市場寬鬆預期造成了重創,也成為全球股市恐慌性跳水的主因。
華爾街仍唱多儘管美國的緊縮預期令全球市場的風險偏好驟然下降,但華爾街的機構專家們依然對美股保持「唱多」姿態。
高盛首席美股策略師Stuart Kaiser在最新的報告中表示,考慮到對美國經濟增長中期前景的信心增強,高盛對標普500指數2013年的盈利預測保持不變,但上調了2013年-2015年股息和股指回報預測。Kaiser預計:「標普500指數到2013年底將上漲5%至1750點,2014年將上漲9%至1900點,2015年將上漲10%至2100點。」
即便美國退出QE,華爾街著名股票專家吉姆·克拉默(Jim Cramer)也認為,還有其他諸多催化因素可以為市場上行保駕護航。其中,包括最新的企業財報顯示盈利狀況已急劇改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購熱潮已使市場股份供應緊缺,以及房產市場的復甦將對未來市場起到好的推動作用。